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的评价
2013-12-23姜晓燕
姜晓燕
(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牙周病是指发生于牙支持组织的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早期症状易被患者及医师护士忽视,致周期性炎症、感染,严重威胁人类口腔健康[1]。正畸矫治是治疗牙周病重要方法,被证实具有其独特的疗效与适应性。本次研究中应用正畸矫治于牙周病治疗9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2月至2013年7月某院口腔科正畸室收治并行正畸矫治治疗的牙周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人,女59人;年龄14~48岁,平均年龄(19.0±3.9)岁。纳入标准:恒牙列,除乳牙外无滞留,无正畸矫治史、颌面外伤史、埋伏牙;慢性牙周炎,无牙龈病、侵入性牙周炎,无全身性疾病;符合正畸矫治指征,诊疗前口腔卫生状况良好,牙龈无出血、探诊出血症状;无骨代谢疾病[2]。
1.2 方法
(1)牙周炎病情程度判断:据附着丧失程度及治疗前曲面断层片显示的牙槽骨吸收程度作为标准,由二位以上的口腔医师进行诊断。具体诊断方法如下,进行X线检查,于全口曲面断层片定位牙槽嵴顶点、根尖点及釉牙骨质交界点,据相互之间空间位置,测定3次取均值确定牙周炎程度,并作为正畸矫治依据[3]。(2)据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走关系判断安氏错颌级别。(3)据牙周炎病变情况及安氏错颌级别确定正畸方案,所有患者均采用拔牙作为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常规拔牙与策略性拔牙。手术步骤:①选用骨膜分离器、牙挺、牙钳等,行常规消毒后采用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传导或浸润麻醉,拔牙后给予患者医嘱,静止触摸、舔允伤口,进食2h以上待血块凝结可进半流食,勿咀嚼,轻漱口;拔牙后1~2d可选用庆大霉素预防感染,若有明显出血,采用压迫止血。
1.3 判断标准
表1 患者基本指标[n(%)]
表2 拔牙方式与病变级别
(1)牙周炎病情判断标准:附着丧失1~2mm,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1/3,为轻度;附着丧失丧失3~4mm,牙槽骨吸收超过1/3但不超过1/2为中度;附着丧失>5mm,牙槽骨吸收超过1/2为重度[4]。(2)安氏错颌级别: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安氏Ⅰ类;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处于远中位置,磨牙远中关系,为安氏Ⅱ类;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处于近、中位置,磨牙为近中关系,为安氏Ⅲ类[4]。(3)疗效:牙周炎症状消失,为成功,否则为失败。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数(n)与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指标统计
患有牙周炎需正畸矫治患者中男性比例低于女性、年龄<20岁者比率最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正畸矫治与病情指标
牙周炎病变:轻度19例、中度54例、重度16例,中度失败1例;安氏Ⅰ类34例、Ⅱ类35例、Ⅲ类21例,Ⅲ类失败1例;病变程度较重患者进行策略性拔牙的可能性较大,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牙周炎与颌面畸形病变存在一定关联,对青少年来说,因缺乏口腔健康卫生意识,牙周炎病变致附着退化、牙槽深入,均可能造成畸形;反之,畸形病变也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促进牙周炎病情进行。本次研究中,牙周炎病变与颌面畸形安氏级别存在一定相关性,重度牙周炎患者其安氏级别相对较高。
牙周炎的治疗方法有待商榷,正畸治疗治愈率较好,拔牙是正畸治疗的主要方法,临床治愈率极高,获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但值得注意的是拔牙作为创伤性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且具有严格的适应指征,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牙周炎病变与颌面畸形病变可作为最牙周炎正畸矫治重要指征,通过相关探诊、X线检查等手段已能够较准确的对牙周炎、畸形病情做出判断,但仍未有统一的指征标准。此外,正畸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难度较大,对患者医嘱依从性要求较高,而作为正畸治疗的主要对象为青少年医嘱依从性较差,阻碍了正畸治疗的推广应用。
[1]薛海萍,虞瑞娟,石美芬.青少年患者正畸矫治前口腔护理行为调查及护理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1):122-123.
[2]苏哲君,张兴乐,王鹏.正畸力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30(06):46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