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埋电力管线的探测实践

2013-12-12杨平科

测绘通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夹钳物探剖面

杨平科

(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0101)

一、引 言

杭州德胜路快速路东段工程西起沪杭高速,东至下沙文汇路,为杭州市重点工程。在工程所经过的德胜东路与九盛路交叉口,有杭州市电力局通过拖拉管方式埋设的两路220 kV电力电缆,该两路管线无准确、可供设计参考的竣工资料,给道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安全隐患。为避免在施工中对管线造成破坏引发不必要的损失,需要准确掌握此路口地下高压电力管线的实际敷设情况,并最终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二、现场工作简况

通过现场情况及已有资料,了解到目标管线为拖拉管施工,为两路220 kV的电力电缆,分两次拖拉,断面均为600 mm×600 mm,各为4孔,各穿3根电力线和1根通信线。埋深最深处约8 m,采用常规探测方法效果很不理想。

经过现场踏勘和前期物探方法试验情况分析,采用电磁感应方法、观测磁场的水平分量(基本场)是相对简便、有效的手段。通过目标管线出露点用夹钳方式激发产生感应电磁场,加大发射功率,可增加追踪距离。

结合现场工作环境条件,垂直目标管线走向布置2条磁场观测剖面,其中Ⅰ号位置剖面长20 m,Ⅱ号位置剖面长18 m,磁场记录点距为20 cm,采用RTK测量方法准确确定剖面线的起始位置。如图1所示,黑色粗线为工作剖面。因受现场条件限制,本次只布设了2条观测剖面。

现场探测所使用的仪器为RD8000地下管线定位仪,工作频率采用8 kHz,并在Ⅰ号剖面上采用33 kHz进行了检验。

为描述方便,自西向东将两已知电缆分别编号为DL1和DL2(在出露点处可见),图中细虚线为直连施工井的推断位置。

图1 观测剖面位置图

三、工作方法

根据线电流的磁场理论

Hx为磁场水平分量,在某一点x位置处,电流强度i不变,随着深度h的加大,Hx减小。该情况说明,管线深度愈大,在地面接收到的磁场信号就愈弱。由于深度是确定的,为了增强磁场信号,最有效的办法是增大管线的载流i。深度一定时,磁场信号与载流i成正比。

1.激发方式

频率域地下管线的探测,实际上探测的是线电流在空间形成的磁场,给目标管线加载足够的电流,是探测管线的基础。对于目标管线我们采用夹钳分别夹DL1、DL2,增益100%,发射机对夹钳输出的特定频率的电流,夹钳产生的磁场再对所夹管线进行耦合激发,从而使目标管线产生足够强的电流,在地面接收到信噪比较高的磁场信号。

2.工作频率的选择

并非所有频率都能收到稳定的磁场信号,现场通过多种频率探测的对比,发现低频信号对管线的耦合能力差,但信号衰减慢,传播距离远,通过对比分析8 kHZ信号稳定,效果较好。

3.观测剖面的设置

设置磁场观测剖面并记录观测的磁场曲线,剖面尽量避开干扰地段,垂直于目标管线走向布置,长度大于管线深度的两倍,本次采样间距取0.2 m。由西向东逐点观测磁场的场值并记录,同一条平面数据接收机增益保持不变,数据不能溢出。

4.磁场曲线的处理

观测的磁场水平分量数据呈现由低逐步向高、再向低的变化过程,绘制曲线图,依据曲线的对称关系判定管线的平面位置,计算特征点,推断管线的深度。

四、资料的分析

图2为在观测剖面Ⅰ对电力1线探测所记录的磁场曲线及反演曲线。曲线图中灰线为实际探测曲线,实线为拟合曲线。

图2 剖面I上DL1夹钳探测记录的磁场曲线及拟合曲线

图3为在观测剖面Ⅰ对电力2线探测所记录的磁场曲线。

图3 剖面I上DL2夹钳探测记录的磁场曲线及拟合曲线

对比图2、图3,曲线异常的位置不重复,说明探测到的是不同的目标管线,依据曲线总体情况大体可以判断目标管线的位置。图2中剖面东侧有另一个干扰异常,交合处曲线变陡,是反向电流空间磁场的叠加。图3中剖面东侧亦有干扰异常。

