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默手稿的拥有者
2013-12-05○李黎
○ 李 黎
每当我思维枯竭时,我就翻翻它……是的,我需要它。
——比尔·盖茨评价《哈默手稿》
也许向生活在久远时代的偶像致敬的终极方式之一,就是拥有他的手稿。在这一点上,比尔·盖茨做到了。在他买下列昂纳多·达·芬奇著名的《哈默手稿》后,意大利人曾喋喋不休地向他唠叨企图要回所有权,但他告诉所有人:“达·芬奇的智慧和遗产应该属于全人类。”的确,比尔·盖茨并没有像很多手稿收藏家一样把《哈默手稿》放在私家壁橱或画室里,而是委托大英图书馆的专家进行破解,并每年都送至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馆图书馆展览给大众。但是尽管如此,能够得见《哈默手稿》原貌的世人还是少之又少。自1994年哈默手稿被比尔盖茨收购后,2013年终于有中国出版社让这本珍贵的手稿以中文版本出现。现在的中文版本《哈默手稿》,则不仅是中文的,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个图书版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策划编辑王连华说,在策划开发《哈默手稿》中文版之前,当时也没有想到这本书从孕育到诞生需要两年的时间。她坦言最后坚持做下来全靠最初的那种锐气和坚持。在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靠众多海外朋友的帮助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终于得到并拥有了《哈默手稿》的全部手稿图片,《哈默手稿》的中文版本的出版才得以提上日程。
但种种达·芬奇手稿所固有的特点,为《哈默手稿》的破译和出版设置了若干的难题。王连华说:“第一、从意大利原文,而且还是镜像文字,又在糟糕的笔迹下面看清并翻译出来,本身就很困难。所以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常常不得不参考大英图书馆的英文版本,但是即使英文版本也不能把握达·芬奇的精髓。第二、达·芬奇自身学识丰富,几乎在任何知识学科当中任意出入丝毫不受到拘束,而在当今的学者当中能够找到如此的知识性通才犹属困难,或者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一件事。”所谓镜像体,是达·芬奇惯用左手执笔写字,这样最终的文字就完全和常人的阅读习惯相反,要通过一面镜子才能够看到正常的文字。畅销书作家丹布朗就曾以此为灵感,把这些细节用到了其著作《达·芬奇密码》中。
如同元老院看见圣物的诚惶诚恐一样,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在初始的时候联系到数名在美术界享有声名的翻译家落实翻译问题,结果是——学者们看到达·芬奇的手稿之后,因为自觉不能通晓其他领域,都无一例外地知难而退了。王连华说:“毕竟如何透过《哈默手稿》的字面意思把握住达·芬奇观察事物的角度以及思考的方式,乃至于达·芬奇进行这些观察和思考的初衷,和真正人文思想的所在,成为最大的难题。但尽管困难,其中也并不缺乏乐趣。”
为了能够给《哈默手稿》配上必要的说明文字和辅助图片,策划编辑要在水力学、光学、机械学的种种知识当中来回冲撞,查阅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泰奥弗拉斯托斯甚至是马克·吐温的著作 (单纯因为他也写了一部有关水的《密西西比河上》)。甚至会为了寻找一幅后世之人根据达·芬奇的设计图纸而绘制的运河水闸图,花掉数天的时间检索数百个网页。于是整个工作持续了整整一年才基本上尘埃落定。但是编校工作才刚刚开始,然后才是最终的《哈默手稿》中文版。
