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公司技术联盟合作形式选择研究

2013-12-04冉旭杜颖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版 2013年11期

冉旭 杜颖

摘要:G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太阳能检测设备的高新企业,随着竞争加剧,市场需求更高性能的新型检测设备,如果单独靠自己的研发实力,不仅周期长、花费高,而且质量不一定可靠,所以,G公司决定选择国外公司进行技术联盟合作。然而,不同的合作形式不仅会影响联盟合作的创新效果,甚至会决定整个技术联盟的成败,所以如何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合作形式是G公司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技术联盟;不均衡指数;多层次分析法;太阳能检测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015-07

本文在一些技术联盟理论基础上,选择G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国内外行业形势、国家政策,并全面剖析和归纳了G公司的内部问题,特别是研发问题和技术联盟合作问题。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验证了技术联盟合作的必要性并详细说明了如何进行技术联盟的选择。包括:设计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Theil不均衡指数和模糊决策、多层次分析法和优属度法,通过Excel和C++实现了数据录入、矩阵处理、权重计算,得出了每种合作形式的优属度。然后,根据优属度值选择出了契约型合作形式作为G公司的技术联盟合作形式。最后,本文根据G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契约型技术联盟合作中的管理保障问题。包括技术联盟协议、管理保障机制及后期联盟调整。

本文属于应用型研究,旨在帮助G公司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技术联盟形式,以适应市场环境,尽快推出新产品,同时,也为许多类似于G公司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了一种技术创新的思路和科学的决策方法。

1 概述

为保证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产品合格率,提高组件输出功率,在太阳能电池组件自动生产工艺设计中,在出厂前需要对组件功率进行终测,使用的仪器设备为太阳能模拟器(太阳能组件测试仪)。

G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太阳能模拟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个研发中心和两大生产基地,凭借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高性价比的产品,过去几年内公司发展迅速,销量激增,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由于光伏行业发展速度过快,整个行业产能过剩,客户对太阳能电池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国内大量的太阳电池生产厂家开始关注新的产品工艺,以提高效率和控制质量,因此,对于测试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更高端的设备才能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如果不尽快推出此种设备,客户就会选择国外设备,那么G公司就会很快丢掉机会和多年的老客户。G公司是一个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没有很多的资金储备,收购其他企业是不太现实的,如果单独靠自己来研发,不仅周期长、花费高,而且质量不一定可靠,所以G公司决定选择国外公司进行技术联盟合作。然而,技术联盟中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合作形式不仅会影响联盟合作的创新效果,甚至会决定整个技术联盟的成败,所以如何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合作形式是G公司面临的问题。

2 技术联盟合作形式选择

对于联盟形式,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比如在李红玲、钟书华老师的《企业技术联盟的组织形式及选择》中,认为最常见的联盟形式为项目型,在这种类型下,联盟成员互相合作,共同决策,交叉管理,然而目标统一。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还有很多分类方法,比如购买型联盟,一方直接购买另一方的技术;服务性联盟,一方为另一方提供咨询或者销售服务;生产型联盟,如汽车企业使用国外技术在中国生产汽车。而国外学者波特只把联盟形式分为纵向联盟和横向联盟;伯纳德则将合作形式分为契约式、股权参与式、合资式、国际联合和非正式型。无论哪种分类方法、无论哪种联盟形式都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企业要根据本公司的情况,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形式,使得公司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目前,有众多关于联盟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的文章,诸如:赵涤非和卢惠平在《跨国公司国际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探索》中,运用模糊评判和三阶段选择选择最优合作伙伴;再如:王晓新和邹艳的《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的多层次优属度评价》中,运用优属度模型,选择合作伙伴。然而对于联盟形式选择,却没有很多的文章,不过可以借鉴合作伙伴选择的思路和方法,对合作形式建立评价指标和模型,并用数学方法求解,这应该是一种新的

