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丰收计划”几个问题的探讨
2013-12-05胡国锋程皓
胡国锋 程皓
【摘 要】“丰收计划”是科技兴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种植业丰收计划是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促进粮食生产水平提高的有效措施,因此,进一步完善丰收计划,对推进科技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进一步认识丰收计划,完善丰收计划的角度出发,对开展丰收计划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丰收计划;问题;探讨
1.对丰收计划概念的理解
我认为,丰收计划是运用系统理论,采取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推进种植业科技进步的一种组织形式,通过开展丰收计划活动,把现有的单项科技成果,优化组合,综合配套,推广到大面积生产上去,达到大范围、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把粮食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到更高的档次。具体地说来,我们认为有三个特点:
一是技术进步性。丰收计划以其自身的技术配套、技术组装推进为手段,以带动全面生产技术进步为目的,这正是丰收计划的生命力所在。它在技术应用上,先进于一般生产田,在应用规模上,大于攻关田。实施丰收计划不是机械的单项技术的叠加,而是各项技术的综合配套、优化组合。
二是综合系统性。把综合高产技术推广到大面积上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不仅需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还必须使资金、物资、社会化服务等与之相适应,因而,丰收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系统性。
三是方向性。丰收计划集科技应用、科学管理于一体,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组织生产,因而是种植业生产向现代化农业迈进的方向。
总的来说我认为,丰收计划是技术比较先进,生产力要素配置趋于优化,具有引导意义的综合性计划。它最重要的意义和实质性的作用,是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当前重点应突出以下几个作用:
(1)丰收计划促进科技进步。这是由丰收计划的内在意义决定的,一方面,丰收计划的配套组装应用各项农业技术,提高丰收计划田科技水平,提高单产;另一方面,通过丰收计划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一般田科技水平的提高,进而达到全面提高粮食单产的目的。
(2)丰收计划是粮食生产的先导。它不仅在技术带动一般田更重要的是,丰收计划要在技术、投入、服务、联片种植、规模经营等方面先走一步,摸出路子,使农业生产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从宏观上建立最佳模式,取得最佳效益。
(3)丰收计划促进服务体系、服务功能与科技应用相适应。从农业自身来看,丰收计划把推广、种子、经管、科研、教学等结合在一起,共同为丰收计划服务。从全社会来看,丰收计划要求资金、物资、油料等部门满足丰收计划的需要,统一搞好协调服务。从而提高各部门为农业服务的功能和水平,促进科技进步。
(4)丰收计划促进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通过实施丰收计划,能够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5)丰收计划促进中低产田的改造与升级。适应丰收计划的要求,必须完善三制建设,搞好农田开发,使农田基础建设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因而,可以促进中低产田的改造和升级。
从上述几点来看,我认为,丰收计划明显区别于一般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丰收计划是“龙头”,带动一般田;一般田以丰收计划为导向,绝不能混淆丰收计划和一般田的概念,使丰收计划降低为一般田的标准。
2.进一步完善丰收计划的指标体系
建立合理的丰收计划的指标体系,是丰收计划的一项重要软件建设,对推动丰收计划的开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丰收计划的特点和应起到的作用,我认为,丰收计划指标一要长短结合,既要有长远的奋斗目标,又要有当年的实施指标。二要总分结合,既要有总体指标又要有分项指标。三要相对稳定,粮食产量和技术应用体系建设,农民素质提高都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指标,不能一年一变,一年一定。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稳定应用于生产,发挥作用不是一年能够实现的。要确认粮食产量水平提高与否,至少要经过2-3年时间的检验,因而,我认为丰收计划应当一搞至少三年。
根据桦南县的实践,我认为,丰收计划的三年奋斗目标应当是,通过实施丰收计划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以乡为单位逐步形成技术措施综合配套的高产模式,实现大豆亩产稳定在150公斤,玉米、水稻亩产稳定600公斤的水平。
3.计划当年主要应确定五项指标
(1)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增长率指标。实施丰收计划的目的在于提高大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因此,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增长率,是检验丰收计划的主要指标之一。现行的达标率,按低产变中高产、更高产确定指标,我认为是合适的。
(2)推广应用综合配套技术指标。它应包括:一是应用通用性大的单项技术措施的程度、效果,如良种、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二是推广应用综合配套技术面积、效果;三是以翻、耙、松为主的耕作体制。
(3)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指标。县农技推广中心,做到有试验地、有化验室、有培训基地、有服务实体;乡镇有综合服务站、有试验地、有服务实体、有仓库、有培训基地;村有以科技副村长为指导、农民技术员为骨干、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科技小组。
(4)培养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指标。为每村培养一名有农广校毕业水平的科技副村长和一名农民技术员,十户科技示范户。科技入户率达98以上。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指标。应以综合配套技术增产率定经济效益指标;以增加粮食总产定社会效益指标;以土壤肥力的增减程度、农业生态条件保持程度定生态效益指标。
4.关于丰收计划的实施
丰收计划的实施过程就是丰收计划发挥作用的过程,实施丰收计划就是推进技术转化。在过去丰收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县各地在服务上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按丰收计划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按照丰收计划应当发挥的作用,与之相适应的,我认为重点是应当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对丰收计划的领导。丰收计划是推进技术进步的组织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行政手段。只要把丰收计划当成农业上的头等任务来抓,注意以丰收计划为”龙头”,把粮食生产引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丰收计划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第二,建立三个机制。实施丰收计划,最终是要把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提高一步。因而,在丰收计划的实施过程当中,要把有关的内容相适应地制度化、规范化。在过去丰收计划的工作中,我们在技术、奖励、领导、服务等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还没有形成机制,要进一步搞好丰收计划,必须建立机制,并通过发挥三个机制的作用,使之强化、巩固,更好地为农业服务。
一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这个机制由科研部门和推广部门组成,以推广系统为主,通过试验、示范、推广、把已有科研成果配套组装,规模推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面积应用,辐射粮食生产。
二是激励机制。这个机制由检查验收、评比、奖励等行为构成,把丰收计划的目标、措施、变为现实。
三是领导服务机制。这个机制由行政领导、物资、资金、油料等有关部门组成,协调统一的为丰收计划实施解决政策、资金、物资等问题。
第三、搞好丰收计划的服务。重点是搞好资金、物资的服务。要从大农业着眼,协调发展农业生产,为丰收计划服务。要抓好农机农艺结合,提高丰收计划田的机械作业标准和机械作业能力。要抓好农牧结合,大力发展畜牧业,积肥、造肥提高地力,改善丰收计划田的地力条件。要搞好技术培训,为丰收计划服务,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是应用科技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