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二语习得的词汇优化法》评介
2013-12-12牛利
牛利
《指导二语习得的词汇优化法》评介
牛利
第二语言语块(chunk)习得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记忆压力沉重,基于时间限制的课堂教学受到挑战,注意策略等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Franc Boers& Seth Lindstromberg的这本书尝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优化第二语言语块习得。
指导二语习得的词汇优化法 评介 第二语言语块
一、引言
如果从1925年Palmer提出交际中语块的重要性算起,学者们对语块的关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第二语言语块习得研究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这并不代表语块研究已经日臻完善,它在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以频率为标准确定的语块学习量过大,使学生面临沉重的记忆压力,也使基于时间限制的课堂教学面临挑战;其次,目前的语块习得理论不能充分解决这个问题。如“注意”策略只能提高学生对语块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减轻学生压力,也不能扩展语块的储存量。《指导二语习得的词汇优化法》提出了一套能有效减轻学生压力、促进语块习得的教学策略,尝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优化第二语言语块习得。
二、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关注以课堂学习为基础的青少年或成年中高级语块习得者。全书共八章,可分为四部分,核心内容是第三部分(4-7章)语块习得优化方法的探讨。
(一)第一部分(第1章):本书撰写目的
语块(chunk)是一串预制的连贯或不连贯的词或者其他意义成分。在使用时从记忆中整行储存或检索,无需用语法生成或分析。本部分内容介绍了本书的撰写目的:首先,弥补频率标准的不足,减轻学生记忆压力。其次,弥补“注意”策略的不足,优化语块习得。
(二)第二部分(2-3章):优化的依据及原因
第2章中,L2习得者处理语块采用的分析模式为后文语块优化方法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析模式是作者提出课堂分析语块理据教学策略的前提。语块优化的主要原因是:语块在L2习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促进语言理解和表达的流畅(第2章)。但是附带习得与半附带习得方法都是不充分的,不能帮助学生掌握大量语块,减轻学生记忆压力(第3章)。
(三)第三部分(4-7章):优化方法的探讨
1.第4章:语块优选标准的讨论
实用性(utility)和可教性(teachability)是作者提出的两个优选标准,作者希望用这两个标准进一步优选课堂语块,弥补频率标准的不足,减轻学生压力。作者指出,对于中高级语块习得者来说,中等频率语块中形式相对固定的类型是实用的、值得优选的语块。可教性是第二个优选标准。可教语块的共同点是,它们都通过某种方式被赋予了理据。用“X”代表意义“Y”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作者介绍了语言理据的语义理据和语音理据。语块中存在着象似性(iconicity)、隐喻和转喻等语义理据,还有语音重复、押韵、谐音等语音理据。利用语块理据在课堂上阐释能促进语块的深层加工,使语块留下深刻印象。
2.第5章:意义阐述(semantic elaboration)
成年人处理语块倾向于使用分析模式,所以作者建议课堂阐释语块理据的教学策略。作者希望用教师带领的意义阐述和结构阐述来弥补教师带领的 “注意”策略的不足,使分析处理的效果最大化,优化语块习得。
本章主要介绍了两种意义阐述的方法:利用意象进行双重编码法和将词汇进行分类编组的方法。语块中最适合双重编码策略的是惯用语。教师可以利用字面原始意义把惯用语的比喻意义与具体场景的心理图像联系起来,这样就对惯用语进行了双重编码,促进了记忆的保持。意义阐述的第二种方法是将词语进行分类编组。编组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框架,通过这个框架把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学习。作者介绍了将词汇进行编组的隐喻原则和搭配原则。
3.第6章:结构阐述(structural elaboration)
结构阐述关注的是语言形式,即语块形成的语音理据的阐述。这种语音理据很容易被老师利用达到助记作用。作者首先证实语音理据的存在,然后分析语音理据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最后作者用诸多实验证明,在教师的帮助下,语音理据的详细阐述能够达到长久的记忆效果。意义阐述以语言的理解为主要目的,语音阐述则同时关注语言表达的流畅。
