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方式现代化条件下保持机关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调研报告
2013-12-19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党委课题组
● 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党委课题组
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是指党掌握和控制国家权力的观念、手段、途径等方面,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开放透明多样化的客观变化,通过变革与创新,使党的执政方式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当今市场化和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趋势的情况下,党的执政方式必须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现代化方向转变。同时,党的执政方式与先进性、纯洁性紧密相连。在执政方式现代化条件下保持机关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必须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党委课题组通过发放问卷1500份、开展集中会谈与个别访谈等方式就此课题进行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执政方式现代化条件下机关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现状分析
近年来,上海市级机关党员干部面对外部环境复杂、自身发展转型的严峻挑战和举办世博会的重大考验,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中,展现了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改革开放意识不断增强,但责任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是执政方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体现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更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精神支柱。党中央要求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上海在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比较领先,大多数的机关党员干部秉承“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具有较为先进的现代化理念和超前的发展眼光。近年来,面对东部地区的先发优势与先发矛盾的交织堆叠,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上海的发展速度从全国领先到全国垫底,大部分党员干部忧患意识、危机感较强,认为“创新转型”形势紧迫,任务艰巨。但有45.7%的受访者认为“事业心与责任感不强,工作上得过且过”是市级机关党员先进性纯洁性方面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有些同志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减少对重化工业的依赖、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减少对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减少对投资拉动的依赖等“四个减少依赖”转型发展的思路领会不深、观望等待,缺少敢于探索的精神;有的执行力不强,贯彻落实不够雷厉风行,缺乏承担重点工作特别是突击性任务的能力等。
(二)民主执政意识有所强化,但脱离群众的问题仍较突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既是执政方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本质体现。调查显示,69.5%的受访者认为“应把群众放在心上,切实为群众谋福利”;63%的受访者认为机关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存在依“法”不行政、规范不办事的现象;58.5%的受访者认为身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对群众引领力不够”。主要表现为:有的党员干部受“官本位”思想和衙门作风作怪,用命令的方式对待群众,作风粗暴、方法简单,在群众中造成严重影响;有的党员干部不主动深入基层,习惯于在机关里写文章,在大楼里想办法,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对群众需求久拖不决,严重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
(三)机关党员越来越年轻化、学历越来越高,但现代化的执政意识和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执政方式现代化离不开机关党员执政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现代化的执政意识和能力是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随着一大批70后、80后大学生进入市级机关,党员队伍日益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但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和创新转型攻坚任务,机关的很多行政方式、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跟不上发展要求。一些党员干部国际视野不宽,不善于研究经济、科技、城市管理、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最新成果,缺乏创新的思路和办法;一些党员干部满足于干好一般性的业务工作及领导交办的具体事务,对前沿性问题及社会发展大势缺乏关注,不善于提出一些独到见解和对推动工作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建设性意见;有些同志做好本职工作所需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不熟悉,直到出了事才知工作不到位。调研发现,近50%的受访者日均读书时间不足半小时;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学习“没有计划”,属于有兴趣的就看、闲了随便翻翻、急用时学点儿皮毛的状态,只有20.1%的受访者“因工作需要而学习”。
(四)执政作风相对务实,但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等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流失严重。执政作风是党在执政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行为取向、处事态度和工作方法的总和。良好的执政作风既是执政党党风的外在表现,也是执政方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更是机关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所在。近年来,上海市级机关把创先争优活动的重点放在改进机关作风上,通过开展“改进工作作风,服务‘四个确保’”、“转变作风‘四服务’、落实责任‘四评议’”等主题实践活动,对推动机关作风转变发挥了积极作用。调研发现,受访者对市级机关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状况比较认可,而对保持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的自我认同率很低。53.5%的受访者认为“机关党员最缺乏的优良品质”是“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精神”。一些党员享乐主义倾向明显,缺乏事业上的奋斗激情;一些单位铺张浪费现象严重;一些关键部门、重要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压力仍然较大。同时,调研发现,党员干部求真不够。一些党员是非观念薄弱,奉行好人主义,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党性讲交情,不讲正气讲和气;部分党员思想盲从,言行不一。
(五)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逐步提升,但治党不严、对党员疏于教育管理监督的现象仍较普遍。执政方式现代化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科学化的内在要求,也对始终保持机关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市级机关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按照走前头的要求,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核心任务开展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了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但治党不严问题同样存在。有些支部活动不正常,组织生活时有时无,政治性、思想性不强;理论武装工作入耳入心入脑有待探索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有些支部书记行政、党务“一肩挑”意识不强,存在行政工作代替党务工作的问题;有些党组织对党员宽容放纵,有问题不指出,有过错不批评,只栽花不挑刺,影响了党组织的纯洁性。
