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虎举:刚举柔张 阴阳互根

2013-12-16王占和

健身气功 2013年5期
关键词:气机功法意念

王占和

生命运动的形式如诗如画,多姿多彩。那么,如何促进生命的健康运动,则是盘古至今人们追求的永恒话题。健身气功·五禽戏也不例外。时下,习练者对本套功法已不仅仅从健身时尚去言之,而是从文化、哲理、天人合一等更为广阔的空间,予以细细地回味。因而,也就有了小功法,大道理之说。亦如刚举柔张,阴阳互根便是这理中之一。

虎举,是健身气功·五禽戏中虎戏的第一个动作。它在“戏”中以刚柔相济、刚举柔张的运动形式,展示出人的生命律动与天地共同运转的自然法则。也是传统文化中经常提到的阳升阴张,阴阳互根的运动过程。本文从阴阳互根的哲学观点,围绕刚举柔张在虎举动作中的运动形式、过程、作用以及它所承接的文化母体作了一些探讨,以飨读者。

从传统观念上看,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阴或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没有阳也就无所谓阴等等。所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阴阳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互根”。阴阳的互用是指阴阳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气主动属阳,血主静属阴,气能生血、行血,血能载气、养气。故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就是对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高度概括。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阴阳双方这种互根互用的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就人体而言,机体物质与功能之间的互根互用关系失常,机体生生不息的功能也就遭到破坏,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

从主次关系上看,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是,这种阴阳互根关系中,必有一个主与从的区分。任何事都有个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区分。主要矛盾解决好了,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虎举的技术要领上举显阳刚、下降示阴柔,用刚举柔张来说明该动作的运动形式,再恰当不过了。也就是说,虎举以刚举为主导、以阴张而辅之。刚举柔张的运动形式,即是以提挈阳刚之气的生发,促进阴柔之气共张,实现阴阳共生共长,进而循环往返,平衡生命体征。其实,这一道理与纲举目张有异曲同工之妙。纲举目张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壹引其纲,万目皆张”。“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由此而论,文中所言的“刚举”是指虎举运动在阴阳相互转化过程中,其主要运动形式是生发阳刚之气;而成语中所指的“纲举”则是表示罗网升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网纲,抓纲才能举目。尽管所指物象不同,且此“刚”非彼“纲”,但是,其中道理都是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正如汉·郑玄《诗谱序》明确提出的一样:“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虎举动作中,有三个招式比较清晰地展示出以刚举柔张为主导的运动形式。即:下握拳时通过手指、手掌屈伸抓握,意入提挈地之气;上托到顶时又一次由掌变拳,则意入衔接天之气;双手运行到胸肩前,由拳变掌上托下按则是刚举柔张的融合点,或者说虎举动作中的调身、调心、调息在这一点上达到了平衡状态,阴阳转化也要通过这一点进入新一轮循环。

文通则理达,理达则法明,文理通达则大道归一。古代先哲把自然界所有的变化,都归结为阴阳两种势力的消长,即认为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均是由阴阳所主宰。正是基于万物化生于天地阴阳之气这一命题,才蕴含了万物与天地共同运转的规则,同时也为确立天人一体观、顺时变化观、援物比类等思维方式提供了前提,同样也就明确了天地之气对人的精气神具有不可或缺的生化作用。

从功法技术上看,虎举动作中的技术要领、功法要素,理所当然地、顺理成章地,融入到阴阳两种势力消长的运动过程。而刚举柔张则是这一运动过程的主要形式,对此,可从如下几个环节分析:

第一个环节:手型变化中的刚举与柔张。通常情况下,功法动作是在意念引导下进行的。虎举动作中的手形变化也是在刚举柔张的意念支配下,分三步完成了全过程。在做虎举动作时,由五指充分展开,以其达到刚举升阳的练功状态,这是第一步。再到手指第一、二关节弯曲成虎爪,则是柔张阴升的平衡状态,这是第二步。直到手臂内旋、小指先弯曲、其余四指依次弯屈握拳,形成一个阴阳协调的刚柔相济的握拳动作,这是第三步。如此三步,变化清晰,先后分明。也是一个刚举与柔张在手型变化中的完整体现。

