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矿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

2013-12-18刘孝蓉胡明扬苏志华徐石辉

中国矿业 2013年12期
关键词:矿业矿产矿产资源

刘孝蓉,胡明扬,苏志华,徐石辉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 430074;2.贵州财经大学矿业经济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2;3.贵州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4.贵州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大队,贵州 遵义563000)

贵州社会经济长期落后,发展是第一位的。要快速提升经济,大力发展工业,开采矿产资源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青山绿水是贵州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贵州永续发展的前提。矿产是不可再生资源,有限的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不能以短期的利益牺牲子孙后代发展的权利。走一条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贵州省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贵州矿业经济现状

1.1 贵州矿产资源储量状况

贵州省矿产资源丰富,至2012年底,贵州查明矿产地3332处,其中能源矿产787处,金属矿产1009处,非金属矿产1536处;发现矿产136种,查明具备资源储量的矿产86种。贵州矿产资源储量在全国排名前5名的有34种,排名前10的有48种。从全国矿产资源的区域分布与矿床自身的贫富角度分析,贵州煤炭、磷、锰、铝土矿、金、锑、钒、重晶石、水泥用灰岩等在全国的优势突出。

1.2 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全省已开发利用的矿产62种,主要有煤炭、磷、铁、锰、铝土矿、金、锑、重晶石、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料灰岩、建设用砂、砖瓦用页岩等。全省共有矿山7415个,其中大型65个,中型210个,小型4505个,小矿2635个;从业人员29.37万人。矿业已成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矿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49%。基本建成一批煤矿、铝土矿、金矿、磷矿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基地,形成了煤炭、电力、化工和冶金等资源型产业。

1.3 贵州矿业产值及在贵州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012年贵州矿业产值9178177.73万元,其中煤炭产值7598936.01万元,占86.62%;磷矿产值522947.20万元,占4.48%;金矿204108.50万元,占2.14%,其他矿产参见表4~6。表中可以看出,贵州煤矿产值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磷和金,三种矿产产值之和占贵州矿业总产值的91.95%(表1、图1)。

2006年贵州省国民生产总值为2267.43亿元,2012年为6802.20亿元,六年增长199.99%。贵州矿业产值2006年为191.47亿元,2012年上升到917.82亿元,增长379.35%,增长幅度大大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矿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从2006年的8.44%增加到2011年的13.49%,增长幅度较大(图2)。矿业是工业的基础,工业推动了贵州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矿业对贵州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矿业经济已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表1 2012年贵州主要矿产资源产量及产值计算统计[1]

图1 贵州主要矿产资源产值比例

图2 贵州矿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2 贵州矿业开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贵州矿业对贵州经济发展贡献很大,但同时对矿山及周围的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反过来又制约了贵州经济和社会的长远持续发展。贵州多为山地,土层较薄,水土易流失,生态环境脆弱。在当前全省大力发展工业的前提下,资源开发型产业必将快速发展,三废还将大量产生,地质灾害也难以避免,对环境将会造成很大影响。贵州矿业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矿业开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

贵州土地资源极为缺乏,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矿业开发中采场、工业用地、矿山道路、废渣、尾矿堆放用地及矿业开发造成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长期占用和破坏了不少耕地甚至基本农田。据统计,占用和破坏的土地共计31754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0.186%。其中矿山工业场地、采场占用和破坏土地总面积最多,占总面积的63.18%,废渣、尾矿占11.85%,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占24.97%[2]。

2.2 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

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系统中补、径、排的影响和破坏。贵州主要矿山多为井下开采,极易造成矿区地下水位下降或地下水枯竭,地表泉点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水塘、水田漏水以致干枯。贵州因采矿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面积达到5778.53hm2,其中煤炭开采所占比重极大,占总下降面积的98%[2]。采矿造成矿区附近泉点泉水流量减少或枯竭,数万人因此失去赖以生存的水源,不少水田被迫改为旱地,严重影响了矿山周围民众的饮用安全和生产用水。

2.3 贵州矿业开发产生的三废污染

贵州金、锰、锑、铅、锌、钼、镍、汞、铁等金属矿山在采矿活动中剥离的废石土及选矿后的尾矿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较高,如将大量的采矿石土及尾矿就地堆放,经过雨水淋溶,对当地的土壤、水系将造成严重污染。如尾矿库溃坝则会产生严重的污染事故。如2006年贞丰水银洞金矿溃坝,约20万m3尾矿下泄,使下游2座水库受严重污染;近几年来遵义钼镍矿尾矿废渣自燃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贵州7000多个矿山,即使按照环境要求生产,也将产生大量废渣、污水、废气,造成污染和酸雨等环境问题。

