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魏漆饮食器的装饰与纹样

2013-12-05王雁卿曹臣明

关键词:墓群漆器纹样

高 峰,王雁卿,曹臣明

(1.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 大同 037004;2.云冈石窟研究院,山西 大同 037007;3.大同市博物馆,山西 大同 037004)

中国是世界漆工艺的发祥地,考古发现,中国制造和使用漆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约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北魏时期漆器出土数量虽不及战国和秦汉时期,但考古资料表明,漆器在北魏时期占有重要地位。漆饮食器出土位置多居棺前,为丧葬礼仪中棺前祭奠的祭器。出土数量虽不比同时期的陶器,但较为普遍。漆饮食器造型承自汉晋,装饰纹样与同时期的陶器、铜器、石雕器等有相同处,也有相异处,具有独自特色。目前,北魏考古出土的漆器类型有四类:漆饮食用具、漆居室用具、漆丧葬用具和漆兵器,其中以饮食器具数量居多,器型多承汉晋,有案、耳杯、盘、碟、盒、碗、槅、杯等。

一、北魏漆饮食器的用色和装饰纹样类型

北魏漆饮食器装饰纹样用色,主要以传统漆器的红黑褐色为主,多数漆器为素面,内外髹同色漆或内外壁髹色不同。目前发现仅有漆盘、漆碗、漆耳杯等圆形或椭圆器及漆杯外壁描绘纹样,如漆多子槅内外均髹黑漆 (见图1之1、2)。漆案,亦称长盘,圆角长方形,周边起沿,有的短边处带两个长方梯形耳。或内外髹黑漆、褐漆,或漆案盘心长方形髹黑色或红色,外围则相对漆红边或黑缘,双耳则黑红相宜(见图1之3)。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画屏风中榜题为“素食赡宾”图,图左客人郭林宗面前设漆案,案上置耳杯、五子槅与盘。漆案长方形盘心髹红色,外围漆黑边,短边处两个长方梯形耳髹黑色(见图1之4)。在江西南昌火车站东晋墓出土同类型漆案称漆托盘,木胎,斫制。M3盘心长方形,双耳髹黑漆,盘心外围四周髹红漆,底部髹黑漆。M5的盘心中央又髹一红色长方形,色泽鲜明(见图1之5、6)。[1]此类带双耳漆案无论是造型还是髹漆红黑组合图案,南北方如出一辙。

图1 漆槅 漆案的髹饰

漆盒的图像资料见于沙岭北魏壁画墓出土的残漆片上,盒外壁髹黑漆,内盛食物呈红色隆起状,以网格状黑线分割(见图2之1)。[2]

图2 沙岭壁画墓漆版彩绘的漆盒和漆耳环

漆杯呈筒形,平底,带柄或无柄。大同南郊北魏墓群M72出土的漆杯一侧带柄,柄形为高雕走兽状,四条腿与尾巴和杯身相接(见图3之1)。同墓地M106出土的漆杯残,有无柄已不清,器身呈圆筒状,通体髹黑漆,上绘红色花纹,杯身近底部绘红色弦纹及三角锯齿纹(见图3之2)。[3]

图3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出土的漆杯

漆耳杯以素面居多,有内外髹黑色的,多内髹红色,外壁髹褐色或黑色,双耳或红或褐或黑,也与东晋墓出土的漆耳杯造型和髹色相同。如沙岭北魏壁画墓M7出土的残漆片的夫妇坐像中,帷榻前案几下散落着数个内涂红漆、外髹黑漆带有双耳的漆耳杯(见图2之2)。七里村墓群发现一件漆耳杯内壁满绘动物纹,周壁鸟纹和兔纹相逐等。

漆碗或整体髹黑漆、褐漆,或器内壁髹红色,底髹黑色,或内红外褐或黑,有时外壁口沿下凹进一周红漆。圆形漆盘以一色黑漆的多一些,也有一色红漆或褐漆的。漆碗或漆盘圆型器有图案的多分两区,内区髹黑色,外区髹红色,髹黑色盘壁。黑色区以红彩描绘纹样,反之红色区则以墨线绘图案,大气沉稳(见图4)。也有以红漆为底,以黑色或黄色等在器底与内外器壁满绘圆周状图案,坚固鲜丽。

