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IL-6IL-8IL-10含量变化及意义

2013-12-16汤树洪甘渭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17期
关键词:继发性脑损伤颅脑

梁 敏 汤树洪 甘渭河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贵港 537100

本研究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期血清IL-6、IL-8、IL-10含量进行检测,比较颅脑损伤分级与血清中IL-6、IL-8、IL-10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旨在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的病情与炎症因子演变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创伤救治水平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01—2013-01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50例,伤后1~48h内入院,平均入院时间6.5 h;男89例,年龄11~71岁,平均35.6岁;女61例,年龄9~68岁,平均32.8岁。受伤原因:车祸伤72例,坠落伤46例,打击伤22例,其他伤10例;入院时即急诊科头颅CT扫描证实,主要受伤类型为硬膜外血肿42例,硬膜下血肿36例,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6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9例。入院后即行急诊开颅手术治疗32例,其中去骨瓣减压术24例。所有病例排除严重复合伤,伤前无心、肝、肾严重疾病史。根据创伤的严重性,包括入院时影像学资料与临床资料,结合入院时患者GCS评分分为3组,轻型组(GCS 13~15分)50例,中型组(GCS 9~12分)50例,重型组(GCS 3~8分)50例。

1.2 血样采集与处理及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伤后入院时即采血,并于相应设计的时间点进行重复采集血样,分别在伤后1、2、3、7、14d相应时间点空腹经静脉穿刺术采集全血。所有标本均离心分离后留取血清。标本存放于冰箱内-20℃以下冷冻保存。标本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试剂由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严格操作对IL-6、IL-8、IL-10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正常值相比,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1d、2d、3d、7d、14d5个时间点的血清IL-6、IL-8、IL-10含量均较正常值明显增加。重型组患者4个时间点的血清IL-6、IL-8、IL-10含量亦较轻、中型组均明显升高。3组患者的IL-6水平于第2天达到最高峰,IL-8水平于第3天达到最高峰,IL-10水平于第7天达到最高峰;IL-6、IL-8、IL-10达到最高峰后均出现迅速下降趋势,见表1。

表1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IL-6、IL-8、IL-10含量的动态变化 (μg/L,±s)

表1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IL-6、IL-8、IL-10含量的动态变化 (μg/L,±s)

注:重型组与轻、中型组比较,*P<0.05,#P<0.01

伤后时间损伤程度IL-6 IL-8 IL-10第1天 轻0.13±0.03 0.17±0.01 24.13±0.56中0.18±0.02*0.23 ±0.03*31.34 ±0.45*重0.27±0.04#0.21 ±0.02#45.28 ±0.51#第2天 轻0.22±0.01 0.23±0.03 28.42±0.37中0.30±0.03*0.32 ±0.01*39.36 ±0.43*重0.42±0.02#0.45 ±0.02#48.53 ±0.61#第3天 轻0.16±0.01 0.28±0.23 31.23±0.32中0.28±0.02*0.39 ±0.23*45.42 ±0.52*重0.34±0.04#0.54 ±0.23#59.23 ±0.39#第7天 轻0.14±0.02 0.21±0.03 37.28±0.32中0.25±0.01*0.26 ±0.01*50.43 ±0.29*重0.30±0.02#0.43 ±0.01#68.43 ±0.38#第14天 轻0.12±0.01 0.13±0.02 22.82±0.43中0.16±0.03*0.18 ±0.01*32.19 ±0.37*重0.25±0.02#0.25 ±0.02#43.36 ±0.37 #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后出现继发性脑损伤主要原因是脑组织缺血、缺氧以及细胞因子炎症反应所致。细胞因子炎症反应导致损伤后的脑细胞水肿、脑循环功能障碍、血脑屏障破坏、神经细胞死亡及神经元的再生,从而加重了脑水肿、脑组织缺氧使得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遭受损害,因而炎症细胞因子在脑损伤后介入免疫细胞反应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近年来,不断深入研究继发性颅脑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表明急性期炎症反应时促炎细胞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与出现脑损伤后继发性病理过程关系密切。在神经元与免疫细胞反应中,抗炎与促炎细胞因子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在急性颅脑损伤后促炎细胞因子IL-6、IL-8及抗炎细胞因子IL-10在急性炎症反应时迅速增加,这在动物模型中已得到证实[2]。

