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上海的生命”——《上海质量》杂志创刊30周年回顾与展望
2013-12-17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上海质量》杂志创刊30年了!
“三十而立”,值得回顾、值得总结,值得展望。
《上海质量》杂志创刊于1983年9月25日,她是上海市质量协会成立一年后创立的,由上海市经委主管、上海市质量协会主办,作为上海市推进质量工作的宣传喉舌,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上海质量》发展的30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见证了中国全面质量管理的30年;见证了上海以质量为生命,以质量取胜的30年发展。
《上海质量》杂志创刊的大背景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经济建设,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作为宣传质量意识、推进质量管理的刊物,《上海质量》应运而生。
30年来,《上海质量》杂志始终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按照办刊宗旨,着力承担宣传“质量是上海的生命”的使命,把反映和体现上海质量水平,传播现代管理的理念、技术、方法,宣传追求卓越的组织和人物标杆,推动质量文化教育和培训作为主要任务,为“质量是上海的生命”鼓和呼,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为读者服务,为上海城市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上海企业管理素质与质量竞争力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回顾《上海质量》杂志创办以来的30年历程
1.城市质量文化既是杂志成长的良好土壤,也是杂志为之鼓与呼的使命
领导重视质量,是《上海质量》30年来持续发展的氛围、土壤。历任上海市市长,如汪道涵、江泽民、朱 基、黄菊、徐匡迪、韩正等,都十分重视质量。重大质量会议亲自参加,重大质量工作亲自部署,对上海企业接受先进质量管理理念、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极大的推动,也对创办《上海质量》十分有利。
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汪道涵,开了市长亲抓质量的风气之先。1982年8月,他来到“首期局长、经理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并作了重要讲话。
1986年3月,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同志来到“第五期局长、经理质量管理学习班”,发表了“上海应以什么取胜”的著名讲话。他指出:“上海还是应该以质量取胜,以技术水平取胜,以名牌产品取胜,以经济效益取胜。”江泽民还亲自给《上海质量》杂志书写了刊名,并题词“要紧紧抓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这两个环节,来提高企业素质”。
朱 基市长抓质量,也是赫赫有名。“质量是上海的生命”就是他提出的。那是在1988年12月召开的全市1200多位大中型企业的厂长、经理参加的“千人厂长”大会上提出的,收录在《朱 基上海讲话实录》中。
对此,市质协唐晓芬会长在《上海质量》上发表过参加当年“千人厂长”大会的回忆文章。
当时上海市国家预算内的1732家全民公有制企业,已经全部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承包经营。企业拿到自主经营权后主攻市场,质量则“靠后站”了,质量问题突出了。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 基同志在1988年6月的质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质量问题是上海生死存亡的问题”。到了年底,就召开了全市大中型企业“一把手”参加“千人厂长(经理)”大会。朱 基请来了武汉柴油机厂原“洋”厂长格里希来沪,给全市1200多位厂长、经理上了一场生动的质量管理课。朱 基提出了“质量是上海的生命”。“看不到质量是上海的生命、没有这种高度质量意识的人不能当厂长。”
黄菊同志1992年时任上海市市长时强调“把质量工作当做接力棒,一任一任传下去。”
1993年徐匡迪同志时任上海市市长时,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说:“现在已经到了要靠产业结构优化,要靠更好地走效益型、质量型道路,来实现两个转变(的阶段)。”
韩正时任市长时,一直强调∶“质量不仅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城市的生命线,质量是一座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分管经济工作、质量工作的副市长,更是在推进质量工作上身体力行。蒋以任副市长在1994年的全市质量工作会议提出“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上海质量工作先行一步战略”;2011年时任副市长的胡延照在出席市质协会员大会时强调“质量工作要服务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些,都记录在《上海质量》杂志上。
