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对创伤性截瘫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效果分析
2013-12-23岳树清
岳树清
河北省怀安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河北怀安 076150
创伤性截瘫作为外伤所致的脊髓损伤性疾病[1],轻度患者可出现部分反射消失、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重度患者则可出现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完全丧失等严重后果。创伤性截瘫术后,80%~90%的患者会出现尿潴留、肾水肿等并发症[2]。尿潴留的出现不仅会增加患者肾脏和膀胱的负担,对于患者的生存也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因此,对于创伤性截瘫患者术后进行安全有效的尿潴留护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病情康复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在截瘫患者的尿潴留护理方面,以留置导尿为主,尿管的长期留置使患者泌尿系统较易感染[3],其护理效果也不甚理想。本研究于2008年3月~2012年5月对河北省怀安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以下简称“我院”)所收治的90名创伤性截瘫伴有尿潴留患者进行了护理研究,其临床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研究需求,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创伤性截瘫伴有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45例。A组:男29例,平均年龄(41.31±13.65)岁,女16例,平均年龄(51.67±18.42)岁,腰椎骨折性截瘫23例,胸椎骨折性截瘫10例,颈椎骨折性截瘫12例,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5例,不完全损伤患者40例。B组:男27例,平均年龄(44.17±14.23)岁,女18例,平均年龄(49.81±20.12)岁,腰椎骨折性截瘫21例,胸椎骨折性截瘫11例,颈椎骨折性截瘫13例,脊髓完全损伤患者3例,不完全损伤患者42例。经初步临床诊断,所有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等方面均无异常,两组患者病例构成、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90名患者外伤性脊髓损伤的诊断均符合ASIA 2000年标准[4]。②尿潴留症状符合《外科学》(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中的诊断标准。③患者的中医治疗指征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癃闭”的治疗依据[5]。④患者无严重肝、肾等疾病,无膀胱造瘘术、无尿道括约肌切开术等病史,患者自身生理状况对本次研究结果无影响。
1.3 研究方法
1.3.1 护理方法
1.3.1.1 脊髓休克期护理 对于创伤性截瘫患者,入院手术初期,其脊髓处于休克期,排尿中枢与大脑皮层联系处于中断状态。在本阶段,对A、B两组患者均行留置尿管导尿,并配合利尿中药饮(车前草10 g、竹叶10 g、六一散10 g)。无菌环境下对患者进行尿管(12~14型号导尿管)留置,尿管每周更换一次,每日使用16万U单位庆大霉素与0.2‰的呋喃西林溶液对患者膀胱进行冲洗并更换尿袋。患者导尿期间,将中药利尿饮用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并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水摄取总量保持在3000 mL左右。根据患者的膀胱控制功能每隔3~4 h对患者进行导尿一次,将尿液搜集于有刻度的尿袋中,每次记录患者的排尿量并计算尿残余量。若通过挤压法患者可排出100 mL以上尿量且体内尿残余量少于300 mL,导尿时间间隔改为6 h;若经挤压法患者可排出200 mL以上尿量,则导尿间隔改为10 h。当患者的残余尿量少于100 mL,停止对患者间歇式导尿,3 d后可考虑将患者尿管拔出。A、B两组患者经过该阶段的护理后均于4~6周后顺利拔除尿管,分别于2、4周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
1.3.1.2 康复期综合护理 4~6周后,经过脊髓休克期的护理,患者的脊髓功能开始处于恢复阶段,其排尿功能也有所改善。但是,由于神经的损伤和反射异常,多数的患者依然无法完成有规律的自主排尿。在脊髓功能恢复期中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于改善截瘫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重塑生活信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阶段的护理中,A、B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了膀胱功能康复训练配合针刺关元穴与膀胱功能康复训练配合隔药灸脐的护理治疗。
