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边天空的放晴——结合人物形象简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

2013-12-12岳春梅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10期
关键词:贝内特奥斯丁柯林斯

岳春梅

一、简·奥斯丁与《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 (Jane Austen),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其文学创作一反传统男权文学中将女性边缘化、脸谱化的风格,转而将女性作为作品中的中心人物进行雕塑。在她的笔下,女性不再是一个扁平的性别符号,而开始成为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乃至追求的初具女性意识的独立个体,她们独立理性,自信且追求与男性的平等。在奥斯丁精妙的写作之下,这样的角色散发出了那个时代所难得一见的独特魅力,为世人所喜爱和铭记。奥斯丁为文学建立了一种女性写作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是女性意识的启蒙者和先驱者,因而在英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均享有崇高地位。在2000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所做的一个“千年作家评选”活动中,简·奥斯丁紧随莎士比亚之后,名列第二,且是前十名中唯一的女性作家。

奥斯丁所著的六部小说,经过近两百年的检验,一直受到历代读者交口称赞,部部均为上乘之作。尤其是这部脍炙人口的《傲慢与偏见》,被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而在英国广播公司所做的另一项关于英国人最喜爱的小说的调查中,《傲慢与偏见》位列第二,且是进入最后角逐的五部作品中唯一的非魔幻小说。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从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视角出发,总共描写了包括女主人公在内的四起青年男女间的爱恨纠葛。奥斯丁在书中用心雕塑伊丽莎白的形象,突出了其聪明、理智、果敢和独立的个性特征,女性意识在其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展示。而集作者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伊丽莎白也成为全书最大的亮点,成为历代文学爱好者心中新女性形象的代表。

二、密布的阴霾——女性意识的模糊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作为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拒绝作为男性社会的附庸而继续存在。关注女性的生命价值与情感生活,倡导女性应摆脱对男性、对家庭的依赖而独立,应有自己的生活与追求。认为男性并非天生比女性优越,应享有与男性相同的权力和地位。在婚姻方面,反对仅以男方的家庭和钱财作为出嫁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提倡夫妻双方应有真情实感,应互相尊重。我们或许对中国女性在古代社会所受的种种不公与限制略有了解,但其实即便是在现代女权运动的发源地西方,照耀女性的那半边天空也一度为阴云笼罩,女性一直生活在男权社会的阴影之中。

据西方经典《圣经》记载,上帝用地上的尘土捏造了人类之父亚当,后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捏造成人类之母夏娃,由此,女人被理所当然地视为是从男人身上分离而出的部分,是为了男人的需要而生成的,是男人的附属。当两人偷吃禁果之后,在耶和华所做出的惩罚中又对夏娃规定道:“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这种来自教义的规定,成为了虔诚的基督教教徒心中的一条金科玉律。加之在古代社会生产活动主要依靠体力,身体娇弱的女性生产率和生产能力自然赶不上更为强健的男性,甚至在很多时候不得不依靠男性才能维持生计,这种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也就进一步导致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失去了话语权。在男性占据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主导地位的背景之下,柔弱、依赖、顺从成为女性行为和思想的规范,“家里的天使”是每个女性的价值所在和奋斗目标。出嫁之前以父为纲,出嫁之后以夫为纲,这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女性地位低下的真实写照,也是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社会的真实情况。在传统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不是“天使”,便是“魔鬼”。即便是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以弥尔顿和卢梭为代表的男子主义的偶像也仍然宣传,女子的顺从和软弱是吸引男子的手段”。[1]这种男权社会下长时期强加于女性的规范和歧视,不仅从实际上限制了女性自身的发展可能,也从思想上限制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让广大女性甘心接受作为男性附属的角色,认为这是不可抗拒的命运,“女人天性温柔,秉性被动,缺乏进取心,没有大志向,更适宜于男性的支配”。[1]在奥斯丁的笔下,这种温顺的女性角色比比皆是,其中尤为显著的便是伊丽莎白的母亲贝内特太太和她曾经的挚友夏洛特小姐。

