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引流装置的进展

2013-12-18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13年1期
关键词:瓶体水封气胸

, ,

上海契斯特医疗科技公司(上海,201400)

0 引言

胸腔引流是胸心外科手术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目的是为排除胸腔内的液体、气体和血液,恢复和保持胸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和防止感染。而在胸腔引流的过程中常常会使用到的一种胸腔引流装置(该装置可以是一种瓶体、容积袋)。笔者在十余年的工作过程中发现有些使用者对胸腔引流的原理不是十分了解。由此也牵引出本文所需要讨论的胸腔引流装置的发展过程。

胸腔引流装置的种类较多, 有单瓶(腔)式、双瓶(腔)式、三瓶(腔)式、四瓶(腔)式、干式、血液回收式等等。本文探讨不同种形式胸腔引流装置的作用机理及使用利弊。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功能,使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发展能够赶超国外先进理念,制造出更符合需求的安全可靠的胸腔引流装置。

1 概述

1.1胸膜腔负压的形成

人的呼吸是一种无意识的被动活动。人胸膜腔(两层胸膜之间)内会始终保持一定的负压,胸膜腔内负压的大小会在呼吸过程中有所变化。吸气时,该负压约为-8 cm H2O;呼气时约为-4 cm H2O。如果患者进行深呼吸,则胸膜腔内压力变化会比较大,有报道称极力吸气时约为-54 cm H2O,极力呼气时约为70 cm H2O。

1.2胸膜腔的作用

胸膜腔由胸膜壁层和脏层构成,是不含空气的密闭的潜在性腔隙。任何原因使胸膜破损,空气进入胸膜腔,称为气胸(pneumothorax)。此时胸膜腔内压力升高,甚至使负压变成正压,压缩肺脏,使静脉回心血流受阻,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肺、心功能障碍。

1.3胸腔引流的作用范围

临床常见到的需要进行引流的有气胸和/或胸腔积液,其中气胸包括自发性气胸、创伤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等。胸膜腔内存在液体叫做胸腔积液,该液体可能为淋巴(乳糜胸)、脓(脓胸)、血液(血胸)或非特异性浆液。胸腔积液会直接挤压肺组织。另外,还有急性心包填塞:心脏手术后,血液也可能积聚在纵隔腔内,尤其是心包囊,心脏周围积液可导致急性心压塞。由于该病可挤压心脏并干扰静脉回流,因此可危及生命。通常开放性气胸还可由胸腔手术、食管手术等造成。在上述状况下必须行胸腔引流术。

1.4引流原理

典型的水封式胸腔引流装置的原理是通过水封作用阻止气体进入胸膜腔,而又能够让胸膜腔多余的气体排出。并且在打开吸引调节阀,病人胸膜腔内的液体和/或气体会在负压的作用下从引流接管流入收集引流液的积液腔。当吸引源所产生的负压大于吸引控制腔内压力时,大气中的空气会通过吸引控制腔中的调压通道管克服压力而进入吸引控制腔,释放所增加的吸引力,从而控制负压吸引的上限,保证了向病人施加的负压吸引始终不会超过吸引控制腔的压力。

但是,在非正常或意外情况下引流装置内可能会有气体积累,如果不及时排出会引起张力性气胸。因此,有必要增加一个辅助的通气口,让产生的正压能够自动释放,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2 发展历程

当德国Gotthard Bulau(1836~1900)年发明了胸腔闭式引流以降低胸膜腔内的压力从而使肺能复张以来, 已经有一个世纪之多。Deknatel于1967年首次推出一次性使用的三腔水封式胸腔引流装置至今也有50余年。随着胸腔引流术在心、胸外科的广泛应用,胸腔引流装置产品也在不断地发展和翻新,其原理、辅助功能、安全功能等的设计也愈来愈科学。时至今日,更安全更人性化的设计成为该类器械发展的方向。

由于国内的胸腔引流产品仍然停留在初级设计阶段,更多的生产企业未能解决产品安全设计的理念,因此为展现这一发展方向的溯源, 笔者从其最初的单瓶式的应用原理进行表述。

2.1单瓶系统

最简单的封闭式胸腔引流系统,是在单瓶上连接一根引流管,瓶口有一个通往大气端的开口。一个瓶体既要作为水封又要作为收集容器需要有排气口来释放压力。这种单瓶仅仅用于重力引流,通常仅用于气胸。气体从胸中引出,引流系统开始工作。但是如果液体引出,它会增加水封的水位。水位增加时一会无法观测引流液;二会它变得更难于引流,导致部分气体仍留滞于胸中。另外,还涉及安全性问题,阻流阀一旦失灵会导致积液返回胸腔,造成患者感染,严重情况可能导致死亡。