急性颅脑损伤后炎症反应的诱发始于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因而迟发性颅脑损伤于原发性颅脑损伤后经常发生,炎症介质涉及这一过程。近年来随着对颅脑损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细胞因子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日益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炎性细胞因子参与颅脑损伤病理生理改变的主要特点是浓度极低,活性极高,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介导过度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在颅脑创伤后有广泛的细胞来源和大量表达,它们在继发性颅脑损害中起重要作用[3]。

IL-6水平动态变化及意义:作为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IL-6在修复组织损伤、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和抗感染等方面起生重要调节作用;IL-6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重要营养支持作用,影响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作用,并能刺激神经元炎症细胞因子增生,在神经的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免疫防护的重要介质[4]。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颅脑损伤患者中,重型组第2天即达到最高水平,可能是继发性出现脑肿胀的促使因素,与脑水肿高峰期相符合,之后随着病情的好转IL-6水平逐渐下降,于14d仍高于正常参考值,提示其脑损害病情依然处于未稳定状态。重型组IL-6水平各时间点明显高于轻、中型组水平,其亦提示IL-6水平的变化说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而李楠[5]认为颅脑损伤者IL-6水平>200μg/L时,出现继发性脑损害有继续加重趋势,应积极采取医疗干预措施,以避免炎性细胞因子的继发性损害。

IL-8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在创伤的早期可能通过以下因素导致出现继发性脑损伤进一步加重:(1)对神经系统的单核细胞有特异性趋化和激活作用,引起以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创伤性组织损伤;(2)导致血管通透性和B细胞表面的黏附炎症分子进一步增加,引起单核细胞对神经元的趋化和激活能力增加;(3)进一步抑制单核细胞的凋亡,并且使单核细胞大量释放溶酶体酶和趋化因子,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调亡,导致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进一步加重。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颅脑损伤患者中IL-8水平伤后即明显升高,第3天时达到最高峰,而重型组IL-8水平均高于轻、中型组,提示脑损伤患者IL-8水平越高,脑损伤越严重。Kossman等[6]研究显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8水平越高,脑组织的炎症反应越重,神经元的损伤越严重。因此检测患者血清IL-8的水平可为早期评估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创伤性脑损伤后IL-6、IL-8等促炎细胞因子趋化作用下,大量促炎因子激化炎症反应,导致神经系统脑水肿及神经元损害,机体则代偿性产生抗炎性因子IL-10,并对抗它们的作用。本研究结果示血清IL-10水平第7天即达到最高值后呈逐渐下降趋势。重型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型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变化与脑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动态监测血清IL-10水平可以间接了解脑损害患者的情况及机体免疫防护情况,以采用医疗干预措施来防止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而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本研究结果示,血清中IL-6、IL-8、IL-10水平的变化与急性的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即脑损伤程度越重,IL-6、IL-8、IL-10的水平越高,随着病情好转,IL-6、IL-8、IL-10水平随之下降;IL-6、IL-8变化早于IL-10出现,说明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IL-8较IL-10变化敏感,检测IL-6、IL-8较IL-10对及早判断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明显优势。

炎症细胞因子在急性期主要作用往往导致神经元损害,激活兴奋性细胞毒性与炎症反应介导继发性脑损害,导致局部和广泛性的血脑屏障的破坏和脑肿胀,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7]。因此,可积极应用医疗干预措施增加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同时亦加强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应用这样的医疗干预措施必将有助于提高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救治水平,从而改善患者愈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Maier B,Schwerdtfeger K,Mauter A,et al.Differentialrelease of intedeukines-6,8,and 10incerebrospinal fluid and plasma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Shock,2011:11(5):421-426.

[2]Kushi H,Saito T,Makion K,et al.IL-8is a keymediator of neuroinflammation in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ies[J].Acta Neurochir Suppl,2003,8(6):347-350.

[3]廖云姣,刘君炎.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8和NSE变化及临床意义的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19(2):53-55.

[4]周鹏,袁志诚,李巧玉.颅脑损伤后血清TNF-α和IL-10的含量变化及意义[J].临床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5(2):83-85.

[5]李楠.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TNF-α、IL-10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0,50(26):80-81.

[6]Kossman T,Hans V,Imhof HG,et al.Intefleukin 6released in human cerebrospinal fluid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may trigger nerve growth factor production in astrocytes[J].Brain,2006,713(1/2):143-152.

[7]斯志萍,单继烈.联合栓测C反应蛋白和IL-1β、IL-5对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指导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4):116-117.

猜你喜欢

继发性脑损伤颅脑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甲状旁腺全切术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继发性短QT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生存的影响①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