尝试。

3 技术联盟合作的背景介绍

3.1 太阳能产业情况

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在不远的未来占据全球能源的重要位置,不仅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会变成全球能源供应的主体。根据JRC的预测,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所占比重将达到30%以上,光伏发电在全球总电力的供应中达到5%以上;截止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源50%以上,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所占能源结构比率将达到80%以上,光伏发电将占到60%以上,突显出重要战略地位。

图1 欧洲JRC预测

图2 全球光伏发电目标

当前中国的光伏产业面临着产业、技术和知识三大方面的转型,欧美双反极大地冲击了国内光伏企业,很多公司停产或倒闭,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投入,我国的光伏产业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在未来成为战略新兴产业。我国近10年来形成了大规模的光伏生产基础,同时国内也具有巨大的潜在光伏市场。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大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通过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我国已经形成从硅材料、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到系统应用的完整的产业链。现在全国从事太阳能组件生产的企业近千家,产量在国际市场上已超过60%的市场份额。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金额为2570亿美元,同时太阳能资源为1470亿美元,占到能源投资额一半

以上。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形成了江苏、浙江、上海、河北、山东、广东等多个国家光伏产业化基地。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北方地区则成为我国光伏产业的聚集地。

3.2 国家光伏产业发展规划

2012年,《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思想,把握目前全球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机遇,以做优做强我国光伏产业为目标,着力提升光伏产品性能、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围绕提升生产工艺、推动关键技术创新、突破装备制造研发瓶颈、促进市场规模效应,促使我国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形成在全球的领导者地位。政策措施提出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完善标准并推动产品检测认证、监测体系建设,促进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积极应对国际产业竞争。

4 G公司技术联盟合作形式选择

4.1 技术联盟合作的目标和形式

4.1.1 技术联盟合作的目标。公司的任何举措都应该与发展规划和发展策略相一致,只有气出一孔才能取得巨大成绩。评价一个技术联盟合作是否能创造价值,就看它为公司的战略规划和目标起了多大的促进作用。

G公司技术联盟合作形式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公司的战略目标来展开。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技术联盟的作用如表1所示:

表1 G公司发展规划与技术联盟合作意义

序号 G公司近三年重点发展规划 技术联盟合作意义

1 努力打造测试设备一流品牌 营销、研发、管理等各方面提高

2 提高公司研发管理水平和人员能力 合作过程中学习提高

3 加强高端设备的推出 突破技术阀值,提高产品开发速度

4 开发新产品6~10种 全球优势资源整合

4.1.2 技术联盟合作形式。伯纳德将合作形式分为契约式、股权参与式、合资式、国际联合和非正式型。但国际联合式只是范围的扩大,根本还是属于其他四类。所以,本文将合作形式分为四类:非正式合作、契约式合作、股权参与式合作、合资式。

4.2 技术联盟合作形式选择实现

4.2.1 技术联盟合作形式选择的指标设定。技术联盟合作的建立,将使得G公司从以往模糊不规范和低效率的研发管理中走出来,提高产品档次,打造国际一流品牌。

结合G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次设计是以创新效应为基础,从联盟目标、联盟内容及内部非差异性三方面出发,紧密结合G公司的战略目标规划,对联盟组织形式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

(1)联盟目标。

联盟目标的覆盖程度。联盟目标的覆盖程度对于合作形式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两个公司组建联盟,要达到的目标可能是一个,更多的可能是多个。企业间通常通过合作的方式学习对方的互补资源或者技术,如果是多目标的合作,就需要较长时间的协作和较高的活动控制水平;而单目标的合作,需要较短的合作和中低程度的活动控制水平。

联盟目标的战略依存度。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战略依存度越好的联盟,企业对合作与结果应具有较强的控制力,以掌握或者控制研发的各环节,提高研发成功率,保证稳定性,避免技术外溢。相反,战略依存度低的企业,合作形式更倾向于对自身核心竞争力影响最低的方式,同时可以减少之间的耦合成本。

(2)联盟内容。

学习效应。Hamel把组织学习看成战略联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汉吉敦也将技术联盟的主要动机分为三个:技术开发、学习合作伙伴的技术和知识以及寻求市场机会。