(一)贝内特太太——愚昧无知的传统主妇

作为一位有五位待嫁闺中的女儿的母亲,贝内特太太与众多的母亲一样一直坚信着“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2]23这样一条真理,将每一个搬到附近的“这样的单身汉”“视为自己某一个女儿的合法财产”。[2]当年轻且富有的单身汉宾利先生搬到内瑟菲尔德庄园之后,她苦苦哀求丈夫贝内特先生赶紧去拜访宾利先生,以在嫁女大战中占得先机,并为丈夫的冥顽不化而感到愤怒,但却没有能力和智力对此做出任何实际作用的反抗,只能以自己“脆弱的神经”相苦诉。而在之后得知丈夫背着家人去拜访了宾利先生之后,她又变得欣喜若狂,开始筹划着推销哪位女儿出去。尤其在第一次舞会后得知宾利先生对大女儿简一见钟情之后,她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在简因为在回访宾利先生的途中淋雨而不得不住在其庄园的时候,她认为这是 “难得的大好机会”,并希望她在那儿多住几天。对于在舞会上因为傲慢冒犯了二女儿伊丽莎白的达西先生,她又表现得怒不可遏,认为“他是个最讨厌、最可恶的人”,[2]压根不值得去巴结。同时,在对待将会继承自己家遗产的表侄柯林斯牧师时,最初她是义愤填膺,认为这“实在是太残酷”。[2]而在得知柯林斯打算娶自己的一个女儿作为补偿的时候,她又“乐得喜笑颜开,如获至宝”,[2]其后又对伊丽莎白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一事愤怒不已。

贝内特太太的世界很简单,她以家庭为中心,以将女儿嫁给一个有钱的体面的年轻单身汉为自己生活的唯一乐趣,她的情绪随着女儿们出嫁的顺利度而波动,却又无法对此做出有实际影响的举动,在家里还得忍受贝内特先生的嘲讽,有时候甚至还对此浑然不觉。她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更谈不上对个人生命价值的追求。她是男权社会完全的附庸,甚至充当着不自觉的帮凶。而如她一般“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性,也是当时众多女性,特别是家庭母亲的典型写照。

(二)夏洛特小姐——无奈妥协的聪明女人

夏洛特是贝内特一家邻居卢卡斯夫妇的女儿,是位“聪明伶俐的小姐”,[2]也曾是伊丽莎白无话不谈的朋友。可惜不是一位漂亮姑娘,且已年届27。在得知伊丽莎白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之后,她开始在宴席上“有意逗引柯林斯先生跟自己说话,免得他再去向伊丽莎白献殷勤”,[2]69这与刚在伊丽莎白那里碰了一鼻子灰的柯林斯一拍即合,于是仅一天的时间,两人便达成了婚约。在面对伊丽莎白的不解时,夏洛特解释说:“我不是个浪漫主义者,从来不是那种人,我只要求能有一个舒适的家,就柯林斯先生的性格、亲属关系和社会地位来看,我相信嫁给他是能够获得幸福的。”[2]78最终她也如愿成为了柯林斯太太。

作为伊丽莎白的密友,她当然对柯林斯的为人处世胸中有数。但为了不做“剩女”,她强迫自己对被伊丽莎白所拒绝的势利小人主动示爱,而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婚姻是否有爱情,有共同的精神追求,因为她把结婚视作衣食之计,将过上衣食无忧的安稳日子作为人生的主要快事。夏洛特的确很聪明,她懂得利用手段为自己争取想要的东西,因而区别于愚昧可笑的贝内特太太,但即便如此,她也依然愿意依附于男人,甚至是明知自己不喜欢的男人,而不敢寻找自己的追求,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喜好去争取幸福。从这点看,柯林斯太太们也许比贝内特太太们更可悲,后者基本没有自己的想法,反而会将嫁个能让自己衣食安保的男人当成一种完全的幸福,而前者却不得不陪着一个毫无感情的人共度一生。

三、半边天空的放晴——女性意识的觉醒

但是历史不可能永远停滞不前,在经历了漫长的黑暗期之后,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主张“天赋人权,生而平等”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潮流,宗教观念对西方人思想的束缚慢慢减弱,妇女也开始逐渐走出房门,越来越多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现自己的才华。在这期间产生了一批新的女性,她们独立、勇敢、自信、智慧,有自己的生活与追求,对男性的依赖大为减弱,并且与男性中的一部分有识之士一道,共同为女性地位的提高而奔走呼告,刺激着整个社会女性意识的慢慢觉醒。作为英国女性文学的先驱者,奥斯丁在其作品中也塑造了众多的新女性形象,而《傲慢与偏见》一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是其中最大放异彩的一个。

