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建设实践与探索
2013-12-16赵惠
赵惠
【摘 要】当今时代,无论是在实际行动上,还是在思想道德上都是极度缺乏的时代。而作为新一代接班人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到新形势下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中去,为我国刚刚起步的志愿服务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也为建立和健全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机制,促进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新形势;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曾经发布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要求我们对学雷锋活动要深入展开,对雷锋精神要大力弘扬,加强社会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倡导社会文明新风。根据这一精神,在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全社会的学雷锋活动,使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其更多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有更多的实践者。由此可见,在新形势下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就迫在眉睫。
一、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建设的意义
1.新形势下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所承载的的奉献、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在当今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三个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的校园和促进社会风气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
2.能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同时也促进公民尤其是新形势下新一代祖国花朵的全面发展,使公民群体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深层次了解雷锋精神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涵义,而这对于开创社会主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新局面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为社会志愿服务培养机制提供了重要的途径,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提高了社会主义道德文明,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成,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下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面旗帜。
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建设面临的问题
1.志愿资源浪费严重与社会参与面不广之间的矛盾
据调查显示,青年志愿者们每周都参加志愿活动的人仅占被调查人的4.8%;每月或两个月参加一次的也只有8.6%;而一年中能够参加1-2次志愿服务活动的人也仅占了10%左右,甚至于只在特殊时间或节假日参加的也只有17.8%,而剩下的58.8%的人都只在单位组织时才会参加志愿活动。与此同时,对与志愿服务网络体系中些许不完善的机制导致的志愿资源浪费现象与志愿者无法参与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由此看来,志愿服务机构对于社会参与面不广与志愿资源浪费严重的冲突处理迫在眉睫。
2.社会保障的缺失导致志愿队伍稳定性差
据2010年《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显示,88.5%的人员月薪酬集中在5000元以下,25.7%以上的公益人才的工资在2000元左右,67%的人反映工作强度非常大,每天工作10到12个小时,37.7%的人没有任何社会保险。近几年,我国的志愿服务立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可是,有关志愿者方面的法律法规还相当欠缺,在我国当前立法中,尽管对于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原则性的规定,但其可操作性不强,这样组织者便不能给予志愿者相应的社会保障,从而造成了志愿者流动率高,人才队伍不稳定的局面。
3.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健全导致志愿活动行政化倾向严重
因我国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相对滞后,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在服务领域、人员招募、项目策划与推广、组织管理、组织发展等方面均存在着系统化、组织化、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持久化不足等缺陷与问题,甚至会出现重复登记等现象。加之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受传统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而这种“官民二重性”特性,使志愿组织的独立性受到限制,自主空间明显不足,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能力明显不强。这样就导致了志愿服务活动出现行政化倾向的现象。
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1.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扩大参与广度
据调查,目前我国各类志愿者人数仅占总人口数的5%,这与发达国家的40%—60%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调查显示,63%的人不太了解志愿服务,68%的人不知道如何参加志愿服务,甚至一些人对志愿服务还存在一定的误解或偏见。在当今社会之风日趋下降的社会中,我们只有结合政府与媒体的力量,通过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大力报道社会中参与志愿服务的好人好事,着重讲解志愿理念;加之政府的大力倡导,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中志愿服务者的社会保障机制,才能使全社会了解志愿服务,加入志愿服务组织,从而扩大参与的广度。
2.健全管理机制,改善志愿活动政向化倾向
由于受传统社会制度的影响,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也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产生了志愿者心理不平衡等现象,从而导致我国的志愿服务在起步阶段就遭遇了困难。这就需要政府在志愿服务组织层面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努力培养一批专业的志愿服务人员,以他们的所学结合国外志愿组织机构的经验教训尽快改善当前我国的志愿服务现状。首先,明确目标与职责,即在志愿服务组织机构成立之时就让其了解目标和职责分别是什么;其次,加强管理制度,即在志愿服务组织机构成立之前就做好机构的管理计划,科学的实行分类管理,增强服务的专业性;最后,严格规章制度,即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要求组织机构的全体人员能够达到高效率的要求,摆脱政化严重的现状。
3.加强志愿服务立法,增强社会保障机制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志愿服务立法推进和保障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潮流。虽然在我国普及度不广,但在加拿大、美国等十几个国家为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机构制订了相应的法规,如美国的《志愿者保护法》、加拿大的《志愿工作法》等。由此可见,如果我国想要更好的发展志愿服务活动,就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让志愿者们有法可寻,同时也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广大志愿者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实践证明,积极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体制与机制保障,是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制度保障。
4.建立网络共享机制,有效整合志愿资源
(1)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将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信息整合到一个资源库中,既方便调用信息,又可以省时省力的科学调配资源;(2)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为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人群给予精神或是物质上的奖励,这样既可以留住当前从事志愿服务的人员,又可以扩大志愿者数量;(3)志愿资源网络化管理,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志愿资源的分配情况,同时也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志愿者到支援现场,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效率。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服务是一项崇高的事业,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热情和无限的爱心。正如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Drucker)所说,非营利组织的经营,不是靠“利润”动机的驱使,而是靠“使命”的凝聚和引导。愿每一位社会公民都能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因为志愿服务之路是通往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期待志愿服务之花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放。
参考文献:
[1]乔梦涛.构建以“学雷锋常态化”为特征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研究[J].青春岁月.2013(03)
[2]李天红 张吉祥.我市将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志愿服务文明城市创建”主题实践活动[N].延安日报.2011-01-28
[3]周潜之.志愿者:雷锋精神的时代注解[N].光明日报.2012-03-16 (004)
[4]方建斌.弘扬雷锋精神是当代社会的现实需要[N].陕西日报.2012-03-06 (010)
[5]谭小平.以扶贫济困常态化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N].湖南日报.2013-03-14 (015)
[6]刘舸.学雷锋常态化研究——唐山市学雷锋常态化的有益启示[N].人民日报.2013-02-05
[7]周焱;彭雪辉.论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学雷锋常态化中的积极作用——以长沙职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例[J].神州.2013-03-05
[8]Law B M F,Shek D T L,Ma C M S.Exploration of the factorial structure of the revised personal functions of the volunteerism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s.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