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未成年人的微阅读现状与引导对策*

2013-12-05叶松庆

中国出版 2013年21期
关键词:比率教育者文学作品

文/叶松庆

微阅读是一种集短信、网文、博文为一体的阅读方式,手机报、手机短信、网络微博、博客都是微阅读的源泉,手机阅读与网络阅读(部分)都可属于微阅读。微阅读一经面世,首先引起青少年群体的高度关注。有人认为,“微阅读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很多人已经形成了天天看微博的习惯——这比以前不看书,只看电视,什么都不看要好。这是好现象,应该提倡”。[1]有人认为,“微阅读总比不阅读强”[2],也有人认为,“微阅读正在败坏阅读风气”[3]。尽管目前社会对微阅读的看法不一,各持己见,但微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接受,“埋头于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的移动阅读‘低头一族’将会越来越壮大”[4],这是可以预见的。

为了解未成年人的微阅读现状与引导现状,笔者于2008~2012年连续五年在全国部分省(市)做价值观调查时,设置了与微阅读相关的选题,得到原始数据[5-6]。

(1)未成年人的调研:2010年1936 名,2011年1931 名,2012年2104 名,总有效样本为5971 个。

(2)教育者的调研:2008年155 名,2009年223 名,2010年215 名,2011年218 名,2012年201 名,总有效样本为1012 个。

(3)家长的调研:2010年98 名,2011年183 名,2012年205 名,总有效样本为486 个。

一、未成年人的微阅读现状

1.微阅读是未成年人课外阅读的新方式

通常把“纸质书刊阅读”称为传统阅读,“网络阅读”“电视阅读”“电子书阅读”称为新型阅读,把“手机阅读(微阅读)”与“网络阅读”的部分(博客、微博、短文)称为微阅读。在阅读方式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未成年人在传统阅读、新型阅读与微阅读之间彷徨、徘徊。2011~2012年的调查显示,尽管60.94%的未成年人选择了“纸质书刊阅读,“网络阅读”(11.50%)、“电子书阅读”(10.19%)、“电视阅读”(3.54%)也受到部分未成年人的欢迎,明确标为“手机阅读(微阅读)”还位居第四(9.94%),但2012年的比率(10.84%)比2011年的比率(8.96%)高出1.88%,呈现出强劲的态势,而且“网络阅读”中也还含有部分微阅读。可见未成年人接受微阅读的速度很快,这符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

2.手机报是未成年人微阅读的主要对象

手机报是微阅读的重要来源,从2010~2012年连续三年的调查结果来看,未成年人手机报阅读的比率为:“经常阅读”(20.69%)、“偶尔阅读”(35.89%)、“从不阅读”(22.76%)、“不知道”(20.66%)。“经常阅读”的未成年人已有微阅读习惯,“偶尔阅读”的未成年人还处在初尝阶段,“从不阅读”的未成年人对微阅读丝毫不感兴趣。显然,“微阅读”已成了1/5 强的未成年人课外阅读的新方式。

3.未成年人微阅读中的“浅阅读”方式

未成年人微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很多时候与“浅阅读”挂钩,“浅阅读方式给人们带来的新奇感和缓解疲劳的快感及对人们认知度的培养和人们阅读兴趣的激励功能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7]2011年与2012年,在4035 名未成年人中的调查可知,未成年人涉及最多也是最感兴趣的“浅阅读”方式是“浏览式”,因为“浏览式”是一种搜索式、标题式为特征的阅读方式,不需要深度思考,基本上是处于“一闪而过”“一望便知”的状态,易受未成年人的青睐。欣赏“浏览式”的这部分未成年人占43.84%,其余各项的排序为,“快餐式”(19.03%)、“随意式”(14.87%)、“跳跃式”(6.27%)、“碎片式”(4.71%),此外还有11.20%的未成年人目前没有进入“浅阅读”的行列。以上所列的“浏览式”“快餐式”“随意式”“跳跃式”“碎片式”均是“浅阅读”的方式,其共同特点是“浅显化”,也反映出微阅读的浅显成分。

图1 未成年人微阅读的最大收获

4.未成年人微阅读中最感兴趣的文学作品

未成年人在微阅读中不完全是“浅阅读”,也有深阅读的时候。在2011~2012年的调查中发现,未成年人在微阅读中最感兴趣的文学作品排序是:“中国文学名著”(31.28%)、“中国现代作品”(25.50%)、“世界文学名著”(24.06%)、“外国现代作品”(5.55%),可见未成年人比较亲近中国的文学作品,对外国现代作品不大关注。由于有这种“中国”情结,再加上有快捷的方式,引致未成年人进入微阅读中的深阅读。

