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运动健康促进教育介入实证研究的可行性考量*
2013-12-05范旭东
范旭东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体育系,广东广州510640)
开展运动健康促进教育介入实证研究的可行性考量*
范旭东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体育系,广东广州510640)
不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使各类慢性代谢类疾病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难题。众多的研究结论支持在慢性病的治疗过程中,优先选用运动干预结合饮食控制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在经过阶段性治疗无明显效果的情况下,再建议使用药物治疗。越来越多的人们主动参与到运动健身中来,但由于错误的操作或专业知识的匮乏,却造成了健身者身体机能的损伤,与原来的健康促进目的悖道而驰。为此,通过强化国民运动健康促进的教育过程,来丰富国民的有关运动健康的专业知识,从而切实实现中国国民整体健康水平的全面改善。
运动干预;健康促进教育;慢性病
1 项目研究动因
1.1 慢性病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不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使各类慢性代谢类疾病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难题。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估计2005年有5800万人因各种病因而死亡,其中慢性病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3500万,由慢性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口的60%[1]。并且根据WHO的预测结果,每年将有不少于440万人死于由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所引发的各类代谢疾病疾病[2]。我国在20世纪60~80年代代谢类疾病的患病率非常低,而近20多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的数据,我国居民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约1.6亿人,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TG血症11.9%;低HDL-C血症7.4%,其中部分患者为混合型高脂血症[3]。中国人群胆固醇水平变化与死亡率在过去的15年中增加了6倍,特别是35-45岁的男性群体,正直年富力强之时,人群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却增加了154%[4]。
1.2 运动干预成为慢性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鉴于慢性代谢类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巨大威胁,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在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慢性病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方面有大量的基础研究成果问世,并且近年来对于慢性病的干预治疗手段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在众多关于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中发现,运动干预配合营养控制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了药物治疗所造成的诸多副作用,且其获得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饮食控制,并在实施的易行性和经济节省化方面具有药物治疗和单纯的饮食控制不可与之相比的优越性。而WHO在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将每年5月10日定为国际性的“运动有益健康日”,并在《全球性运动有益健康的概念文件》中指出:“缺乏体育活动直接或通过其对其他主要危险因素的作用影响着全球的疾病负担,特别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和肥胖症,全球范围内超过60%的成年人完全没有足够的活动维护他们的健康。”[2]200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管理条例》更是将国民健身活动上升到立法层次加以保障,中国国民社会的“生命在于运动”的健康理念已初步形成,数以亿计的普通国民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因此,众多的研究结论支持在慢性病的治疗过程中,优先选用运动干预结合饮食控制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在经过阶段性治疗无明显效果的情况下,再建议使用药物治疗[3]。
1.3 慢性病运动干预工作开展的制约因素
虽然近年来国民关于运动有益健康的意识显著提高,且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群参与到大众健身活动中来,但是,国民在健身活动的过程中缺少及时、科学、有效的、全面的指导,致使国民运动健康干预过程的效果大打折扣。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体育科学、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参与到公共体育健康服务体系中来[5],但是,仍难以满足国民运动健康的需要,并且,由于我国体育健康人才培养规模及速度的限制,这一供需矛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据《2009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蓝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2月,中国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的大众健身人口数量已经达到4.4亿,而从1980年至今的30年中,我国所培养的公共体育健康服务人才不足10万[6]。
2 理论研究基础综述
2.1 国外该领域的研究情况
近20年来,世界各国对于国民健康运动促进的研究成果丰硕,包含了体育康复、运动干预、科学健身、运动营养疗法过程中的诸多细节。从循证医学角度,各国学者通过大样本的区域性、群体性调查或是固定人群的长程跟踪随访等方式论证了体育康复、运动干预、科学健身以及运动营养疗法介入在亚健康、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7]。
