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牵引下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2013-12-05王为民李远栋刘玉峰张君涛金哲峰指导

吉林中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根型术者压痛

王为民,李远栋,刘玉峰,张君涛,金哲峰,指导:王 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天津300193)

自2012年7月-2013年2月,笔者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采用动态牵引下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入选的60例患者,男15例,女45例,年龄23~68岁,平均47.05岁;病程3 d~5 a。治疗组30例,其中男7例,女23例,平均45.63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 8例,女22例,平均48.52岁。经χ2检验,2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确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动态牵引下旋提手法,左侧为例),具体操作步骤 1)放松手法:患者坐位,术者以拇指揉法从风池穴处沿着棘旁左侧1 cm处到第7颈椎棘突旁,揉5次;以拇指揉法从乳突处沿胸锁乳突肌走行从上至下揉5次;以手部竖滚法从枕骨下沿斜方肌于颈肩部走行行滚法5次;然后对右侧行相同手法,放松手法共约6 min。2)牵引摆动:嘱患者坐于牵引椅上,挺胸直腰,双肩自然下垂。助手将牵引带固定到患者下颌部以及后枕部,根据患者头部大小调整两边搭扣,搭扣取相同个数,使两边牵引带平衡,使患者牵引时头部舒适,牵引力度以患者舒适为度。术者站于患者后侧,双手拇指叠按于患处棘突或小关节处,其余四指环抱患者颈部,可以在牵引下做前后活动数次。然后术者站立于患侧,术者右手拇指放于患处小关节,其余四指拿捏住颈部,左手牵拉患侧左侧上肢,侧向摆动3次,向左前方摆动3次,左后方摆动3次,右侧同左侧。3)术者站立于患者后侧,嘱患者颈部前屈,然后向右旋转至极限,再屈颈至最大角度,此时术者用右肘关节托住患者下颌,左手托住该手腕关节,达到患者头部与术者固定在一起的感觉,此时术者带动患者头部向一侧旋转至最大,术者胸大肌收缩,垂直向上拔伸牵引,保持拔伸力,持续牵引2~3 s,力度以患者臀部不离开椅子为度。然后嘱助手用手摇牵引椅的摇手逐渐加大牵引力量对患者颈部进行牵引,当术者感到牵引力量与自己给患者牵引力相当时,令助手停止牵引,维持此牵引力10 s,术者可以放松只维持牵引角度。此时术者重新用之前力量维持牵引,令助手迅速减小牵引力量直至为零,术者胸大肌快速收缩,瞬间快速做一牵伸,常可听见一个或多个弹响声。

2.2 对照组(仰卧位侧屈牵伸旋扳法,左侧为例),具体操作步骤为 1)放松手法与治疗组相同。2)患者于整脊床上仰卧位,双上肢自然放于体侧,降低整脊床颈部板块使头颈部略后仰,术者左手五指自然伸开,左手食指末节紧贴中指远节指间关节,中指指腹放于患椎棘突处,食指桡侧放于需要复位的小关节后方,其余手指自然放于左侧颈后部,右手掌托患者枕后部。两手配合先纵向牵伸,再使患者颈部向左侧屈,使颈部向右旋转,旋转角度以术者食指末节桡侧感到小关节适度为宜,当左食指感到阻力感时,向患者头部右前方发一小幅度的闪动力,此时往往可闻及弹响声。

以上2组治疗,每次约20 min,均为隔日1次。2组患者均同时服用颈痛颗粒(山东明仁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91024),1袋/次,3次/d,2周为1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3.1 有效性指标

3.1.1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日本学者田中靖久[2]提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法,满分20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轻。

3.1.2 压痛仪测量颈部压痛值 选用天津明通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生物力学实验室共同研制生产的A830L型[津(食)药监械生产许20050003号]压痛测试仪。受试者端坐,两眼平视前方,颈椎呈中立位,测试C5/6患侧旁开1 cm以及C6/7患侧旁开1 cm处压痛值,测量时先正常开机调零,患者手持锁定键,测量者右手握住传感器,传感器及测试者发力方向均垂直局部皮肤,均匀缓慢按压,当患者感觉有疼痛感时患者按下锁定键,记录显示器屏幕上的数值。

3.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4 结果

4.1 2组治疗前后田中靖久量表颈部功能积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田中靖久量表颈部功能积分比较(±s)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田中靖久量表颈部功能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0.77±2.06 16.67±1.21#△对照组 11.00±2.35 16.24±1.43#

4.2 2组治疗前后颈部压痛测量值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颈部压痛测量值比较(±s) Kg

表2 2组治疗前后颈部压痛测量值比较(±s) Kg

注: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84±0.47 4.95±0.86#△△对照组 1.90±0.60 4.72±1.01#

5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即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压迫和刺激颈背神经根,引起神经根性疼痛、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3],约占颈椎病中60%,男性多于女性。

动态牵引法是将牵引和手法相结合,在垂直方向拉伸力的同时结合侧向牵引以及前推后拉的运动,可以使椎间隙增宽,并针对不同的关节错位类型采取相应的复位。此牵引法最大的特点是:动态牵引、动中求正。手法治疗时在牵引下进行,可以充分借助杠杆力、对拉力而达到动中求正的目的。操作中将机械牵引和手动牵引结合起来,具备持续和间歇的优势互补,便于根据患者的情况自由调整牵引力度与牵引幅度,随时矫正[4],使徒手正骨法不易矫正的部位得到较好的整复,变形的椎间孔面积得到扩大,缓解神经根症状。

本研究中旋提手法源自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是朱立国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结合孙氏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手法,此手法中强调患者主动的颈椎旋转,施术者只是给与一个向上的提拉力,而无旋转力,简化了临床中常用的旋转手法,且更易掌握,可使神经根和关节周围的黏连得到一定程度的松解,从而改善临床症状[5]。施术前首先让患者主动颈椎旋转到最大幅度,此时颈部的自我保护机制已经形成,不易对患者造成损伤[6],提高了手法的安全性。王平教授在此手法基础上结合西方整脊技术和龙氏牵引整复技术,根据颈椎病变节段进行牵引下手法操作,易于施术,并且通过本研究初步得出动态牵引下旋提手法相对侧曲牵伸旋扳法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颈部功能及减轻颈部压痛方面起效快、疗效好。

[1]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9.

[2]田中靖久.颈部神经根治疗成绩判定基准[J].日本整形外科学会杂志,1993,67(3):552.

[3]金英华,施绍宇.特定电磁波治疗仪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47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4):419.

[4]王育庆.动态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5]何育风,王翔,吴双.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31(6):551-552.

[6]刘鹏,李远栋,张君涛,等.旋提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曲度改变的疗效分析[J].天津中医药,2011,28(4):298-300.

猜你喜欢

根型术者压痛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辐射防护舱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对术者辐射防护效果的体模研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者站立区水平方向X线辐射剂量分布特征分析
胸腔镜手术中扶镜者的重要性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