突破创新阀值。技术创新与其他生产活动一样,存在着规模的限制。技术创新遵循阀值效应就是指,只有当企业研发人员或投入超过某一阀值时,才能产生创新成果。如果企业的创新不能达到初始规模或者不具备足够的技术积累,则没有办法高效地开展研发活动。特别是科技高速发展,研发需要大量投入,并且涉及多种尖端技术组合运用,因此,开发一项复杂的项目,单个公司往往难以胜任,通过寻求合作伙伴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不同的合作形式,对于突破创新的效果是不同的。

规模经济。除了初始规模大小外,还存在着规模经济,也就说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研究开发活动才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通过技术联盟,可有效地聚合各自的研究开发力量,使联盟公司的创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得到有效配置。要达到规模经济效应,取决于合作的紧密程度和合作时间,一般来说,长时间且合作程度很高的方式,更能创造高的规模经济效用。

速度经济。规模经济在降低成本、价格、提高质量上起了很大作用,但“速度”将逐渐取代成为保持企业竞争的一个主要来源。现在企业都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努力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投放速度是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战略经营手段。

风险水平。对于联盟企业来说,联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它们最为关心的。首先是伙伴方面的风险,既有伙伴能力的风险,也有履约方面的风险;其次是技术创新的风险,如果合作伙伴在生产或者技术创新方面做很大调整时,会增加交易成本,甚至是经济损失。

资产专用化。资产专用化包括人力资产和物质资产,由于机会主义和诚信风险的存在,当资产专用化程度高时,公司间就会采用更密切的合作形式,控制合作的不确定性,减少资源投入损失。

核心技术的互补与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产品的开发需要涉及多项尖端技术,而单个公司往往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去研究每项技术,所以,需要融合不同企业的核心专长,一方面使企业各自技术优势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相互学习弥补各自的技术弱点。

(3)联盟内部非差异性。

组织文化。联盟组织的文化差异较大,通常需要较低的控制活动。所以,要创造宽松的环境,以减少对文化的影响和文化融合,以减少时间和成本。

成员能力。组织成员能力差异越大,能力弱的企业需要创造对活动控制较强的方式,以使自己更容易学习,进而获得异质资源。

4.2.2 技术联盟合作形式选择的模型设计。根据企业技术联盟合作形式,将模型分为两层:一级评价指标层由3个指标组成,二级评价指标层由11个指标组成。具体模型如下:

联盟目标覆盖广度

联盟目标 战略依存度

联盟的学习效应

突破的创新阀值

创新的规模效应

联盟内容 并行创新(速度经济)

风险水平

资产专用化

核心技术的互补与融合

组织文化

内部差异性 成员能力

图3

4.2.3 技术联盟合作形式选择的计算方法。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每种合作形式,本文运用Theil不均衡指数,依据评价指标的不均衡度来计算其权重值,主观因素带来的权重计算误差极大地得到了降低,再用模糊优属度模型,分层对各个指标、评价目标进行模糊评判,最后根据结果以优势互补原则对合作形式进行选择。

(1)矩阵标准化。设有n种合作形式,每种合作形式对应m个评价指标,共有p个专家对指标进行评判,第k个专家对第j种合作形式的第i个指标的评判值为(k=1,2,3…p),用阶矩阵表示每种合作形式指标的最终评判值。数据处理之后得到:

(1)

矩阵标准化后用表示,则有:

(;j=1,2,3…n;k=1,2,3…p)

(2)

(2)计算权重值。引入Theil不均衡指数,假定评价指标向量:

,若第i个评价指标的不均衡度为

Ti,则有:

(3)

其中。

(3)计算隶属度矩阵。由于不同指标间的量纲差异,用最大隶属度函数模型,将指标矩阵转化为隶属度矩阵,假设隶属度矩阵为:(i=1,2,3…m;j=1,2,3…n),则有:

