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吉登斯的全球化观

2013-12-05柴榕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22期
关键词:现代性全球化

柴榕

【摘 要】吉登斯将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分析紧密地连在一起,认为全球化是现代性的一种必然结果,是现代性的各种制度维度在全球蔓延的结果。本文试图探析吉登斯的多维度全球化分析视角,以跨国移民和文化多元为切入点,对全球化观作简要的拓展评述。

【关键词】全球化;现代性;跨国移民;文化多元

0.引言

英国学者吉登斯从现代性入手,认为全球化与现代性有着密切的关联,他着眼于现代性的制度层面,把全球化看作是现代性的各项制度向全球的扩展,这种扩展形成了现代性的维度和全球化的维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即现代性的制度为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军事武力及监察能力,而现代性的四种制度发展为全球性制度体系时,产生了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国际性劳动分工、全球化军事秩序和民族国家系统,并因此引起四种进步的可能性:后匮乏市场、科技人道化、非军事化、多层民主。而本人认为在此四种维度中延伸出的乌托邦现实主义的选择,有褒有贬,有价值也有局限。因此,根据吉登斯提出的四种维度,对全球化带来的影响进行补充,围绕跨国移民、文化多元进行了分析。

1.对吉登斯全球化观点的分析

本人针对吉登斯提出的全球化的四个维度以及乌托邦现实主义的选择,有如下思考。其中,从资本主义和劳动分工两个方面延伸考虑到国际人力资源的流动,进而将关注点放在一个新的现象上,即跨国移民问题。结合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对文化多元提出自己的看法。

1.1跨国移民

经济全球化促生了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形成了全球性的劳动分工体系。在经济层面的发展和影响不是本人想要说明的重点。近些年来,掀起了跨国移民的浪潮。手机短信经常收到移民的便利广告,也有不少人群上当受骗。无论结果如何,跨国移民的确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

本人在这里阐述的跨国移民单指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移民,主要原因是这与反方向的移民意义大不相同,即正是这样的移民方式,才引发了当今我们面对的不和谐因素,才引起我对跨国移民更深入的思考。另外,主要针对的是熟练工与非熟练工的合法移民而展开探讨,分析跨国移民的原因、带来的影响及我面对此问题的态度。

1.1.1原因

影响国际移民的因素是供给与需求。供给通常称为推动因素,影响移民的离开;而需求通常称为拉动因素,影响移民的进入。

(1)供给因素。

第一,国际移民最显著的原因在于世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收入、就业、社会福利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更稳定的就业机会、获得资本以从事企业活动的机会,以及着眼长期的应对风险的需要等。这些都是移民的主要经济动力。

第二,跨国移民网络的原因。移民或返乡移民同亲友同胞的种种联系并不因迁移而中断,移民反而会更重视与其母国的联系。由于这种移民网络的存在,先前移民的那些人对于仍留在家乡的亲友起了很大的示范效应。基于种族、语言、宗教、血缘等共同性而形成的各种移民网络,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援。如提供信息、经济帮助、工作介绍、住宿等,这就大大降低了移民的成本和风险。早期的移民通常会为后来的移民提供帮助,因此构成了一种增长的趋势。

(2)需求因素。

第一,随着人们寿命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加之出生率急剧降低,发达国家人口结构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他们对熟练工和非熟练工移民的迫切需求,通过此来补充国内劳动力市场,并保证其社会安全保障体系不至于因为享受福利的人太多、付出的人太少而崩溃。

第二,发达国家自身经济体制存在一定问题。发达国家经济基本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资本密集的主要部门,一是劳动力密集、低效率的次要部门,这种划分导致了双重劳动市场的存在。发达国家的工人不愿意从事低报酬、不稳定、没有技术的工作。因此,其经济存在着永久性的对外国劳工的需求。这种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导致了国际移民的不断涌入。

第三,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创造了对计算机科学家、程序员和其他不断发展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巨大需求,发达国家对熟练工人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

1.1.2影响

跨国移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带来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1)积极影响。

第一,国际移民有利于促进世界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加强国际对话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移民对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移出国和移入国的社会整合,以及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际移民的发展促进了跨国的和全球性的文化网络的形成,在促进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同时,催生了新的全球文化的生长,对于文化全球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第二,国际移民是国际民间外交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国家形象的构建手段之一,它直接参与移出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和传播。国际移民作为移入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媒体等各方人群对其具有相当程度的关注,在报道移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定会涉及其移出国,在有意和无意间将移民个体的印象扩展至整个移出国的国家形象。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有更为直接和深刻的认识。当然这种印象包括正负面的,在这里所阐述的国家形象主要是正面积极的印象。

第三,就发达国家而言,大量移民劳工和高学历、智力型的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及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等优秀人才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大量跨国移民不仅对移民本身实现自由择业,改善家庭经济状况颇有好处。而且对于缓解国内就业的紧张形势,参与人力资源的全球配置,增加外汇收入,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人才素质,拓展经济网络,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都有较多好处。

第四,跨国移民对女性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交流、贸易和投资的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提供了选择自由的权利,它为女性提供了很多新的机遇。女性移民的汇款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有利于家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移民在海外提高了对其自身价值的认识,增强了权利意识。

(2)消极影响。

第一,跨国移民会形成多元文化及多重认同,对民族国家的社会及政治稳定造成危害。大量移民的移入带来不同的文化,使移入国民族的同质性和共同的价值观遭到挑战。同时,移民要融入当地社会,需要克服许多因素,如移入国的语言、风俗习惯、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移民对其移出国文化的保持及其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移民对移入国的文化认同,有可能造成社会关系的紧张及冲突。而在移入国,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仇视和排斥。尤其在欧洲,民众把一些由经济衰退和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社会经济弊病,如失业、住房短缺、高犯罪率、社会服务不足等都归咎于移民。一些极右势力更是利用民众的这种恐外症,煽动人们的反移民情绪及种族主义情绪。一些极右政客甚至宣扬所谓的差异的种族主义,鼓吹绝对的、不可化解的自我差异和不同文化特性的互不相容。这些对移入国与移出国的和谐带来较大挑战。

