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忘却的民族英雄
2013-12-20王作化刘铃林生
王作化 刘铃 林生
1936年,代表中国参赛的奥运选手王润兰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拳击比赛,先后击败日本、英国等国选手闯入决赛,后被无故取消了决赛权。归国后他参加了国民政府的军队,奔赴战场抗日。1937年,王润兰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身绑集束手榴弹冲向并炸毁日军坦克,血洒疆场,他被誉为中国抗战史上第一个壮烈殉国的奥运英雄。
(一)
王润兰1913年出生于河北饶阳县留楚村一个富裕的乡绅之家。在旧中国军阀混战的动荡年代里,当地许多村落为了保境安民,纷纷设坛练武,使武术在民国初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受这种环境熏染,王润兰自小热爱武术,上小学时,他每天都跟着村里会武术的大人学习拳脚功夫,久而久之,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小拳王。
然而,随着王润兰步入成年,父亲很快就给他下达了“禁武令”:“你应该学习如何经商,这才是正路,不要整天舞枪弄棒,不学无术!”但王润兰没有遵从父亲为他做出的命运安排,这位有着远大抱负的热血青年最后选择了离家出走。
1934年,王润兰报考时任第32军军长的商震将军在北平举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二期,决心用枪杆子保卫“千年文明古国不受倭寇欺辱”。
(二)
入学后,王润兰刻苦学习军事理论和战略技术,为他后来的军事指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5年年底,随着日军侵华步伐的加快,华北的局势日益紧张。王润兰所在部队的官兵,每天在吃饭睡觉前都要高呼“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表达自己誓死抗敌的决心。
为全身心地投入抗战,离家两年的王润兰于1936年初请假回家探亲,准备在血洒疆场前与父亲和解。虽然他的出走在那个家规极严、崇尚孝道的旧式家庭看来无异于大逆不道,但深明大义的父亲看到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儿子回家看望自己,还是十分大度地原谅了他,并为儿子弃商从军、保家卫国的选择从内心感到高兴。
也就在这一年,第11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处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夜的中国派出了由69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这届奥运会,王润兰凭借自己出色的拳击功底,在参奥选拔中被选入了只有4个人的拳击项目代表队。
在奥运会正式比赛中,由商震资助的两名来自第32军的拳击手王润兰和靳贵第,分别参加了中量级和重量级的拳击比赛。在拳击赛预赛中,第一场由王润兰出场对战日本选手,他以三局全胜的出色战绩,将蔑视中国的日本选手连续三次打倒在地,使其心服口服地甘拜下风。在迎战荷兰选手福特时,王润兰与这个强劲对手打得十分艰难,他在最后一局被对手打得血流满面、几乎站立不稳的情况下,依然以顽强的意志支撑自己,一直坚持到终局仍然屹立不倒,此局比赛,王润兰被媒体赞誉为“中国硬汉,虽败犹荣!”
在争夺决赛权的最后一场和英国选手的对打中,王润兰在第一、第二局均以1:1打成平局。从第三局开始,王润兰在熟悉了对手的拳路套数后,很快发现了对方的破绽,他迅速抓住战机,连续出拳猛击对方头部,最后以重重一击将对手打倒在地,整整10秒钟对手也未能站起来。于是,裁判判定王润兰以2:1取胜,获得了拳击赛的决赛权。他是第一个取得决赛权的中国奥运选手,中国运动员为之兴奋不已。意想不到的是在三天后决赛即将开始时,中国代表团领队竟突然接到奥运会组委会的通知,说王润兰在预赛时已被裁判组判定失败,不能参加最后的决赛。闻此通知,中国全体参赛选手和代表团成员无不义愤填膺,纷纷表示抗议:王润兰明明在预赛中打败了英国选手,裁判当时已做了明确裁定,怎么三天后又突然变成失败?明眼人自然能看出其中的猫腻。中国领队跟组委会进行了多次交涉,一些主持正义的外国代表队闻知此事后也纷纷表示声援。但对此事却一拖再拖,几经来往毫无结果。就这样,由于一些人对贫弱落后中国的歧视和某些政治的需要,组委会公然颠倒黑白,在众目睽睽之下剥夺了中国运动员的决赛权!