(j=1,2,3…n) (4)

(4)计算最优向量和最劣向量。由于决策的相对性,最优向量的隶属度及最劣向量的隶属度分别为U和V。

(5)

(6)

(5)优属度模型建立。用uj表示方案j的相对优属度,设方案j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差异分别为:

(7)

(8)

建立函数使Djm和Djn平方和最小,对uj求导,使其倒数为0,得到优属度向量最优解为:

(9)

4.2.4 技术联盟合作形式选择的算法实现。结合以上的具体算法实现过程,下面就在建立的指标的体系模型下进行数据的仿真计算。

(1)数据的录入与读取。为了提高代码的移植性和重用性,程序采用了标准C++,数据采用csv文件来进行存储与读取,并且实现了操作csv文件操作的类,采用了模板类使得该csv操作类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程序为了方便计算多种模型,做了相应的配置文件,根据配置文件可以实现从配置文件到相应的打分记录的直接读取与计算。

本章的计算选取合作形式有4种,请5位专家对每种合作形式下的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等级为5级,评价值分别为5、4、3、2、1,5分表示最优,1分表示最差。进行最优合作方案的选择,需要每位专家分别对每种合作方案的二级指标进行评价,共产生20张评分表格。评分表格的一般形式如表2所示:

表2 打分表格

二级指标 最优 优 良 一般 差

联盟目标覆盖广度 0 1 0 0 0

战略依存度 1 0 0 0 0

联盟的学习效应 0 1 1 0 0

突破创新阀值 1 0 0 0 0

创新规模经济 0 1 0 0 0

(2)统计评分以及矩阵的标准化处理。分别对每种合作方案的评价矩阵进行统计并进行归一化处理,也就是对每种合作方案对应的每个二级指标的得分进行相加,然后除以专家的个数。这个过程比较简单,该处理程序就不再列出,这样每种合作方案对应着一列数据,每项指标对应着合作方案的一个列向量。

(3)数据矩阵的标准化处理。数据矩阵的标准化处理就是用归一化之后的数据中每一项除以每一列的和。程序处理过程中为了增强重用性采用了模板函数。

(4)采用Theil不均衡指数计算二级指标权重值。由式(3)进行二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同样这里编写了模板函数,计算之后得到二级指标的权重在表3中列出:

表3 二级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联盟目标覆盖广度 战略依存度 联盟的学习效应 突破创新阀值

0.291752 0.173342 0.047549 0.108499

创新规模经济 并行创新(速度经济) 风险水平 资产专用化

0.02555 0.082995 0.046203 0.047849

核心技术互补与融合 组织文化 成员能力

0.15371 0.007073 0.015478

(5)隶属度矩阵的建立。消除量纲差异,将矩阵转化为隶属度矩阵。

(6)建立二级指标的最优隶属度矩阵。二级指标的最优隶属度矩阵的计算结果就是一级指标计算所用到的矩阵。根据式(9)来编写相应的计算程序。得到的一级指标的标准化数据矩阵,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一级指标计算矩阵

指标 股权 合资 非正式 契约

联盟目标 1 0.65306 0.009901 0.980273

联盟内容 0.958703 0.182169 0.102092 0.985977

内部非差异性 0.009901 0.785557 0.785557 0.827246

(7)最优隶属度向量的计算。重复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确定一级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一级指标的权重

一级指标 权重值

联盟目标 0.379889

联盟内容 0.344219

内部非差异性 0.275892

消除量纲差异,重复二级指标隶属度矩阵的建立过程,确定一级指标的隶属度矩阵,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一级指标隶属度矩阵

指标 股权 合资 非正式 契约

联盟目标 1 0.618366 0 0.978301

联盟内容 0.969143 0.0905962 0 1

内部非

差异性 0 0.943383 0.943383 1

由权重向量以及一级指标的隶属度矩阵确定最终的最优向量,程序的源码与最优隶属度矩阵的计算很相似,但是其对应着一组计算向量。

最优向量的最终结果在表7中:

表7 最优隶属度向量

指标 股权 合资 非正式 契约

最优向量 0.861135 0.552589 0.11016 0.999931

通过结果可以看出,G公司选择契约式合作形式和国外公司组建技术联盟是最优的。因为这种合作方式有比较好的战略覆盖度和共同的战略目标,同时在共同的研发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G公司的学习效应,提高G公司研发人员的水平,使得G公司的研发瓶颈以最快的速度突破,另外,由于双方是契约合作,风险也相对较低,但是资产专用化很高,可以集中资源开发合作的研发项目,达到速度效应最大化。最后,这种合作方式相对比较宽松,没有明确的管辖关系,双方人员不会因为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产生冲突,反而会在愉快的气氛中合作。只不过将来在契约中要明确地约定研发内容、时间进度、利益分配以及保密等条款,防止技术溢出,确保联盟合作运营顺畅。

5 技术联盟合作的管理保障

技术联盟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决定建立联盟、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商讨联盟协议、联盟的运营和根据效果调整联盟。合作伙伴和合作形式选择好后,保障其得到有效、可靠的运行是更加关键的。结合G公司的实际状况,其管理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商讨联盟协议、管理保障、调整联盟。

5.1 技术联盟合作前的协议签订

5.1.1 技术协议的一般条款。由于G公司和国外公司合作是一种技术合同,所以首先在合同中应包括技术合同的一般要求,如:合作的项目名称;合作的主要内容和范围;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怎样的合作方式,按什么进度完成工作;过程风险的分担;验收的标准、方法和时间;价格条款和利益分配,技术成果的归属收益问题;技术资料的保密规定;违约责任以及赔偿的计算方法;解决争议的方法和地点。特别要强调的是地点,最好是G公司所在地,另外合同是否有效也很关键,最好经过第三方

公证。

5.1.2 技术协议的特殊条款。

名词和术语。这个在国内公司和国外公司合作中,尤其要注意,因为同一个名词不同地区的英文描述和汉语翻译不尽相同,比如wafer这个词,国内光伏企业称为硅片,台湾人称为晶片;module这个词,国内企业称作组件,台湾人称为模组,而往往模组在国内人理解为单元的意思,所以合作过程中的专业术语一定要明确清楚。合作涉及专利的,一定要注明清楚专利的名称、发明人、日期等等。

报酬和利益分配。尽管技术联盟可以给合作公司创造一个双赢的结果。但是现实情况下,技术联盟的失败率很高。据相关数据表明,技术联盟的平均失败率高达50%以上。虽然失败原因很多,但是很多研究人员都认为技术联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益分配问题。参与合作的公司都是独立经济个体,任何一个公司都会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往往当合作成功时,所有公司都开始关注利益分配,每个公司都想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联盟运行和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合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在协议中要明确写清楚报酬的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是一次性付款,还是按时间付款,还是根据项目阶段成果付款等。如果是约定提成支付的,应明确是按技术成果的销售额提成,还是按利润提成,提成比例是固定比例还是逐年增加等其他方式,运用何种会计准则。

技术成果的使用、转让权。技术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合作成功的技术成果是否同时属于双方,还是只归于一方,是否可以公开、注册专利,是否可以转让给第三方,如果可以,如何收取报酬,转让期限是多久,这些都要在协议中明确写清楚。

技术开发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违约责任。如果合作项目中有共同开发的内容,需要明确制定清楚研发计划,资源分配,责任人和不同情况下的违约责任,如计划延误、停滞或失败情况下的不同违约责任。同时,应制定应急措施流程和制度,当由于客观因素导致计划更改时,可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技术咨询和服务条款。如果合作中有些内容,只需要一方实施,而另一方只提供技术材料、技术指导、技术方案或者相关分析报告时,应明确清楚服务项目和完成咨询报告或者解答问题的时间以及违约责任;另外,根据法律,如果受托人根据委托人提供的资料有新的技术成果时,原则上属于受托人;委托人根据受托人的意见做出的决策,如果有损失,由委托人承担,所以公司需要考虑这两个方面,最好有另行规定。

