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动态·
2013-12-23
中国石化扬子石化变废为宝增加丙烯产量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烯烃厂将丁二烯装置第一精馏塔生成的尾气回收至乙烯装置,不仅降低了丁二烯装置的加工损失,同时增加了乙烯装置的丙烯产量。丁二烯装置第一精馏塔生成的尾气中含甲基乙炔和丁二烯,将这部分尾气回收至乙烯装置进行处理,甲基乙炔经加氢后成为丙烯,剩余的丁二烯再回收到丁二烯装置。对尾气的回收不仅减少了火炬气排放量,而且增加了效益。丁二烯产品收率提高了约0.6百分点,每年能回收丁二烯1 200多吨。
中国石化扬子石化石脑油吸附分离装置开车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2 Mt石脑油吸附分离装置成功开车并生产出合格产品。该装置的成功开车标志着扬子石化大炼油改造项目圆满完成。扬子石化石脑油吸附分离装置项目总投资4 亿元,2011 年6 月9 日开工,2012 年9 月17 日实现中间交接。该项目是中国石化与美国UOP 公司联合开发的科研项目,是世界上第一套工业化装置。该装置的主要产品是实现石脑油中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的分离,并分别提供给乙烯和芳烃重整装置,使烯烃与芳烃的原料更加合理,装置收率更高,效益更好。
中国石油开发气相聚乙烯干粉催化剂
截至2012年12月2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应用试验项目——气相聚乙烯干粉催化剂PGE-201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塑料厂80 kt/a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装置上已持续运行60 d。该次试验共进行了8个批次的催化剂生产,生产出7042,7047,9047等牌号的产品14 kt,产品全部合格。在冷凝态操作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在6 000~8 000 g可调,产品堆密度在0.35~0.39 g/cm3可调,产品灰分降为0.03%。与装置原来使用的催化剂相比,活性最高提高一倍,产品的堆密度最高可提高31%。科研人员创新地将载体表面修饰与给电子体技术相结合,攻克了产品中高细粉含量制约装置长周期运行的难题,解决了传统干粉催化剂活性与产品堆积密度相互制约的问题。PGE-201催化剂具有活性可调、产品堆密度可控、产品粒度分布均一、细粉含量低、共聚和氢调性能优异等特点,催化剂制备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球形聚丙烯催化剂中试达标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承担的抗冲共聚聚丙烯催化剂中试及工业应用试验之一的15 kg/批球形聚丙烯催化剂中试装置一次投料成功,制备出合格的催化剂中试产品(PC-2),并生产出了满足T30S质量指标的中试产品1.5 t。聚丙烯中试装置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球形聚丙烯催化剂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合同要求。石油化工研究院经过多年的攻关,攻克了从内给电子体、催化剂负载、球形氯化镁载体制备及催化剂制备用原料回收返用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成功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丙烯催化剂中试制备工艺包,建设了15 kg/批球形聚丙烯催化剂制备中试装置,并成功制备出球形聚丙烯催化剂。
中国石化燕山石化试产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在原有低压装置上试产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产品获得成功,实现工业化长周期批量稳定生产。该产品是目前唯一可在0℃下保持使用性能的工程塑料。燕山石化此次批量生产的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5~3.5)×107的UHMWPE 9100CG,9200CG,9300CG系列产品。经过检验,试产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质量要求。该系列产品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冲击性、耐疲劳性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其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和自润滑性良好。此外,该产品还具有优良的抵抗快速开裂能力、电绝缘性、耐疲劳性、耐高温蠕变性及耐γ射线性等性能。