5.未成年人微阅读中最感兴趣的网络内容

网络是未成年人微阅读的主要源泉,哪些内容让未成年人最感兴趣?从2010年至2012年三年的连续调查可知,“国内新闻”被排在第一位,占18.42%,余下各项的排序为:“国际新闻”(15.07%)、“文学阅读与音乐欣赏”(12.48%)、“游戏”(7.99%)、“青少年事件”(7.00%)、“社会趣闻”(6.11%)、“企业家成功之路”(5.36%)、“其他”(3.82%)、“爱情”(3.77%)、“科学文化知识”(3.52%)、“网聊”(3.47%)、“不知道”(2.63%)、“军事”(2.23%)、“无所谓”(2.19%)、“凶杀暴力”(1.64%)、“涉黄”(1.57%)、“创业就业信息”(0.85%)、“网恋”(0.40%)、“网婚”(0.39%)。从以上排序可以看出,除第一位到第三位的比率超过百分之十以外,余下17 项的比率均在百分之十以下,彼此间差距不大。这种数据分布提供的信息是,未成年人对来自网络的内容兴趣比较宽泛,这也是未成年人青睐微阅读的心理基础之一。

6.未成年人微阅读的最大收获

未成年人采用微阅读的方式阅读了自己感兴趣的多样化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在2011年与2012年的4035 名未成年人的调查(见图1)可知,排在第一位的是,“精神上获得满足”,占28.55%,排在第二位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占25.11%,从第三位“知识有了长进”(13.78%)开始比率就大幅度下降,余下的各项比率为,“减轻学习考试压力”(12.42%)、“达到休闲目的”(11.97%)、“不知道”(2.18%)、“没有任何收获”(0.82%)。无论怎样说,未成年人的微阅读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可见微阅读不仅具有为未成年人“增长知识”“减轻压力”“休闲放松”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

二、对未成年人的微阅读引导

1.教育者与家长是最好的微阅读行为示范者

事实表明,教育者与家长的微阅读行为是未成年人微阅读的重要影响因素。

(1)教育者最喜欢的业余阅读方式

在2011年与2012年419 名教育者的调查中可知,传统的“纸质书刊阅读”仍是教育者最主要的阅读方式,占58.95%,“网络阅读”其实已有部分“微阅读”,只是我们在设置调查选项时没有把它明确列入“微阅读”栏目,这部分教育者占29.36%,可以说,以上两种阅读方式是教育者最爱采用的阅读方式。喜欢“微阅读”(手机阅读)的教育者占4.77%,虽比“电视阅读”的比率高0.61%,但从两年的调查结果来看,这一项的比率上升了1.02 倍,同时考虑“网络阅读”中的“微阅读”部分,表明“微阅读”已经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参与“微阅读”的教育者逐渐多了起来。

(2)教育者阅读手机报的情况

手机报是教育者微阅读的主要对象之一。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在634 名教育者中的调查显示,教育者“经常阅读”手机报的比率为20.19%,“偶尔阅读”的比率为41.32%。也就是说,61.51%的教育者平时阅读手机报,这种阅读与手机报的及时、快捷有关,而与喜爱、兴趣关系不大,因此手机报的普及率还不高。

(3)教育者微阅读中的“浅阅读”方式

“浅阅读”方式已深入各种人群,受众面较广。教育者在选择微阅读的同时也就回避不了“浅阅读”。2011年与2012年在419 名教育者中的调查表明,与未成年人相似,教育者也把“浏览式”(54.65%)排在第一位,其余各项的排序为,“快餐式”(27.21%)、“随意式”(10.74%)、“跳跃式”(3.34%)、“碎片式”(1.91%)。我们注意到,教育者的选择相对比较集中,与未成年人的选择相对分散形成鲜明对照。教育者与未成年人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没有刻意回避“浅阅读”。

(4)教育者微阅读中最感兴趣的文学作品

紧张忙碌的工作常常使教育者无暇漫游在纸质书海之中,于是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的普及版、精简版、通俗版、口袋版应运而生,微阅读就派上了大用场。读文学作品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消遣,至于是纸质阅读还是微阅读并不重要,关键要看阅读者的兴趣和感受。教育者在微阅读中对什么文学作品最感兴趣呢?在2011年与2012年419 名教育者的调查中发现,“中国现代作品”排在第一位,占教育者的34.13%,2012年的该项比率(28.86%)比2011年的该项比率(38.99%)低10.13%,但仍然处在第一位。“中国古典名著”排在第二位,占教育者的29.36%,但2012年的该项比率(20.40%)比2011年的比率(37.61%)下降17.21%,排在第三位的是“世界名著”,占教育者的20.53%,与占比为6.44%、排在第五位的“外国现代作品”的这两项在2012年比率大幅上升。在教育者那里,本土化的文学作品在得到青睐的同时,有与外国文学作品平分秋色的趋势。这与未成年人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存在明显差异。

(5)教育者微阅读的最大收获

不论什么方式的阅读,阅读者都有一定的收获。在2011年与2012年对419 名教育者的调查中,教育者认为微阅读最大的收获是“精神上获得满足”(33.89%),其次是“知识有了长进”(22.20%)、然后是“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16.95%)。其余各项排序为,“减轻工作压力”(13.60%)、“弥补学习的不足”(8.11%)、“达到休闲目的”(5.01%)。显然,教育者的微阅读在精神层面的收获得到提高,休闲功能在削弱。

