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酒文化的二元对立结构分析

2013-12-12张燕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4期
关键词:饮酒文化

张燕

结构主义的先驱索绪尔将语言看做是建立在各种关系之上的诸要素的统一体,而有连带关系的各要素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对立,“两类之间的对立可以使我们对每一类性质有更好的了解”。列维—施特劳斯将结构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引入到人类学领域,将各种人类学的资料如亲族关系、婚姻习俗、饮食方法和象征图腾等用二元对立的方法去考究,从中总结出它们的内在结构与规律,成为结构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1]

中国的酒文化是指以酒为物质载体,以酒行为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文化形态。广义上的酒文化内涵丰富,自成体系,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酿酒技术、工艺水平、法律制度、酒俗酒礼、形形色色的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酒相关的诗文化。中国的酒文化主要以物质形态、精神形态、行为形态、制度形态等几种常见形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酒文化就是中国人类文明史的一个缩影。

一、雅与俗的对立

同样的酒不同的人喝,也会喝出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姿态、不同的风格来。酒在文人雅士眼中是修身养性、附庸风雅、题词作赋、共享良辰美景的良友;而在那些平民看来,酒却只不过是宴请、聚会、解愁时的一种工具罢了。

饮酒行令在古代文人中十分盛行,“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后汉贾逵编著了《酒令》一书,清代俞效培也撰写了《酒令丛钞》四卷。饮酒行令,不仅是以酒助兴,以酒渲染气氛,而且还会伴随有猜谜行拳、赋诗填词等一些文雅的活动,这就需要行酒令者机智敏捷,反应迅速,而且还要有文采和才华。由此看来,饮酒行令不仅是古代文人热情好客的表现,还是他们饮酒艺术与才华横溢的展现。“曲水流觞”是文人雅士饮酒咏诗的又一雅俗。它突出了饮酒赏景,咏诗论文,对后世影响很大,所以一直盛传不衰,而王羲之在活动中将大家的诗收集起来编写而成的《兰亭集序》更是流传千古,被传为佳话。酒后题词作赋也是受到文人们追捧的一种创作方式,因为酒能给文人以创作的冲动和灵感,可以令他们才思敏捷,出口成诗,妙语连珠,“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杜甫《饮中八仙歌》)[2]酒也是古代文人进行创作的重要素材,他们常常借酒抒情、以酒言志,甚至品评人生,如范仲淹的“把酒临风”、孟浩然的“把酒话桑麻”、苏轼的“把酒问青天”等等。

酒在民间则不是抒发感情、展现才华的催化剂,而是人们淳朴、热情、好客的象征。随着酒不断地渗入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酒事活动也被广泛地流传开来,并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酒俗习惯。在人们的各种活动中,酒一直与淳朴的民俗民风保持着紧密联系,无论是在农事节庆、庆功乔迁,还是在婚丧嫁娶、生日庆贺,酒都成为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物品。农事节庆中的酒表达了人们庆祝或追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庭富裕的情感和愿望;庆功乔迁中的酒传达出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和主人的衷心感谢;婚丧嫁娶、生日庆贺中的酒流露出人们对人生几个重要转折点的领悟,包含了人们太多无法言说的感情。总之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俗,没有了酒,人们的活动便没有了乐趣和气氛,人们的感情便无法表达。民间喝酒没有太多的讲究与禁忌,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客人喝得尽兴,喝得开心,不醉不归。

二、喜与悲的对立

自从酒被发明以后,它便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酒,可以说是中国人餐桌上必备的一样东西。朋友聚会时,在觥筹交错间,酒在无形之中便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感情也得到了升温;家人团圆时,在举杯盏影间,酒又成为了亲人间感情连接的纽带,使温情不断流露。所以无论是热闹,还是孤独、欢乐抑或忧愁,酒都是他们最忠实、最亲密的朋友,仿佛只有酒才能让心中复杂的情绪得到释放,因此酒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们的兴奋剂或麻醉剂。酒既可以表达人们的喜悦与欢乐之情,又可以寄托人们无限的悲哀与凄凉、感伤之情。