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异戊橡胶装置中交
中国石化首套异戊橡胶生产装置在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建成中交。该装置的投产可发挥燕山石化在合成橡胶生产领域的优势,填补中国石化异戊橡胶生产的空白。该装置是中国石化科技“十条龙”攻关项目之一,其设计能力为30 kt/a,以燕山石化C5分离装置产出的聚合级异戊二烯为原料,采用燕山石化与北京化工研究院燕山分院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催化聚合异戊橡胶技术和聚合反应工艺。
山西省化工研究所环氧官能化聚合物扩链剂通过鉴定
山西省化工研究所KL-E系列环氧官能化聚合物扩链剂项目通过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KL-E系列环氧官能化聚合物扩链剂包括KL-E4300,4370,4370B 3个品种,分别由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苯乙烯及丙烯酸低碳醇酯等乙烯基单体,通过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工艺共聚合成。KL-E系列环氧官能化聚合物扩链剂可广泛应用于聚乳酸等聚酯类生物降解塑料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缩聚类工程塑料的扩链改性,用于提高树脂的熔体强度、加工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江苏越隆集团百吨级海藻酸纤维试车成功
浙江越隆集团绍兴蓝海科技有限公司百吨级海藻纤维生产装置试车成功。 越隆集团与武汉纺织大学合作开发了功能性海藻酸纤维的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项目。项目组大量筛选了适用于纺丝用的海藻酸原料,通过小试和中试最终开发出性能良好的功能性海藻酸纤维,并设计研发适用于海藻类纤维规模化生产的生产线,突破了工业化生产海藻酸纤维存在的易并丝、强力低和耐碱性差等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院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制备与纤维级树脂研究结题
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牵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参与承担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制备与纤维级树脂研究顺利结题验收。
该项目以国家高性能纤维产业发展战略为导向,结合中国科学院在高分子物理、烯烃聚合催化剂和纤维成型技术几方面的优势力量,在UHMWPE新型催化剂及纤维级树脂聚合工艺、树脂溶胀/溶解规律、可纺性评价、纤维结构与性能关系等方面形成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使UHMWPE纤维制备技术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该项目还在UHMWPE纤维级树脂和冻胶纺丝工艺改进的基础上,对高浓度纺丝技术进行了探索,为下一步实现UHMWPE纤维的低成本制造奠定良好的开局。
中国石化茂名石化顺丁橡胶装置建成中交
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100 kt/a顺丁橡胶装置建成中交。装置投产后,茂名石化将具备年产180 kt橡胶的生产能力。茂名石化100 kt/a顺丁橡胶装置采用目前办内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技术,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作为茂名石化化工调结构项目,该装置以丁二烯为原料,生产镍系高顺式顺丁橡胶,可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生产BR9002等5个牌号产品。
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将建国内首套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型嵌段共聚物工业化装置