语音重复是语块形成的一个理据因素。作者从柯林斯成语词典中选出51对近义词,统计分析后发现,其中语音重复的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然后作者又通过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第二版,调查了以/b/,/d/,/f/,/k/,/p/,/s/,/t/为开头辅音的词,根据作者调查目的共统计出了5667个多词单位,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首字母被重复的词所占比例较大。然后作者又通过对牛津高阶词典的调查发现,头韵是(alliteration)词语组合习惯化的一个重要语音因素。这些事实说明语音重复是语块形成的理据之一。语音重复不是个别现象,它有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影响力,其中头韵是最普遍的语音重复。作者分析了英语中头韵普遍存在的四个原因:(1)英语中词语的重音在第一个音节,音节开头辅音的重复给人一种感觉上的押韵;(2)英语的曲折变化相对贫乏;(3)词语顺序相对固定;(4)文化遗传的影响。语音重复不仅使语块读起来朗朗上口,又能使人产生听觉上的愉悦感,因此有相对的优势被习惯化。
利用语音重复特点的结构阐述,可以弥补意义阐述的不足,让学生注意到被意义阐述忽略的大量语块。语音重复(包括头韵)不仅有助记效果,还能促进语言表达的流畅。先后让学生把26个短语分成头韵与非头韵两类、半谐音与非半谐音两类。测试结果证明,学生能识记的词语大多是头韵和半谐音词汇。同时,语音重复符合“省力原则”,使语块发音相对容易,能够促进表达的流畅。教师有意吸引学生对语音重复特点的注意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第7章: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语块习得优化的最后一步。课堂阐述能使语块留下深刻印象,但是语块知识的加深、巩固与扩展还需要一定的课堂练习。本章介绍课堂练习的必要性、练习的类型以及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使学习者流畅地表达语块。作者认为练习类型中的搭配练习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第四部分(第8章):优化方法的深入研究
本章对全书内容的补充和扩展:作者把语块丰富的西班牙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实验,通过教学试验来证明语块使用与流畅度之间的联系。测试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联系不像英语那么明显,但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联系。
三、本书特点简评
在词汇习得方面,本书解决了许多关键性问题。另外,本书结构严谨,整体布局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作者在引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兼收并蓄、敏锐分析、并大胆质疑;对已有的成果辩证地进行批判继承,对现有的研究及时开拓创新,使本书成为语块习得领域极具价值的力作。本书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内容有创新点。本书的内容是对以往研究的继承、批判与创新。本书既继承了Lewis(1993)的观点,如实用语块的选择、对学生语块意识的提高、课堂搭配练习等等,又对他的思想进行解释、批判与运用。例如,作者认为促进语块习得需要依靠教师的主动性,而不是过度依赖学生的课外自主性。其次,作者认为教师的带领作用不仅是提高学生的意识,而是帮助他们记住课堂语块,这样才能减轻学生压力。最后,以往语块研究都以语言任意性为基础,作者却对语块的理据性进行研究。这些批判创新的见解使作者开辟了语块习得的新途径。
第二,视角新颖。以往许多学者的研究都是基于语言的任意性特点,而本书则把认知语言学语言的非任意性特点应用在二语语块习得中,利用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理据性,优选课堂语块,然后对语块进行阐述,如惯用语来源领域的探寻,语块概念隐喻分析,词汇短语的头韵、押韵、谐音等语音特点的解释,历时视角的词汇借用分析等等。这些方法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参与,使学生对语块进行深层处理,从而使语块留下深刻印象,为语块知识的长期记忆奠定基础。
第三,语料翔实,论证有力。文章丰富的引用和大量的实验增强了内容的说服力。本书每章节都有大量丰富的引用,引作品的时间跨度有将近百年的历史。另外作者提出的每一个观点不仅有丰富的理论论证而且还用大量开展的实验结果做证明,这使文章的观点很有说服力。
[1]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M].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2]Palmer,H.E.Conversation[M].Repriented in R.C.Smith(ed.)The Writings of Harold E.Palmer,1925: 185-191.
[3]Wray.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4]Boers.Fetal.Formulaic sequences and perceived oral proficiency:Putting a Lexical approach to the test[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06(10):245-261.
[5]Eyckmans,J.et al.Identifying chunks:Who can see the wood for the tree?[J].Language Forum,2007(33): 85-100.
[6]Lewis,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J].1997.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