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创新团队素质模型与创新团队培养

2013-12-11何丽峰

创新 2013年3期
关键词:素质人才工程

衡 虹 何丽峰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自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开创国家创新发展新局面,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1]随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2]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工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工程创新则是创新活动的主战场,是国家能否顺利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支柱。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团队是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根本任务。

一、工程创新层次

“创新”(Innovation)一词源于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书中熊彼特将创新分为五种:[3]采用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控制或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

从上述分类来看,熊彼特所定义的“创新”是基于经济学上的意义,指通过工业上的革新创造经济价值,即本文所讨论的工程创新。

从对社会的经济影响来看,工程创新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见图1):

一是工程技术的创新,体现为发明出一件新产品、新的生产流程等,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比如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照明方式;福特公司发明了流水线生产法,极大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效率。

二是标准体系的创新,体现为将技术写入标准,成为行业公认的规范。比如美国高通公司发明了码分多址(CDMA)技术,并将其发展为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的基础专利,从中获利甚丰。

三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体现为依托技术和标准开发产品或提供服务,拓展新的市场,并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直接为社会经济创造效益。比如苹果公司虽然不是音乐播放器的发明者,但是凭借其ipod音乐播放器和在线音乐商店的商业模式,开辟了数字音乐的新时代。

图1 工程创新的三个层次

从发明出新技术新产品到真正实现商业应用并不容易,因此工程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次。美国战略与创新研究学者、有“硅谷教父”之称的杰弗里·摩尔(Geoffrey A.Moore)指出,在研究发明和技术转化之间存在一座优胜劣汰的“达尔文之海”。[4]只有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商用产品,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创造经济效益,才是“有价值的创新”。因此,创新人员不仅仅要具备技术研发能力,还要具备产业推广能力。创造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让技术真正为市场服务,是工程创新的最终目标。

发达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在美国信息技术的发源地——硅谷,拥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一流的大学。纵观硅谷和这两所大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5]一方面,硅谷蓬勃发展的信息产业为学校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研究课题和充裕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大学优秀毕业生加入硅谷的公司,甚至自己创立新的公司,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推动着硅谷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二、中国工程创新发展历程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竞争学说之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研究各国经济发展与技术演进史后提出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6]波特认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富裕导向阶段。在生产要素导向阶段,主要依靠本国的人力资源、矿物资源等生产要素加工、制造产品,没有自主的研发力量。在投资导向阶段,国家引导企业吸收投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进行消化,逐步提升本国产业的技术竞争力。当国内产业界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具备独立研发的能力时,国家进入创新导向阶段。

中国工程技术领域大体上经历了上述理论前三个阶段的发展(见图2):

图2 中国工程创新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引进吸收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依靠低廉的人力成本进行产品制造,并向国外企业缴纳大量的专利授权费用。由于国外企业对中国的防范,研发部门都设在国外,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加工制造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工程经验,成为自主创新的萌芽。

第二阶段:模仿创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一些中国企业和高校逐步有能力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模仿,并对部分技术细节加以改进,形成具有一定知识产权的新方案。同时,随着中国的市场地位逐渐提高,一些外国企业相继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吸收本土人才从事技术研发工作,一方面为企业本身创造巨额的收益,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大批的本土人才,促进了技术交流和发展。

第三阶段:自主创新阶段。随着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积累,这时一些有志于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始投入资源进行自主创新。国家也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进行引导,通过国家资助项目等形式扶持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自主创新活动。近年来,中国工程界在第三代移动通信、[7]数字电视、[8]高速铁路[9]等领域相继取得技术突破,甚至形成世界上广泛认可的国际标准,实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走向世界的梦想。这一系列的进步标志着中国逐渐迈入迈克尔·波特所谓的创新导向阶段。

以电视制造产业发展为例。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电视生产国和消费国,在模拟电视时代,国外标准垄断中国市场,中国电视机生产企业需要向外国公司缴纳巨额的专利费,使得中国电视制造业的利润被国外公司所收割。1990年代初,国际上数字电视研究刚刚起步,中国科技工作者决定不再跟随国外标准,而是独立研究中国自己的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数字电视的研制也经历了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艰辛历程。研发之初的几种方案都是在国外标准上做些修改,到后期时开始引入大量的自主创新技术,最终形成了崭新、独立、完整的标准体系DTMB,得到世界同行的广泛认可。

如上文所述,中国正在逐渐迈向创新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工程创新势必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正是中国科技产业难得的发展机遇,给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发展舞台。