图4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M180出土漆碗

北魏漆器的装饰纹样有瑞鸟禽兽的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历史故事、现实题材等纹样,继承了汉晋传统,之外还有新的创新,如团花纹,外来纹样增多,如各式忍冬纹、联珠纹、童子纹样等。北魏漆器的代表作司马金龙墓的漆画屏风和固原的彩绘漆棺等为人们展示了北魏漆居室用具和漆棺丧葬用具的纹样,其鲜卑服饰、人物坐姿、各式忍冬纹、联珠纹与龟背纹相套、童子等纹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北魏漆器因载体可施纹样的面积不同而结构略有不同,风格情趣亦稍有不同。漆屏风纹样为分层状,漆棺的纹样呈对波状、簇四骨架状、联珠套环状和联珠龟背相套状等四方连续结构,内填人物、故事、童子和珍禽瑞兽等为主题图案。二者边框多以波带状、簇二骨架状、对波状、环状套圭等二方连续结构为界,少见漆饮食器的菱格纹、点纹、折线点纹、三角纹等几何图案。漆饮食器则几乎不见故事类人物纹样,图案结构多呈二方连续状,主要表现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与其他漆器有相类的纹样,也有自己特有的纹样,或简洁而大方,或繁缛而华丽。

二、北魏漆饮食器的植物纹样

植物纹有半圆形花瓣组成的团花纹、柿蒂纹、各式忍冬纹、忍冬云气纹等,既有汉晋的传统,又有北魏的流行。团花纹由双线半圆形花瓣围圈组成,每一个花瓣内填一段竖短线纹。花瓣层有单层有双层的,器底中心或动物纹或圆圈组成的花蕊。虽然同样是圈成圆形,但与北魏时期贴塑于陶器、雕刻于石器、铸于铜器、描绘于壁面的团莲花不同。北魏团莲的每个叶瓣不论是单瓣还是复瓣,均呈尖状,双层莲瓣的瓣尖相错排列。而漆器团花的叶瓣是半圆形的,二叶瓣相序而叠,花瓣内的短线纹似叶瓣的茎脉,属较为写实的花瓣(见图5之1)。

图5 各试植物纹

八叶柿蒂纹。柿蒂形四叶瓣呈尖状四出,相间处又涂绘近半圆状花叶,差次有变。四叶柿蒂纹兴起于战国,流行于秦汉,因花瓣似柿子的四瓣蒂而得名,亦称四叶纹或四瓣花纹,是汉晋漆器常见的装饰纹样。北魏镶嵌于建筑或棺木等之上的铜环相当于铺首处多数为团莲,少数呈四叶柿蒂状,而漆器中所绘的柿蒂纹又添叶出彩,富有变化 (见图5之3)。

波状忍冬纹。一条波状弯曲的主藤蔓上,一侧有一瓣忍冬叶,一侧则为两瓣忍冬叶交互附于藤蔓上,叶瓣肥钝而叶头向内弯卷,叶藤分叉处出的叶子则呈尖状(见图5之5)。

缠枝波状忍冬纹。即三个或多个忍冬叶瓣为一个分枝,于主藤蔓两侧交互伸展,随主藤蔓波状弯曲而弯曲(见图5之6)。

交波状忍冬纹。交波状,由两条波形带相对相交而成。漆盘壁是由一条波形带与一条条波状忍冬纹带相对相交,横向形成一个个椭圆状环。波状忍冬纹带并非相连成一条,而是由一条条呈横置的“S”形的波状忍冬纹带以相反方向交互相缠绕而成,于是,每一个环底或环顶波状忍冬带相缠绕向环内伸出二枝弯曲的波状忍冬。盘底的交波状忍冬纹也是一条波状带与一条条波状忍冬纹带相对相交,横向形成一个个椭圆状环,但波状忍冬纹带仅一端头有忍冬叶,另一端仅为波状带头。这样,从环顶仍旧伸出二枝弯曲的波状忍冬,而从环底相交的波状带头向上托出珍禽瑞兽(见图5之7和8)。

单独忍冬纹为五瓣忍冬,中间的叶瓣上升,两侧二叶瓣弯卷呈相背的C形(见图5之2)。

忍冬云气纹。即似忍冬叶拖着长尾云气飘过,一朵一朵并列相排列(见图5之4)。[5]

三、北魏漆饮食器的动物纹样

动物纹题材丰富,分祥瑞动物纹和现实动物纹两类。前者有人面鸟、兽面鸟、带翼神兽、兽面鸟、龙凤等,后者有各式鸟纹、虎、牛、羊、鹿、兔、马等鸟兽,多口衔尾扬忍冬叶,承继传统又具时代特点。动物以写实居多,姿态各异,动态明显。漆器所见的鸟纹,尖长喙突出,展翅,长尾羽上扬,或伸喙探食,或回首相望,或飞翔或站立,线条简洁,姿态各异。兽纹呈奔走状或相对立状,灵活轻巧。兽纹虽具写实动物形态,但又不拘泥于原状,几乎所有动物的前肢肘关节后弯,躯干有体毛表现(见图6)。