2.4 贵州矿业开发引起的矿山地质灾害

贵州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矿坑突水等。矿山地质灾害多造成交通中断,河流淤塞,民房被毁等。据统计,贵州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导致的地质灾害有481处,各类矿山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危害较重(表2)。目前全省的各类矿山地质灾害中,以煤炭矿山地质灾害为主,达432个,占矿山地质灾害总数的89.81%,可见在贵州采煤造成的地质灾害危害极为严重。

总体来看,贵州全省矿产资源丰富,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在工业结构中所占比例很大,在当前全省大力发展工业的前提下,矿业必将快速发展,三废还将大量产生,地质灾害也难以避免,对环境将会造成很大影响。

表2 2006~2012年贵州省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程度统计[1,3-4]

3 贵州矿业开发的经济环境承载力分析

矿业开发必然会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既必然会发生矿业外部性不经济,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矿业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其开发利用决策是基于企业成本和企业受益进行比较后的最优决策,而非是对整个社会的最优决策,这使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成为必然[5];另一方面,我国的矿产资源为国家所有,而与采矿有关的土地基本为农民集体所有,矿山企业只有矿产开采权,权益主体不一致。矿山企业从企业角度出发,在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下是不会自觉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必将对资源和环境破坏的成本转嫁给大众[6]。因此,贵州矿业的大力开发必将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资源环境承载负荷堪忧。

3.1 环境库次涅茨曲线分析

库兹涅茨曲线是20世纪5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用来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1993年哈佛大学教授Panayotou首次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EKC揭示出环境质量开始随着收入增加而退化,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随收入增加而改善,即环境质量与收入为倒U型关系(图3)。

图3 环境库次涅茨曲线[7]

根据工业化与资源消费强度关系(图4)结合EKC曲线分析,在工业化初期,矿产资源处于强力开发期,资源消耗逐步增加,环境污染迅速加重;在工业化中期,资源消耗强度达到一定高值,环境污染水平处于EKC倒U型曲线的底部;进入工业化后期,资源消耗逐步减少,环境污染趋于降低,以致处于低水平过程,形成对数正态分布曲线降低。

图4 工业化与资源消费强度关系[8]

贵州经济落后,为了尽快脱贫致富,政府提出了跨越式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省的战略。贵州省当前处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过度状态,随着贵州“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等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各种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将大量开发,环境污染将迅速加重,将使EKC倒U型曲线的峰值底部提前来临。根据EKC曲线分析可以预见,在贵州工业化的整个中期阶段,人民收入逐步增加,但环境污染水平处于高位。当贵州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进入工业化后期,人民收入提高后,贵州可以发展其他产业,资源消耗特别是矿产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将恢复低水平状态。

3.2 贵州矿业开发的经济环境承载力分析

多年来我国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环境资源的价值。我国的国民经济衡量指标(GNP)一直存在三大缺陷:①没有将环境视为财富:②没有计算自然资源等自然财富的消耗;③将环境治理费用加进国民收入[9]。国民经济衡量指标让人产生错觉:资源环境是无偿使用的。

在矿业领域,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和环境紧密联系,矿业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巨大财富,另一方面也严重的破坏了资源环境。对这两个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和考查某一矿产的矿业经济环境承载力状况。

式中:A为矿业经济环境承载力系数;Ei为矿业产业链I环节消耗的资源环境费用;Di为矿业产业链I环节产生的地质灾害治理费用;Pi为矿业产业链I环节产生的环境污染治理费用;Mj为矿业产业链J环节产生的经济效益;Sj为矿业产业链J环节产生的社会效益;m为矿业产业链中产生收益的环节数;n为矿业产业链中出现损失的环节数。

A值越小,反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越小。A值大于1时,表明该矿产的开发是不经济的,对资源环境破坏大,应立即停止该矿产的开发。反之,当政府管理到位,矿山停产时,说明该矿种的A值已大于1;矿山正常开采时,A值小于1。

目前,贵州矿业受国际经济影响较大,矿业全面低迷:煤矿大多数仅能维持生存,金矿只能开采高品位矿石,磷矿利润仅为0.7%[10],锰矿低于市价需要政府补贴才能生存[11],铝土矿需求减少产能过剩市价低迷,开工量少;铁矿贫矿停产;钼镍钒矿市场低迷、环境要求高几乎全面停产,等等。对上述贵州七大优势矿种目前的经济环境承载力系数计算表明(参见表3),除磷矿小于或等于1外,其余6种矿产均大于或等于1。优势矿产如此,其他矿产情况更加严重。贵州矿业经济和环境形势堪忧,这将对工业强省战略产生负面影响。

表3 贵州目前七大优势矿种经济环境承载力系数估算

4 贵州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

贵州经济发展多年来一直徘徊于全国的后三名,在没有其他优势的情况下,大力开发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就成为当前贵州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获得贵州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矿业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必须妥善处理二者的平衡关系。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矿政管理政策时必须统筹兼顾,长远考虑。

