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28例临床观察
2013-12-06王滢毅邝焰红邓淑玲陈雯婷张晓霞黄见明
王滢毅 邝焰红 邓淑玲 陈雯婷 张晓霞 黄见明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产科,广东广州 510623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围绝经期女性中较为常见,其系指经检查内、外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炎症、外伤等并除外妊娠、全身出血性疾病,单纯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临床表现为经期出血不规则、出血量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近年来应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取得了不错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2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排除可能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子宫出血,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过敏体质等患者。128例患者年龄45~55岁,平均(49.1±3.8)岁;病程 1~29个月,平均(10.4±2.4)个月;血红蛋白水平为(89.2±5.7) g/L。
1.2 治疗方法
给予一般治疗如补充饮食营养,注意蛋白质、维生素C、铁剂等的摄入,对于出血时间较长的患者给予适当抗生素预防感染。给予米非司酮片(深圳资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5518)10 mg口服,于每日清晨空腹服用,每日服用1次,连续治疗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在服用米非司酮期间停用其他可能影响效果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1、2个月时观察并记录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内分泌指标变化[包括血浆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等],同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1],治愈:2个疗程结束后阴道无规则流血完全停止,随访6个月无复发;有效:2个疗程结束后阴道无规则流血明显减少,基本不影响生活;无效:2个疗程结束后阴道无规则流血基本无减少或随访6个月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本组128例患者治愈79例,有效33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7.5%。
2.2 治疗前后血清内分泌指标的变化
治疗1个月后FSH、LH、E2、P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2个月后改善水平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 1)。
表1 128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分泌指标的变化(±s)
表1 128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分泌指标的变化(±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时间 FSH(U/L) LH(U/L)E2(pmol/L) P(pmol/L)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15.2±2.4 11.6±1.7*8.3±1.2**8.8±1.5 6.2±1.3*5.1±1.2**98.2±3.7 65.2±2.8**53.1±3.1**1.90±0.05 1.40±0.02*1.00±0.03**
2.3 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个月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表 2)。
表2 128例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s)
表2 128例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项目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2个月子宫内膜厚度(cm)血红蛋白(g/L)1.2±0.3 89.2±5.7 0.6±0.2**95.7±6.3*0.6±0.1**107.2±6.9**
2.4 不良反应
本组患者服药期间4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呕吐,2例患者出现头昏,给予适当减量处理后消失,未影响持续治疗。
3 讨论
妇女在绝经前5~7年开始进入更年期,表现为月经从规律变为不规律,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最后月经停止直至绝经。发生的年龄一般大于40岁,90%的妇女在绝经前均有月经的变化,大部分妇女月经周期逐渐延长,月经量逐渐减少至停经[2]。但有10%~15%妇女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甚至由于出血过多引起贫血。在排除了全身及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后一般称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为绝经期功血或更年期功血,严重者可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以及工作和生活。现代医学认为,发生围绝经期功血的主要原因是卵巢趋于衰竭,失去卵巢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作用,垂体分泌FSH和LH增多而缺乏月经周期中期的LH波峰,多数卵泡发育到不同程度而闭锁,或形成多数囊性卵泡,无成熟卵泡,无黄体生成,不能排卵[3]。在长期雄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作用的情况下子宫内膜出现增生过长,无分泌期变化,可表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从而形成无规则的阴道出血。
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类药物,其具有更加强大的与子宫内膜孕酮结合的能力,据有关报道,其较黄体酮亲和力高5倍以上[4]。可竞争性地阻断孕酮的生物效应,使子宫内膜腺体的分泌活动减少,使子宫内膜的腺体与间质的组织学失去同步性[5]。同时期还能够使子宫蜕膜细胞变性,核分裂象减少;蜕膜变性及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与分泌增加,导致蜕膜出血、脱落;绒毛也发生变性,HCG分泌减少[6]。米非司酮应用于围绝经期功血治疗中,可以在减少不规则出血的基础上发挥闭经作用,减少因体内雌激素波动引起的绝经后复发,且长期服用用量较小,因此用药较为安全[7]。本研究组患者给予2个月的持续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阴道不规则出血均停止或明显减少,总有效率达87.5%。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时FSH、LH、E2、P水平变化,发现米非司酮对各项指标均有良好的影响,在治疗2个疗程后效果最为明显,使得机体的内分泌调节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另外,由于出血量逐渐减少、机体造血功能恢复,使得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水平逐渐恢复正常,避免了贫血恶化,同时还减少了子宫内膜增生、促使子宫内膜细胞变性而逐渐闭经[8]。本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微,未发现明显肝肾、血液系统毒副反应,且停药后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1]刘云华.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5):5472-5473.
[2]梅松原,孙晓波.2μm激光子宫内膜去除术与宫腔镜内膜电切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9):1025-1027.
[3]熊小林.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334-335.
[4]张瑜,刘大庆.米非司酮周期疗法与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105-107.
[5]古赤秀.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血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76-77.
[6]肖艳春.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9):68-69.
[7]孙艳.米非司酮治疗38例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J].求医问药,2012,10(8):151-153.
[8]张大焕.不同药物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在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8):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