A组接受膀胱功能康复训练配合针刺关元穴护理治疗。依据《康复医学》[6]中关于截瘫患者的护理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引导下,由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对患者腹部与膀胱部位进行挤压按摩、刺激患者阴部、按摩患者大腿内侧、牵拉阴毛或按摩患者肛门括约肌部位,并鼓励患者有意识的膀胱憋尿、重复排尿动作,收缩肛门及盆底肌肉等,使患者排尿中枢的神经逐渐恢复敏感,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此外,在上述护理内容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刺关元穴治疗。针灸方法采用温针法,将艾柱点燃后置于针柄上端,对穴位部位进行消毒后将针刺入该穴,留针时间以艾柱烧完为准。若患者针刺感较弱,则可将针进行旋转扭动并延长留针时间,该操作过程中要在患者穴位周围铺上隔热布巾,防止艾火溅下灼伤患者。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B组接受膀胱功能康复配合隔药灸脐护理治疗。该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内容与A组一致,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隔药灸脐法对患者进行中医手段的护理治疗。进行隔药灸脐治疗时,患者仰面朝上,对患者肚脐处进行常规消毒后将用荞麦面做成的直径约12 cm的面圈置于患者肚脐处,随后将用食盐、白矾与肉桂研磨制备而成的药粉散于面圈上并将榨汁的葱末于药粉上方铺形成1.5 cm厚的薄饼。上述操作完成后,将5个2 cm直径的艾柱放于葱饼上点燃,治疗时间以烧完5组艾柱为准。艾灸结束后,除去葱末与面饼,将药粉留于患者肚脐处,用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对其进行固定,留药物3~5 d,每周一次,1个月为1个疗程。
1.4 护理效果评价方法
脊髓休克期的护理效果评价项目为:2、4周时的患者尿道感染发生率,患者护理前后的人工导尿后尿残余量。康复期综合护理效果的评价项目为:2周、1个月时患者治疗前后自主排尿后尿残余量,1个月后的膀胱功能改善有效率。其中,有效率评价项目中[7],分为痊愈(指患者排尿次数正常、可自主排尿且残余尿量少于100 mL、膀胱容量大于250 mL)、显效(指排尿次数正常、可自主排尿、但残余尿量大于100 mL)、有效(指排尿功能与次数不稳定,残余尿量大于100 mL且有时需要通过间歇导尿完成排尿)、无效(不能自主排尿、需借助间歇导尿、尿残余量大于100 mL)。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脊髓休克期护理结果
脊髓休克期阶段,2、4周时的护理效果见附表1。结果显示,2、4周时A、B两组患者经间歇导尿后的尿残留量与未护理前相比,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且数据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在该阶段的护理期间除1例患者因导尿管擦伤尿道而出现感染症状外,其他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现象。见表1。
2.2 康复期综合护理结果
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在患者的脊髓功能恢复期阶段对患者进行了护理。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显示,2周、1个月时A、B两组患者自行排尿后的尿残余量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且数据间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2。在有效率评价方面,A、B两组中的脊髓完全损伤患者和非损伤患者的有效率均达到了100%,见表3、4,结果极大程度地肯定了中西结合护理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
表1 间歇导尿配合中药利尿饮护理后患者导尿后尿残余量(mL,±s)
表1 间歇导尿配合中药利尿饮护理后患者导尿后尿残余量(mL,±s)
组别 护理时间 护理前尿量 护理后尿量 t值 P值A组(n=45)B组(n=45)2周4周2周4周336.42±51.21 336.42±51.21 340.17±47.26 340.17±47.26 163.46±39.81 97.52±29.78 165.63±41.27 96.91±20.52 3.991 4.374 4.132 4.563<0.01<0.01<0.01<0.01
表2 膀胱功能综合康复训练配合中医治疗护理后患者自行排尿后的尿残余量(mL,±s)
表2 膀胱功能综合康复训练配合中医治疗护理后患者自行排尿后的尿残余量(mL,±s)
组别 护理时间 护理前尿量 护理后尿量 t值 P值A组(n=45)2周B组(n=45)1个月2周1个月213.57±37.63 213.57±37.63 224.73±40.11 224.73±40.11 103.11±23.57 91.83±29.13 103.24±25.49 89.64±31.69 3.882 4.010 3.791 3.914<0.01<0.01<0.01<0.01
表3 膀胱功能综合康复训练配合中医治疗护理对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的效果[n(%)]
表4 膀胱功能综合康复训练配合中医治疗护理对脊髓完全损伤患者的效果[n(%)]
3 讨论
尿潴留作为创伤性截瘫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8],其治疗与护理对于截瘫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理健康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因截瘫是由脊髓神经受损所致,将患者的膀胱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几乎是不可能的[9]。因此,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是目前创伤性截瘫术后尿潴留的最终目的。
目前,在截瘫患者尿潴留的护理中,尿管留置导尿是最为常用的方法[10]。但是长期留置尿管使患者的泌尿系统存在着较高的感染风险,有关文献报道,即使用庆大霉素与呋喃西林溶液对患者膀胱进行冲洗也无法完全杜绝患者尿道感染的可能[11]。除了留置尿管导尿护理以外,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也是截瘫患者的尿潴留护理治疗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护理治疗虽然不能使尿潴留患者的膀胱功能完全重建,但可使患者实现有控制的排尿,对于截瘫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具有不可或缺的临床意义。
