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高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3-12-17吴建国

上海质量 2013年1期
关键词:课题成果有效性

◆ 吴建国 / 文

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也得益于历年QC广泛开展小组活动,有效地促进和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一抓组织制度建设。公司建立健全各级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明确各级职责与任务;二抓管理措施落地。全面运用目标管理对有QC活动强化动态管理并作为各级领导和部门考核内容;三抓职能部门落实。充分发挥企管、工会和培训中心的组织、培训、指导、检查、考核等职能作用;四抓重点骨干培训。一是抓好各部门主管QC的行政和工会管理人员质量管理培训及考核的全覆盖;二是每年组织一二次注册小组组长和骨干成员QC培训;三是组织各部门骨干参加上海、民航诊断师培训,并发挥好骨干和诊断师的应有作用;四抓活动过程管理。企管和工会每年数次班组QC检查,指导和成果修改;五抓年度成果发布。各级领导、员工代表参与,成果交流、提问、点评、领导讲话与颁奖,有效地激励企业QC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通过公司、部门、小组和诊断师等共同不断努力,公司一大批优秀成果和先进班组先后荣获全国、民航和上海优秀QC小组和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为公司多次荣获上海市质量管理奖、上海市质量金奖以及全国质量奖提名奖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尽管这些年来,QC小组数量在持续增加,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从我国QC小组的普及率和成果率近几年已分别达到18%和68%的指标看,说明QC小组活动的有效性还不够高。笔者结合长期在负责QC小组管理以及作为诊断师在有关企业、上级质量协会参与QC小组辅导、评审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通过分析认为:我们至少可以探讨以下几方面的改进和提高,以进一步提高QC小组活动有效性,推进QC小组持续、健康发展。

一、领导支持最重要

过去常说“TQC是头QC”,即,全面质量管理是一把手的质量管理。一些开展QC小组活动成功的企业实践证明:QC小组成为群众参与企业质量管理和改进质量问题的有效活动形式,最重要的体现在企业领导都是QC小组活动的倡导者、推进者,有的更是参与者。他们像抓企业安全、效益一样狠抓质量改进,将QC小组活动进一步纳入企业方针目标和持续改进工作中,并通过完善组织、制度、管理、培训、奖励等方法,形成深入推进的强大合力,实现QC小组活动的新发展、新跨越。相比之下,一些企业因种种原因,削减质量组织,制度不全或形同虚设,管理松弛,小组活动缺乏指导帮助和奖励,造成一些企业QC小组少、参与员工少、活动质量差、成果少等突出问题,这从表面看是员工的问题,但从实质上看是领导是否重视的问题。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产品,而产品的竞争依赖于过硬的质量。这一点已从我国推行质量管理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已经得到证实。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激励等,它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QC小组的普及率、参与率等,也可以进一步提高QC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和成果有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QC小组活动必须进一步得到领导重视和支持,通过健全制度,落实机制,规范管理等,才能保证QC小组活动持续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才能引导广大员工把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质量改进中来,在持续的质量改进中,促进员工成长成才,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二、培训教育要先行

我们无论从劳动力“三要素”,还是从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看,人是提高产品质量、创造价值的最关键因素。质量管理工作和质量管理活动是全员、全面和全过程的活动,它需要全员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

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末,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质量普及教育,为日后开展QC小组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和员工的变迁,目前企业的绝大多数员工没有完整接受培训教育,有的QC小组成员根本没有参加过培训和学习且在依样画葫芦开展活动,致使一个小组、一个部门,甚至乃至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成效甚微。因此要进一步提高QC小组活动普及率和有效性,企业要把质量管理培训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员工培训计划之中,因为它是提升全员质量意识,了解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小组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结合目前实际,企业至少要着重开展以下二大类培训。

一是员工的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笔者在对大多数QC小组的检查指导中发现比较突出的问题:一种是成果报告的PDCA程序比较清楚,但缺乏业务技术知识支撑,成果报告中看不太中用;另一种是专业技术较好,但由于质量管理程序和方法的问题,最终活动效果事倍功半。因此,这两类小组的活动有效性和成果效果都不明显。所以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和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只有关口前移,才能更好地提高活动和成果的有效性。除了企业自行加强和普及培训外,建议今后对于申报省部级及以上质量管理小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的单位和集体,在参加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合格率上提出一定的要求,以此推动企业进一步深入开展培训工作。

二是对已注册登记的QC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据笔者了解,目前QC小组成果质量在普遍提高的同时,一些小组甚至是一些优秀小组的成果在活动程序、选题、原因分析、对策措施、工具运用等关键步骤和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提高。因此在课题注册登记后,企业要发挥QC小组活动诊断师等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活动程序、关键步骤、方法、技巧等培训以及成果案例的成功与不足等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帮助大家提高活动水平。对于一些企业关注的指令性课题,还可由小组课题涉及的对口技术业务部门对相关技术业务的原理、特点、问题、改进或发展趋势等进行讲解指导。这样做的好处是小组活动有的放矢,不因心中没底走弯路而事倍功半或半途而废。