5.2 技术联盟合作中的管理机制

签订完协议后,联盟就进入了运行阶段。这个过程是技术联盟中公司学习的主要机会,公司不仅可以在联盟中单向学习别人的知识和技术,同时可以通过双向互动学习吸收、整合、转移和延伸的知识和能力。

5.2.1 建立联盟企业的学习机制。技术联盟的关键在于获得国外公司的技术和技能,因此,在合作过程中需要公司主动去学习合作伙伴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建立学习机制至关重要。

(1)加强联盟公司员工的交流和沟通。要实现隐性技术的转移包括知识和能力,G公司员工要直接、密切而深入地与国外公司员工、设备、系统和文化相接触。通过对话、讨论、经验共享及观察,个人技术能够被组织其他成员所吸收,最终成为组织层面的技术。为此,G公司计划建立有利的技术交流平台,包括定期会议、网络和非正式沟通等形成广泛的交流网络,最大限度地获取技术,并在组织内广泛传播。

(2)提高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在合作过程,公司应主动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如:加强产学研结合或者建立行业共性技术的基地,为此,G公司特别建立了省公共服务检测平台,在干中学、思中学,从价值末端向始端

攀升。

(3)培养创新人才,鼓励自主创新。公司资源分配要倾斜,以技术创新激发每个员工的创造潜力为目标,全面提高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建立科学的创新的机制,通过物质奖励、价值、身份、个性尊重等激励方式,在公司内外开展各种创新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研发人员的潜质。

(4)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公司合作创新时应对知识产权保护更加重视,如果没有有效的保护知识产权,很容易导致技术外溢,使竞争对手坐享其成,而失去本公司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G公司也在公司规划中制定了每年的专利目标,同时也在参与起草国际标准,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综合实力。

5.2.2 研发投资决策机制。以往G公司的研发是粗放式的研发,开发一项产品往往是老板拍脑袋就决定了,而没有科学的技术创新决策手段和方法,所以,G公司一定要建立一套群体研发决策的机制,把研发风险降到最低,使研发收益最大化。在公司运营中,决策是管理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在公司技术创新管理活动中,决策就是指为了解决公司面临的生产技术和研发管理问题,管理者应如何选择研发项目和如何开展研发活动方案的过程。为此,G公司制作了研发决策流程,如下:

图3

从流程可以看出,公司的任何决策都不是企业家一个人拍脑袋决定的,而是基于多个部门的详细分析报告和数据,群体综合决策得来的。

5.2.3 技术联盟的运行机制。技术联盟创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新,而是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重组。技术创新是公司在市场条件下必须采用的把市场需求与科技进步相结合以提高公司效益的创造行为。与此同时也是公司集合了人、财、物的经济一体化,是将各方面力量充分调动和最佳组织的系统工程。

技术创新运营过程主要有决策、实施和实现三大过程构成。创新实施是将新产品、新工艺正式运用,提高员工的素质,更新生产工艺和检验标准,采用新技术可以改变公司的技术基础研究,将技术创新成果通过营销活动和售后服务迅速推入商品市场,以实现最终目标,获得公司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G公司的运行机制如图4所示:

图4

G公司以研发为核心的高科技公司,所以在资源分配上要倾向于研发,其他部门都要配合来确保研发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在做好资源配置的同时,公司要建立完善各项流程和标准,让员工做事有据可查、有方法可依,只有每个员工做事的效率提高了,公司才能有效益,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同样,社会环境在变,公司的组织管理也要相应调整,在动态中管理。