“领导重视质量”文化,不仅体现在政府领导身上,还体现在上海企业领导身上。优秀的企业,无论是当年的一批如上海嘉丰棉纺织厂等企业,还是目前在航天、钢铁、装备、汽车、石油、化工、船舶、电子、家电等领域“质量竞争力指数居全国第一”的上海企业,以及上海服务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都是一些领导层重视质量、“一把手”具有质量领导力的企业和单位。
“领导重视质量”文化,也体现在《上海质量》杂志办刊过程中。30年来《上海质量》连续不断出版了289期。每一期,凝聚各位会长、秘书长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唐晓芬会长的全力支持和悉心指导。
2.宣传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体系标准,推动企业提升质量竞争力是杂志的主要任务。
《上海质量》杂志正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氛围中,传播先进的质量理念,和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总结、提炼我国特色质量管理的方法及模式,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提升上海城市质量声誉为己任”的特色。受到了企业读者、质量专业读者、社会读者的欢迎,成为在国际上宣传、树立中国质量良好形象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刊物,在国内则成为宣传、推广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在质量界具有影响力和良好声誉的杂志之一。
——率先宣传质量法律法规,政策。从我国第一部《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一部《质量振兴纲要》,第一部《质量发展纲要》,到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的质量工作政策,《上海质量》都在第一时间予以刊登宣传,并运用知识竞赛,评论员和企业文章等多种方式宣传。《上海质量》杂志社记者还应邀专程赴京参加了1997年1月国家经贸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在京召开《质量振兴纲要》新闻发布会,《上海质量》率先全文刊登了《质量振兴纲要》。2012年,《上海质量》全文刊登了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1982年全市质量工作大会上宣告“上海市质量管理协会”成立,试刊中的《上海质量》就率先刊登了上海质量月活动情况。内容包括当年质量月授奖大会上陈锦华宣布上海市质量管理协会成立,市领导讲话,首届局长经理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等。自此,《上海质量》杂志每年报道质量月活动至今。
——率先组织师资编写职工TQM知识培训教材。主办单位市质协成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编写我国企业职工TQM知识培训教材,一本是培训领导的教材,另一本是培训员工的教材《职工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教材》。1983年当年,《上海质量》杂志率先刊登介绍。此后,连载质量书籍成为《上海质量》杂志一大特色,包括《管理体系100题》《HACCP88例》《食品安全问答100题》《顾客满意度测评》《六西格玛管理系列丛书》《朱兰自传》《缔造团队活力》《质量竞争力》等书,都进行了摘要刊登,及时交流传播了先进的质量理念和方法。
——率先引入朱兰质量管理理论。朱兰博士是举世公认的质量管理领军人物,现代质量管理的开山人物。其担纲主编的《朱兰质量手册》,被誉为“质量管理圣经”。1982年朱兰博士访问中国,在上海作了演讲,当时在思想上给大家很大冲击。他说“质量有问题并不在于工人本身,而在于质量体系不完善、在于管理者的责任”。从1984年《上海质量》刊登《朱兰其人》开始,连续跟踪朱兰大师多年,包括率先刊登《朱兰三部曲》,连载刊登《朱兰自传》等。1994年刊登市质协代表团首次参加美国质量大会(后改名为“世界质量与改进大会”)。杂志刊登了朱兰大师会见唐晓芬会长,朱兰大师提出“21世纪是质量世纪”著名论断的内容;2006年又独家刊登市质协代表团前往美国拜访朱兰的专访,以及朱兰每年新年给协会及唐晓芬会长的贺信。2008年刊出了缅怀朱兰大师的专辑。
——率先编译出版了《质量译丛》,这是国内最早介绍国外质量管理的编译文丛,为上海企业界、管理界乃至政府部门提升管理水平打开了国际视野。《质量译丛》在1987年2月创刊,每期48页,为季刊,单独成册。后来并入拥有国内外发行刊号的《上海质量》公开发行,成为读者喜欢的栏目之一。目前,“质量译丛”栏目组织每期六篇译文,篇幅为《上海质量》的1/6。
——率先介绍国际质量管理动态。1991年到1999年,随着浦东开放,上海企业质量管理进入了与国际接轨的阶段。这也成了杂志重点报道的内容。报道国内外重大质量会议成为本刊一大特色。率先报道了1994年美国质量大会,同时报道了首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自后,报道了美国、欧洲、日本,亚太质量组织、国际质量科学院大会的内容。以市质协参会代表团署名的国际会议参会内容,以喜闻乐见、及介绍新趋势、新观点见长。