三、管理指导作保证

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提倡职工自愿参加,但是它离不开企业领导的支持,更离不开企业主管部门的精心组织和科学、具体的指导。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QC小组碰到问题往往得不到管理部门的及时指导和帮助,致使有的小组活动和成果质量不高、低层次重复,甚至是搞形式事后套成果,滥竽充数,有的甚至中途夭折,在造成人财物等浪费的同时,挫伤了员工积极性。因此,必须要加强对QC小组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发挥企业三个部门的积极作用。

一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主管部门。第一,加强课题注册的审核指导,这是课题今后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之一。这样做可以事先有效避免小组选择课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在现实中,一些小组往往因为课题太大、选题太空或自身能力不足,导致因课题先天不足而造成成果有效性很差甚至没有成果的被动局面。所以,全国第三十三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工作报告强调要求注重活动课题的有效性。要求引导QC小组继续围绕身边的质量、安全、健康、环境、资源等开展课题活动,始终关注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趋势,关注生产、生活质量领域的变化,把活动的重点落在提升QC小组活动实效上,落在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上。而这也是质量管理的主管部门的责任所在。第二,加强课题目标审核指导,确保课题目标的可行性和先进性,避免过去重复的、低层次的课题成果重复出现。第三,加强对小组活动程序和方法的指导。要结合QC理论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突出按PDCA循环和坚持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以及正确恰当运用统计工具等方面指导,并努力实现QC小组从注册开始到成果确认的全过程有效管理和指导,保证小组严格按PDCA循环有效地开展活动,在避免QC成果搞形式、“倒轧帐”的同时,确保QC活动的有效性。

二是QC小组所在的行政部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关键在产品、服务质量,重点在基层,改进是抓手。QC小组活动一般都是围绕部门、班组或现场工作和产品质量问题进行改进,所以所在行政部门责无旁贷。要把班组开展QC小组活动作为本部门工作的延伸和改进质量相结合,纳入本部门工作范畴,在QC小组活动的时间、活动的费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等方面经常关心、支持,特别是在小组存在问题时要积极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等,这样即可保证QC小组正常有效开展活动,又可改进和提高部门、班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等。

三是QC小组课题涉及到的技术或业务部门。小组课题涉及的改进技术或业务可行性和先进性如何关系到活动最终成果质量的关键之一。目前一般做法是小组在成果鉴定时会邀请技术或业务部门做出评价,然而一些小组的技术或业务改进措施往往针对性或创新不够,有的小组对技术业务了解掌握不深,造成成果质量不高,就是事先得不到专业部门的指导帮助。所以QC小组活动,特别是一些事关全局具有一定影响的课题,要取得关键性的突破,更需要技术或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这对于提高成果的专业水平以及今后相关部门的推广运用就显的十分重要,而这一点往往是现在QC小组活动中不够重视且需要重点改进之处。

四、基础管理再夯实

人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见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提高QC小组活动有效性和成果的质量,必须进一步夯实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相关基础台帐、数据资料。质量管理强调用数据“说话”。许多小组的课题很好,但缺乏数据的有力支撑和证明,特别是在现状调查、确定主要问题、目标设定、要因分析确认等方面因缺乏数据和事实而显得依据不足。为此,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等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质量统计报表,定期分析找出主要质量问题,这样才能在查找关键质量问题时既有据可查,又可作为指令性或推荐性课题下达组建QC小组攻关。同时,企业的生产部门等也要指导班组建立和完善各类现场生产台账,为QC小组活动和成果确认坚持数据“说话”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小组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时,落后与缺失制度执行也困难。从现状看,一些新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相对缺失,而一些老企业管理制度相对落后。因此很有必要在总结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并借鉴一些优秀企业做法,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要将改进和完善地开展QC小组活动的计划、组织、培训、管理、指导、经费、评审、奖励等规定纳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之中并严格执行,为进一步开展QC小组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制度保障。

三是探索改进QC成果评价标准。目前的评价标准比较注重活动的程序和统计工具,而对于课题、目标、措施具有挑战性、创新型和成果的先进性、可推广性的评价比重不是很高,使一些课题创新、措施创新、效果显著和可推广运用的成果较难脱颖而出,成为“比、学、赶、超”的标杆,推动质量管理成果与时俱进,实现从量的提高向质的飞跃。建议今后可对优秀QC小组评价标准在兼顾守“旧”,重在创“新”上进行探索和研究,这也符合中国质量协会提出的“创新是质量管理小组永恒的主题”的要求。要在按照PDCA循环和数据“说话”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于小组活动有效性要进一步体现在课题、技术、管理和操作等改革和创新、以及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甚至是专利等方面有所提高、有所突破上。课题、措施更要体现有亮点、有创新、有突破、可借鉴、可推广而不是简单地加强培训、考核、严格执行制度等。课题成果在达到小组活动目标的基础上,更要体现超过历史最好水平、达到同行最好水平或达到或超过标杆水平、填补空白、取得专利等方面。这是今后QC小组活动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提高QC活动和成果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因此,成果的评价标准今后可在课题、方法、措施和效果等的创新方面加大比重要,使其成为提高QC活动和成果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以引导更多的优秀QC小组活动在新课题、新目标、新措施、新成果上有所发现、有所改进、有所突破。

群众性QC小组活动,是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员工和企业整体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相信在今后开展QC小组活动中,通过进一步体现和落实领导重视支持、加强培训教育、强化管理指导、夯实基础管理等措施,QC小组活动一定能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再创辉煌,为企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课题成果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