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丁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合成工艺的研究*
2013-12-04杨盼盼宁志强程万远常丽春
杨 姝,杨盼盼,宁志强,程万远,常丽春,张 惠
(1.黑龙江省科学院 石油化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27;3.哈尔滨六环涂料化工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前 言
普通表面活性剂碳氢链中的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后成为碳氟链,具有碳氟链憎水基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含氟表面活性剂(或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链中氢原子可被氟全部取代,成为全氟化;也可部分被氟取代,称为部分氟化。众所周知,氟是电负性最高的元素。故C-F键比C-H键具有较大的键能,而且氟原子半径又略大于氢原子,它不但在空间上几乎能够取代所有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又能将碳原子更多地遮盖起来[1]。
氟表面活性剂是特种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品种,它的独特性能常被概括为“三高”“两憎”,即高表面活性、高耐热稳定性及高化学稳定性,它的含氟烷基既憎水又憎油,广泛用于军事工业、航天航空工业,以及民用高端产品造纸业、皮革业、纺织业、选矿业、制药业、油墨、涂料等行业[2~8]。含氟表面活性剂的传统合成方法有电解氟化法、调聚法、齐聚法,但这几种合成方法的工艺复杂、副产物多、收率低、设备规模大。本文以全氟辛基磺酰氟和正丁胺为原料,利用一步法合成N-丁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可大大降低反应成本,反应装置简单,提高产物收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
主要试剂:全氟辛基磺酰氟,湖北恒新化工有限公司;异丙醚,天津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正丁胺,上海化学试剂一厂;三乙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丙酮,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聚乙二醇,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均为分析纯试剂。
主要仪器:FA2004型电子分析天平;EMS-9A型磁力搅拌器;AVATAR360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ZL2100型自动界面张力仪。
1.2 实验原理
主要反应方程式:
反应物全氟辛基磺酰氟和正丁胺不处于同一相,一个是有机油相,一个是水相,不互溶,直接反应很难进行,反应速率很慢。这是典型的可采用相转移催化技术的工艺,加入相转移催化剂,能将正丁胺从水相或固相转移到有机相,有利于该离子的迅速反应,以促进反应的进行,降低反应条件,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物的收率。相转移催化过程示意如下:
1.3 合成方法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正丁胺,催化剂和适量溶剂,搅拌在冰浴冷却的情况下滴加全氟辛基磺酰氟,大约滴加0.5h,缓慢升温至反应温度搅拌一定时间,冷却,抽滤,先以热水洗涤,再用0.5%的稀盐酸洗涤,再水洗。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后,用溶剂重结晶,即得产物。
1.4 分析测试方法
1.4.1 表面张力的测试
氟碳表面活性剂是表面活性剂中表面活性较高的一种,用量很少时就能使水或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降至很低的数值。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越高,降低其溶液表面张力的能力越强,所以表面张力的大小是衡量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高低的标准之一。采用自动界面张力仪对合成样品进行表面张力的测定。测试范围0~200mN/m,灵敏度0.001 mN/m,准确度±0.01mN/m,重复性±0.01mN/m,温度范围15~60℃。
1.4.2 产物红外光谱的测定
用加拿大ABB公司生产的MB104型红外光谱分析仪对合成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的测试,采用压片法,在研钵中研磨成细粉末与干燥的溴化钾粉末混合均匀,装入模具,在压片机上压制成片测试。扫描条件:光谱范围4000~510cm-1,分辨率1~64cm-1,最佳分辨率0.7cm-1,波数精度±0.04cm-1,波数重复性±0.001cm-1,信噪比100000∶1。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的选取结果
以异丙醚为溶剂,全氟辛基磺酰氟与正丁胺的原料比为1∶1.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h。选择不同种类相转移催化剂三乙胺、聚乙二醇、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产物N-丁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收率如下表1所示。
表1 不同相转移催化剂对样品收率的影响Table 1 The effect of various phase transfer catalysts(PTC)on the yield of sample
由表1可知,由于合成原料全氟辛基磺酰氟不溶水只溶于有机相,而合成原料正丁胺溶于水不溶于有机相,两种反应物分别处于不同的相中,彼此不能互相靠拢,反应很难进行。因而考虑加入相转移催化剂(PTC),使两种反应物转移到同一相中,促进反应能顺利进行。因为聚醚类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为开链聚醚,相对分子质量大,而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为固体,合成的产品也为固体不易分离,所以相转移催化剂选择三乙胺较好且收率最高。
2.2 溶剂的选取结果
以2.1确定的三乙胺为催化剂,全氟辛基磺酰氟与正丁胺的原料比为1∶1.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h。选取异丙醚、丙酮为溶剂,产物N-丁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收率如下表2所示。