人面鸟头戴高冠,面相安逸,展翅伫立。人面鸟是中国古代传统常见的神话动物纹饰,目前考古资料始见于西汉。人面鸟身在《山海经》中多有记载,皆为神鸟,或为山神,或为海神,称为句芒、玄女、枭、竦斯、凫徯、妙音鸟等,神性不同,但均取沟通人与天的神瑞之鸟、驱魔降妖等意。此类形象在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壁画和画像砖上多见,位置无定制。在河南邓县南朝彩色画像砖墓出土的一块画像砖上,有一人面鸟身的形象,其下铭“千秋”,兽面鸟旁题“万岁”。[8]西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三载:“千岁之鸟,万岁之禽,皆人面而鸟身,寿亦如其名”,[7]明确其为千秋之鸟,祥瑞长寿。北魏所见如宁夏固原北魏墓的漆棺顶部天河两侧绘有三个人面鸟形象、[8]司马金龙墓石床前立板浮雕回首方尾羽的人面鸟、大同轴承厂北魏遗址出土的石雕方砚四立面雕人面鸟等,包括漆器所绘的人面鸟不与兽首鸟身的“万岁”相配,应该只是单纯将其作为瑞鸟而采用。

图6 各式动物纹

有翼神兽,在中国古代文物中是一种使用材料很广、流行时间很长的艺术主题。战国时期开始流行,盛行于两汉及南朝,有翼狮、翼虎、翼鹿、翼羊等,都与西亚、中亚和欧亚草原的艺术有不解之缘。与中国的艺术主题长期共存,又受后者影响,二者是互动关系。北魏漆器所绘的有翼神兽有带翼虎、有翼龙、有翼马、有翼鹿等,与南朝陵墓的神道石刻带角的麒麟、狮形带翼的天禄、辟邪不同。北魏有翼兽是单翼从身躯的脊部扬起,或尖状或翼头呈涡。与云冈石窟第6窟中心塔柱顶部兽纹带、轴承厂北魏遗址出土石雕方砚所雕瑞兽以及司马金龙墓出土的石床雕刻带翼兽纹风格相同,头上无角,昂首挺胸前行,侧翼上扬,偶见相对回首者。

四、北魏漆饮食器装饰纹样的布局

北魏漆饮食器的纹样布局由几何纹纹、动物纹、植物纹几种共同组合而成。多在器底中央绘花卉纹或动物纹,周壁以多条圆周圈纹为界,分带状区域饰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外壁多绘几何纹、植物纹。装饰手法除器底中心为独立纹样外,其余呈二方连续圆周带状组合,满布于器底与器壁。二方连续的主要构成方式有接圆、波折、散点、交波、波状式等。如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出土大小二件漆碗,标本M108:4,尖唇,敞口,圆弧壁,圈足,内壁器底绘九个半圆形花瓣连弧状组成团花一朵,每一个花瓣内填一段竖短线纹,中心有花蕊,器外壁绘六条横短线纹组成的几何纹,因破损,细节数目不清。口径11.2cm,高3.5cm(见图7之1)。标本M108:5,尖唇,敞口,弧壁,矮圈足,内壁器底绘十个半圆花瓣连弧厦门市组成的团花一朵,每一个花瓣内填一段竖短线纹,中心纹饰不清,内壁绘相逐的走兽,器外壁绘忍冬云气纹一周,口径13.0cm,高4.6cm(见图7之2)。

图7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M108出土漆碗

相类标本还见迎宾大道墓群M19:6。该标本为一圆形漆盘,底部分内外二区。内区仍以黑漆为底红彩绘图,中心圆内绘动物之外,以二条红彩同心圆圈纹将盘底分为四个区域,最内与最外二圈绘菱形纹,中间二圈绘半圆形花瓣相连。外区以红彩为底,用墨线从里至外依次绘三角折线加点纹、联珠纹、波线加点纹、鸟纹与柿蒂纹四圈。器壁上下二圈饰黑地红彩菱格纹,其间可见8周红地黑点纹(见图 8)。

图8 大同迎宾大道北魏墓群M19出土漆盘纹样式示意图(江伟 绘图)

大同七里村北魏墓群M14:7,圆形盘可分内外二区,盘心图案不详。内区髹黑漆为底,以红彩三条为一组绘同心圆圈纹分内区为三圈,每一圈内以红彩绘五叶忍冬纹,最外一圈增饰一周联珠纹。外区以红彩为地,墨线勾绘小鸟,并以白彩点缀(见图9)。[10]