2.2双瓶系统

双瓶系统是增加了一个瓶体(B瓶)作为水封腔,优点是水封位置固定。它主要用于重力引流,也可用于负压引流。在用于负压引流时缺点是不可以接负压吸引器(机),否则易发生因负压过大造成意外伤害。当一旦水封腔(B瓶)的阻流阀出现故障之后,水封腔的水位可能瞬间被抽吸至积液腔(A瓶)中,那将导致水封管完全暴露在大气压环境中,会形成了开放性气胸,由此产生的伤害是致命,且不能被低估的。

2.3三瓶系统

由于使用负压器吸引已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概念。 临床需要尽快地抽吸残液残气,促使患者快速反应, 使胸膜腔快速形成负压, 进一步加快肺泡的复张,使患者的恢复质量提高。

因此,出现三瓶系统的概念。即在原有的二瓶系统中再增加一个瓶体,使之可以一定程度上调节负压,从而弥补双瓶系统的缺陷。

三瓶系统是由积液瓶、水封瓶、负压控制瓶(负压被第三个瓶体控制或由负压源控制)组成的。其优点是其较好地解决了以上二种引流装置的问题,在目前国内被普遍采用。

2.4更安全的系统

当三瓶系统的出现似乎解决了负压引流、水封等。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发现, 当负压抽吸时气流量过大时,尽管三瓶系统能够起到控制一定负压的作用, 但是翻腾的水泡产生的噪音会让整个病房在夜间变得焦燥不安;当负压吸引管吸引完毕后没有移除而仍然在C瓶时,患者体内的气体将不能正常排出。一个夜晚过后,患者会产生怎么样的危害呢?不敢想象。当有人不经意间用手拎着三瓶系统中的过桥管时, 可能产生的漏气也是存在的。当医生需要抽取积液来化验患者的时候,如果将整个瓶体打开倾倒出积液, 可能会存在污染且相当地不方便。当在使用中存在极端负压时候,如何将极端的负压释放,为此,我们开发了四瓶系统引流装置。

四瓶系统(见图1),将这些功能集聚在第四个瓶体中来实现。在国外已经更多的将安全理念运用在医疗器械产品, 水封瓶就是运用安全理念十分完整的一个产品。

图1 四瓶胸腔引流装置Fig.1 4 Bottles of pleural effusion extradition unit

当然国外产品中的很多设计中第四个瓶体都是隐藏设计,因此它可能是水封式的, 也可能是机械式的,而它所起到的作用不会是画蛇添足,而是对安全性能必要的实现。

2.5四瓶系统的临床应用

经过大量的临床应用后,笔者发现上海契斯特医疗科技公司生产的II型胸腔引流装置具备高负压自动释放、正压主动释放、手动负压释放、静音设计、抽样孔设计等先进的安全、人性化的功能。临床使用中患者更安全、更易排出胸膜腔残留气体、更快地早日恢复和下床活动。不仅节省了治疗费用,而且还得到了安全保障。医护人员也从繁重的监护过程中得到了解放。胸腔引流装置的性能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胸腔引流装置性能比较Tab.1 Thoracic extradition unit performance comparison

3 展望

3.1实现安全可靠的胸腔引流不仅是必须的, 还应该作为一种理念及标准来进行规范。这一方面能够提升我国胸腔引流装置这系列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能, 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2胸腔引流的医疗器械在国内往往都是由水封产生的,那么不用加水的引流装置是否更适合用于急救状况? 这样的产品如果能够具备以上的功能是否更能够给我们需要急救的患者带来真正的福音?

3.3从国外产品在国外使用的状况、国外产品进口至国内的状况以及国内高端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来看, 一种安全、实用、方便、有效的胸腔引流装置将是我国内企业和使用单位所必须正视的发展前景。因此,无论是需要加水的水封式的胸腔引流装置, 还是不用加水的胸腔引流装置,愿更多的企业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为中国的百姓能够使用到安全可靠有效的胸腔引流装置而作出努力。

[1] 朱蕾,刘又宁,纽善福.临床呼吸生理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罗自强.呼吸生理学发展研究[A].2010-2011生理学学科发展报告[C],2011.

[3] 景国慧,李文全,林红英,等.持续低负压气胸闭式引流装置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J].天津医药,2011,39(7):647-648.

[4] 朱晓红.使用Ⅲ型胸腔闭式引流瓶安全隐患的护理[J].河北医药,2011,33(9):1415-1416.

[5] 王美青,王卫东.使用Ⅱ型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安全隐患及防范[J].护理研究,2009,23(16):1472.

[6] 温文沛.胸腔闭式引流术收集瓶应用的隐患处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76-76.

猜你喜欢

瓶体水封气胸
一种塑料瓶体包装设备
一种可变换角度的离心式研磨机
局部硫化技术在三峡水利枢纽深孔弧门水封更换中的应用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巧开瓶盖
创新型可控药量瓶体结构设计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干熄焦水封槽结构故障原因及改进措施
火炬设施水封罐设计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2号深孔泄洪洞链轮闸门水封型式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