表2 不同溶剂对样品收率的影响Table 2 The effect of various solvents on the yield of sample
全氟辛基磺酰氟和正丁胺的反应是取代反应历程,质子传递溶剂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因而选取了两种非质子传递溶剂异丙醚、丙酮,由表2可知,异丙醚为溶剂产物收率高,反应在60℃条件下进行,而丙酮的沸点为56.48℃,在反应温度下易挥发,丙酮挥发时可能会夹带反应产物,从而降低了产品收率。
2.3 原料配比的确定
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异丙醚为溶剂,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h。考察全氟辛基磺酰氟与正丁胺的不同配比1∶0.8、1∶0.9、1∶1、1∶1.1、1∶1.2、1∶1.3,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原料配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Table 3 The effect of raw materials proportion on the yield of products
由表3可确定最佳原料配比为全氟辛基磺酰氟∶正丁胺为1∶1.1,此配比下产物收率最大。
2.4 反应温度的确定
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异丙醚为溶剂,全氟辛基磺酰氟与正丁胺的配比为1∶1.1,反应时间3h。选择反应温度分别在室温、40℃、50℃、60℃、70℃、80℃,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反应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Table 4 The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yield of products
由表4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物收率增大,在反应温度为60℃时产物收率最大,之后随反应温度的增加收率反而降低,因而确定较佳反应温度为60℃。
2.5 反应时间的确定
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异丙醚为溶剂,全氟辛基磺酰氟与正丁胺的配比为1∶1.1,反应温度60℃,选择反应时间分别为1h、2h、3h、4h、5h、6h,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Table 5 The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the yield of products
由表5可知,产物收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反应3h后随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物收率增加缓慢,无显著增大,从降低能源和节省时间综合考虑,确定反应时间为3h为较佳反应时间。
2.6 较佳合成条件的结果
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异丙醚为溶剂,全氟辛基磺酰氟与正丁胺的配比为1∶1.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为3h,平行实验3次,合成的N-丁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收率平均值为86.75%,利用自动界面张力仪测定其表面张力为16mN/m,普通碳氢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通常在34~40mN/m,可见本文合成出的含氟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很好。
2.7 产物的红外光谱结果
将合成的产物用红外光谱仪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合成产物的红外光谱图Fig.1 The IR spectrum of synthesized product
从图1可知,产物在1350cm-1左右出现了吸收峰,是S-N的不对称伸缩振动信号,没有全氟辛基磺酰氟结构中的S-F吸收峰,但是在1200cm-1左右出现了磺酰基中S=O的伸缩振动峰,在1400cm-1左右出现了C-F键的伸缩振动峰,在3300cm-1左右出现了仲胺的N-H伸缩振动峰,由此可知生成产物中含有磺酰基、C-F键、仲胺基等官能团,可以确定产物为N-丁基全氟辛基磺酰胺。
3 结 论
全氟辛基磺酰氟与正丁胺可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N-丁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相转移催化剂用三乙胺较佳,溶剂用异丙醚较好,反应条件温和,在常压下,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h,产物收率达到85%以上。
[1]樊明红.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3~6.
[2]常致成.油基表面活性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8~13.
[3]严瑞追.水溶性高分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4~34.
[4]吴大诚,朱谱新,王罗新.表面、界面和胶体[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1~22.
[5]毛培坤.表面活性剂产品工业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08~512.
[6]蒋文贤.特殊表面活性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37~39.
[7]SHIIILDA K,NAKAGAWA T,TAMAMUSHI B,et al.Colloidal-Surfactants[M].NewYork: Academic pleas,1963:153~156.
[8]K E-K.Flounatedsurfactants:syntllesis.process.applications[M].NewYork:MarcelDekke,1994: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