4.1 结合贵州矿情,制定特殊税费政策

贵州的矿业开发与环境问题,主要是以煤炭为主的沉积型矿产的开发与环境问题。煤矿是贵州最具优势的矿种,贵州煤炭开发利用的比较优势非常突出,其售价几乎不与省外竞争,价高价低对其开发量的影响很小,但对利润的影响却很大。此外,由于运输原因,贵州主要矿产大部分在省内选冶加工,相当比重的产品在省内消耗。因此,可以对一些因提高售价但产量影响不大的矿产征收较高的环境保护费用,以用于治理因采矿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矿业“利润薄如刀片”的情况下,对一些影响全局的矿产开发要纳入国民经济整体中进行考量,当出现亏损时政府要适当予以减税或给予其他形势的补贴使其开发得以顺利进行,保障社会经济良好发展。

4.2 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业结构

贵州矿业一方面必须大力开发,以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又受生态环境制约,不能超越环境承载负荷,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贵州矿业开发必须进行经济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当某一矿产经济环境承载力系数大于1时,应停止开发进行整改,以保证经济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为了使贵州更多的矿产在保障生态环境良好的状态下得到开发,降低EKC曲线的峰值,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减少后期环境治理的难度,就必须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要采取严格措施,整合矿业资源优势,快速步入工业化后期,进入环境污染的低水平状态。

4.3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在大力发展经济强力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情况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造成后期经济增长缓慢,这种现象发展经济学中称之为“资源诅咒”。为了避免“资源诅咒”现象的产生,保证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缩小贵州与外省的差距,在开发矿业保障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应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将因此而积累的资金和产品尽可能地投入到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和制定倾斜政策,保证矿业开发收益能反哺矿产地,持续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为经济的高质量、集约化、可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4.4 延长产业链,实施能矿一体化

针对贵州以煤为主的七大优势矿产的经济价值约占全省矿产资源总价值的95%(煤占87.6%)的实际情况,贵州矿业经济管理就是要抓好七大优势矿产开发利用经济。煤矿资源要抓好“电化”和煤化工,其他矿产开发要实现“纵向一体化”,上游有矿山和能源,下游有精深加工,进行全产业链生产,减少交易成本、管理成本、运输成本等,使利润和税收最大化、当地化。在煤产区内的大中型矿产开发要有自己的煤矿山进行发电,非煤产区的应考虑水能、风能、太阳能、页岩气、生物能等其他能源,努力形成矿业开发的“能矿一体化”。

4.5 简化程序,加快开发,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为了贵州经济的高速发展,矿业管理部门应尽可能的简化各种程序。例如,矿产勘查的普查、详查、勘探每一步均需设计、施工、报告编制、评审备案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这在计划经济时代有其合理性,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资金的时间价值已难以容忍这种复杂的审批程序。矿产勘查周期很长,再加上复杂的审批过程,一个矿山从办理探矿证开始到正常生产,正常情况小矿要3~5年,大矿要6~10年。如此长的时间,对于贵州经济的加速发展,势必产生瓶颈效应。应该结合地质规律,特别是结合贵州以沉积型矿产为主的矿情,简化程序,高效开发矿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矿产品需求。

4.6 加强绿色矿业建设

贵州矿业开发特别是煤矿因露头较多,管理难度较大,应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采矿活动,从制度上杜绝私挖滥采,减轻环境污染;同时要实现有序开采,长效利用,将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照绿色矿业标准,真正实现开采前、开采中、开采后的一体化环境监测体系,严格执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强化对采矿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督查,对于不作为或作为不力的企业予以严厉的远远高于其所得的经济处罚或其他处罚,确保矿业生态持续发展。

总之,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在大力进行矿业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并重考虑资源环境负荷,保证矿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1]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12贵州省国土资源公报 [R].2013.

[2]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6—2015)[R].2008.

[3]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10贵州省国土资源公报[R].2011.

[4]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11贵州省国土资源公报[R].2012.

[5]胡明扬,肖唐付,杨志勇,等.矿业外部性问题刍议[J].中国矿业,2004,13(8):13-16.

[6]吕婕,吕军.矿山环境外部性原因与对策研究[J].中国矿业,2012,21(10):58-60.

[7]张雷.矿产资源开发与国家工业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8]闫军印,赵国杰,栾文楼.基于系统演进特征的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4):144-148.

[9]李金发.矿产资源战略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4.

[10]张齐.开磷集团上半年逆势增长创佳绩[N].贵州日报,2013-07-10.

[11]陈玉祥.“锰都”松桃:锰业困与变[N].贵州日报,2013-06-27.

[12]韦天蛟.贵州矿产储量潜在总值浅析[J].贵州地质,1994(2):167-169.

猜你喜欢

矿业矿产矿产资源
关于矿产资源勘查与管理的思考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二)
我国矿产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完善路径分析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