APP下载

高职院校负债融资现状及风险分析

2013-12-24李明伟王积慧

关键词:负债融资院校

李明伟 王积慧

(1.四川商务职业学院财务资产管理处,四川 成都 611130;2.成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高校开始了大规模扩招,促使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正因为高校发展过快,学校经费极为短缺,特别是高职院校受办学层次以及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的影响,负债办学的情况非常严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负债融资的风险,已经难以承受负债规模的压力。文章从我国高校负债融资现状入手,对高校负债融资产生的原因及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成因进行多角度分析论述,力求为采取规避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对策奠定基础。

一 我国高校负债融资的现状

我国高校究竟有多少债务?存在的债务风险又有多大?不同部门或研究机构对债务规模的统计存在差异。不容置疑的是,我国高校的债务包袱非常沉重,甚至根本没法偿还债务,希望政府出面化解债务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高校负债总额已达2500亿元以上,其中地方高校的贷款就有近2000亿元之多。据测算,我国高校将承担年利息130多亿元。

一些高校债务包袱已经大大超过其经济承受能力,甚至根本无力还债,但并不是说通过举债扩大规模办学,高等教育的水平就提高了。有些高校一年的收入只能支付负债利息或者只够支付一部分利息。一部分高校因为债务包袱已显现破产的风险,给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正常运转造成负面影响,甚至给学生造成经济负担。

高校的负债困境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连续几年作为两会的热点话题。高校的贷款数据远远大于公布的贷款数据,实际上高校负债问题比贷款问题严重得多,高校贷款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扩大化解高校债务风险试点”已列入《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

二 我国高校负债融资产生的原因

(一)扩招是高校债务产生的直接因素

我国高校大扩招的实施存在直接经济动因和社会动因两大因素,是我国建设发展的一件大事,高校大扩招培养了大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人才,促使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现实。但是,国家的大扩招举措导致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大量增加,原有的教学设施设备及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需要。为了迎接教育部的教学质量水平评估,高校不得不设法筹资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增购教学设施设备,从而使办学条件达到教育部评估要求。各类高校的收入来源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其中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占高校全年收入的4/5以上,是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这两项主要收入来源没有明显增加,高校的全年收入就不会有大的变化。全年收入一般可以维持高校的正常运转,但高校学生欠费比重较大,致使高校运转经费更为紧张。基本建设资金一般依靠银行贷款筹集,银行贷款成为了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各类银行积极与各家高校签订“银校合作协议”。

(二)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是高校负债产生的重要因素

国际上通常以一个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评价该国教育投入、教育规模和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1993年国务院就提出在九十年代末期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的目标,这也只相当于发展中国家80年代的平均水平,但直到1999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不到3%,还达不到同期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总额的1%。20年后的今天也没实现4%的目标,这种境况大大制约了高校的发展。近两年我国又再次提出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的目标,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还非常艰巨,贫困山区还需要加强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所以国家主要会将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到边远贫困地区。因此,近期内公办高校的经费紧缺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高校要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仅仅依靠财政扶持是不现实的,唯有开拓其他融资渠道以解决办学经费短缺的问题。

(三)高校法人地位的确立为负债融资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计划经济期间,高校实行“统收统支,结余上交”、“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管理原则。由国家来规定高校各项资金的具体使用,高校不具有法人资格,这种模式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高校的法人地位,具有自主办学、独立决策的权力及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为高校融资贷款提供了法律支持,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

(四)银校合作,实现双赢

银行也希望拥有更多的优质客户,银行业务竞争也非常激烈。银行意识到:高校现金流量比较稳定,具有较强的还债能力,与企业相比而言,贷款的风险较小;教育行业的竞争远远低于一般工商企业客户的竞争,国家也不会轻易让高校因债务危机而倒闭,多少会给予政策或财政扶持。银行一方面解决了高校建设发展中的资金难题,另一方面也获得了融资收益,银校合作实现了双赢。

三、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的分析

(一)宏观经济风险

宏观经济风险是宏观经济的波动、宏观经济不景气给高职院校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波动更大,更易加大高职院校负债风险程度。如果宏观经济发展迅速,就会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自然会增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国民收入增加也为学杂费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这也有利于高职院校筹资建设发展,负债风险就会下降。反之,如果宏观经济低迷,负债风险就会增加。

(二)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因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或变动而引起的高职院校负债风险。高职院校负债融资将受国家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教育发展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国家政策的变动将会影响到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的大小。如果国家鼓励高职院校的发展,就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发行政府贴息的地方债、无偿划拨教育用地、提高财政拨款额度等,负债风险就会降低。如果国家出台对高职院校负债融资发展不利的政策,负债风险就会增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银行信贷政策等都会明显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只要国家出台政策限制对高职院校新增贷款,资金结构不佳且对贷款依赖性非常强的高职院校将面临极大的负债风险考验。