中国石化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 kt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型嵌段共聚物(SEPS)工业化装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总部批复,建设期1年半。SEPS工业化装置包括异戊二烯及氢气精制单元、聚合单元、加氢纯化单元、凝聚单元、后处理单元,配套建设变电所、循环水站和冷冻站等辅助设施,同时可对现有装置废气无组织排放进行治理。巴陵石化于2009年开始试验并开发了3个牌号的SEPS产品,分别用于光缆、油膏和透明弹性体,产品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件并获授权。2012年3月,由巴陵石化和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合作开发年产20 kt新型热塑性橡胶——SEPS生产成套技术工艺包通过中国石化总部审定。巴陵石化合成橡胶事业部的SEPS小试工艺已成熟,中试研究主要攻关目标为加氢和金属离子脱除。通过调整配方,优化工艺参数,控制设备稳定运行,SEPS加氢度的稳定性可控制在97%以上,成品中金属离子含量由最初的100×10-6降到10×10-6以下。巴陵石化与北京化工研究院等单位开发了SEPS中试技术,合成了3个牌号的SEPS产品,经中国石化总部组织技术鉴定,该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斯伯乐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发效果良好的戊二烯阻聚剂
江西乐平恒辉化工有限公司环戊烯装置采用北京斯伯乐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发的新型戊二烯阻聚剂替代进口产品运行已满一年。该装置的加氢反应器再沸器的切换周期由45 d延长至300 d,环戊二烯转化率由93.11%提高至95.83%,环戊烯选择性由原来的87%提高至93%,标志着国产新型戊二烯阻聚剂技术已达先进水平。该新型戊二烯阻聚剂是北京斯伯乐科学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专利产品,可有效抑制环戊二烯在水介质中的聚合反应,增强环戊二烯在高温、高压情况下的聚合诱导性,并能有效控制环戊二烯的质量分数,降低环戊二烯二聚速率,从而大幅提高环戊烯的选择性。
日本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开发高亮度LED用新型封装材料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3(4703):12
中国石化甲醇制烯烃装置负荷突破设计能力
2013年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 Mt/a甲醇制烯烃(MTO)装置运行负荷一直保持在81 t/a,为设计负荷的110%,实现了新突破。中原石化MTO项目是中国石化煤化工示范项目,该项目建成投产后,中原石化持续优化完善工艺,进一步提升各项技术指标,在运行过程中逐步解决了制约装置高负荷运行的突出问题,消除了影响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及隐患,使装置甲醇转化率、双烯碳基选择性、催化剂消耗、醇耗以及双烯收率等重点指标全面超过设计值,达到领先水平。
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丁二烯装置收率高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发布的2012年数据统计通报显示,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3套丁二烯装置2012年产品收率达到最好水平。其中,乙腈丁二烯抽提装置产品收率为98.29%,两套二甲基甲酰胺丁二烯抽提装置产品收率平均为98.85%,均位居国内行业首位。为提高收率,齐鲁石化首先抓好自产丁二烯装置高负荷经济运行;二是最大限度减少物料放空;三是强化考核,杜绝非计划停工。通过以上措施,齐鲁石化丁二烯装置开停工不点火炬,装置物料全回收,自产丁二烯收率不断创历史新高。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乙烯加氢精制催化剂获甘肃省科技发明一等奖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的新型LY-C2-02 C2加氢催化剂获甘肃省2012 年度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该催化剂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已达到先进水平。石油化工研究院通过对乙炔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制备出具有特殊孔分布的催化剂载体,形成有利于乙烯快速扩散的微观环境;通过对活性组分微观分散状态及分布模式的研究,创新了催化剂活性组分负载方法,提高了活性组分钯的分散度;采用功能高分子模板法制备催化剂,促进了Pd-Ag合金结构的形成;通过对催化剂表面修饰技术的改进,抑制了催化剂表面结焦。在这一系列创新技术的基础上,石油化工研究院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Y-C2-02 C2加氢催化剂。该项目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8 项,其中6项已获授权。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与国标规定的优级聚合级乙烯标准相比,采用该催化剂生产的乙烯中乙炔含量降低了3个数量级;与国内外同类催化剂相比,乙烯选择性提高了26 百分点,且催化剂的运行周期也从过去的3个月左右提高到目前的1年以上。
