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栀子花精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2013-12-08甘秀海

食品工业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栀子花挥发油精油

甘秀海,赵 超,赵 阳,周 欣,*

(1.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18;2.贵州师范大学天然药物质量控制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1;3.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油品应用研究中心,北京100621)

栀子花为茜草科植物山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Ellis)的花,又名山栀花、雀舌花、野桂花、黄栀子、玉荷花等,是我国八大香花之一。其性寒、味甘苦,具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鼻衄,咯痰,肿毒等病症[1]。其精油可用于多种香型化妆品、香皂香精以及高级香水香精。有关栀子花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刘百战等人[2-5]均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对栀子花挥发性成分的提取进行了研究。另外,赵喜兰等人[6]利用水蒸气法对栀子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相对于水蒸气法,SPME技术的优势为操作简单、快捷。但其对设备要求较高,同时对植物精油大量的提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抗氧化研究方面,Trishna Debnath[7]等人研究表明栀子果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而关于栀子花精油的抗氧化作用未见报道。植物精油是香料工业的重要原料和出口物质,随着香料香精工业的迅猛发展,研究栀子花精油有着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栀子花精油,并以VC为阳性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栀子花精油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为栀子花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奠定一定的科学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栀子花鲜品 于2011年6月采于贵州师范学院校内,经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朱富寿教授鉴定为山栀子的花;正构烷烃混合对照品(C4~C40) 美国Accu Standard公司;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 美国SIGMA公司;维生素C 北京市金诺欣成化工有限公司,纯度>98%;其他试剂 均为分析纯。

Agilent7890A-5975C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UV-24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公司;YH-100B型微波合成萃取仪 北京祥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0 mL同时蒸馏-萃取(SDE)装置 南京銮玉化玻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栀子花精油的提取 参考文献[8]略有改进,称取当日采摘新鲜栀子花200g切碎,置于挥发油萃取器中,加6倍量水,设置微波功率200W,提取1h,之后用无水乙醚萃取,再用适量无水硫酸钠干燥,挥尽乙醚,得浅黄色具有芳香气味精油约1mL,提取率为0.38%,密封,4℃下保存,备用。

1.2.2 GC-MS分析[3]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HP-5(30m ×0.25mm ×0.25μm);保持 1min,以 10℃/min升温至 130℃,保持 10min,以 5℃/min升温至250℃,保持10min,以 10℃/min升温至280℃,保持10min;进样口温度:250℃;气相与质谱接口温度:280℃。载气为高纯氦气,载气流速1.2mL/min;进样量1μL(挥发油正己烷稀释液),分流比50∶1。

质谱条件:离子源为EI源,离子源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50℃;溶剂延迟时间4.0min;质量范围35~500m/z。

1.2.3 KI值测定 参考文献[9]取正构烷烃混合对照品按1.2.2中条件分析,进样量1μL,记录各正烷烃的保留时间,采用线性升温公式计算栀子花精油中各组分的KI值:KI=100n+100(tx-tn)/(tn+1-tn)

其中tx,tn和tn+1分别为被分析组分和碳原子数处于n和n+1之间的正烷烃(tn<tx<tn+1)的流出峰的保留时间。

1.2.4 抗氧化能力测定

1.2.4.1 消除DPPH·能力测定 消除DPPH·能力测定实验参照文献[10-11]并加以改进,将精油样品用甲醇配制成一系列浓度,取400μL样品加入2mL 0.06mmol/L的DPPH甲醇溶液,混合室温放置30min后测定517nm处吸光度,之后每隔10min测定1次,直至到达平衡为止,每份样品平行操作3次,同时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评价样品消除DPPH·的能力。

计算公式为:清除率(%)=[1-(A1-A2)/A0]×100,式中 A1为2mL DPPH甲醇溶液与400μL样品混合后的吸光度;A2为2mL甲醇与400μL样品混合后的吸光度;A0为2mL DPPH甲醇溶液与400μL甲醇混合后的吸光度。

1.2.4.2 消除ABTS+·能力测定 参照文献[10-12]方法,配制ABTS自由基工作液。将样品用甲醇配制成一系列浓度,取500μL样品及VC样品分别加入4mL ABTS自由基工作液,混合,放置10min后,在734nm处测定吸光度。每份样品平行操作3次,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评价样品消除ABTS+·的能力。计算公式为:清除率(%)=[1-(A1-A2)/A0]×100,式中A1为4mL ABTS自由基工作液与500μL样品混合后的吸光度;A2为4mL甲醇与500μL样品混合后的吸光度;A0为4mL ABTS自由基工作液与500μL甲醇混合后的吸光度。