传统的西医护理手段虽然具有治疗目的明确、疗效易实现的特点,但其治疗成本和存在的治疗风险使其临床应用价值并不理想。中医作为我国的瑰宝,具有安全、简便、疗效稳定的优点[12],能够从经络等微观层次实现对患者的治疗,对因治疗常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基于标本兼治的护理目的,在本次研究中,以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手段对不同阶段的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护理,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13-14]。在脊髓休克期阶段,常规尿管留置间歇导尿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中药利尿饮,其结果显示,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率几乎为零,且患者接受护理2、4周后的导尿后尿残余量也呈显著下降。患者拔除尿管后,对其进行的膀胱功能综合康复训练配合中医针灸治疗的护理效果显示,除脊髓完全损伤患者以外,其余患者自主排尿后的尿残余量均出现了显著的减少,总有效率为100%,整体护理结果较为理想。种种结果表明,通过中西护理手段对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尿潴留进行护理治疗,不仅能够获取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而且能够降低患者接受护理过程中的痛苦。此外,从经济角度而言,患者接受针灸和中药汤剂治疗的医疗费用也更为低廉[15-17],每周总价格为150元左右,相比电刺激、生物治疗等使患者更易接受。通过本次研究证实,中西结合的护理手段对于截瘫患者的尿潴留护理具有比西医手段更好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安全、高效、经济、简便易操作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虽具有诸多的优势,但使用时应辨证施治,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中医护理手段应由具有一定中医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的护理人员或专业医师进行操作。护士作为护理的主要群体,为满足中西结合护理的临床需求,进行中医知识学习和技能进修也是必不可少的。
[1]郝春霞,李建军,周红俊,等.1264例住院脊髓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1);1011-1013.
[2]赵超男,林治凤.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时的尿路感染及预防[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4);187.
[3]孙玉华,王洪涛,梅芳瑞.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70-571.
[4]关骅,石晶,郭险峰,等译.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00年修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2):49-52.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9.
[6]南登崑,王宁华,励建安.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340-343.
[7]胡侦明,劳汉昌,张宝华.脊髓损伤早期的实验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1994,13(11):78-82.
[8]王与荣,赵建宁.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J].人民军医,1997,40(9):528-529.
[9]Schmidt CE,Leach JB.Neural tissue engineering:strategies for repair and regeneration[J].Annu Rev Biomed Eng,2003,5:293-347.
[10]师玉青.脊柱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19(8B);1549-1551.
[11]肖玲玲.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6,12(10):901.
[12]陈云峰.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治疗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5):799-800.
[13]余赛庆.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9):1569-1570.
[14]庞段霄,张红娟,武彦霞,等.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12):64-66.
[15]郑倩君,郭秀珍,贾文芳.桂芪通湿热敷用于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护理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2,25(6):98-99.
[16]刘智斌,牛晓梅,王渊,等.针刺“新膀胱俞”穴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26(1):100-101.
[17]闻永,王季.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3,26(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