图9 大同七里村北魏墓群M14出土漆盘

北魏漆器出土时情况不好,保存状况更不好,即使有纹样也难辨其祥。经努力审辨,北魏墓葬出土的几件有图案的漆圆形器纹样基本与迎宾大道墓群M19:6的漆圆盘相类,有团花纹、菱格纹、水波纹、折线纹、鸟兽纹等。但亦有不同者,如南环路北魏墓出土漆圆盘盘底中心为二只有翼瑞兽相对,前爪直立,躯体后弯,两尾相缠。盘底及盘壁由一组三条圆周弦纹相隔共10周圆圈状纹样构成。盘底依次为波状忍冬、动物带、交波状忍冬与动物纹带、动物纹带、波状忍冬带、交波状忍冬与动物纹带、动物纹、缠枝忍冬纹带,盘壁内外为交波状忍冬纹带、缠枝忍冬纹带。动物间头顶或足下有小鸟飞过,层层有序,繁缛华丽,满盘生辉(见图10)。

图10 大同南环路北魏墓出土漆盘

北魏圆形漆饮食器纹样的装饰手段基本以彩绘为主。手法写实,如动物中的鸟兽、植物中的团花,忍冬纹虽已脱离了西方棕榈叶原样,但在北魏一直是一种流行的装饰叶纹。八叶柿蒂纹、忍冬云气纹拖着细长尾,写实而又略显夸张。在表现技法上写意而随性,以线条为主要骨法,线描略平涂,长短粗细,寥寥几笔,将鸟兽飞翔、前行、伫立、回首之不同姿态简洁勾画而出,高度概括,充满活力,意境共鸣。

漆器的装饰除彩绘外,出土物中还有少量的铜釦、铜饰片等。铜饰片呈长方形、半圆形等,施于漆器之上。另在北魏墓葬中常见一种铜饰件,由二个铜片组成,铜片多为圆角长条形,或平直或弯曲,铜片间相对用三或五个铆钉相接,间宽约不足1cm(见图11)。在公路局交通苑北魏墓群发现此类铜饰片中内夹漆木片,可见是施于漆器上的。这些铜饰片一个是起装饰作用,使漆器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坚固耐用。也许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对漆器的一种修补。北魏墓葬中出土陶器中常于器物裂缝相对的两边钻小圆孔,用来修补。堂堂吏部尚书司马金龙墓也出土带修补孔的陶器。目前由于漆器出土情况不好,还看不出金属饰片装饰的规律(见图12)。

图11 大同御昌家完北魏墓群出土漆器铜饰片

图12 大同交通宛北魏墓群出土漆案

五、北魏漆饮食器装饰纹样之比较研究

北魏漆饮食器中有与三国两晋漆器相同特点的器型,如带耳长漆案,小平耳漆耳杯等。北魏漆器上的几何纹,如菱格纹、点纹、折线点纹、三角纹、水波纹等,均可以追溯到战国和秦汉漆器纹样,有相类之处。器型与纹样具有相承关系且又发展变化,如加入特征明显的北魏时代的饰纹饰联珠纹等。植物纹中既有汉晋常见的柿蒂纹,又有北魏流行的各式忍冬纹等。动物纹中既有现实的动物,又出现北魏常见的人面鸟、有翼兽等珍禽瑞兽纹样。但北魏漆饮食器纹样的整体组织结构与汉晋略有不同,汉代多以动物纹为主,植物与几何纹作配饰。三国东晋的漆圆形器装饰题材中心以现实世界人物和历史故事画为主,多为一器为单一画面。[11]几何纹中的网纹、菱形纹、点纹、羽纹等仅是配衬,植物纹中的莲纹、柿蒂纹、水藻纹等,也是配于云气纹、鱼纹中,作为辅助性纹样出现在器物的边缘或主体纹样周围,流动有序,起装饰美化的作用。北魏圆形漆器的主纹仅居器物底部中央,多为动物纹,盘底与器壁则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三者呈圆周带状相互结合,各式纹样带较为密集地相排列,很少留有红或黑色的素面带。排列有序,互为主辅,变化多样,使整个漆器图案和谐,满而不溢。

