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
2013-12-23张立红
张立红
(山西新景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阳泉 045000)
工作面顺槽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顺槽巷道围岩变形,一般经历五个阶段[1]:巷道掘进影响阶段、掘进影响稳定阶段、采动影响阶段、采动稳定影响阶段、二次采动影响阶段。对顺槽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工作面回采对巷道的动压影响[2];因此,研究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和相关锚杆支护参数非常必要[3,4]。
目前华润煤业准备回采205工作面,根据采掘接替安排,开掘205运输顺槽是沿3号煤层底板布置,3号煤层平均厚度6.1m,平均埋深200m,巷道布置见图1。
图1 205工作面巷道布置图
1 205运输顺槽顶底板岩石力学参数
依据岩石力学实验室测得205运输顺槽顶底板岩石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2 205运输顺槽数值模拟模型及模拟方案
1)205运输顺槽模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运输顺槽开挖前,先计算原始地应力;模拟开挖时,将其初始地应力作为重力荷载施加。205运输顺槽宽3.5m、高2.6m、工作面长80 m。矩形巷道,数值模拟时,沿205工作面对称线取一半,工作面推进100m。工作面顺槽模型尺寸,见图2。
表1 岩石力学参数
图2 工作面顺槽模型
2)工作面顺槽模拟方案:矩形巷道的高度2 600 mm、宽度3 500 mm,巷道围岩完整性较好,但属于全煤巷,煤质较软。根据华润煤矿的地质力学条件,采用工程类比并结合数值模拟,排除不合理的支护方案,最终选定本次数值模拟的方案:顶板4根锚杆,长度2400mm,间排距1 000 mm×900 mm;两帮各布置3根锚杆,长度2 200 mm,间排距1 000 mm×900 mm;锚索采用“隔排”布置,间距1 600 mm,排距1 800 mm。
3 205运输顺槽数值模拟分析
1)205工作面采动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5]:运输顺槽建模时,在回风顺槽布置一测点,图3为205回采工作面距测点90 m、20 m、10 m、0 m时,巷道围岩屈服破坏情况。由图3-a,距测点90 m时,运输顺槽未受任何采动影响,顶板锚索最大轴力182 kN,是锚索破断载荷360 kN的50.6%,巷道稳定完整。由图3-b,距测点20m时,运输顺槽围岩破坏深度增加,破坏区域主要位于工作帮上部,顶板锚索最大轴力182.4 kN,是锚索破断载荷360kN的50.8%,巷道开始进入采动影响状态。由图3-c,距测点10 m时,运输顺槽围岩破坏深度进一步增加,达到了锚杆的锚固区域,顶板锚索最大轴力188 kN,是锚索破断载荷360 kN的52.2%。由图3-d,距测点0 m时,运输顺槽围岩几乎完全破坏,破坏深度超出了锚杆的锚固区域,顶板锚索最大轴力190 kN,是锚索破断载荷360kN的52.8%,巷道工作帮侧顶板完全破坏。
图3 超前工作面煤壁不同距离处顺槽围岩屈服破坏
3)表2为顺槽顶底板、两帮移近量和锚杆、锚索锚固范围内顶板离层值,随测点至工作面煤壁距离变化的计算结果。由图4和图5看出,205工作面距测点30 m时,顺槽顶底板、两帮移近量开始增加,此时顺槽处于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之内,但移近量较小;但从前述分析结果看出205工作面距测点30m时,巷道围岩仍处于稳定状态。由图6、图7、图8看出,205工作面距测点30m时,顶板锚杆锚固范围离层量、锚索锚固范围离层量锚固范围内总离层量开始增大,但数值较小,巷道处于稳定状态。205工作面距测点20m时,顶板锚杆锚固范围离层量、锚索锚固范围离层量锚固范围内总离层量开始明显增大,且数值较大,巷道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应对205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进行超前加强支护,以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
表2 工作面采动影响前后巷道围岩稳定性计算结果
图4 运输顺槽顶底板移近量的变化曲线
图5 运输顺槽两帮移近量的变化曲线
图6 运输顺槽锚索锚固区域顶板离层量的变化曲线
图7 运输顺槽锚杆锚固区域围岩离层量的变化曲线
图8 运输顺槽锚固区总离层量的变化曲线
4 结束语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运输顺槽在205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采动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205运输顺槽未受采动影响时,巷道顶底板移近量20.65 mm,两帮移近量23.66 mm,巷道稳定性较好,运输顺槽受205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30 m;但205工作面距测点20 m时,巷道才进入不稳定状态,所以205运输顺槽的超前支护距离为20m。
2)205运输顺槽的最优支护方案为:顶板4根锚杆,长度2 400 mm,间排距1 000 mm×900 mm;两帮各布置3根锚杆,长度2 200 mm,间排距1 000 mm×900mm;锚索采用“隔排”布置,单根排居中,间距1600mm,排距1800mm。
3)在采动影响下采用上述锚杆支护参数,结合矿井实践证明,205运输顺槽在工作面回采期间仍然处于稳定状态。
[1]杜时贵.岩体结构面的工程性质[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
[2]钱明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3]赵海军,马凤山,丁德民,等.采动影响下巷道变形机理与破坏模式[J].煤炭学报,2009,34(5):599-604.
[4]樊正兴,谢文兵.采动影响下煤层上山巷道支护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2,40(1):12-15.
[5]刘建军,吕志强,郭敏江.邻近工作面采动影响下巷道矿压规律研究[J].煤炭科技,2009,(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