二、执政方式现代化条件下制约机关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原因分析
(一)“亚忠诚”现象是影响机关党员队伍思想纯洁的根本原因。忠诚于理想信念和党的事业,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机关党员思想纯洁的根本要求。调查显示,42.5%的受访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20年的发展持不容乐观或很不乐观的态度,并且越是从事党的工作、越是党龄长的同志越是持谨慎态度。这一方面说明他们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较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西方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政治认同感的冲击。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亚忠诚”现象:一些党员口头上叫得响,心底认同不深;顺境中表现忠诚,逆境中牢骚满腹;大是大非面前尚能守住底线,小事小节方面缺乏严格要求;要求别人忠诚,自己不率先垂范。这种模糊认识使思想纯洁打了折扣。
(二)群众观念薄弱是导致执政方式现代化理念难以落实和作风不纯的重要因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但在现实中却是:一些党员干部代替人民作主,一些党员干部却忽视在社会利益多样化的格局中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些党员干部习惯用权力集中的方式解决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对普通群众生活感同身受的直接体验。这些都使得科学、民主、依法的执政理念在一些机关党员身上变成了一种口号,使群众感到“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
(三)“网络执政能力”不强是面临虚拟世界冲击而缺乏主流价值引导的主要挑战。新媒体的发展是执政方式现代化的客观环境。党政机关对传统媒体的掌控能力较强,对新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力较弱。党员干部面对网上舆论或迷惑不解,或以讹传讹,缺乏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和引导措施。不少年轻党员习惯于运用网络作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但如何使更多的党员运用在线交流平台和网上论坛,收集社情民意,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引导,已成为执政方式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四)缺乏组织归属感是影响先进性、纯洁性的基础性问题。党的组织优势是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础。对某个组织来讲,组织对其成员的影响力来自于人们对方向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天然诉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功利主义、等价交换原则激活了我们的一些世俗文化传统,机关党员对党组织的精神和物质依附日益减低,宗旨意识、奉献精神等受到不小冲击。特别是机关年轻党员干部,不少人在高校入党时,只是想在考公务员时多一个砝码;选择当公务员时,看中的是职业稳定与福利保障;进入机关后,面临着购买商品房或租房的压力,感到党组织难以给予实质性帮助。当他们感到烦恼时,只有2.3%和14.7%的党员选择向“党工团组织”和“领导或同事”诉说工作中的压力和烦恼。同时,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说教式的教育难以引起共鸣。由于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导致其对党内事务参与度较低,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生动力不足。
三、执政方式现代化条件下加强机关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机关政治文化建设,把先进性和纯洁性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上。机关政治文化是机关党员普遍认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加强机关政治文化建设,要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增强对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落实到执政活动中;加强平等交流式、实践体验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进一步改进干部教育、考核、激励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二)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要教育引导党员在执政理念上,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意识、群众立场融入机关干部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敬业精神之中;坚持把联系服务群众、直接做好群众工作作为检验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经常深入群众、贴近基层,深化结对帮扶、结对共建等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继续开展基层评议机关作风,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用,切实改进文风会风,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积极推进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着力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三)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把先进性和纯洁性体现在执政方式现代化上。一要引导党员干部把坚持科学执政作为执政方式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机关党组织要以服务“十二五”发展为导向,前瞻性抓好体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学习内容,使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适应“十二五”发展的要求;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系统工程、行为科学、现代行政管理等知识,学会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开展工作,适应E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改进执政方式中提高执政能力。二要引导党员干部把坚持民主执政作为执政方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教育机关党员在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中更加自觉地发展协调民主,在制定决策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时,广泛协商,方纳群言、广集民智。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提高普通党员对党内事务知情、参与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不断体现党员主体地位,提升其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要引导党员干部把坚持依法执政作为执政方式现代化的法治化保障。教育引导党员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形成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执政权力、开展执政活动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以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带动全社会的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围绕上海建设“全国行政效率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和法治环境最好的行政区之一”的目标,把提高行政效率作为重点,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