三、工程创新团队素质模型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工程创新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中国也逐渐开始重视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比如在高校开展工程硕士的培养机制,[10]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的模式,直接面向工程建设领域输送复合式、应用型工程人才,一方面弥补了国内工程建设领域的人才缺口,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1]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相当高的投资回报率,一些富有远见的教育学者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人才工程,[12]规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如今的社会仅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成就重大的创新突破,每一项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通常是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共同取得的。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是如此,需要一大批勤于实践、善于创新、勇于突破的科技研发团队的共同努力。因此,工程创新人才工程,不能仅停留在对个人素质的培养上,更应该注重团队的锻炼和成长。因此,如何评价一个研究团队是否能够胜任工程创新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McClelland)根据能力素质的不同层次,提出“胜任力”的概念,[13]认为根据与工作相关联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和动机等,能够辨别其胜任情况。这一概念又经过莱尔·斯潘塞(Lyle M.Spencer)和塞尼·斯潘塞(Signe M.Spencer)进一步发展,形成“素质冰山模型”,[14]即能力素质可分为“海平面之上”的显性素质和“海平面之下”的隐性素质,其中显性素质主要包括知识、技能,隐性素质主要包括个人的特质、动机、价值观等。

王黎萤等学者指出,[15]工程创新人才不仅应当具备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还需要多元复合的实践技能,以及获取信息和资源的商务技能,才能实现在工程科技过程中的创新。这些能力要求构成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胜任力结构。

本文在上述工程创新人才胜任力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工程创新团队的素质模型(见图3)。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商务技能构成工程创新团队的显性素质。在一个创新团队中,既需要具有专业知识扎实的理论创新人才,才能提出新颖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也需要具备实践技能过硬的工程开发人才,才能将技术加以应用,开发出经济适用的产品;同时优异的商务人才则是寻求商务合作、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关键因素。但是,仅仅具备上述技能是不够的,一个优秀的工程创新团队还需要高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更需要以自主创新、振兴民族产业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中国工程技术进步的责任和使命,是创新团队能够在自主创新道路上坚持不懈、持续奋斗的精神力量和动力保障。

图3 工程创新团队素质模型

四、工程创新团队培养

(一)立足产业发展,树立自主创新使命

自主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并且随时面临失败的风险。因此有志于自主创新的团队首先必须具备引领产业进步的使命感,将创新作为一种责任,并且愿意为之付出汗水和努力。

在一些企业自主创新的初期,也经历了种种失败,比如中国大唐电信研发团队自主创新的3G标准TD-SCDMA在颁布初期曾遭到市场的抵制,最终在政府行政命令下才有运营商采纳部署,[16]而最早投入巨资研发TD-SCDMA芯片的凯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于长期得不到市场回报,最终在3G牌照发放前夕破产。[17]

自主创新的优势通常需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自主创新最显著的收益就是自主知识产权,而不必在技术上受制于人,同时,通过自主创新锻炼人才队伍,积累人力资源,也可以使企业受益丰厚。纵观世界上长久不衰的著名企业,都是长期坚持创新战略不断发展壮大的,而那些满足于引进和模仿的企业,经不起市场的考验,即使短期内取得快速发展也只是昙花一现。因此,自主创新团队必须熬过初期的艰辛,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二)重视科研带头人,激发团队创新精神

创新还是一件有技巧的事情,创新团队必须具备创新的基因和必要的技术储备,才能不断迈出前进的步伐,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Merton)在研究获得重要奖项的成功科学家经历时发现,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更容易得到更多的声望,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少数的最资深的研究者,罗伯特·莫顿将此现象归纳为“马太效应”。[18]

科学界的马太效应不是偶然的。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学科带头人对创新团队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在研究经验、产业界关系上的深厚积累,科研带头人往往能够为团队其他成员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资源。在科研带头人的启发下,能够激发团队的创新精神。这种技术上的启发是双向的正反馈,团队成员在带头人的指引下深入某个领域研究,而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反之会给团队带来更多的创新点,形成优势积累,并最终实现突破,取得重大成果。

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千人计划”,[19]大规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在各行各业发挥带头作用,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另一方面,要避免学科带头人人为造成的学术垄断,依靠个人的地位和影响力压制新生创新力量。

(三)加强工程实践,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与理论创新不同,工程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将技术转化成社会需要的产品,为生产生活服务。因此,工程创新团队需要与产业界密切配合,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在与产业界合作的工程中,一方面了解市场真正需求,调整研究方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另外一方面,要通过产业界将先进技术转化成实用的产品,并进行产业化,接受市场的考验,创造经济价值。因此,一个具备商务技能的工程创新团队,能够更好地与产业界合作,实现工程创新价值的最大化。

在具备实力的技术领域,创新团队要有志于参与甚至主导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将自主研发的技术方案写入标准,从而成为行业的引领者。例如,中国移动通信3G标准TD-SCDMA和中国数字电视标准DTMB,其最初的技术创新都是在高校或者研究机构完成的,之后通过与产业界密切合作,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技术方案,并推动产业界开发样机进行测试,最终成为行业标准,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创新。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已经逐渐进入创新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科技工作者应当把握当前最佳的发展机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树立自主创新的责任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在工程实践中锻炼,让技术创新真正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素质人才工程
人才云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子午工程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