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2013-12-18王月琴李海燕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新生心理健康

王月琴 李海燕

(青岛滨海学院 山东青岛 266555)

大学新生阶段是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期,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交往范围的转变使每位新生都会经历考验,挑战与机遇并存。实践表明,大学新生阶段是学生身心适应转换的重要节点,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和频发期,能否积极主动适应将直接影响其后续生活和心理状态。为保证新生此阶段的平稳过渡,我们对青岛某高校2012年入校新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教育对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岛某高校2012级5569名新生施测。其中,男生2565人,占46.06%,女生3004人,占53.94%;独生子女2157人,占38.73%,非独生子女3412人,占61.27%;来自大城市178人,占 3.51%,中等城市1479人,占29.20%,小城镇952人,占18.80%,农村2392人,占47.23%,边远农村64人,占1.26%。

1.2 研究工具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网络版评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测验结果筛选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可能具有较明显的各种神经症、神经分裂倾向、悲观厌世、心理矛盾冲突,明显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者;第二类学生存在一定人际关系不协调、新环境不适应等,但仍能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第三类在群体中占大多数,他们一般不具有心理问题,预防保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2012级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统计结果显示,UPI得分最高为51,最低为 0,平均值为9.78,标准差为 8.45,偏度值为1.29>0,峰度值为1.68>0,总体呈正偏态分布。一类学生735人,占13.2%;二类学生1129人,占20.3%;三类学生3705人,占 66.5%。

2.2 家庭结构变量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了解家庭结构变量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并对不同家庭结构类型进行事后检验,结果见表1。家庭结构变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F=3.77,P=0.002)。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在多代家庭结构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离异家庭结构(P=0.000)和其他家庭结构(P=0.046)中成长的学生;在普通家庭结构中成长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离异家庭结构中成长的学生(P=0.001)。表明合理的家庭结构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离异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不利。

2.3 家庭氛围变量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了解家庭氛围变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并对不同家庭氛围类型进行事后检验,结果见表2。家庭氛围变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F=35.05,P=0.000)。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和谐家庭氛围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家庭氛围冷淡、争吵、溺爱和其他氛围的学生,说明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86.0%的2012级新生是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

表1 家庭结构变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表2 家庭氛围变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2.4 报考满意度变量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了解报考满意度变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并对不同满意度层次进行事后检验,结果见表3。不同报考满意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存在显著差异(F=75.83,P=0.000)。事后检验结果显示,报考“很不满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4种满意度的学生的健康水平,报考“非常满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四种满意度的学生的健康水平。表明大学生所报志愿满意度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也越容易适应新生活。2012级新生只有1.7%的学生“很不满意”报考的学校,说明大多数学生是自主自愿慎重选择的结果。

表3 报考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状况

首选求助对象变量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了解首选求助对象变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并对不同求助对象进行事后检验,结果见表4。不同首选求助对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存在显著差异(F=7.25,P=0.000)。事后检验结果显示,首选求助老师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首选其他六类对象的学生(P=0.005,P=0.003,P=0.005,P=0.000,P=0.000,P=0.005)。首选求助自己和父母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首选求助亲密朋友、同学、心理咨询和其他求助对象的学生(P=0.028,P=0.000,P=0.001,P=0.037,P=0.000,P=0.005)。首选求助亲密朋友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首选求助其他对象的学生(P=0.009)。

表4 首选求助对象与心理健康状况

3 讨论

3.1 家庭因素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家庭结构和家庭氛围变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在随后的新生回访约谈中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原生家庭环境直接相关。合理家庭结构、和谐家庭氛围成长起来的学生更会感到幸福,性格更积极、乐观、自信且乐于接纳他人,自我和谐度高,正能量更多;而在离异、家庭氛围冷淡、暴力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更易悲观,看不到希望,相对消极,对人缺乏信任感,性格更孤僻、退缩、猜疑等特点,影响其健康成长。

