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德育“给力”体育教学

2013-12-11李建伟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6期
关键词:体育课德育生态

生态德育给力体育教学,为我带来了自由的情怀。

在课堂教学中,生态德育无处不在,例如上课前给我的学生们讲一个刘翔的故事、姚明的故事,也就是两三分钟的时间,课堂的维度层次便加深了,我们追求的是课堂教学内涵的形成。生态德育目标的形成,它的方向和目标十分重要,与新课改息息相关,对于我来说更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使体育教学显示出当代的价值。

教育的方向即教育的灵魂,凝聚自身、凝聚学生,辐射出体育教学强大的吸引力、生命力、创造力,不断提升自我教学的理论素养、自信心与成就感。

作为县城中学的一名体育教师,我认为,以生态德育教学为切入口,融入自己的课堂研究,与同行相互切磋。体育教学的任务当然不是让学生人人都成为世界冠军,教师的任务是通过体育教学把学生塑造成传统化自己的决策者。教育任务是通过实际教学、学科本领使学生在自我提升中实现自我认知、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教师的思维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设计要适合学生,要发现学生的需求。而守望生态德育,我如获至宝,从而有了坚定的信念与胆识。我的课堂需要变化,我的课堂正在变化。网络时代给了我们大量的生态德育思想,我要让它在学生的成长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样通过体育教学,才能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和道德水准提升更有意义。

体育课要让学生终生受益。教师就要不断提高教学内容。用积极向上的生态德育内容丰富我的课堂。立德才能树人,为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要任务,要形成合力,加速全力互补,共同创新德育观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生态德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水平。

生态德育“给力”体育教学,要全力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体育教学有效课堂,使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中不断形成新的智慧,新的认知,新的正能量,逐步形成教学改革的新轨迹。在新世纪的大背景下,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新内涵,形成自己新的教学增长点,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要深化“环境文化熏陶,学科课程渗透、校本课程深化,常规管理落实、结合实践拓展”五维一体的落实。

生态德育给我的体育教学带来新生的活力。这一切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让体育课堂更加美好。在德育方面,对学生的高标准引领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水平,发挥德育工作的首要作用。

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常常在想:老师到底为学生做了什么,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重在提高实效性。立足生态德育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首先使师生都是快乐的,我们示范动作让学生快乐,我们的口令让学生快乐。良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师生都快乐,认准了方向就要坚持下去,选择最奏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教育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事业,重在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生命质量的关注。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体力与智力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情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捧着一颗年轻的心,做一个勇敢的追梦人。回归教育的本真,回归对课堂的真谛,做好学生的向导。我对于体育课这门学科的热爱,让学生享受快乐,体验成功。

通过每一节课,生态德育在体育中让我深有感触。鼓励学生阶梯式发展,利用好每一节体育课,利用好校园网,清楚每一学期的活动规划,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活动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赛事。

春天是希望的象征,我们不能抱着应试教育的大腿不放,重视体育课,改革体育课,用心灵去悟体育之道。注重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拓荒,及时汲取新鲜的营养,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要充分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转变体育教学方式,打造新的课堂,以新方法、新手段实现自我价值。要坚持多学习多积累,最大限度地利用生态德育给力体育教学,注重整合贯通,在实践中反复推敲,探寻真的境界。

存一颗感恩的心,坚守生态德育“给力”体育教学,使我的体育课充满活力,充满激情,让更多的学生获益。

作者简介:李建伟,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教师,中学二级。

猜你喜欢

体育课德育生态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讨厌的理由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