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视野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生态系统分析

2013-12-19

党政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多元性亚文化政治

车 辚

多样性的概念来自生物学,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表的巨著《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给出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本身就存在多样性,主要体现为:生命系统中执政党和参政党的生态互补性、执政基础的广泛性;环境系统中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传承的变异性,这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诞生、革命、执政的文化环境从来就是一个层次、维度、种类、变化呈现多元性的生态环境,党的发展壮大、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就是不断调适自身适应多元文化环境的过程。

一、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传承的变异性

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传承的变异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文化的多元性很大程度上源于文化在历史传承中产生的变异。各种文化、文明在接触、交流、碰撞中会导致文化元素、结构、存在方式、进化方式发生变化,弱势文化、落后文化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强势文化、先进文化吸收了弱势文化中的有益元素后会变得更有竞争力,可能从优势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就象自然界中生物进化和生物遗传的选择性、变异性、多样性一般,适者生存,脆弱和稀有的物种一般是竞争力和生存力较差的物种,基因处于退化和弱化的状态,最终会消失;种群数量大、处于生态链重要位置、生态位宽度宽的物种一般是遗传基因优势物种,通过在自然选择中优胜劣汰,淘汰落后基因,吸收重组适应环境的多种基因产生变异,进化为优秀的物种。中国文化的形成本身就是多元性和变异性相互交织的结果,如佛教文化、儒家文化乃至广义的汉文化都是这样。

例如,佛教在中国有三大流派,藏传、南传和汉传佛教,每一种流派都经历上千年的传承流变,是多元文化融合变异的结果。藏传佛教与藏族的文化融为一体,一方面在教义上保持印度原来的传统,另一方面在形式上也吸收了汉地文化和印度文化之长;南传佛教基本上保持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的传统,在傣族各地区形成傣族文化的主体;汉传佛教是印度大乘佛教传入中国后沿着学术化、艺术化、社会化三个方向发展的产物,它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引起各宗派的成立,与中国工艺美术相结合成为绚丽多彩的艺术宝库,与中国人的人生理想相结合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又如,自从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儒学前后经过了三次较为重大的变化。第一次是在战国时期,第二次是在西汉时期,第三次是在宋朝。在这三个不同的时期里,每当政治经济状况发生变动,为着适应当时的需要,儒家就有它的代表人物出来,变革儒学的形态,以求得儒学的继续发展。第一次的代表人物是孟轲。孔学发展为孟派儒学。第二次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孔孟儒学发展为神化了的今文经学。第三次的代表人物是程颐、朱熹。儒学由此发展为号称继承孔孟之道的道学或理学。程朱理学阐发“去人欲,存天理”的理论,以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为核心,以维护伦常为宗旨,又吸收佛教禅宗和道教的理论形成集大成的哲学体系,并上升为主流意识形态,全面控制了政治、学术、教育、科举,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宋朝以后,孔孟儒学的影响,主要就是程朱理学的影响。