本刊连续报道了八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四届上海服务质量国际论坛,以及六届中国国际工博会质量创新论坛等。由于这些国际质量会议吸引了国内外著名质量管理专家和优秀企业参加,ISO前主席默尔曼,瑞典的桑德霍姆,美国的费根鲍姆、克劳斯比、哈林顿、沃森、查尔斯、玛丽•简等,日本的今井正明、狩野纪昭,加拿大的哈维教授,印度的梅塔,以及刘源张院士、郭重庆院士等都在这个平台上传播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因而本刊也成了上海传播国内外先进质量管理的平台。从引入TQC到ISO9000、ISO14000、ISO18000等,从QC小组到六西格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等,成了杂志不同时期的报道重点。这些内容为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质量竞争力发挥了作用。
3.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质量管理的作用是杂志生命所在。
——追踪报道质量如何入世。1998年到2000年,主办单位市质协开展了“走进WTO后的质量管理研究”。“质量入世”也成了杂志报道的重点。1998年,杂志刊登了市质协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开展的《上海企业质量管理实践的现状研究》。该研究采用欧洲质量奖模型,样本来自88家企业的十个方面的117项指标,展示了入世前上海企业的质量管理现状。
这样的“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主办单位市质协先后组织进行了3次,杂志也先后报道了3次。
——杂志社记者上南京路数广告牌。1996年,改革开放带来了活力,也给上海老工业基地带来了种种不适应,许多轻工业名牌风光不再。如何转型、如何适应?市质协策划了一场名为“爱我中华,扬我名牌”主题宣传活动,《上海质量》杂志社记者来到南京路,开启了“数广告牌”的采访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南京路85%以上是“洋”品牌广告。此后杂志连续发布了市质协组织的3篇品牌调查报告。品牌问题,引起政府有关部门、企业,质量管理专家、学者极大的重视。上海市名牌产品推荐委员会和市质协联合举行“提高开放水平,壮大国有名牌”专题研讨会,152项上海市名牌产品、20类上海标志性产品生产企业的厂长、经理等约300位代表参加研讨会。“爱我中华,扬我名牌”也成了首届少儿绘画比赛活动的主题,此后,“我与质量”少儿绘画赛由《上海质量》承办至今,已经举办了六届,还联合了亚太质量组织举办了一届。今年举办了第七届。
——直击企业社会、安全、健康、环境等热点问题。2008年,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爆发。我们刊登了“上海市食品企业座谈会”情况,让社会各界及时了解上海70多家主要食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其关键词是“责任、良心、道德、诚信”。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来了。本刊刊登了“应对危机要注重管理创新”的企业座谈会。2010年,丰田汽车事件发生,本刊刊登了“从丰田召回事件看企业发展与质量”上海企业座谈会。2011年,问题馒头事件后,本刊报道了“质量在我手中、诚信在心中”食品企业座谈会。
——开展世博宣传报道。2007年《上海质量》杂志承办并在杂志上刊登了“上海质量”杯“世博与食品安全”征文活动内容。2008年承办并刊登了主题为“庆奥运,迎世博,促安全”食品安全征文活动内容。2009年则承办和刊登了“关注世博会,关注食品安全”上海质量杯食品安全征文活动内容。本刊还刊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公众认知度调查报告》,以及市质协关于推进“增强责任意识,以卓越质量服务世博”活动的决议,“增强责任意识,以卓越质量服务世博”报告等。2011年,在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之后,主办了“世博与质量——参观世博见闻记”征文活动。
二、《上海质量》杂志未来展望
承担宣传“质量是上海的生命”使命的《上海质量》杂志,努力将质量意识灌输到人们的观念中,努力将“质量是上海的生命”转化为人们意识的DNA,紧紧追随主办单位的创新和率先,在第一时间报道质量方面的新鲜事,以影响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站在30年的新起点上,我们要分析形势,展望未来。
从全球看,从2008年9月至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整整五年。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仍错综复杂,发达经济体刚出现一些好转迹象,新兴经济体又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与此同时,具有第三次工业革命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孕育,产业升级和生产要素转移步伐加快。即,所谓的IT(信息技术)+ET(能源和环境技术),将引发一系列变化,将极大地影响人类的观念、生活方式,从而也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变化。正如美国质量协会“未来质量驱动力研究”认为的:“全球责任”“消费者意识”“全球化”“变化速度加快”“未来的劳动力”“人口老龄化”“21世纪质量实践”“创新”等将成为影响未来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上海质量》必须认清这一势不可挡的潮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从全国看,自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中国经济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企稳向好势头,主要指标普遍回升,实体经济活跃,城镇就业继续扩大,物价总水平总体保持了稳定。正如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说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我们要继续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质量发展纲要》,建设质量强国,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让中国发展的故事更精彩。