浙江大学制备超疏水性多孔催化剂
浙江大学将离子液体和二乙烯基苯共聚,成功制备出超疏水性多孔催化剂。该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973”项目的资助。系列表征结果显示,该催化剂在保持超疏水性的聚合物骨架结构的同时,还具备离子液体的强酸性。催化剂的超疏水性能可使反应物被吸附和富集在纳米孔道中。在酯交换制生物柴油的反应中,该催化剂表现出比均相催化剂更高的转化率,在工业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宁波禾元化工有限公司1.8 Mt/a 甲醇制烯烃装置投产
宁波禾元化工有限公司1.8 Mt/a甲醇制烯烃(DMTO)装置实现一次投料试车成功。该项目是以外购甲醇为原料,在沿海地区建设的大型DMTO项目。该项目的主体包括1.8 Mt/a DMTO装置、聚丙烯装置和乙烯制乙二醇装置。该项目采用的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外购甲醇使该项目的成本优势明显,扩大了原料来源。据悉,到2015年我国将建设18套商业装置,DMTO装置的烯烃产能将达12~15 Mt/a,占全国烯烃产量的30%~50%。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 kt/a生物发酵法制丁二酸中试装置中交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 kt/a生物发酵法制丁二酸中试装置建成中交。该装置的建设运行是中国石化关于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资源技术开发的重要课题之一,它依托扬子石化现有装置及公用工程配套设施,采用了中国石化与高校科研单位共同开发的生物发酵法合成丁二酸技术。生物发酵法合成丁二酸以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为主要原料,利用丰富的农林生物质资源,确保生物基丁二酸不受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该合成方法可减少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开发高熔融指数线型聚乙烯粉末涂料
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研发的高熔融指数线型聚乙烯粉末涂料新产品MLPE-8250在全密度聚乙烯装置上进行工业化试产,生产新产品382 t。该新产品各项主要性能与进口同类产品相当,熔融指数(10 min)达50 g,流动性好,比高压聚乙烯粉末涂层料具有更好的耐环境应力性能。产品按粉料形态生产,简化了生产工艺流程,降低了能耗,重点应用于粉末涂层行业、色母料和注塑制品生产。
苏州高新区远纺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开发纳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涂层
苏州高新区远纺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承担的新型纳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研发及应用项目取得进展,该公司采用该新型涂层生产出可装啤酒的塑料瓶。采用塑料瓶灌装啤酒,主要是为解决传统玻璃瓶制作及运输耗能高、回收使用耗水高及爆瓶伤人等问题。由于普通塑料瓶子很难保持啤酒的风味,研究人员通过在瓶子内壁加一层涂层,使O2进不来,CO2出不去,以保持饮品的口味及质量标准。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实现工业应用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中心化工催化剂研究所承担的裂解汽油一、二段加氢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项目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研发的裂解汽油一、二段加氢催化剂可适用于原料多变、杂质含量较高的劣质原料及高空速等多变工况,目前已在国内17家企业的39套装置上成功实现应用,其中在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等5家新建大型乙烯裂解汽油加氢装置实现了开工首装。目前一段钯基催化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一段镍基催化剂已在3家企业的乙烯配套汽油加氢装置成功应用;二段催化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