北魏漆器纹样的特征与结构与差不多同时代的北方地区出土的漆器相近,如十六国时期的三燕(前燕、后燕、北燕)遗存中均有漆器出土。器型多样,有案、盘、壶、奁、盒、钵等。如辽宁朝阳八宝村1号墓出土漆器8件,其中1件大漆盘,盘直径约19cm,高3.2cm,敞口,曲壁,凸底,内外施黑漆,内壁彩绘朱红色图案。盘心由14个小圆圈组成六角形龟背状,圈与圈之间,上下左右皆成行列。外围三周朱色圈纹之外,绘一周连弧纹,每个弧心内填一段竖短线纹,组成一朵大团花。盘壁口部二周红彩内双线半圆图案相背相错。图案明丽简洁(见图13之1)。袁台子十六国时期壁画墓出土漆器中的大圆漆盘,木胎,朱漆。大敞口,圆唇,浅腹,平底。黑漆边缘,盘内绘十六个单瓣莲花纹,叶瓣略尖,瓣心有竖向短线纹 (见图13之2)。由此可见,北朝时期的圆形漆器装饰纹样风格有相近之处,正如他们的陶器纹样也是又相近又有区别,此乃属民族共同体的差别。[14]

图131、朝阳八宝村北魏1号墓出土漆盘2、袁台子十六国壁画墓出土漆盘

从北魏时期出土器物来看,以陶器为大宗。但仅就器型而言,漆器所见的漆盂、漆钵、漆杯、漆格、漆案、漆盒、耳杯等器型少见于陶器型,就是圆形漆盘在陶器中也只是少量出现。装饰纹样上也与同时期陶器、石雕器等其他质地器物的纹样装饰亦略有不同。北魏陶器流行的方格纹、多线水波纹、绹索纹、网状暗纹、竖向暗纹,即使陶圆形器的陶盆、陶盘所模印、刻划的方格纹、米格纹、多线水波纹等几乎不见漆器之上。漆器的几何图案仅见于个别其他器物之上,如大同南郊北魏墓群M99出土的陶罐肩部施双线连弧纹,与漆器的团花纹相类。同地M214的一件矮领罐腹部施双折线暗纹,折线转角处施同心圆纹(图14),与漆器折线纹样相近。再相比其他质地器物的装饰纹样,如铜器和石雕器等可知,漆器中流行的几何纹中的联珠纹、植物纹中的各式忍冬纹、动物纹为北魏时代的主要装饰纹样。

图14 大同市南郊北魏墓群出土陶罐

北魏漆器纹样方面虽具有当时流行的忍冬纹、联珠纹、联珠与环状相套的纹样结构等,但漆圆形器的纹样布局、漆棺上联珠圈内的动物与人物纹目前考古仅见于漆器。且不同墓群出土的漆器纹样相近,又与魏晋漆器风格不同,因此可能北魏生产漆器的工匠是属于同一个专门的官府作坊,有着自己传统的装饰风格。关于漆器的官府作坊,在文献中并无记载,但北魏的工匠是用军事编制的,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不得容匿工巧之人,且百工伎巧驺卒子息皆当习其父兄之业,百工伎巧连士民之家都不可通婚,直到孝文帝时政府才对手工业者的控制略放宽。所以作为百工之一的漆工也不例外,有着他们行业独特的承袭传统。

北魏漆饮食器的造型与纹饰多承汉晋,又有独特的时代特点。但是髹饰漆棺上的纹样则是另外一番风采,大量采用与纺织品相近的联珠相套环图案结构,颇耐人寻味。

[1]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昌市博物馆.南昌火车站东晋墓葬群发掘简报[J].文物,2001(02):20-23.

[2]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6(10):13-14.

[3]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大同南郊北魏墓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日)酒进敦子著,李静杰译.南北朝时期的植物云气纹样[J].敦煌研究,2003(02):20-28.

[5]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邓县彩色画象砖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58.

[6]王 明.抱朴子内篇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5.

[7]宁夏固原博物馆.固原北魏墓漆棺画[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8]李 零.论中国的有翼神兽[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9]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七里村北魏墓群发掘简报[J].文物,2006(10):39-43.

[10]韦 正.六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1]朝阳地区博物馆,朝阳县文化馆.辽宁朝阳发现北燕北魏墓[J].考古,1985(10):9-17.

[12]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朝阳地区博物馆文物队,朝阳县文化馆.朝阳袁台子东晋壁画墓[J].文物,1984(06):.

[13]王雁卿,刘贵斌,高 峰.北魏陶器的装饰纹样[J].文物世界,2003(03):39-42.

[14]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M].北京:三联书店,1959.

猜你喜欢

墓群漆器纹样
山东出土元代砖雕壁画墓群
江苏金坛薛埠井头村土墩墓群D7发掘简报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漆器收藏三问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平遥推光漆器色彩文化的分析
漆器匠人坂本雅彦
袁飞纹样设计
如何辨别新老漆器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