本文讨论的文化主要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活动中的一种主观意识领域,包括社会对政治活动的态度、信仰、情感和价值,具体地讲,包括了政治意识、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民族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观念、政治理想、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我们生活在一个政治发展、政治形式、政治文化多样化的世界。王沪宁认为:“当代世界政治形式的多样化,源自社会发展水平的多样化,历史传统的多样化,政治势力组合的多样化,政治选择的多样化,政治活动的多样化和政治关系的多样化。”〔1〕这些多样化的背后,存在着指导人们政治行为的文化、心理、观念、情感、价值因素,即文化的多元性和其赖以存在的物质和精神生态环境。当代的政治观念越来越倾向于承认:每个政治共同体都有其特定的政治文化,每一种政治文化都有其一定的样式、色彩、特点和内容,任何一种政治文化都不是清一色的、完全均一的。换言之,政治文化的多元性既体现为不同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国家政治文化的多元性,又体现为一个国家内部各种亚政治文化或次级政治文化在传承、流变、融合中的多元性和变异性特征。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多元文化剧烈碰撞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世纪之交中西文化剧烈碰撞的时代背景之下,早期共产主义分子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洪流之中,在多元的社会思潮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指导思想。即使在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全国性政党之后,党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仍然具有文化多元、思想解放、党派林立的特征。归纳起来,五四运动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的分化与重组,形成了众多思想派别,但其中既有理论体系又有理想社会方案,表明了对未来社会选择意向的似乎只有五大派。即:(1)民族主义派。主张按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一个放弃个人自由,践履民族至上、国家至上道德的实力强大的民族国家;(2)农村社会复兴派。主张全面复兴中国固有的农业文明,从农业文明高度发展中产生一个新型国家;(3)自由主义派。主张效法西方民主国家,在个人主义社会关系基础上建设现代工业化的中国;(4)文化调和主义派(蒋介石时代的国民党)。主张在传统观念文化的地基上建立一个以工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国家;(5)新民主主义派。主张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建设中国的现代工业化社会,并进而走向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新民主主义派在武装斗争的同时,也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同各种政治文化、社会思潮进行激烈的交锋。早期领导人如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恽代英等和胡适、张东荪、梁漱溟、刘师复、朱谦之、梁启超、张君劢等人的思想交锋,以后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等为代表的党的理论家和蒋介石、戴季陶、陈立夫等国民党右派以及中间势力中的各民主党派在关系中国命运、民主建国方案上的思想竞争,既正视了中国社会多元政治文化存在的客观事实,又在和各种文化思潮的较量中不断丰富完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指出,在中国,帝国主义文化和半封建文化“结成文化上的反动同盟,反对中国的新文化。……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2〕国民党右派的政治文化就是这两类文化的结盟。中间党派的政治文化有积极进步的因素,体现为和平、民主、团结的政治主张,为中国共产党所吸取。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具有较为开阔的文化视野,它处在文化生态链的顶端,它以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洞悉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同时不断汲取各种文化资源和能量,增强自己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创造力。但是,这个理论来自西方,它诞生的社会生态环境和中国有巨大差别,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展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根植在中国大地上的关键。为此,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用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各民族文化中的合理进步因素充实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它一方面承认中国政治文化的多元性,另一方面又勇敢地担当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角色,整合各种亚政治文化、次级政治文化将其统摄在主流意识形态之下。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中文化环境的多样性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革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由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大陆完全确立,这是主流政治文化,但中国社会仍然存在亚政治文化和次级政治文化如古代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外国文化,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在局部地方如西藏、新疆、宁夏、内蒙等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局部行业如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民主党派集中的界别中还很明显。邓小平曾经指出:“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有多样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艺术爱好。”〔3〕忽视这个客观事实,甚至想依靠行政命令、群众运动、文化革命的方式人为地消除多元文化格局是做不到的,也是错误的,这只会危害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整体性,最终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尊重各少数民族、尊重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地位一直写在新中国的宪法中,这事实上肯定了亚文化的存在。周恩来就说过:“消灭民族,消灭宗教,就是消灭人民了,就成了消灭自己了,帝国主义才是这样干的。”〔4〕邓小平也说过:“如果我们不注意,不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要僵死起来,马克思主义要衰退,只有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意见表达出来,进行争辩,才能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这一点,斯大林犯过错误,就是搞得太死了,搞得太单纯了。在苏联,马克思主义在一个时期衰退了。”〔5〕这段话把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阐述得非常清楚:主流文化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亚文化或多元文化的存在对发展主流文化有益,离开多样性搞单一性主流文化就会衰退。这就好比一个简单的自然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农作物单一,食物种类少,食物链短,生活在其间的动物只能是昆虫、两栖类、爬行类、鸟类、鼠类和黄鼬这样的处于能量金字塔底部的小型动物,竞争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主要的生存技能是迁徙。而在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这样生物多样性好的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异常复杂,物种数量多,种群数量大,能养活虎、豹、狮、熊、大象、犀牛、鳄鱼、鲨、鲸等处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大型动物,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防御能力,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但对生境的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生态学的研究证明,多样性和稳定性有密切的联系,甚至成正相关。一旦多样性遭到破坏,低端动物繁殖能力、迁移能力强或能躲过一劫,高端动物的生存就会受威胁,种群数量就会下降,到一定低限不能恢复就可能濒临灭绝。将这个理论引入到政治学中,主流意识形态处于社会生态链高端,对系统的多样性有严重的依赖,需要不断汲取亚文化中的进步合理成分,在和亚文化的竞争比较中淘汰自己不合时宜的因素获得发展。