第二个环节:上下运动中的刚举与柔张。虎举动作的主要特征就是手臂的上下运动与脊柱的伸曲。这一特征充分地展示了刚举柔张的健身哲理。比如,两手在体前上托下按,起落升降时所体现的阳刚与阴柔的和谐协调运行,并且使其线路基本上保持在同一垂直线上。动作的变化是:握拳由下向上至肩前时,松拳变掌,举掌至头顶,掌指充分展开上撑;再握拳下落至肩前时,松拳变掌,按掌至腹前,掌指充分展开下按。这些变化也就是经常提到的上(头顶)、中(肩前)、下(腹前)三个运行节点,在习练过程中拳与掌的手形转换。反复习练这一动作,体内气血流变处处都有刚柔相济,刚举柔张的气功态。

第三个环节:肢体联动中的刚举与柔张。虎举是一个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四肢百骸各部位整体活动的动作,气机运行,血脉流动,阴阳消长,刚举柔张在这一动作得到了有效运行。该式的双手运动既导引眼神上下注视,又导引头部抬起前低,同时在双手上举至头顶时,胸腹充分舒展,下按至腹前时,含胸松腹。这些动作的运动状态是保持人体基本直立、胸腹的前后肌肉有收紧与放松的体感,客观上来讲,直立、收紧与放松实际效果就是一个刚举柔张的过程。这里要强调的是:虎举动作看是简单,而实质上它在健身气功·五禽戏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其重要性之一就是虎举在生发阳气,刚举与柔张的协调。

第四个环节:意气相随中的刚举柔张。虎举动作所体现的刚举柔张,融入到习练过程时体内会有一种劲力作用,意念与劲力适时转换的几个关键时机是:(1)由下向上至肩前的运动过程,要体现意念、气感赋予双手如提重物,用内劲缓缓向上;(2)双掌举至头顶上方的运动过程,要体现意念、气感赋予双手如托举千斤之鼎,用内劲缓缓上托;(3)双拳由头顶落至肩前时,其意念、气感则如紧握双环下拉,有引体向上之势;(4)双掌由肩前下落至腹前时,意念、气感则如按水中浮球,用内劲缓缓向下。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到意念要在手的导引下转换,意随形动。由此过程的循环往复,刚举柔张之感便会输布身体各处。

第五个环节:三调合一中的刚举柔张。调身、调心、调息是习练健身气功的基本原则。虎举动作中的刚举柔张,就是启动气机使阳刚之气得到充分生发,使呼吸与身、心配合一致,这就是所谓的调息与调身、调心协调一致。说到底,气功就是锻炼正确的领气、导气、引气和用气的功夫,保持气机有效运转,使体内之气运行一致,不要发生差气、憋气等现象出现。就虎举锻炼而言,如果是呼吸频率深长、动作速度相对较快者,双手上举过程配合吸气,下落过程配合呼气;如果是呼吸频率较快、动作速度相对较慢者,双手由下向上至肩前配合吸气,举至头顶上方配合呼气,双手下落至肩前时配合吸气,下按至腹前配合呼气。总之,呼吸不能是“气不打一处来”,更不可气机紊乱,同时呼吸也必须与肢体导引、意念活动相一致,三者合而为一,才能在刚举柔张的虎举锻炼中收获健身效果。

上面五个环节是从功法动作、技术要领、运动过程等方面,分析了虎举动作内含的刚举柔张的思维智慧。那么,虎举动作又承接了那些有益的传统文化呢?概括地讲,它与古老的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道法自然的人文观念等等,都有密切联系。具体来讲,刚举柔张使虎举动作与人的身、心、息完全地融入到大自然的阴阳变化之中,意气相随、内导外引,其一招一式,追求并实现着人体与天地同步运转理想境界。

从文化传承上看,刚举柔张,表达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这种文化传承总是以具体形式来表现的,或者说具体的表现形式,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文化母体之中。所以,虎举运动的文化归宿、文化母体,必然离不开中国古代先哲认识世界的观念。古代先哲把自然界所有的变化,都归结为阴阳两种势力的消长,即认为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均是由阴阳所主宰。“天地氤蕴,万物化醇”。而这种万物化醇的过程则是在阴阳互动,刚举柔张,此消彼长的进程中得以实现的。不言而喻,虎举这一具象运动的健身理念,其文化母体必然与先哲的阴阳学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功法技术、功理要素存留着阴阳学说这一母体文化的烙印。