首先,在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临床医学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此类疾病主要是由于大血管、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所诱发,而血管粥样斑块出现的最主要诱发原因是血浆脂质成分的异常所造成,主要表现为CHO、TG、LDL的异常升高及HDL的偏低。而Yupoth(1999)历时16年完成的对CHD患者的长程随访研究显示,通过合理科学的体育活动使体重每减轻1kg,能使血浆TG下调0.11mmol/L,同时可使HDL-C水平升高0.017 mmol/L,而规律的身体锻炼配合低脂饮食,既可有效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LDL、TG水平,又能避免由低脂饮食所可能引发的HDL-C的降低,从而明显降低诱发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子[8]。Reaven(1990)对2292名被调查者所作的闲暇时间运动与血脂关系的大样本横断研究表明,无论男女,经常性运动者的血浆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性别的不运动者(p< 0.01)[9]。Lakka(1992)对芬兰东部地区2492名42~60岁男性的横断调查研究结果说明,每周3~4次的休闲运动足可以引起血脂发生适宜型的改变,使HDL-C和HDL2-C水平升高,同时下调血浆TG和LDL水平,而且在控制了混杂变量后,运动与血脂改变间的关系仍然存在[10]。上述的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体育康复活动可以通过改善血浆脂质的异常状态来降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子,并且通过脂质环境的改善,对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发挥积极的作用。
其次,在高血压方面:我国有关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人群高达9 000万,而在职业与体力活动的比较过程中发现,从事中、轻体力活动的职业人群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从事重度体力活动的人群(P<0.01)[11]。另外,在糖尿病方面:以美国(DCCT,1993)、英国(UKPDS,1998)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研究,从合并症的诱发因素、危害和控制的角度极大地丰富了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研究,这些研究均显示通过增加体育活动和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此以WHO、ADA、ACSM、IFSM为代表的众多国际医学权威组织,大力倡导糖尿病患者群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来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早日获得康复。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发现:近十年来,Diabetes,diabetes care,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ation等诸多专业医学核心期刊中,有关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治疗手段的研究中涉及运动干预方面的研究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并且同时关注增加体育活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专业的运动医学、运动机能学研究人员则开始注意科学规划和控制整个运动干预过程。由此可见,针对亚健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开展的国民运动健康促进的系统研究,将成为该方向学术研究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分散性的、多关注点上的零散研究,各国研究人员均是针对此类疾病在实施运动健康促进过程中所遇到的某一点或某几点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为主,还有大量的有关运动干预、体育康复、科学健身、运动营养疗法过程在亚健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治疗效果方面的验证性实验研究。
2.2 国内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而鉴于我国运动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规模、速度及运动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总量的限制,决定了只能有少数的国民群体能够享受到及时、有效、系统、科学、全面的运动健康规划指导与服务,而更多的国民群体只能根据自身的喜好和感觉来安排自己的健身活动内容、方式或慢性病的运动干预过程,致使运动健康的促进作用仅仅保留了身体活动的表面形式,而忽略了运动健康的科学基础、运动营养等方面相互支持效应,致使以健康获得为目的完整运动过程和方案疗效缩水,甚至由于错误的操作或专业知识的匮乏,造成身体的机能损伤,与原来的健康促进目的悖道而驰,这些都不是各国致力于国民健康促进领域的研究者所愿意看到的。
3 项目开展可行性论证
3.1 社会价值预测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于人类健康问题的普遍关注,各国的医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科学的工作者及科研人员在“健康促进”的运动干预方案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一大批针对普通健身群体、亚健康群体、中老年群体、青少年群体、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患者、冠心病患者、肥胖症患者的运动健身及运动干预治疗的成果问世,为各国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带来了深远的有益影响,人们的运动健康理念也得以不断加强。
而WHO(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成果也表明,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配合行之有效的运动营养方案是治疗和预防慢性病的最有效方法。而在中国大众健身群体的现状却是:人们在不断加强日常健身活动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合理的运动营养调控,没有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为此,对于我国国民运动健康促进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就是在深入了解和剖析我国大众健身群体的现状和诸多特性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适合健身个体独立操作及专业人员开展较广泛的科普教育的运动健康促进教育介入体系,并通过该体系的建立、完善与逐步推广的过程,使更多健身运动的参与者明白科学的运动方案、运动营养方案、及专业体育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并能够通过学习,为自己建立较为合理的运动健康促进方案,从而实现该“运动健康促进教育介入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3.2 研究方案的设计