在朋友相聚、红白喜事、乔迁、庆功、祭天敬祖、重大节日等举行的宴会中,人头攒动,觥筹交错,热闹非凡,酒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兴奋剂。在新人结婚的时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会去喝“喜酒”,以此表达他们对新人的祝贺,恭贺新人喜结连理;在孩子满月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会举办一场“满月酒”,以此来祝福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状元酒”、“寿酒”、“乔迁酒”、“庆功酒”等都蕴含了人们内心无限的喜悦与真诚的祝愿;在端午、清明、重阳等节日中,酒也是必不可少的,或者是用以驱邪避祸,或者是用以祭祀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怀念。[3]“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道出了朋友之间深深的情意与热情好客;“荆巫脉脉传神语,野老娑娑起醉颜”、(刘禹锡《阳山庙观赛神》)“听此迎神送神曲,携觞欲吊屈原祠”、(李嘉佑《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对老东坡”,(苏轼《满庭芳》)在表达人们对现在美好生活的庆祝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人们对天地、神灵、祖先的崇拜与敬畏。

在人处于孤独、忧愁之时,离别、送行之际,酒也是人们一解心中烦闷,释放心中愁绪,与朋友依依惜别的一种媒介。“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包含了作者内心太多的无奈;“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更是道出了人们心中一醉解千愁的心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把所有的离愁别绪全都倾注在了这浓浓的美酒中,表达了友人们绵绵的离愁与真诚的祝愿,以及对重逢之时的美好憧憬;“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杜甫《醉时歌》)表现出作者在身处乱世、怀才不遇时,在诗酒中纵情,自我安慰的无奈。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也曾经因为饮酒而留下了许多富于传奇的故事,比如母亲下葬时还吃肉喝酒;为了消愁经常去家旁边的酒店喝酒,醉了就若无其事地躺在女主人旁边睡着了等等。深入阮籍的内心,我们可以看到他灵魂深处饱经沧桑的创伤,听到他悲怆绝望而又无声的呐喊。

三、阳与阴的对立

酒可以喝得狂傲不羁、放浪形骸,以此来以酒寄情、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人生感慨,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者是感叹仕途失意、怀才不遇、人生坎坷;酒也可以喝得悠闲自在,怡然自得,或抒发自己的闲情逸致,或表达自己的隐隐哀伤,委婉而真切。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雄浑悲壮,抒发了壮士们视死如归的激情与英雄豪气。“群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泛》)流露出作者沉醉于这美好的景色中,久久不愿离去的感情,而从诗磅礴的气势与开阔的境界中,作者澎湃的豪气也一览无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首《短歌行》把曹操这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独领风骚的文学家,对酒的喜好和善饮为众人所熟知。伟大宽阔的气魄,气壮山河的吟咏,借杜康美酒辅以短歌行的表现手法,使得此诗成为流传千古的绝唱,更是成为在吟咏美酒方面无法逾越的巅峰。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乱世之中的豪迈表现得酣畅淋漓。[4]

酒也可以寄寓于诗中,表现得很婉约,委婉地表达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或怡然自得,或悲哀惆怅。说到诗中含酒意,诗酒完美相融,我们不得不提到东晋的陶渊明。陶渊明的诗酒,和他的为人处世一样,淡泊而真挚,而在平淡之中又活得有滋有味,有自己的性格与坚持,采菊东篱下、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最直接的证明。他借酒抒意,将自己满腹的思绪都寄托于酒与诗中,将诗、酒与自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众多酒中豪杰中最引人注目的却是有“女酒仙”之称的李清照。我们在仔细品味她的词作后,会猛然发现,她的大部分词中都洋溢着浓郁的酒香,其中有的淡饮,有的浓醉;有的乘兴而作,有的引恨而为。如“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等等。李清照一生经历了亡国之痛、丧夫之苦,到了晚年身边没有亲人,只有无尽的孤独相伴,所以她只能借酒消愁,酒入愁肠而化为千古绝唱,不断为后人传颂。

四、结语

在中国传统的酒文化中,酒已经不仅仅是餐桌上的一种食物,而且还是一种可以传达、寄托人们无限情感的媒介,一种人们用来交际的无声的手段和符号,被赋予了丰富的个人希望和社会期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二元对立结构的角度切入,对中国酒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分析是一种新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尝试,它拓展了我们研究中国酒文化的视角,有利于中国酒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1]苏娟.论小说《店员》中的二元对立[J].安徽文学,2012(1).

[2]高枫.中国酒文化的精神内涵 [J].山西师大学报,2011,9(38).

[3]张冬梅.浅谈酒文化在中国传统习俗中的功能[J].青年文学家,2011(4).

[4]程平.中西“酒”的文化内涵及翻译[J].长江大学学报,2011,4(34).

猜你喜欢

饮酒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饮酒与酒瘾
请勿过量饮酒
谁远谁近?
《陶渊明 饮酒》
与猫狗共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