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青茄新品种郑茄1号的选育
2013-12-08申爱民赵香梅
申爱民,赵香梅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450015)
河南省以往种植的青茄多为常规品种,存在产量低、抗病性差、种性退化、商品性不佳等问题,已不能满足生产和消费者的需求,为此郑州市蔬菜研究所以早熟、丰产、优质、抗病为选育目标,开展了青茄一代杂交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1 选育过程
母本G-9804-2-1-1是利用从河北引进的青茄品种采用单株选育法经多代自交纯化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植株生长势较强,第一果着生于主茎6~7节,早熟,结果能力强,果为卵圆形,青熟果绿色,单果质量450 g左右,果肉绿白色,味甘质嫩,品质较佳,商品性好,抗病性较强,产量高。
父本G-9903-1-1-1是利用陕西地方青茄品种通过多代定向筛选自交纯化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植株生长势中等,早熟,第一果着生于主茎6~7节,单果质量500 g左右,果实为长卵圆形,果皮绿色,果面光滑,果肉浅绿白色、籽少,肉质细嫩,品质优,抗病性较好,结果多,丰产性好。
2004年对多个亲本材料配制青茄杂交组合,2005年进行组合配合力测定,G-9804-2-1-1×G-9903-1-1-1表现突出,符合育种目标。2006-2007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并命名为郑茄1号。2009-2010年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2010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2011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鉴定证号:豫品鉴菜2011008。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①品种比较试验 2006-2007年在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的露地试验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河南省地方品种新乡糙青茄为对照,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1m2。结果表明(表1),2 a郑茄1号平均产量比对照新乡糙青茄均增产15.17%。
②区域试验 2009-2010年参加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河南省茄子新品种区域试验,执行省统一试验方案,青茄组7个参试品种,以新乡糙青茄作为对照,春露地地膜覆盖栽培。2 a试验平均结果表明,郑茄1号平均产量较对照增加6.38%(表2)。
③生产试验 2010年在区域试验的5个点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郑茄1号667m2平均产量为4 270.56 kg,较对照新乡糙青茄的4 172.60 kg增产2.35%。
表1 郑茄1号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
表2 郑茄1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2 抗病性
据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09-2010年进行多点大田自然诱发病害鉴定结果表明,郑茄1号青枯病病情指数2.14、绵疫病病情指数2.37、黄萎病病情指数4.56,属于抗青枯病、高抗绵疫病和黄萎病品种。
2.3 品质分析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验,郑茄1号鲜果含蛋白质0.96%,粗纤维0.82%,可溶性总糖 3.08%,VC 61.6mg/kg,钙 156mg/kg,VB20.22 mg/kg,其肉质细腻,硬度适中,味甘,适口性好,品质佳。
3 品种特征特性
郑茄1号平均生育期177.0 d,定植至始收平均48.2 d,属早熟品种;植株生长势中等,抗逆性强。平均株高70.8 cm,平均开展度66.1 cm×66.1 cm,叶色绿,第一花平均着生于第6.3节,早熟性优于对照新乡糙青茄;果实卵圆形,果色绿,果肉绿白色,果皮光滑,商品性状好,平均纵径15.0 cm,横径10.5 cm,平均单果质量0.46 kg,大果可达1.3 kg;肉质细腻,硬度适中,味甘,适口性好,品质佳;每667m2产量 4 000~5 000 kg。
4 栽培要点
郑茄1号适宜在河南省以及喜食青茄的地区作春秋保护地和春露地种植。中原地区温室育苗,日光温室栽培于11月初播种,翌年2月上中旬定植;大棚栽培于12月上中旬播种,翌年3月中下旬定植;小拱棚加盖草苫栽培11月中下旬播种,翌年2月下旬至3月初定植;春露地栽培1月中下旬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秋延后栽培7月上中旬播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定植前要施足基肥,667m2栽2 200株左右。在温度管理上,棚室栽培要掌握草帘早揭晚盖,尽量延长光照时间。晴天,白天棚内气温超过30℃时,要开天窗放风,以排湿、换气、降温,满足植株正常生长的环境条件,减少病害的发生;晚上,维持温度在15~20℃,以减少呼吸消耗,保证光合产物向果实输送。在肥水管理上,门茄“瞪眼”前,一般不浇水施肥,以防落花落果;门茄“瞪眼”后应结合浇水每667m2施入腐熟人粪尿500 kg或尿素10~15 kg+硫酸钾5 kg;结果盛期要注意追肥浇水,一般每5~7 d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隔1水追施复合肥1次,每次667m2用量15 kg。及时采收,勿等老熟时采收,以免降低果实品质,影响以后果实的生长发育或坠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