中国科学院等开发的新型乙烯聚合催化剂通过验收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新型乙烯聚合催化剂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通过了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的验收。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中国石化扬子石化有限公司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共同承担,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发了4 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应用前景的新型高效烯烃聚合催化剂。项目组研发并确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ST 聚烯烃催化剂技术,完成了主催化剂(配合物)的放大合成和负载化技术的开发,试生产超过300 kg负载型催化剂。该负载型催化剂寿命长,性能满足工业聚合应用要求。同时,项目组完成了聚合工艺的优化和工业化应用试验,开发出两种高性能聚烯烃树脂专用料,产品性能达考核指标;完成了双组分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结构性能优化并完成负载化,催化剂活性高,支化度满足要求;完成了双峰分布聚乙烯材料复合催化剂300 L釜聚合中试、产品性能测试与加工性能研究。该项目共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8项,PCT 专利2项,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14篇。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开发连续法聚醚自主技术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生产出高活性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应用连续法合成聚醚多元醇技术的20 kt/a装置运行平稳,工艺技术和产品指标都达到先进水平。该连续法合成聚醚多元醇工艺以小分子多元醇为起始剂,具有生产效率高、工艺安全稳定、污染小、能耗低、产品质量高且稳定性好等特点。2008年6月,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成功开发出以小分子醇为起始剂的连续法合成聚醚多元醇工艺新技术,制备出相对分子质量从数百到1万以上、不同官能度的环氧丙烷均聚醚及多种单体聚合的共聚醚产品,还合成出了低不饱和度、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和不同官能度的高活性聚醚品种,伯羟基含量均大于86%,达到先进水平。
中国科学院开发出生物基聚合物中空纤维血透膜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高分子事业部研发出生物基聚合物中空纤维血液透析膜。该膜材料具有良好的血液透析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可控降解性能,有望用于血液透析领域,替代目前传统的石油基聚合透析膜材料。课题组通过精确调控相转化工艺及原位聚合接枝肝素,得到了一系列壁厚为40~100 μm,内径为200~450 μm的聚乳酸基中空纤维膜,并制备成血液透析膜组件。其超滤系数达42 mL/(H·m2·mmHg)。该生物基聚合物中空纤维透析膜有望应用于新一代血液透析器。
页岩将推动北美苯衍生物的增长
Chem Week,2013 - 03 - 21
IHS化学公司认为,虽然页岩气的开发降低了北美的苯供应量并使其价格上涨,但却将有利于苯衍生物的生产。北美的苯供应短缺现象将持续,而苯衍生物的供需情况将有所好转。北美的乙烯裂解装置已从使用昂贵的石脑油原料转向使用来自页岩的乙烷,因此乙烯价格低廉且产量增长,而苯的价格越来越昂贵且供应量萎缩。页岩气还具有生产氢气(通过甲烷途径)的优势,一旦新的丙烷脱氢工艺在2017年开始投产,还将有利于丙烯供应的增长。苯经乙烯可转变为乙苯,经丙烯可转变为异丙基苯,经氢气可转变为环己烷。乙烯、丙烯和氢气由于是气体不便于运输,因此,页岩气开发的一大优势是可通过苯把该地区的原料转换成更容易运输的液体。
页岩气的繁荣和太阳能应用促进乙酸乙烯酯单体的增长
Chem Weekly,2013,59(27):185