事实上,中国发展的故事一定会更精彩。以改革创新促发展,中央批准在上海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重点在投资准入、服务贸易领域扩大开放。还推出了提高对外贸易便利化等措施促进进出口平稳增长。这是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重大利好,对承担这项国家战略的上海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上海质量》杂志未来的任务定位,继续要以“质量是上海的生命”为使命,紧紧抓住上海自贸试验区为标志的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机遇,紧紧围绕新的形势和任务,围绕质量工作的大局,为建设上海质量高地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继续以宣传“质量是上海的生命”为使命,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一是做好提质增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记录者。二是做好国际先进质量理论和方法引进和交流者。三是做好中国企业提升质量竞争力的推动者。为建设一流杂志而努力。我们《上海质量》杂志,要认真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央提出的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把握舆论导向,服务质量事业、服务发展强国战略、服务上海质量发展和质量强区战略,重视队伍建设,提升采编人员和通讯员的能力,加强区县发行宣传工作网络建设,主动开展与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主动寻找市场、开拓市场,加快发展。
根据主办单位上海市质量协会三十年总结报告中对今后工作展望,《上海质量》还要围绕质协工作的六个方面做好宣传报道。
一要继续跟踪ISO国际管理体系标准,总结介绍全国开展企业管理体系整合标准典型经验和研究成果,并积极推进企业贯彻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积极开展全员节能减排活动。
二要继续推进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发展。认真总结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集成质量方法和工具,研发包括质量测评软件、质量风险管理软件、质量控制软件和质量改进软件等,促进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增强风险控制能力,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三要继续为推进服务质量服务。要重点介绍在金融、物流、交通、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社会管理领域,服务质量标准的研发和示范,以及宣传探索建立服务认证推进体系和评价体系的途径。
四要进一步宣传“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作用。
五要宣传质量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做好普及先进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关工作。
六要继续宣传报道好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以及上海服务质量论坛、中国国际工博会质量创新论坛等专题论坛。
面对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为了更好地担当起质量理念宣传的责任,也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新的传播手段、传播技术。在E环境下,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路径,扩大《上海质量》的影响力。加强与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的合作,便于广大读者检索、在线阅读以及下载,在专业读者群中提升影响力。要搭建不同形式的线上平台,在线传播《上海质量》,要探索不同形式的终端阅读方式,借助线上平台加强与读者的互动,扩大期刊传播范围。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发挥出线上销售的“长尾效应”。
我们有信心,将杂志办得更加有声有色!也希望各位领导、朋友和读者,提出宝贵的建议,让我们的未来之路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