作为全书雕刻重点的伊丽莎白,“开朗活泼、苦衷作乐、机智敏锐、学识渊博”,在外貌和传统修养方面却不是最为绝妙的女子,用贝内特太太的话来讲:‘“别的女儿哪个都比她强得多:就比如说,简比她要漂亮有魅力,莉迪亚也比她要温柔有耐心。”[2]她并未因为达西先生富有且英俊便对他趋之若鹜,反而因为他第一次所展现出来的傲慢而对其抱有很深的偏见,几次拒绝了其爱慕的表示。同时她的表现也不符合传统的淑女行为,就如,当知道姐姐简在宾利先生家里生病之后,她便不顾路途的遥远和泥泞敢去看望姐姐。“当她赶到时,袜子上全是泥巴,脸红扑扑的,也气喘吁吁的”。[2]59这与当时要求妇女“谈吐温柔有礼有节,语音声调动听,仪表步态文雅得体”的传统社会完全背道而驰。

伊丽莎白也绝不是当时社会所提倡的遵守父母之命的“好女孩”,在母亲的示意和为家庭获得保留财产的机会的压力之下,她依然果决地回绝了柯林斯的求爱,因为她的“感情上绝不许可”。[2]“伊丽莎白的聪明与幽默、才智与情趣以及真诚善良和些许反叛精神都散发着无与伦比的魅力,这让看惯了上流社会的优雅与顺从的贵族公子达西为之深深着迷”,[3]甚至主动放下自己傲慢的态度,转而几次卑恭地向伊丽莎白示爱。而伊丽莎白也在威克姆的谎言被拆穿和在达西协助其解救与威克姆私奔的妹妹莉迪亚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了对达西的偏见,心生感激和爱慕,并在面对一心想把自己女儿嫁给达西的凯瑟琳夫人的嘲讽与威胁时,一直保持礼节并坚定地予以回击,最终和达西走到了一起。这其中的过程,尽管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但最终左右她的决定的,只有她对达西的感情和达西对她的感情。

作为全书众多女性角色中唯一的一个另类,伊丽莎白不屈从于任何人的意志,她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她甚至认为“愚蠢和无聊,心血来潮和反复无常,这些的确让我觉得好笑,我只要有机会,总是对之加以讥笑”。[2]56在她的眼里,男人和女人一样,在许多方面都是同样可鄙可笑的,男人并不比女人享有先天的高贵与智慧。她也从不屈意讨好任何人,在她看来,女人本就应当独立于男人而有自己的生活与追求。她也有自己的能力,她为善良温顺却没有主见的大姐简积极出谋划策,最终促成了其与宾利先生的美好姻缘;而在妹妹莉迪亚因为受威克姆勾引而私奔的事件中,是她的归来稳定了全家的大局,并最终在达西的协助下妥善地解决了这件事情。

不可否认由于时代的局限,奥斯丁笔下的女性角色们仍然将婚姻和爱情作为了自己生活的主要内容,但这并不妨碍伊丽莎白成为了 “19世纪最光彩夺目的女主角”。继奥斯丁和伊丽莎白之后,文坛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具有女性意识的女性作家和文学形象,如夏洛蒂·勃朗宁及其笔下的简·爱。这些伟大的作品驱散了长久笼罩在女性天空中的乌云,激励着广大的女性开始摆脱对男权社会的依赖,愈来愈多地关注起自身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为追求平等的地位和权利而呐喊,促进了女权运动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时至今日,尽管彻底的男女平等仍未实现,但这种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属于女性的半边天空也将会越发光明。

[1]蔡岚岚.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论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觉醒[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3]王玉洁.双性化人格与妇女解放——《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性格特征解读[J].电影评介,2007(5).

猜你喜欢

贝内特奥斯丁柯林斯
贝内特称不参加新议会选举
冰上舞蹈搭档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良心手术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澳大利亚“柯林斯”级潜艇将延长服役至2030年
雷默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纪念贝内特·雷默
NEW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