教育者对微阅读已不陌生,微阅读也已逐渐成了教育者阅读的新方式,涉及面在不断扩大,在这一点上与未成年人没有什么两样。由于教育者是“教育”未成年人的,是未成年人的示范者,如同教育者的其他态度与行为一样,其微阅读的态度与行为对未成年人也会产生显性与隐性的影响,因此,教育者的责任重大,必须注意修好自身的微阅读形象,积累微阅读经验,为正确引导未成年人的微阅读提供正能量。

(6)家长的微阅读情况

同样用手机报阅读来考察家长的微阅读,2010~2013年连续三年对486 名家长的调查表明,所得到的结果与教育者相近。“经常阅读”的比率占19.75%,“偶尔阅读”的比率占41.15%,“从不阅读”的比率占36.21%,“不知道”的比率占2.88%。可见微阅读对六成以上的家长来说也已不陌生。

家长是未成年人的启蒙老师,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更加显著。但家长的成分比较复杂,一是文化背景不一致,二是自身的素质高低不一致,三是对未成年人的要求与期盼不一致,所以对未成年人产生的影响也会不一致。这就要求家长也要注意修好自身的微阅读形象,发挥各自的优势,从正面影响未成年人的微阅读。

2.加强教育者与家长对未成年人微阅读的指导

教育者与家长不仅要为未成年人的微阅读作出表率,也要尽自己的能力指导未成年人的微阅读,当然,教育者与家长在指导能力上是有差别的,但只要用心就会有好效果。

(1)加强教育者对未成年人微阅读的指导

如图2 所示,对于未成年人课外阅读,18.38%的教育者“经常指导”,61.56%的教育者“有时指导”。也就是说,近80%的教育者指导未成年人的课外阅读(这里包括微阅读的指导),履行了老师的职责,但有1/5 的教育者没有尽到责任。因此,教育部门需要求所有教育者切实履行职责,变“不指导”为“有时指导”,变“有时指导”为“经常指导”,因为教育者有这种职责与能力。

图2 教育者指导未成年人课外阅读的情况

图3 家长指导未成年人课外阅读的情况

(2)加强家长对未成年人微阅读的指导

如图3 所示,对于未成年人课外阅读,13.99%的家长“经常指导”,57.82%的家长“有时指导”。也就是说,70%以上的家长指导未成年人的课外阅读(这里包括微阅读的指导),发挥了启蒙老师的作用,但有近1/3 的家长“不指导”(23.46%)或感到“无所谓”(4.73%)。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家长都来指导未成年人的微阅读,但我们期盼所有家长都来关心未成年人的微阅读,关注他们的微阅读动向,关注他们的微阅读成效。

教育者与家长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未成年人的课外阅读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未成年人的兴趣很广泛,微阅读面也很宽泛,只要网上能搜寻到的内容尽可涉及。教育者与家长如不熟悉微阅读的方式与技巧,就很难对未成年人的微阅读起到有效指导。因此教育者与家长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取向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接纳、更新阅读方式,同时还要用心关注未成年人在微阅读中的兴趣点与价值取向,了解他们究竟在阅读些什么内容,以便在阅读指导中获取实效。

三、结语

微阅读以其方便、快捷、面广、信息量大的特点,成了未成年人的新宠,对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但微阅读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发展也有一些负面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微阅读的指导,避免未成年人在微阅读中走失方向,尽量“减少‘微阅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负面效应”,[8]就显得非常必要。

老师与家长要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微阅读习惯,使微阅读与深阅读、浅阅读等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智慧型的微阅读。微阅读习惯的形成不仅取决于未成年人自身的阅读兴趣、情绪与需求,也依靠于老师与家长对未成年人阅读目的的定位上。从这种意义上说,老师与家长紧密配合的同时,还应与社会各方面积极联动,多视角探寻未成年人的微阅读动向,客观地评价他们的微阅读效果,有效校偏纠误,这样才能扬正避邪,充分发挥微阅读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助力作用。

[1]葛红兵,刘强.微阅读,阅而不读[N].山东商报,2012-09-29(4)

[2]涵今.“微阅读”总比不阅读强[N].东方早报,2012-04-24(5)

[3]安武林.微阅读正在败坏阅读风气[N].检察日报,2012-09-28(3)

[4]邓建国.电子书的未来:为读者创造新的价值[J].中国出版,2012,(20)

[5]叶松庆.对安徽当代未成年人购买书刊的调查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0,(10)

[6]叶松庆.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发展状况实证分析[J].青年研究,2011,(5)

[7]董二林.移动阅读如何走出“浅阅读”的困境[J].中国出版,2013,(2)

[8]王玉琴,杜在桂.别让少年儿童被“微阅读”掌控[N].光明日报,2012-09-03

猜你喜欢

比率教育者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品读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比率分析公司财务状况——以步步高及永辉超市为例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
文学作品与数学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