新兴经济体—太阳能发电投资和页岩气的繁荣共同推动了乙酸乙烯酯单体(VAM)市场的增长。VAM是用于合成橡胶和生产聚合物树脂的原料,其主要的最终产品聚乙酸乙烯酯(PVAc)和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可用于生产涂料、黏合剂、纸张涂层、纺织品、包装薄膜和泡沫。EVA也可用于光电产品,太阳能产业的增长进一步促进了VAM市场的增长。VAM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发达国家(如日本) 的VAM市场需求已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稳定,而新兴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庞大的人口和日益增长的经济,意味着巨大的VAM消费潜力,如中国VAM的下游领域(如PVAc和EVA)的高增长。近年来页岩气的日益普及已对印度国内VAM生产有了额外的正面影响。原油是生产乙烯的主要原料,而乙烯可用于VAM生产。相比原油或石脑油,天然气中的乙烷含量非常高,预计页岩气供应量的增长将导致印度乙烯和VAM产量的相应提高。
印度计划开发能源需求和供应预测模型
Chem Weekly,2013,59(24):172
印度计划开发可被工业界和研究人员利用的能源需求和供应预测模型。除印度之外,中国也与英国的能源和气候变化部进行谈判设立类似的模型。这种政府自己设立的能源模型将为政府提供40年的能源路线,并以综合的方式为制定能源相关决策提供有效的工具。该模型将更客观地预测能源的需求、供给和价格,有助于优化自然资源。总部位于Bangalore的科学、技术和政策研究中心正在协助印度规划委员会设立该模型。因为GDP的增长依赖于能源供应,能源模型的重点是预测印度将需要多少能源以及如何满足需求。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能源模型,以帮助政府就能源需求、供给、价格和使用率等方面采取关键的决策。
全球燃料添加剂市场将稳定增长
Chem Weekly,2013,59(24):186
全球燃料添加剂的需求预计将以4.7%/a的速率增长,到2016年将达26.5 Mt。燃料添加剂的总需求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汽油含氧化合物(如甲基叔丁基醚)。2011年醚类含氧化合物占到总需求的94%。除含氧化合物外,预计全球对特种燃料添加剂的需求将增长3.6%/a,到2016年达1.5 Mt。
未来对含氧化合物和特种添加剂的需求将受到不断变化的车辆废气排放标准、燃油质量和发动机效率的影响。对燃油添加剂需求影响最大的是低硫柴油。虽然大多发达国家达到了他们的低硫柴油目标,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尚未完全转换到低硫柴油,还需使用更高水平的润滑改进剂、低温流动改进剂和其他添加剂。许多国家还采取了使用生物燃料作为降低整体石油产品消费量的一种途径。由于需要增加抗氧化剂、缓蚀剂、冷流改进剂和其他产品的使用,乙醇和生物柴油的使用将对燃料添加剂的需求有重大影响。但生物柴油对添加剂的需求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它会导致润滑改进剂和十六烷值改进剂的使用率降低。
日本三菱树脂公司将参与汽车尾气催化剂开发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3(4704):9
日本三菱树脂公司决定正式参与汽车尾气处理技术之一——尿素选择催化反应(SCR)系统的沸石催化剂(SCR催化剂)的开发。该公司将采用独有的高功能沸石“AQSOA”来开发SCR催化剂。预计2014年以后,欧洲和美国要逐步提高汽车和卡车等尾气排放标准,预计日本也同样会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为了应对该情况,三菱树脂公司利用尿素加水分解生成的氨气将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合物(NOx)转换成N2和H2O。预计这种无害化的尿素SCR系统的市场需求将会大幅扩大。同时该系统使用的沸石催化剂的需求也将会大幅增加。之前“AQSOA”主要应用于工厂低温废热处理和可吸收太阳能的吸附式冷冻机。SCR催化剂在200 ℃左右的低温领域应用时具有出色的净化性能,且耐高温水,并具有较高的成本竞争力。
法国公司将浮动太阳能发电系统推向市场
Renewable Energy Focus,2013,14(1):9
法国Ciel et Terre太阳能公司推出了“世界第一”的大规模浮动太阳能发电系统。模块化的Hydrélio系统存在各类版本,可用来建造发电量最高达50 MW的发电站。该模块包括两个由高密度聚乙烯塑料材料制成的吹模浮板:一个用于支持太阳能电池板,另一个则用于链接并提供维护服务,通过连接系统将这些浮板接合在一起即可形成太阳能发电岛。
这种浮动太阳能发电概念的目标是解决需使用大规模土地的太阳能发电项目遇到的土地供应问题和景观影响。测试结果证实,Hydrélio浮动太阳能发电系统在超过20年期间的各种气候条件下具有可行性。
Total公司推出软质包装用聚乙烯薄膜
Eur Plast News,2013 - 03 - 08
Total 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新型茂金属聚乙烯薄膜材料Lumicene Supertough 32ST05。该材料的使用可将包装膜的厚度降低25%,可用于压缩包装薄膜,如重型床垫和轻质尿布;也可用于速冻和层压薄膜;以及具有极高收缩性能的薄膜,例如玻璃瓶组合。减小薄膜厚度是对包装材料永无止境的追求,厚度的减薄通常导致薄膜材料的韧性降低,而Lumicene Supertough 32ST05通过提高必要的韧性克服了该问题。Lumicene Supertough 32ST05还可在挤出或转换生产线上生产薄膜。