(三)举债的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利率变动风险是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高职院校大部分贷款都用于购买土地和基本建设工程,贷款的显著特点是金额大和期限长,因此利率的高低是影响融资成本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虽然银行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资金困境,但举债利率越高、利息费越多,高职院校面临的举债风险就越大。

(四)适龄入学人数的减少

表1是我国2001—2006年全年出生人口数、年末人口总数和自然增长率数据,资料显示,我国的全年出生人口数和自然增长率是逐年减少的,甚至会呈现人口负增长。

当今的中国人口政策很可能导致几年后的高职生源逐渐减少,再加上一大批适龄学生出国留学,必然会出现生源短缺问题。高等教育适龄生源逐渐向优势高校集中,高等职业院校缺乏市场竞争力,加之社会偏见,如果盲目投资,片面追求大而全,很可能造成投资失误,出现基础设施建设过剩的现象。2008年是高等教育生源高峰期,往后很可能呈明显下滑趋势。只要生源得不到保障,高职院校的主要资金来源就会大大减少,导致无力还债。

表1 我国2001—2006年全年出生人口数、年末人口总数和自然增长率

(五)“造血功能”严重不足的风险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国家投资兴办的,属于非营利院校,这就使得高职院校的“造血功能”严重不足,主要靠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两项办学资金。高职院校实行大规模扩招后,财政拨款增幅很小,学费收入上涨不多,严重短缺的办学资金只能靠信贷资金解决,以满足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需要。2008年是多数高校的还贷高峰期,很多高校因债务负担搞得疲惫不堪,特别是高职院校尤为明显,甚至因为债务包袱出现了资金运转困难,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多数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法律规定高校可以营利,这些高校的相当一部分办学经费来源可以通过专门的资本运作行为解决,例如:校办企业,专门的高校基金用于金融市场投资,发行高校的债券。可见,多数发达国家高校可以不依靠政府就能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基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的制约,教育部为了规避高校风险,还不允许其投资股票和风险债券,高校资金保值增值又少了一条途径。

(六)财政拨款和教育事业收入增长空间有限

财政拨款和教育事业收入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办学经费来源,虽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在校生人数的增长幅度,无法满足高校建设发展的需要。加上当前政府的精力主要是扶持贫困山区的基础教育,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无法将有限的资金更多投入到非义务教育方面。特别是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地方财政拨款,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财力更为困难。

高校大扩招以来,收费标准逐年提高,甚至超过很多贫困家庭的承受力,导致贫困家庭子女消极对待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004年和2007年教育部和发改委曾两次表示我国高校教育的收费标准不能再提高了。可以看出,再次提高高校教育收费标准的空间很小。

总之,财政拨款和教育事业收入还债的比重极为有限,增加了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还贷风险。

(七)不得擅自转让国有划拨土地的风险

相当部分高校和银行都认为可以通过“土地置换或拍卖”归还贷款,风险不大,但2007年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不允许高校以国有划拨土地转让款偿还债务。转让划拨土地或者改变土地用途都必须依法审批,取得的土地转让款应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土地置换虽然可行,但审批程序非常繁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来解决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些高职院校的老校区在市中心,价值较高,转让款可作为还贷的重要资金来源,可以大大减轻债务负担;但国家不允许“卖地还债”后,高职院校又少了一项重要的还贷资金来源,从而增加了负债融资风险。

综上所述,在多角度分析了高校负债融资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的成因,有助于指导高职院校采取防范与化解负债融资风险的对策,强化负债融资风险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 黄少容:《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3-14页。

[2] 教育部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教高[2006]16号。

[3] 朱静颖,夏金星:《高等职业教育成本补偿的会计学分析》,《职教论坛》,2005年,第12(上)。

[4] 赵伟,张颖,张婷:《2004—2006年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相关情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14期。

[5] 刘春生:《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及投资策略研究》,《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6] 郑琳玲:《新形势下处理高职院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6期。

[7] 何晨:《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多校区管理的分析与对策》,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24页。

[8] 鲍威:《扩招后中国高等教育资金的多元化筹措机制:政策性理念、现实与挑战》,《中国高等教育财政高层研讨会文集(内部资料)》,2006年,第9期。

[9] 李义利:《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分析》,《北大教育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猜你喜欢

负债融资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融资
融资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你的负债重吗?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