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在风中飘荡
2013-12-16曹林
曹林
这个假期中,包括假期后,很多人见面时第一句话不是“你吃过饭没有”,而是“这一次你占了国家多少便宜”。无须解释,大家心知肚明,“占国家便宜”指的是这一次的高速免费政策。有些被堵在高速上过中秋节的人,痛不欲生地感慨“国家,下次再也不敢占你便宜了”。问“占了国家多少便宜”,意即假期有没有上高速,有没有享受到免费政策。于是,“占了国家多少便宜”的流行语,在风中飘荡。
高速免费是一个让利于民的好政策,对好政策当然应该不吝赞美之词。不过,千万不要把“占国家便宜”当成是赞美,很容易听得出来,这是一种反讽,这种反讽和调侃中包含着一种对政府收费政策的不满意。不是不满于此次的高速免费,而是不满于某些部门和单位带着“让百姓占便宜”了的施舍心态实施和执行这一政策,更重要的是,对“偶发善心的免费”之外多如牛毛的收费充满反感。
长假结束后第一天,路桥公司就急吼吼地公布估算的损失,称免费政策导致“全国收费公路减收200亿左右”,话外音无非就是,让公众揩了油占了便宜了。正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在广东党代会中指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某些干部习惯摆不正位置,带着权力优越感认为“人民幸福是政府恩赐”,与这种想法配套的则是,稍微有点儿惠民便民之举,就认为百姓“占了国家的便宜”。高速免费,某些人当然也会习惯性地认为这是一种恩赐,是让百姓占便宜,百姓应该对国家感恩戴德。
民众见面问候“占了国家多少便宜”,显然是对此种错误观点的反讽。
正如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这种错误认识一样,也要破除“实施免费就是让人民占国家便宜”的错误认识。国家和政府有什么便宜让老百姓去占呢?国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物,它是由一个个公民组成的,民众是国家的主体,国家的荣耀在于民众的荣耀,国家的有力在于公民的有力,藏富于民才是真正的富国——高速免费,让利于民,减轻民众负担,是一个以民众为主体的国家应有的作为。政府也没什么便宜可占,政府自身并没有一分钱,每一分钱都源于民众的纳税,是民众的纳税供养着我们的政府运作及官员生存,而不是政府供养着民众。
就拿高速公路免费来说,免费是应该的,而不是占谁的便宜。民众纳税,购买靠市场和个人无法自给的公共品,政府提供免费公路本是服务政府应有之义。可不少地方以“贷款修路”推卸了政府作为公共品提供者的责任,以“收费还贷”将成本推给了承担着沉重汽车税负的车主们,形成了对车主们的重复征税收费。是将高速公路当作提款机的政府部门在占民众的便宜,剥夺公众享受免费公共品的福利权利,而不是相反,公众在占国家和政府的便宜。
作为纳税人,人们应该理直气壮地享受免费高速,而不必以为这是在占谁的便宜。
见面问候“占了国家多少便宜”,还包含着另外一个层面的抱怨,我们的免费政策太少了,我们平日“占国家便宜”的机会太稀缺了。似乎做什么事情都在收费,免费政策少之又少,作为纳税人,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纳税花在了什么地方,怎么花的,不知道纳了税后应该享受到哪些免费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越来越脱离“公共”和“公益”的底色,而在伪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执法变成经济,城管变成生意,审批成为交易,政府成为公司,权力变现利益。一切曾经温情脉脉的形象都异化成了一张收费的表情:盖个章,收费;填个表,收费;问个事,收费;过个路,收费;年检,收费;认证,收费……我们的生活已被收费所包围,各种天价行政收费层出不穷。
我不是一个反市场的民粹主义者,相反,我崇拜自由市场,相信价格信号,认为资源由市场配置会物尽其用人尽其能,我反对的是伪市场,政府不能以市场化的名义将自身本应该承担的责任推卸出去。有些收费,就是权贵资本主义无耻的市场绑架。各种收费像吸血鬼一样占着公众的各种便宜。环顾我们左右,免费的东西,除了被污染的空气外,我们还能数出多少呢?
这种语境下,“占了国家多少便宜”的问候其实更多是表达一种无奈抗议:国家可占的便宜太少了。免费政策是善政,人们期待更多这样的善政,让供养着国家和政府的民众更多地享受到公民权利,更多地占到“国家的便宜”。(原载《中国青年报》)
【点到为止】
要说最具幽默感、最有语言天赋的不是作家、艺术家,而是普通民众、草根阶层。你看那一句“你占了国家多少便宜”,于嬉笑之中道出了多少苦涩和无奈——在拥有世界上70%的收费高速公路的中国,你能在寥寥几天的节假日里被免除过路费,真的让人有一种“揩了国家的油”、“占了国家的便宜”的感觉。而从“揩油”、“占便宜”的心理中折射出的,乃是早已习以为常的被盘剥、被强制收费的心态。而在那些主持、主张收费的机构和个人心目中,那二十来天的免费倒真的是被民众“占了便宜”,要不他们怎么会在第一个实施高速公路免费规定的国庆节后急吼吼地核算出“全国收费公路减收200亿左右”的账目并大肆鸣冤叫屈?其实,他们最应当公开的账目是在那些没有免费的日子里他们收取了多少过路费?而这一笔笔天文数字一般的银两具体又都流向了哪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不少收费项目实施时收费者标榜的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这句话真能百分之百地兑现,那些收费的机构还有如此巨大的收费积极性吗?世界上70%的收费高速公路在中国,说起来真的不是什么令人骄傲的事——如果这大把银子都入了国库,国家实在有必要分分肥了;如果分流到了某些不该去的去处,那就令人失望和寒心了。多让纳税人占占国家的便宜,不管怎么说我觉得都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让人民享受到国家富庶的实惠,人民一定会更爱这个国家的。
(王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