在综合分析、研究运动健康促进过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以及临床医学、营养学和康复医学中对于亚健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运动干预、营养控制与治疗评价的方法、手段等的基础上,深入探讨运动健康促进技术与方法实施的基本过程、运动健康促进的医学生物学科学原理,指出国民运动健康促进过程中基本原则与使用范围、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规划出在运动健康促进过程中所使用的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运动的间歇、运动的组合方式等各基本参量的设计构成方法,尝试建立运动健康促进实施的评价体系及各种评价指标的组成,并针对几种常见的病情,设计相适用的运动干预处方、运动营养控制方案等,从而系统构建国民运动健康促进教育介入体系,提升国民对于健康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掌控能力,为国民自我的运动健康促进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参照依据,并通过社会科普宣传的推广过程,以期全面改善国民的健康水平。其具体内容包括:(1)运动健康促进的科学基础:包括运动对于健康促进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训练学的原理。(2)运动干预处方的组成与制定方法:包括运动干预处方的构成、各组成要素的基本知识、运动干预处方的设计原则、运动干预处方制定的流程、运动干预处方实施的控制及相关注意事项等。(3)运动营养控制方案的制定:包括运动营养控制对于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运动营养方案的制定原则、运动营养控制方案的组成、不同食物营养构成分析、科学配餐方案制定的原理、步骤与方法。(4)不同群体运动健康促进方案(运动健康促进方案=运动干预+运动营养控制方案):包括健康人群运动健康促进方案、亚健康人群运动健康促进方案中老年群体运动健康促进方案、青少儿群体运动健康促进方案、女性群体运动健康促进方案、肥胖人群运动健康促进方案、慢性病患者群体运动健康促进方案(包含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等)。(5)国民运动健康促进教育介入体系科普推广过程与实证检验。
4 结束语
通过强化国民运动健康促进的教育过程,丰富国民的有关运动健康的专业知识,包括运动促进健康的科学原理、运动处方的组成、科学的运动健康方案的制定流程与方法、必要的运动营养知识、基本的身体训练选择等。希望通过科普教育介入的方式,将专业化的运动健康原理与方法手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广大国民,提高国民运动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自我学习能力,国民群体本身为我国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寻找有利的主观支持,从而切实实现中国国民整体健康水平的全面改善。
[1]陈权,范旭东.高脂血症运动干预开展状况与对策检验的实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2):85-88.
[2]范旭东,陈德明.糖尿病运动干预评价控制体系的可行性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6):137-140.
[3]范旭东,陈德明.高脂血症运动干预研究进展述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1):137-140.
[4]范旭东,陈德明.高脂血症运动干预开展状况问卷设计与信度、效度效度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1):86-88.
[5]陈德明,范旭东.关于运动人体科学技术概念的提出与界定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5):134-136.
[6]范旭东.锻炼行为理论研究进展述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1):110-113.
[7]范旭东.相同时间不同组合有氧运动方案对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1(4):95-98.
[8]YuopthS,ZhaoG,EthertonT,et1a.Effects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s step I and step II dietary interven⁃tion program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a meta anal⁃ysis[J].America Jounral of Clinic Nutition,1999,69(4):632. 646.
[9]Reaven P.D,McphlilipsJ.B.et1a.Leisure time exercise and lip⁃id and lipoprotein levels in an older population[J].J Am Geri⁃atr Soc,1990,38(8):847.854.
[10]Lakka T.A.and Slaonen J.T.Physical activity and serum lip⁃ids:across-sectional population study in eastem Finnish men[J].Am J Fpidemio,1992,136:806-818.
[11]陈灏珠.我国人群血脂水平现状和高脂血症的治疗[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2);81.82.
Feasibility of Empirical Research of Education of Keeping Fit by Practicing Sport
FAN Xu-dong
(Sport Dept.,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ique Vocational Inst.,Guangzhou 510640,China)
The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s caused by unhealthy life style and dietary habits have threatened the health of the people.It is supported by many researches that sports practice combined with dietary control should be the priority in the treatment and the medical treatment works as the backup if the first treatment is not effective. More and more people take part in the sports practice but due to wrong operation and lack of sports knowledge,many end in physical injuries.Therefore,specific education about sport and health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health state of the people.
sports intervene;education of keeping fit by practicing sport;chronic disease
G804.32
A
1672-268X(2013)05-0042-03
2013-07-10)
2011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B0807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