第二,国际移民加剧了南北双方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利用失衡的国际关系在不投入任何教育成本的情况下,从其它欠发达国家掠去大量技术人才,造成了发展中国家日益严重的人才流失。不仅在新技术领域,而且在传统领域也是如此。这不仅直接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在新技术领域的持续落后,而且在传统部门也严重削弱了其实力和竞争力,使这些国家除普遍的资本贫乏外,技术人才的短缺也日益束缚着其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南北之间的经济差距和不平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处境更加不利,更加贫困化、边缘化。

1.1.3态度

针对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这一现象,我保持中立态度。既要看到其带来的巨大效用,又不能忽视各种弊端。

我们应从时代的变化角度认识国际移民问题。全球经济如此高速发展,必然促进政治、文化等领域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带动了移民人数的增长和移民模式、流向、性质的深刻变化。给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空前严峻的挑战。我们看到,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并没有根本改变,南北贫富差距继续扩大,给各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国家关系带来较大挑战,因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有效把握全球化迅猛发展所提供的机遇,同时解决由于移民而产生的种种难题,从而趋利避害,这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类面临的艰巨任务。

1.2文化多元

吉登斯就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并没有触及,可谓是其理论的局限性。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颇具争议性。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对本土文化或传统文化的挑战,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针对此问题,本人非常赞成贾格迪什·巴格沃蒂撰写的《捍卫全球化》一书中的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使文化得到了丰富。

1.2.1原因

在本人看来,全球化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文化冲击,这是市场竞争中的必然结果,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则,也是人为没有继承与发扬而造成文化消逝。不能将文化多样性的减少或是民族文化的摧毁片面性地归因于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只有不断汲取先进文化,才能将本民族或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怎样将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更好地结合,以寻求保证文化多样性的出路,而不是一味地抵制外来文化。这样毫无交流与促进的文化,是难以长存的。

1.2.2现象

第一,目前,具有当地传统特色的文化已成为一种吸引外来人群的形式,也有一些文化走出当地,影响更广阔范围的人群。如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如今很多特色我们在非传统地区的其他地方仍可以体会到。本人认为这是值得肯定之处,而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减少。本人认为世博会、各种文化博览会就是经济全球化给更多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带来的契机,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以及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品读。这怎能说是全球化的弊端呢?

第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推广其文化,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普世原则”,最终会导致文化多元性消耗殆尽或是彻底摧毁,导致文化丧失其创造性。以服装变化为例,一百多年前的清朝甚至更早,皇宫贵族的打扮非常讲究,他们的服饰纺织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而每天各种首饰的穿戴也有一番讲究。百姓的服饰虽然没有那么华丽,但依旧繁琐。而如今大家都身穿便装,更利于工作、学习、劳动。的确,不可否认这种现象对民族文化造成很大冲击,民族文化受到巨大挑战。但这不能说是一种文化的摧毁,而更多地应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现象。这是服饰变化发展的一个趋势,当时的打扮已不能再适应高速发展社会的需求,反而还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负担。

1.2.3态度

本人认为,全球化给不同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在不断交流与促进的过程中,发展进步。而在此浪潮中消逝的文化已不再能适应时代发展,这是旧事物让位于新事物的必然趋势。当然,此观点并没有说明消逝的文化就是不好的,存留下来的文化就是优秀的。只能说明存留下来的文化更能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目前的需要。我们应当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理性地选择遗产中被保留的元素。

日本的政策被文化历史学家亨利?史密斯形象地称为“有保留的开放”,即对外国人进入日本施加强烈的限制,以阻止日本的西化趋势。 在我看来,更愿意将这种“有保留的开放”理解为是更加包容的心态,接纳外国文化,寻求一种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新方法,从而创造新的文化。这样才能够保证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会、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的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不断创造新的、适应时代变化的多元文化。这才是经济全球化对文化起到的重要作用。

2.小结

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但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全球化是现代性的必然结果,各国必将面对。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军事暴力和监控系统四种现代性的制度规定或建构的,形成了全球资本主义、国际劳动分工、全球军事秩序、民族国家体系四种现代性制度的全球化,但影响范围远不于此。从贫困、文化、环境、国际金融资本、人力资源的国际流动等多个方面都能有所研究。本人根据吉登斯所提出的建构理论,对全球化的影响加以分析,对吉登斯提出的乌托邦世界有不同看法。通过资本主义跨国公司、国际劳工关系体系的形成,结合贾格迪什·巴格沃蒂所著的《捍卫全球化》中的观点,将关注点集中到跨国移民问题上,并对此保持中立态度;在吉登斯未涉及的文化方面浅谈个人观点,认为全球化对文化起到了丰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1.

[2][美]贾格迪什·巴格沃蒂著,海闻,杨湘玉,于扬杰译.捍卫全球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87.

[3]王哲.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载.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3(62).

[4]强晓云.试论国际移民与国家形象的关联性——以中国在俄罗斯的国家形象为例的研究.载.社会科学,2008(7).

[5]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3(1).

[6]李其荣.全球化视野中的国际女性移民.载.社会科学,2008(9).

[7]李心源.经济全球化下税收参与全球财富分配职能分析.载.税务研究,2009,1,1(284).

[8]李芳田.国际移民及其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载.齐鲁学刊,2009(1),(208).

猜你喜欢

现代性全球化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重构现代性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艺术追问多样的世界
全球化遇阻
关于现代性
避免情绪化
现代性:未完成的和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