尽管如此,王润兰在奥运会期间的出色表现还是受到很多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愤愤不平的王润兰决心一定要在下届奥运会上一雪此辱,打出中华拳王的威风,给中国人争一口气。
(三)
然而,王润兰的梦想很快就被侵略者的枪炮击碎了。中国奥运参赛代表团回到祖国后不久,日本军国主义就发动了“七七事变”,用全面侵华战争的隆隆炮声把中国人民推向了有史以来最为血腥苦难的深渊。不少奥运健儿纷纷脱下运动装,毫不犹豫地参加到这场气壮山河的反侵略战争之中。王润兰在参赛回国后担任了第32军补3团3营排长,在国破河山碎的生死存亡关头,他所在部队在全国抗日高潮的推动下,积极投入了抗击日寇的战斗,与法西斯侵略者展开殊死的拼杀。
1937年9月14日,为掩护主力部队向新战场转进,王润兰所在的补3团奉命在漳河阻击来犯之敌。次日上午,前出到漳河上游附近的日军抓到5名青年农民,逼迫他们涉水领渡向我军进攻。5名爱国青年相约都以立式泅法,齐露胸部诱骗日军渡河。日军信以为真,立即派两个尖刀小队(排)跟随渡河,但顷刻间就陷入了灭顶的深渊,无一生还。而5名中国青年却不见了踪影。随后大批日军在汉奸的带领下再次渡河,严阵以待的补3团官兵等到满河蠕动的日军进入火力网后,立刻以狂风暴雨般的枪弹将敌人成片射倒,整个漳河到处漂浮着鬼子的尸体。
面对强敌,王润兰与战友们毫无惧色,他们抱定“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的决心,誓死要与侵我国土杀我同胞的敌寇血战到底。缺少机枪,他们就用打“排子枪”的办法对付敌人的集团冲锋;没有反坦克火炮,他们就用集束手榴弹来炸毁日军的坦克,或身绑炸药与敌人坦克同归于尽;子弹打完了就用刺刀、大刀与鬼子拼杀,最后就用牙撕咬敌人的耳朵,用手抠瞎敌人的眼睛。
(四)
1937年9月18日,是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6周年的日子,我军的阻击战再次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日军的攻势一次比一次猛烈,而阻击阵地上的中国官兵已连续奋战数昼夜,伤亡惨重,粮弹将尽。但所有活着的官兵仍然顽强坚守着阵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打退敌军一次又一次进攻。每当敌人突破防御阵地,王润兰就率领战士们挥舞大刀同敌人短兵相接,用肉搏战将鬼子反击下去。在惨烈的格斗中,有着一米八以上个头的王润兰,用高超的武功把日军打得魂飞魄散,十多个围攻他的鬼子兵个个成了他的刀下鬼。在第二天最后一次反击日军时,敌人的炮火猛烈袭来,王润兰负伤倒在了血泊中,但他坚持不下火线,仍以顽强的毅力继续指挥作战。战至9月21日拂晓,整个漳河北岸尸横遍野,敌我双方的死尸布满了阻击阵地。此时王润兰所在连队已伤亡殆尽,阵地上只剩下王润兰等十余个伤员在坚持战斗。当数辆日军坦克再次吐着死亡的火焰攻上阵地时,身负重伤躺在战壕里的王润兰,以最后的气力奋力跃起,抱着集束手榴弹和几名身绑炸药的战士一起扑向敌人的坦克,随着一阵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王润兰等人年轻的生命在血与火中得到永生。
王润兰壮烈牺牲后,被国民政府授予“民族英雄”称号。他是中国奥运史上不该被人忘却的民族英雄。
(小 雅摘自《人物》,李 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