1.2.4.3 半数抑制率的计算 半数抑制率(IC50)指清除率为50%时所需抗氧化剂的浓度,由不同浓度抗氧化剂的清除率作曲线求出。

2 结果与分析

2.1 栀子花精油成分分析

取栀子花精油正己烷1000倍稀释液1μL,在确定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条件下进行分析鉴定。进样后,延迟3min采集图谱,得到栀子花精油化学成分总离子流图(见图1)。

图1 栀子花精油总离子流图Fig.1 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s of essential oil from flowers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通过G170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按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化学成分在总精油中的相对含量,利用Nist98和Wiley275质谱图库对相对含量大于0.1%的组分进行结构鉴定,并结合保留指数及有关文献[13-14]确定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结果见表1。

2.2 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根据1.2.3.1及1.2.3.2项下方法测定不同浓度栀子花精油样品对DPPH·和ABTS+·的消除能力,并经数据分析计算出栀子花精油的IC50,结果见表2。

表2 栀子花精油的抗氧化活性Table 2 Antioxidation of essential oil from flowers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由表2可知,栀子花精油对DPPH·和ABTS+·具有较强的消除能力,且消除DPPH·的能力强于ABTS+·,但其消除自由基的能力弱于VC。

3 结论

3.1 栀子花精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芳樟醇(21.09%)、莰烯(7.25%)、α-石竹烯(6.49%)、香叶醇(5.72%)、α-法呢烯(5.35%)等。其中芳樟醇具有典型玫瑰花香香气,香叶醇具有甜果香味,α-法呢烯具有花香[15],以上化学成分可能与栀子花的特殊香味具有一定的关系,这需要相关的嗅觉测量法来确定。

3.2 在抗氧化活性方面,与维生素C相比,消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时,栀子花精油在相同浓度下弱于维生素C,但两者存在较大的纯度差异,因而可说明栀子花精油具有较强的消除自由基能

力。这为后续栀子花精油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表1 栀子花精油的化学成分Table 1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flowers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1]《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第六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刘百战,高芸.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栀子花的头香成分[J].色谱,2000,18(5):452-455.

[3]蔡杰,赵超,程力,等.黔产栀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SPMEGC-MS 分析[J].贵州科学,2008,26(3):49-51.

[4]黄巧巧,蒋可志,冯建跃,等.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栀子花头香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2004,26(4):471-474.

[5]陈彤,李祖光,曹慧,等.栀子花香气成分的研究[J].质谱学报,2006,27(s):99-100.

[6]赵喜兰,常陆林,任丽平.栀子花挥发油的GC-MS的指纹图谱[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355-3356.

[7]Trishna Debnath,Pyo-Jam Park,Narayan Chandra Deb Nath,et al.Antioxidant activity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fruit extracts[J].Food Chemistry,2011,128:697-703.

[8]娄方明,李群芳,张倩茹,等.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走马胎挥发油的研究[J].中药材,2010,33(5):815-819.

[9]Isidorov V A,Krajewska U,Vinogorova V T,et al.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of essential oil from buds of different birch species with preliminary partition of components[J].Biochem Syst Ecol,2004,32(1):1-13.

[10]李彩芳,宋艳丽,刘瑜新,等.珍珠菜的抗氧化活性[J].精细化工,2008,25(12):1193-1195.

[11]邓超澄,霍丽妮,李培源,等.广西阴香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2010,16(17):105-109.

[12]袁彩红,袁艺,王文文,等.紫花松果菊挥发油抗氧化作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31(10):152-153.

[13]赵树年编.萜类化合物大全[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

[14]丛浦珠.质谱在天然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5]苗爱清,吕海鹏,孙世利,等.乌龙茶香气的HS-SPMEGC-MS/GC-O 研究[J].茶叶科学,2010,30(S1):583-587.

猜你喜欢

栀子花挥发油精油
栀子花
栀子花开
板栗花精油提取研究
酸橙精油GC-MS分析及其生物活性
为自己调香,造一座精油芳香花园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栀子花开
艾叶挥发油对HBV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