改革开放后,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正确地执行了民族宗教政策,恢复了民主党派的组织与活动,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引进来,走出去,民众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中国政治文化的多元性格局进入前所未有的丰富状态,同时,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没有削弱,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一步快速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和各种亚文化竞争比较、取长补短中建立起来的,吸收了人类文明中的进步成果。当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政治文化如民主社会主义对我国的主流政治文化产生较大的冲击,苏东剧变、苏联解体让社会主义在全球遭遇重大挫折,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遭到质疑,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挑战。同时,在一些国际冲突热点地区如中东、南亚次大陆,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活动猖獗,背后有深刻的民族宗教因素,有复杂的历史积怨、文化冲突、民族心理、民族感情,他们向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渗透容易导致境内相同宗教信仰、相同民族的心理共鸣,亚政治文化在这些地区就会偏离主流文化产生变异,危及执政生态系统的安全。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已经是一个高度开放、高度包容的环境,境内外思想文化的官方交流、民间交流、学术交流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多种类的特征,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政党、宗教团体之间的双边、多边文明对话轮番上演。正如江泽民所说:“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6〕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7〕我们承认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文明的多样性,正视国内多元文化的存在,更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中央指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复杂多样,主流的与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与落后的相互交织,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主旋律,越需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牢牢掌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思想共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在变化变动中一以贯之,既肯定主流又正视支流,有利于形成既有国家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既坚守基本的社会思想道德又向着更高目标前进的生动局面。〔8〕用生态理论来解释,就是我们要维护执政生态系统中文化环境的多样性,依靠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否则只有倒退回闭关锁国的时代。社会生态学认为:“生态整体性不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均质性,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多样性中的统一。在自然世界中,平衡与和谐是通过不断变化的差异性、不断扩大的多样性来实现的。因而生态稳定性不是简单性和均质化,而是复杂性和多样化的一种功能。生态系统保持其整体性的能力,并不依赖于环境的统一性,而是它的多样性。”〔9〕换言之,只有在开放包容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即优势生态地位是系统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结果,它只有在和其它亚文化的竞争中才能进步,提高统摄力、整合力、生存力;一旦多样性丧失,亚文化的威胁减少,竞争减弱,表面上主流文化似乎更安全,实际上环境提供的资源减少,生态链变短,能量渠道单一,主流文化失去进取的动力反而导致衰退。同时,亚文化在传承流变中可能会发生变异,变异的因素是多样的,正如自然环境中生物遗传的多样性,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物种,亚文化的变异也会产生新的次级文化,它可能是同质文化也可能是异质文化,如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它会对主流文化和生态系统带来威胁,但只要将其控制在系统的耐性限度内,它就不会成为限制因子,也不会危及系统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68.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5.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0.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491.

〔5〕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2.

〔6〕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8.

〔7〕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2.42.

〔8〕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8.

〔9〕〔美〕默里·布克金.《自由生态学:等级制的出现与消解》1982年版导言〔M〕.郇庆治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10.

猜你喜欢

多元性亚文化政治
网络亚文化群体间关系及影响因素探析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从大卫·贝利的时尚摄影看摄影艺术的多元性
略论中学历史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