北理工出版社认为,《哈默手稿》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大的精神智慧的代表,而且仅凭借世人固有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就能够领悟学习,对于民智启迪大有裨益。王连华说:“达·芬奇和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号称意大利文复兴的前后三杰。在这里并没有厚此薄彼任何一位,在其余五位天才当中,前三位以文学而著称,后面的两位则或者在雕塑或者在绘画上成绩斐然,尽管从文艺复兴的整体驱使力量上来看并无二致,但丁和彼特拉克一向被认为是意大利人自然美的发现者,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则在现实当中生活的人的身上加上神性的光辉,但是从研究的方面上来看,毕竟还是以达·芬奇的研究最为开阔。”的确如此,一个人可以在如此广泛的领域里成就百科全书般的全能建树,只有亚里士多德和达·芬奇。但是和亚里士多德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活着的时候,亚历山大派遣了一支三百多人的队伍供他驱使,为他搜集材料,但是达·芬奇几乎完全凭借一人之力。“人的记忆力最不可靠。最好准备一本笔记本在手边,随时可将眼前所见的事物速写下来……”,达·芬奇一生勤于记录,写下了数以万计页的手稿,而现存分散于世界各地的手稿仅有5000多页。王连华在编辑整理中发现,达·芬奇的手稿都写在凌乱的稿纸上面,没有编码序号,也没有署下年月,事实上人们已经习惯于将达·芬奇手稿称作“含义模糊的纸片”了。手稿不仅包括未寄出的信件、各式表格、不同语言的读书笔记、机械和工程草图等,而且即使同一张纸上也往往会有其不同研究领域的痕迹,一篇关于光学的文章旁边可能是一幅人脸素描、一种关于特别颜料的配制方法或者关于某篇医药配方的论文,而且还不忘记录下来和他居住在一起的一个小孩子偷走了他若干金币。他在这本手稿中,还分析了天为什么是蓝的和为什么在山顶上发现了化石,并预测了潜水艇和蒸汽机的发明。
1717年,此手稿被英国人莱斯特购得,按照惯例根据所有人权利命名为《莱斯特手稿》,20世纪初被美国商业巨头哈默所收购,易名为我们今天众所周知的名字——《哈默手稿》。在1506年至1510年间,达·芬奇在米兰完成的手稿共18页,用粉红色墨水写就,所用纸张为双面活页纸,每页均可展开,因此总共是72页。其中涉及众多学科领域。手稿中还包含了丰富的配文插图,从天文学到地质学、水文学、考古学甚至光学,无奇不有,各学科的发明、发现更是不胜枚举。它的珍贵性也从世人对它的追逐当中略见一斑。1994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以3080万美元的价格拍得了《哈默手稿》,使《哈默手稿》真正广为世人所熟知,也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图书。
链接
除绘画作品所能够表现出来的之外,达·芬奇在其他领域的研究多保留在他的手稿当中。但是他在这里也和世人开了一个玩笑,就是他一生写下了大约一万多页手稿,但是都写在凌乱的稿纸上面,没有编码序号,也没有署下年月,事实上人们已经习惯于将达·芬奇手稿称作“含义模糊的纸片”了。它不仅包括未寄出的信件、各式表格、不同语言的读书笔记、机械和工程草图等,而且即使同一张纸上也往往会有其不同研究领域的痕迹,一篇关于光学的文章旁边可能是一幅人脸素描、一种关于特别颜料的配制方法或者是关于某篇医药配方的论文,而且还不忘记记录下来和他居住在一起的一个小孩子偷走了他若干金币。此外,他还有一个书写特点,就是用左手执笔来进行写字,这样最终的文字就完全和常人的阅读习惯相反,也就是所谓的“镜像体”,要通过一面镜子的反射才能够看到正常的文字呈现。这或许就是“达·芬奇密码”的起源。
在达·芬奇自己制造了这么多的麻烦之后,在他逝世之后,他的手稿的保存和破译就远远没有散佚丢失来得简单。在丢失了几千页手稿之后,1651年法国的一位出版商整理了达·芬奇的一部分手稿进行出版,这就是至今唯一公开出版的《达·芬奇笔记》。
但是事实上,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达·芬奇手稿却不是《达·芬奇笔记》,而是《哈默手稿》。1506年至1510年间,列昂那多·达·芬奇在米兰完成的手稿共18页,用粉红色墨水写就,所用纸张为双面活页纸,每页均可展开,因此总共是72页。其中涉及众多学科领域。手稿中还包含了丰富的配文插图,从天文学到地质学、水文学、考古学甚至光学,无奇不有,各学科的发明、发现更是不胜枚举。它的珍贵性也从世人对它的追逐当中略见一斑。1717年,被英国人莱斯特购得,按照惯例根据所有人权利命名为《莱斯特手稿》,20世纪初被美国商业巨头哈默所收购,易名为《哈默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