5.3 技术联盟合作后的联盟调整

前面说到技术联盟协议一定要考虑比较周全,避免日后的项目拖延或者扯皮现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很多不可避免的客观条件,比如:采购物料没有及时到货或者生产的配件质量有问题要返工等,所以,当联盟每运行一个重要阶段后,双方公司一定要对联盟的绩效进行评价,考虑联盟合作方式和进展是否按照预期进行,是否需要更改或中止联盟中止,是否还有其他事先没有考虑的相关事务需要处理。所以,联盟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双方都站在双方的角度考虑问题,都以共同的目标为导向,相信这种调整也是积极和正向的,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学习的最后阶段,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总结企业在联盟中的表现,为以后积累经验。

6 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技术创新日趋复杂化。没有公司可以在资源和相关技术领域都取得完全优势。因此,技术联盟就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技术联盟中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如:项目合作式、股权参与式、合资式等,不同的合作形式不仅会影响联盟合作的创新效果,甚至会决定整个技术联盟的成败,所以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合作形式选择方法非常有必要。

结合G公司实际情况说明了技术联盟合作目标和潜在的各种合作形式,并对合作形式选择提出了评价指标,设计了评价模型,引入Theil不均衡指数和模糊决策,运用多层次分析法和优属度法,通过Excel和C++实现了数据录入、矩阵处理、权重计算,最后得出优属度并选择出了适合G公司的合作形式。

选择好合作方式后的技术联盟尚在试运行阶段,会出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联盟运营制度、利益分配、文化融合、人才培养等,员工对技术联盟后的工作方式和思维习惯还未完全适应,应让员工尽快对技术联盟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员工和公司带来的有益之处有更加深入的

认识。

同时,G公司技术联盟方案还处于试运行阶段,决策机制以及调整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于合作后的创新效应、学习效应、经济效应等都需要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李红玲,钟书华.企业技术联盟的组织形式及选择[J].科研管理,2002,(5).

[2] 生延超.技术联盟创新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 王晓新,邹颜.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的多层次优属度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7).

[4] 吴定玉.基于全球学习效应的跨国战略联盟机理研究[J].软科学,2004,(1).

[5] 肖洪钧,张薇.技术引进、创新和扩散的双向循环[J].中国软科学,2001,(5).

[6] 肖条军.技术创新对企业集团能量效应的影响与对策[J].管理科学学报,2001,(4).

[7] 李再杨,杨少华.企业战略联盟理论的新发展:一个综述[J].经济学家,2003,(3).

[8] 汪峰.战略联盟不稳定性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5,(4).

[9] 王洋,等.企业联盟高失败率的原因剖析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1).

[10] 许春.企业学习能力与研发合作契约稳定性[J].科学研究,2004,(6).

[11] 葛卫华,赵昌平,王方华.中国企业走向跨国联盟的对策与建议[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7).

[12] 林武,龙勇,陈其安.技能型合作的学习能力对合作绩效的影响[J].中国管理科学,2005.

[13] 吴海滨,谢恩.学习型联盟中R&D;方式与最优投资水平分析—吸收能力的观点[J].中国管理科学,2004,(10).

[14] Culpan.Multi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M].INC,The Howorth Press,1993.

[15] Paul E.Bierly,Joseph E.Coombs,Equityalliance,stage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allianceinstability [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4,(12):191-214.

[16] Lall,S.(1994),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in John Cantwell(eds.).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Innovatory Activities,London,Routledge.

[17] Bart Verspagen,Geert Duysters.The small world of strategic technology alliances[J].Technovation 2004(24):563-571.

[18] Robert.F.,Hurley.Group Culture and itself fection in novative productivity[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5,12(2):57-75.

[19] Ingham,M.Mothe,C.How to learn in R&Dpartnerships;?[J].R&D; management,1998,28(2):79-88.

[20] Mansfield,et al.Social and private rates of Return from Industrial Innovation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7,91:221-240.

[21] Hagedoorn,J.,Narula,R.,1996,Choosing organizational modes of strategic technologypartnering,international and sector differenc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Second Quarter:265-284.

[22] Martinez and Jarillo.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a in Mulitinational Corporation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Studies,1989,20(3):489-514.

[23] G.Hamel.Competion for competence and inter partner learning with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cances[J].Stran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1,12(2):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