2019年全球高密度聚乙烯市场将达700亿美元
Eur Plast News,2013 - 03 - 12
据来自Ceresana公司的一份新报告称,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多用途将促进其全球市场的销售额在2019年达近700亿美元。来自亚太地区的HDPE需求尤为强劲,将以4.4%/a的平均增长率增长。东欧、中东和南美对HDPE的需求增长率也将达两位数,但北美和西欧的HDPE需求增长相对较慢。Ceresana公司认为,各地区需求的变化也将对全球的生产结构产生影响。在未来8年,亚太地区新增HDPE生产能力将超过8 Mt,而中东地区将增加7 Mt。2011年HDPE的主要应用是吹塑瓶和其他中空制品,占全球市场的28%。下一个最普通的应用将是薄膜和注塑成型产品。薄膜生产在亚太地区占主导地位,而在北美和西欧,注塑和吹塑成型更加流行。受中国建造业和其他新兴市场需求的驱动,HDPE管材将显示强劲的增长。
新型聚合物选择性筛选气体分子
Chem Weekly,2013,59(26):190
气体分离对于许多工业生产方法(包括从空气中获得氮气、氧气、精制天然气或氢气)都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最节能的分离气体方法包括使用聚合物膜。但大多数聚合物膜或使气体缓慢通过(即具有低渗透性)或者对一种气体不具有选择性。如能制得即具有高渗透性又具有选择性的聚合物膜,气体分离的成本将降低且能源消耗也将减小。英国卡迪夫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报道了一种新型聚合物,该聚合物利用气体分子尺寸的不同可有效地分离气体混合物。该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由于非常扭曲而不能有效地填充空间,因此,小气体分子可在间隙中快速通过,而较大气体分子则受到聚合物的极端刚性的影响而运输受阻并充当了有效的分子筛。为了制备这种高刚度和扭曲的聚合物,研究小组采用了一些非常古老的化学反应以形成Tröger碱。简单的化学反应使研究人员能利用起始原料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高刚度梯型聚合物。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制备液晶电视外壳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3(4699):10
日本帝人杜邦薄膜公司采用新开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テフレツクス”制备液晶电视外壳,“テフレツクス”不需电镀就具有金属感,受到客户好评。由于可在电视外壳上使用该产品,预计该产品的需求将比以往扩大3倍。“テフレツクス”是一种具有高成型性,同时还具有优良的强度、尺寸稳定性和密封性的功能性薄膜。采用“テフレツクス”加工的树脂产品,具有很强的金属感,不使用金属部件就能使产品的外观具有很强的金属光泽,同时使产品更加轻量化。预计该材料以家电和建筑材料为主的需求将会不断扩大,公司目标是到2015年,该材料作为装饰材料的年销售额达4亿日元。
日本瑞翁公司采用乳化技术开发聚异戊二烯橡胶新产品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3(4702):9
日本瑞翁公司采用其专有的乳化生产技术开发出聚异戊二烯橡胶乳液“Nipol ME系列”产品。公司将委托中国台湾省的生产商利用日本水岛生产的异丙烯生产“Nipol ME系列”产品,生产能力达500 t/a。由于该新产品十分柔软,可用于制备合体感强的制品,它可用于生产拉伸强度和拉裂强度与天然橡胶要求同等的产品。由于新产品不含天然橡胶乳液中存在的杂质,因此不必担心天然橡胶所引发的过敏症状。该新产品主要作为天然橡胶的替代材料来生产医用手术手套等医疗器材。目前天然橡胶制手套的市场规模约为8.0 kt/a,年增长率在15%~20%。
日本三菱树脂公司开发新型“Diamiron MF-RE型”薄膜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3(4701):9
日本三菱树脂公司开发出新型“Diamiron MF-RE型”薄膜,该薄膜主要作为火腿及红肠等食品包装材料。“Diamiron MF-RE型”薄膜是以共挤压多层“Diamiron”系列薄膜为基础,在多层薄膜上设计了黏着层而开发出的薄膜产品。该产品已于2013年2月中旬开始面向食品包装材料领域进行销售。“Diamiron”是将几种不同特性的树脂通过共挤压形成的一种多层薄膜产品,具有高气体阻隔性。“Diamiron MF-RE型”薄膜是由表面为聚酯薄膜的印刷层、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氧气隔离层、耐刮伤的尼龙层、三菱树脂公司独立开发的特殊黏结层和密封层等5层薄膜构成。该薄膜具有产品拆开后可再次黏着并反复使用的特性,食品一旦打开后可再次密封,因而不必使用二次包装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