图4为在观测剖面Ⅱ对电力1线探测所记录的磁场曲线。

图4 剖面II上DL1夹钳探测记录的磁场曲线及拟合曲线

图5为在观测剖面Ⅱ对电力2线探测所记录的磁场曲线。

图5 剖面II上DL2夹钳探测记录的磁场曲线及拟合曲线

剖面Ⅱ上二路电力电缆的探测效果与剖面Ⅰ类似,异常位置错开,说明是不同管线的异常,同样有来自右侧的干扰。

以曲线拟合反演的结果来确定管线的位置和深度,依据曲线的总体趋势判定的结果比极大值法、特征点法要准确得多,见表1。

从2条观测剖面综合分析,A、C点可判定为电缆1的位置,B、D点可判定为电缆2的位置,AC线与BD线基本平行,间距约为5 m,见图1中粗虚线。

AC线与原推断的电缆1平面距离6.3 m,BD线与原推断的电缆2平面距离2.3 m,说明二路电力拖拉管线并非直线施工,而是具有一定的弧度。

在观测剖面Ⅰ上对电力1线也采用33 kHz的收发频率进行了试验,记录磁场曲线如图6所示,与图2(8 kHz)类似,不仅右侧有干扰异常,中部也出现了其他管线的异常。

表1 管线异常分析结果

图6 剖面Ⅰ上DL1夹钳探测记录的磁场曲线及拟合曲线(33 kHz)

五、结束语

本次物探发现了二路深埋高压电力管线较为明显的磁场异常。结合有关资料、现场物探工作和探测资料的分析,得到如下推测结果:

本次物探推断的异常位置具体见图1的粗虚线所示。根据所观测的资料,A、C异常为DL1在探测剖面上的反映;B、D异常为DL2在探测剖面上的反映。

鉴于本次工作现场干扰因素多(交通繁忙路口),其他管线也较密集,特别是分布在目标管线上方与之平行的3条电缆,它们产生的磁场也叠加在记录的数据中,使得本次探测未能取得单一的目标管线的异常,这对探测结果的影响较大。另外,也由于物探的间接方法特点,推测结果存在着一定误差。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建议在使用本结果时,以推测的目标电缆平面位置为中心,分别沿剖面方向两侧各扩展不少于2个测点距离(即不小于40 cm)作为目标电缆的可能范围,推测的埋深误差不大于相应实际埋深的15%。

考虑两组电力电缆均采用600 mm×600 mm的套管埋设,夹钳夹取井中最东面和最西面的线,不能保证观测剖面处电缆分布与井中格局一致,对物探结果的推测有一定的影响产生。按照《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的有关规定,工程施工使用本物探资料前,采用相应的验证手段,验证本次物探结果的可靠性。

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陀螺仪三维精确定位技术、地面高精度磁测、井中磁梯度探测、探地雷达等方法探测,目前这些物探方法均有探测深埋管线成功的案例,采用各种方法对比探测,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探测结果。

[1]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CJJ 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洪立波,李学军.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夹钳物探剖面
《石油物探》 2022年总目次
ATC系统处理FF-ICE四维剖面的分析
基于板材加工的智能夹钳系统设计
冷轧卡罗塞尔卷取机转盘夹钳安全销频繁切断分析与改进
夹钳式电梯曳引钢丝绳端接装置的检验与分析
一种用于剪板机送料的液压浮动夹钳
探讨物探技术在地质找矿及勘探中的应用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6年1~6期总要目
复杂多约束条件通航飞行垂直剖面规划方法
两种物探方法在观音岩隧道勘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