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在口译的理解和记忆中的应用及启示
2013-12-12杜英姝
杜英姝
一、引言
“图式”最早可追溯到伟大哲学家康德的《纯理性批判》一书,康德在书中指出概念本身并无意义,想要概念产生意义,只能在它与人们已知的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时候才有可能。概念不是孤立地存储在记忆中,正是他们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才组成了认知结构图式,即能够反映现实中互相联系的事物。格式塔心理学家巴特勒特(Bartlett)对图式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记忆》一书中为“图式”下了定义:“对过去的反应和经验的积极组织”,并认为图式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任何与以往经验类似的活动中起作用,即反复的反应就会形成图式,且图式一旦形成,随后的反应就会受这种图式的影响。后来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姆尔哈特(Rumelhart,1977)对图式理论进行了完善,他认为图式是以等级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里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也就是说在人们对新信息进行理解的时候,会受到头脑中已有图式的影响或者支配,所以人们在接触新事物时,总会努力把新事物与自己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使对新信息的理解变得容易。此后经过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努力发展成为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已经成为认知科学讨论的一个热门课题。自1932年“图式”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以来,由于自身较强的概括性和解释能力,图式理论被广泛运用到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学及语言学等领域。图式理论被广泛用来解释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中的许多心理过程,比如在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中,这两种现象背后的心理过程其实就是读者或听者头脑中已知信息与输入的新信息之间的互动过程。尽管研究的形式各不相同,但是结论几乎一致,图式在与二语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和信息记忆过程中都是具有促进作用的。鉴于理解和记忆在口译的理解和记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本文尝试以图式理论为基础,探讨图式理论在口译理解和记忆训练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以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二、图式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
杨承淑在《口译教学研究》一书中指出口译活动最重要的特点是语言、知识与技巧三者的综合运用。其中口译所牵涉的知识,则以各种专业知识或与会者所属的特点背景为主。而图式理论正好就为该观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口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动态交互过程,即译员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图式和新输入的信息之间的交互,也就是将已有信息图式与新输入信息知识之间建立起一定联系的过程。当译员听到信息时,作为储存于大脑中的抽象的知识结构空档,被具体的信息所填充,就形成了图式。人们处理外部信息时,都需要调用大脑中的图式,并依据相关的图式解释、预测、组织和吸收外部的信息。听者对所听材料具有的图式知识越多,就越能正确地理解该材料。因此,在口译的听解和记忆过程中图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图式在口译的听解过程中的作用
听解是口译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在口译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翻译方面的专家、译员等都认为口译的特点之一就是语言与知识的紧密结合。口译中的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此二者对译员来说就他们所需要掌握的图式,译员能否顺利完成口译中的听力理解,主要是看译员头脑中的图式是否够丰富。笔者认为图式理论在口译的听解过程中的作用有以下三点:第一,口译是从译员听辨原语的语音信息开始,迅速抓取有效的语音信息,激活自己大脑中的图式,并将接收到的信息与大脑中的图式建立关联,然后通过对比、筛选、重组等方式对信息进行重新加工,确定准确的语言环境以便避免理解中产生歧义。第二,能够帮助译员预测下文并加快听解速度。杨承淑指出口译的进行过程是一连串对下文进行预测的探索活动。其中最重要的依持力量,来自背景知识即图式。按照图式理论,口译的听解是听者将所听到信息与大脑中已有的图式进行对比、分析、推测等活动的过程。由此可见,在口译听解这一心理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推理和预测占据着重要地位。译员依靠存储在自己长时记忆中的图式来对接收到的信息内容进行推理和预测。译员一边在不断地接收新的信息,一边对自己之前的推理和预测进行验证,然后译员又可以根据已经被验证为正确的信息来继续对下文进行新一轮的推理和预测,于是就形成一个“预测——验证——再预测——再验证”的良性循环的听解过程。该持续的过程对于激活译员大脑中的图式,迅速找出大脑中图式和听力材料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提高译员听解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听解任务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有助于译员对精力进行合理而有效分配。想要在有限时间内快速而准确完成听解、记忆、产出等多项任务,译员必须合理有效分配其有限的精力,避免精力分配不合理而造成口译活动失败。因此,译员所掌握的图式丰富与否是重要前提。如果译员具有丰富的相关图式,并能快速将其激活,译员便能迅速识别其意义,以加快理解所接收到信息的意义的速度,这样译员的精力就能得到有效而合理分配,并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信息记忆和信息转换及表达等多项其他环节,顺利地完成口译任务。
(二)图式在口译记忆过程中的作用
译员在接收新信息时,会有意无意地把其归类为不同的图式,并将其与自己大脑中已有的图式进行对比和筛选,一旦与已有图式相匹配的内容便被马上存储。想要更好地记忆新信息,译员头脑中的已有图式是根本保证。经过专业培训的译员在口译活动中能够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能够依据自己所储备的背景知识对新信息进行快速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可以说在口译的记忆过程中,译员想要提高自己的记忆速度和提升记忆效果,在长时记忆中储存下丰富的相关图式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图式能够提高口译记忆的效果。在口译过程中,理解是译员把所接收到信息转换成自己的思维的动态过程。而对于记忆,正确的理解又是关键所在。对于接收的信息内容理解得越好,记忆的效果就越好。第二,图式能够降低译员的认知负荷,保证口译的质量。译员在其长时记忆中所构建的图式如果规模足够大,自动化程度足够高,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自己工作记忆的认知负荷,为口译活动中的其他环节节省更多时间,从而保证了口译的质量。第三,图式能够提高译员的记忆速度。和人脑对语义进行加工时所需的时间相比起来,人脑对形象记忆所需时间要少许多。译员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量提高记忆过程中意象的比例,那么记忆所需时间就会大大缩减。而译员长时记忆中所构建起来的知识图示具有相对清晰的框架结构,有着高度的图象性,所以能够帮助译员进行更快速的信息记忆。
三、结束语
图式是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人类知识的心理表征形式 ,是人们存储于头脑中的关于世界的一般认识 ,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基础。而强化、激活和拓展图式在口译的理解过程和记忆过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图式及图式理论引入口译研究领域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1)从理论上解释了译员为什么必须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知识,这是因为掌握了丰富的相关背景知识之后,译员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信息的听解和信息的记忆;(2)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记忆的某些机制,进而为口译听解训练和记忆训练的发展、创新和完善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因此,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只教授学生口译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强化培养学生积累丰富图式的意识,在口译教学与训练中必须设法导入相关的知识背景与专有名词,例如组织名称、全球性企业名称、重要政治人物、各国首都、实事话题等,其中,使用频率偏高的专有名词应该在教材中反复出现,以加强学习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丰富的图式,进而训练学生对已掌握的图式进行归纳、总结和分类,培养出按图式对知识进行记忆的习惯,提高对信息的听解和提升记忆效果,进而达到提高口译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1]梅德明.英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李学兵.口译过程中影响理解的因素及理解能力的培训策略[J].外语教学,2005(5):85-89.
[3]Gile,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陈开顺.听话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与听力的构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2):31-35.
[6]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7]杨先明,何明霞.图示理论与口译记忆能力训练[J].上海翻译,2007(3):42-44.
[8]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