3.2 报考满意度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报考满意度变量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报考志愿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内心对学校充满新奇感和喜爱感,更愿意并自觉接受、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更易认同学校的价值观和生活环境,到校后很快形成主人翁意识,能更快地适应新生活,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反那些报考满意度低的学生则会有失落感,对学校有排斥感,内心痛苦,纠结于“这不是我理想中的大学”,心理健康水平低。因此,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选择、适应和接受学校,学校要形成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做好包括校园精神、校园风貌、校园价值观,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以及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宣传,使学生入校前即对学校有充分全面的了解,实现学生与学校的高适配,提高学生入校后对学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提高其心理健康成长水平。

3.3 首选求助对象变量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遇到困难首选求助对象由多到少依次是父母、亲密朋友、自己、老师、心理咨询,这表明父母在学生心理支持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尽管“首选求助老师”的学生比例较低(2.5%),但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求助方式的学生,这也表明教师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效果是十分显著的,但关键是如何提高学生遇到困难时求助老师的比例,这对高校而言既是挑战亦是机遇。

4 结论

①2012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较高,呈正偏态分布。一类、二类、三类学生分别占入校总人数的13.20%,20.27%,66.53%,随后对一类学生(736人)逐一进行回访,确诊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约占入校总人数的1%(约55人)。②多代家庭结构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离异家庭和其他家庭结构中的学生,普通家庭结构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离异家庭结构中的学生。③家庭氛围和谐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家庭氛围冷淡、争吵、溺爱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④对报考志愿越满意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且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报考志愿不满意的学生。⑤新生在遇到困难时首选求助对象是父母的比例最高,但首选求助老师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求助其他对象的学生。

5 教育对策

5.1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建立家校联动工作模式 本研究表明合理的家庭结构、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更高,而离异家庭、暴力家庭、情感冷漠家庭、溺爱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因此,为使家校教育实现无缝对接,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脉相承性学校要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开设家校联系网络空间、开设家校工作室、定期开展家校心理工作坊、建立家庭咨询室等,增进家校沟通交流,互通有无,相互借鉴,面对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问题实现家校联动,共同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事情。

5.2 强调学校与学生的适配度,提升学生的归属感与满意度良好的学校-学生匹配度是提高二者满意度的重要保证。实现学校与学生的高匹配度关键在于能够做到知己知彼,一方面学校要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并通过网络载体等,全面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校园文化、学风校风、现状前景等,让学生在报考前充分了解学校;另一方面学生要根据学校理念对照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报考学校,提高入校满意度和恰当的入学动机。

5.3 积极转变观念与心态,构建和谐幸福师生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遇到难题时学生首选求助对象为父母的比例最高,但首选求助对象为老师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表明父母在孩子成长教育中作用不可替代,教师在学生思想教育引导中效果显著。大学新生和大学教师需从以下两方面做好自身工作:一方面大学新生要逐步转变事事依赖父母,时时需要父母的心态。父母远离身边,不了解其学校生活状态,对其遇到的问题指导作用有限,而老师与其朝夕相处,更了解其心理需求和心理感受;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做学生成长的有心人。本调查结果显示首选求助老师的新生仅占2.5%,求助心理咨询的仅占1.4%,为避免刚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新生因心理问题发生意外,高校要强化教师和心理咨询的作用,探索多种教育、沟通方式,包括开设微博、博客、定期回访约谈等,主动关注学生网络空间,使学生的首选求助对象更大比例地转移到学校教师和心理咨询中来,形成从父母到教师对学生心理情感的顺利稳妥对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更多关注家庭结构不完善、家庭氛围不良好的学生,倾注更多关爱,弥补因家庭结构缺失所带来的心灵创伤,让学生在老师身边心灵有依,温暖成长,塑造健康人格。

[1] 彭 丽,曾小云.医专新生UPI测查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54

[2] 鞠 鑫.商科类大学新生大学生人格健康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6):729

[3] 范存欣,马绍斌,王慧苏,等.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1):12

[4] 张茂运,何光伟,刘 琼.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4,27(2):159

[5] 王 静.山西省煤炭类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新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重获新生 庇佑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
中年教师健康状况及体育参与行为研究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