首先,虎举动作与天地运行规律具有高度一致性。传统文化认为,人类的生命活动均是源自于天地之气的相合,强调人体的生命活动与天地化生的自然万物具有某些相同甚至相近的属性。这一观点为理解虎举动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途径:(1)虎举动作承接了天地二气存在的基本状态。传统文化认为,天地之气处于一种不停息的升降、交流之中。天的本位在上,故以下降为基本的运动方向;地的本位在下,故以上升为基本的运动方向,因此,天地之气运动不已,方能保持万物安泰;反之,“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虎举的运动形态与天地之气的运行形态达到了高度一致。这种由下至上,再由上至下的升降交流过程,对疏通三焦、健养身心极为有效。(2)虎举动作承接了阴阳易变运动的基本方式。传统文化认为:“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这种阳与阴、健与顺的关系,进一步指明了以阴阳所代表的所有事物的双方,均应处于一种不停息的交流状态。虎举之所以具有健养身心的功效,奥妙就在于使人的生命律动,与天地之气的升降运动相互交融。(3)虎举动作承接了天人合一的文化母体。传统文化认为:“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既然天地之气的升降交感,化生了人体生命。所以,虎举的刚举柔张理应内含在天人合一的文化母体中。同时,虎举动作对“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的人体水液代谢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虎举动作与乾阳之气为主导的生命运动观相吻合。虎举的运动过程充分展示出一种阳刚的气势,习练该式给人以开启气机,劲力共升,精气神合的刚举柔张体感。其实,这就是健身气功·五禽戏这一运动形式的文化传承。对此,可简略地加以溯源。《周易》把乾坤阴阳虽然在卦象的组成上是一种完全对等的关系,但从64卦卦辞、爻辞以及《易传》对二者的阐释来看,乾坤阴阳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平等的,而是呈现出乾为主体、坤为从属的自然观。《易传·系辞上》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表达乾坤阴阳以阳为尊贵、阴为卑下的不同地位。又言“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者,变化也,变化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而主持这种变化的,则是“乾”阳。表达乾阳主于起始、变化,坤阴则主于从属。天地所有事物的变化,均是源自阳气的变动,包括量的增减、作用的多少、参与的方式等。以重视阳气为主旨的《素问·生气通天论》则更明确地表述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是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指出阳气失常则生命折损,生命存在于阳气的运行。据此而论,虎举则是以启动气机,健养阳气,刚举柔张,升阳为主。这一观点与虎举动作的功法功理相合,也与习练者的气感、体感、心理状态相通。同时,也进一步说明健身气功作为当代的一种体育文化,它的文化母体或文化源流的久远深厚。

再次,虎举动作的健身原理更符合中医学说。该式动作主要加强了对肝系统、十二经筋和十二经脉的调节锻炼。中医藏象学说认为: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具有主疏泄和主藏血两大生理功能。因此练功中通过掌形(平掌、虎爪、握拳)的变化和两目(肝窍)的注视,对肝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有效的调节,而且通过两掌、两臂的撑举和四肢的拉伸,对十二经筋所联系的筋肉体系也进行了锻炼。由于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故四肢的松紧拉伸同时对十二经脉气血也进行了有效的调节,从而调畅全身的气血。同时,该式动作中配合深呼吸,即两掌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加强了对肺系统的锻炼。肺具有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助心行血,通调水道等四大生理功能。人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多采用胸式呼吸,呼吸比较表浅,而本节功法通过深、细、缓、慢、匀、长的胸腹式呼吸,使吸入之气通达胸膈,加强了肺主呼吸的功能。深呼吸使吸入的清气增加,产生的宗气也随之增加。两掌下落如拉双环,含胸松腹,使气沉丹田。再就是两掌举起,吸入清气,两掌下按,呼出浊气,一升一降,可疏通三焦气机,调节三焦功能。中医学认为,三焦是分布于胸腹腔中的一个大腑,又称“孤府”。三焦具有通行元气,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三焦是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宗气和元气都是通过三焦运行上下。

总之,用刚举柔张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健身气功·五禽戏中的虎举动作,既有其道的合理性,也有其功的合规性,更有其文化的传承性,这一思维方式必定会为深入研究和探讨健身气功拓展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猜你喜欢

气机功法意念
菜市场离我只有一百步
意念修复功法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太极拳推手练功“用意”浅悟
空劲气功概况(一)
便携电子打气机
对健身气功表演套路的探讨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百病生于气”与升降散之应用
大成拳之秘站桩入门的核心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