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四位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2013-12-19许兴海
许兴海
宿州学院美术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近年来,我国新升格本科高校基本上都在沿用传统的“分段式”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上,过分强调统一性、同一化,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基础技法的训练,而忽视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职业素质以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1];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承续轻创新、重主导轻主体现象严重,动手能力不强,缺乏自我创新和开拓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需求脱节。这种违背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宗旨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导致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是大批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难以就业,另一方面是市场虽对设计专业人才有大量需求却又感觉难以找到适合可用的人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实际工作之间出现了“断层”问题,学生进入市场的适应期被延长,部分学生不得不重新进行就业前培训。这样,不仅延误了学生最佳的就业时机,而且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影响了人才输出质量。因此,现阶段,构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就四位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作如下探讨。
1 四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四位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基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研究设计与市场相适应的岗位通用能力训练、专项技能训练、模拟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四位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突出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应用性和技能性。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逐步递进式规律,将本科四年的教育划分为基本素质与职业认知教育、设计专业技能训练与操作、项目设计模拟与实训及企业顶岗实践与综合设计四个相互关联的阶段。四位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对各教学环节的重新整合, 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全新结合,是对原学科课程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2 四位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四位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把学生素质、知识、技能与创新思维培养融为一体,整个教学过程以市场为导向、以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线,即理论—练习—实践—市场,再理论—再练习—再实践—再市场的循环往复过程。因此,在制定相关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时,一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既有校内基础实践,又有校外专业实践;既要有基本技能训练,又要有创新思维能力训练的培养;既要注重对学生审美素质的个体培养,又要注重强调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整体训练。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递进规律,将四年本科教学划分为岗位通用能力训练、专项技能训练、模拟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四个相互关联的阶段(图1)。第一阶段,按照应用型人才规格要求安排相应的文化知识和专业基本知识训练等,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竞争的基本素质与专业基本能力,养成劳动观念和基本职业道德;第二阶段,按照设计专业特征和市场需求分类进行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基本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掌握专业设计的基本方法,熟悉设计流程,尤其突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第三阶段,结合项目进行设计模拟实训,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第四阶段,按照市场需要进入对应岗位进行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设计创新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等。
图1 四位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封闭系统图
2.1 岗位通用能力训练
此阶段主要以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技能培养及创新思维训练为主要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素质教育课程以及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摄影基础、书法等相关基础表现技法课程,延展一点,还可包括设计构成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期。由于艺术设计与美术学、绘画专业在专业目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表现方式上都存在着根本性区别,所以四位一体化实践教学专业相关基础课程也应是围绕设计目的而进行的针对性训练。
2.2 专项技能训练
此阶段以培养学生专项技能和设计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主要包括专业技能、设计理念及设计思维能力的训练。课程设置包括建筑模型制作、专业绘画、家具设计、人机工程学、环境艺术表现技法、建筑构造与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建筑装饰材料与技术工程测绘与制图、建筑空间透视等,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二、三、四学期。第一、二阶段考核方式可以以展代考、以赛代考,重在考核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表现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2.3 开展岗位综合模拟
通过岗位综合模拟,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综合能力。课程设置包括居住空间设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综合性公园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园林设计等,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五、六、七学期。通过实际项目的校内模拟训练,让学生了解整个设计程序,掌握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前期调研阶段)-分析问题 (初步方案和问题陈述阶段)-解决问题 (确定方案、完善方案阶段)的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是关键的道理,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才能使问题明朗化、方法明确化,才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岗位综合模拟可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法,将相关项目案例引进课堂,结合课堂的专题设计课程实施模拟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就业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教学考核上,以案例是否被企业采用代考、以模拟项目案例展示效果代考,重在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应变能力和知识拓展与创新能力[2]。
2.4 企业顶岗实习
在真实的岗位上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和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和劳动观念。本阶段组织学生到校外定点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进入市场切身参与一些具体的项目设计,此时是学生由实习生角色向专业设计工作人员转换的重要过程。通过实习,逐渐淡化项目综合模拟的虚拟课题,以实际案例进行专题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使学生开始由学院型专业技能人才向社会型综合专业设计人才转化,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
企业顶岗实习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出自己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与不足,然后带着问题再回来学习,不断改善和提高,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返校后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促使学生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做出有针对性的选择与规划。本阶段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七、八学期,在考核方式上,以在企业实习所接业务代考,以承接项目成果代考,重在考核学生的社会交际、创新应变及综合实践能力。
3 四位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特征
四位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是应用型高校与社会、经济、科学紧密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各课程之间互为补充, 相互穿插, 紧密配合,是当代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创新性特征。
一方面,四位一体化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为社会生产一线提供服务的,主要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自20世纪初开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美国等都在努力尝试,以期谋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革命发展而带来的国际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社会变革需要。以德国采用的“双元制”教育模式[3]最具代表性。所谓“双元制”设计教育就是同时由一位“形式导师”(或者称为形式大师、形态导师) 来教授基础课,包括绘画基础、色彩、图案以及形式研究等内容;一位“工作室导师”(或者称为作坊大师、手工导师) 来担任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等内容的指导[4]。这种教学模式直接来自格罗皮乌斯的“艺术与技术相统一”、“教学与实践相结合”[5]的教育主张。他强调建立艺术家、工业家和技术人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6]。四位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在“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科教学的创新性、应用性等特点,遵循本科四年递进式的教育规律。就实践教学而言,学校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的培训,使学生获得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及专业技能,再通过利用社会、企业、科研等单位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各自所具有的资源优势,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与市场、企业的顺利接轨。在实际工作和实践中,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调研能力、动手能力及社交能力。
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实施四位一体化新型实践教学教育模式后,执行的是学产结合、学研结合、工学交替的互通式教学[7]。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课堂内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培养实践应用能力以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设计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创新能力的培养仅靠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求学生到实践中去锻炼,积极参与科研,“由技入道”[8],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位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不断增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这种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四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利用社会竞争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社会也可以利用学校平台,挖掘人才资源。四位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既为高校提供了经费支持和实践平台,同时也利于解决学校科研、教学与生产相脱节的问题,达到了优势互补、学科交叉、协调发展的目的。
4 结 语
综上所述,四位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就是努力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平台,将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让教师和学生全方位、多渠道地接触社会、企业,积极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联系,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双面促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理勤,蒋小鸣.国际合作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2(6):43-46
[2]谢海涛.从中德艺术设计教育的差异看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J].装饰,2009(1):103-105
[3]蔡跃.德国综合性大学的“双元制”教育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0(7):80-85
[4]苗红磊.包豪斯“双元制”与艺术设计教学[J].设计艺术,2003(4):16-17
[5]惠特福德.包豪斯[M].林鹤,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153
[6]亚瑟编.包豪斯[M].颜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72
[7]尚勇.关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产研一体化教育模式的探讨[J].艺术与设计,2008(9):123-125
[8]陆挺,陈峰.中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模式的比较及启示:以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为例[J].艺术百家,2010(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