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视域
2013-12-04王丹丹
王丹丹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州5106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系统中具有“生命线”和“中心环节”的特殊作用。然而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效性不足的现象。不少学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失是由于西方社会思潮中消极的思想给高校师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带来的干扰、网络给青年大学生造成的广泛而又深刻的负面影响等造成。而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忽视闲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也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应实现“学习时间教育”与“闲暇时间教育”互补结合。因此,闲暇教育应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
一、闲暇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契合点
大学生闲暇教育则指的是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和合理安排利用闲暇时间,培养学生闲暇能力以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引导和教育活动。闲暇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如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这是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我们从理论层面去探究其契合点。
(一)闲暇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性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与闲暇教育的考察,发现闲暇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是一致的,都是以人的自由全面为最终目标。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闲暇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1]也就是说,人这种特殊的存在物,他的自由是他的根本特性和基本要求。闲暇教育是一种培养“自由人”的教育,反映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从古代哲学家的著作中,我们不难发现闲暇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亚里士多德直接指出闲暇和自由发展的关系,他认为:“人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2]柏拉图认为闲暇就是由节庆活动而来的,在闲暇中人的身心得到休息,在节日庆典中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使人相亲相爱。这才是真正作为“人”的生活。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的,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闲暇教育同样也是社会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教育人、培养人的活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它重要的意义。《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闲暇教育的最终目标。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闲暇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转变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活跃人的思想、振奋人的精神,最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它是高校大学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重要途径。
“闲暇是自由王国的入口处,也是人全面发展的生长地。”[3]那么,闲暇时间就是大学生“培养和造就个性丰富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自由王国”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大学生享有了充足的自由时间,就等于拥有了充分发展自己的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自由全面的发展可以从闲暇中自然产生,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闲暇也可能成为陷阱。从这个层面来看,闲暇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动力。而闲暇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契合点在于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闲暇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交叉性
闲暇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表面上看没有任何关联,但实际上他们具有具有交叉性。
1.道德价值涵盖于闲暇中
闲暇有着深刻的道德内涵。第一,闲暇教育有着巨大教育资源。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信息化加速,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生活的领域。多元化社会思潮影响下,积极的闲暇生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第二,闲暇涵盖道德要求。随着社会发展,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创新变革。就目前来说,主要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教育等几个方面。其中思想教育中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观”教育是重中之重。闲暇的本质是自由,人们可以在自己的自由时间里支配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然而自由过度反而变得没有真正的自由。于是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说,闲暇教育就是一种人生价值观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
2.两者都是关注生活的教育
郑永廷教授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4]这里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非指进行闲暇时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它特指非正式的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相当程度上依赖闲暇时间作为有形的载体进行。郑教授把大学生生活分为“政治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虚拟生活七个部分”,[5]而这些生活大多数存在于闲暇时间。而闲暇教育就是一种生活的教育,正如前面所说它是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和合理安排利用闲暇时间,培养学生闲暇能力以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引导和教育活动。它也是对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引导。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闲暇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部分。
二、闲暇教育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教育
虽然闲暇教育并非一个专门教育体系,但在现代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它有生活化、情感化、个性化优势。
(一)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多年来大学生从小高喊着离自己相当遥远的口号,而对身边轻而易举的小事却视而不见。这不能一味怪罪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不高,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游离于现实生活是主要的责任。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和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要立足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契机,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而闲暇原本就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闲暇的理论来源于现实生活。闲暇是生活的中心。闲暇教育是基于生活的教育。在闲暇教育中,除了拓展并深化人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外,还引导其关注交往实践。这些条件都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向更加生活化。
(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化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过灌输和填鸭式的教育手段,强迫学生“顺从接受”。这容易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化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主客体双方的情感需求。闲暇教育是探索生命之意义和快乐的教育,因其特定的时空和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往往容易产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它也是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情感的活动。因此,把闲暇教育的情感因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这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化。
(三)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
传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更多是社会义务性。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而言,个性是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对学生采取不同教育管理方式,使其特长能充分发挥。而闲暇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美国历史学家福勒斯代说:“一个人选择自己的闲暇(方式),也就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6]科学的健康的闲暇会促进个性全面发展。一个人怎样度过他的闲暇时间,从事什么闲暇活动是个人自主的选择,闲暇时间应当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是最好的个性自由发展的时间。因此,闲暇教育正是以自由开放的方式,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让大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展现特长。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向更个性化发展。
三、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闲暇教育新思路
闲暇教育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具有生活化、情感化、个性化优势。因此,闲暇教育应该进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视域中。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目标要增加培养高校学生闲暇素养部分
把闲暇教育融入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最主要目的是加强大学生闲暇素质的培养。那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增设闲暇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1.直接目标:提高大学生闲暇素质和闲暇生活质量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本身就包含着闲暇素质的协调发展。所谓闲暇素养,是指通过闲暇教育使得学生具有正确的闲暇价值观、闲暇态度和闲暇行为习惯,从而提高闲暇生活品质。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目标之一,也是闲暇教育的目标。
2.高级目标:培养大学生珍视生活和关注生活的态度
闲暇教育不仅要让大学生明白闲暇时间的重要性,更要使学生好好利用闲暇时间去体验生活,关注生活的品位,让他们以一个生活主人的形象走向未来,这便是闲暇教育的高级目标。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要扩充闲暇教育部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开学生的闲暇生活而空讲社会化道理,就会造成生活与社会化规范脱节。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扩充闲暇教育部分。具体来讲,主要包括:
1.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形成正确的闲暇意识
在传统劳动观念的影响下,普遍认为闲暇时间就是不做事的时间,是自由活动的时间,闲暇就是休息与娱乐。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闲暇价值观使大学生认识到闲暇时间对于自身所具备的潜在价值,因此要有计划地利用闲暇时间来强化自身优势,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时,闲暇的本质是自由的,但并不是为所欲为。闲暇生活也需要道德来规范。
2.引导大学生注重闲暇能力的培养
闲暇能力培养包括合理利用闲暇时间的能力和从事闲暇活动的技能。通过闲暇课程教育,使学生能够自主规划闲暇时间,合理安排闲暇时间,自主选择有益的闲暇活动,形成良好的闲暇习惯。同时,高校可以专门开设一定比例的闲暇技能方面的选修课,对学生的闲暇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学生闲暇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要发挥闲暇教育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迈入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充分发挥闲暇教育作用,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有力的解决对策。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闲暇素养
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了“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根据这一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理论与实践优化整合。而闲暇教育也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它既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理论知识,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闲暇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闲暇意识和闲暇技能培养两大类。闲暇意识主要是培养学生闲暇价值观。可通过网络课程、两课、选修或主题讲座来讲授。闲暇技能主要让学生学会在闲暇时间里进行活动的技巧和能力。包括进行交谈、旅游、艺术鉴赏等活动的能力与技巧。
2.指导与自主相结合,提高闲暇生活质量
指导与自主相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对于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指导教育(外因)和自我教育(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闲暇教育中,大学生在闲暇中依靠自己的意愿去安排自己的生活。但是,学生的闲暇教育及其闲暇活动的开展不是凭空产生,就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自主教育需要教师来唤起、推动、培养、发展。即使具有了转为主动的主体自我教育的精神和能力,它在总体上也需要由教师的教育来配合和引导,从而真正提高学生闲暇生活质量。
3.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拓展闲暇教育空间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把学生引向社会,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了解、参与社会,找准自己与社会的结合点,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从学校闲暇教育实施的空间来看,也应该坚持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原则,当然,学校可以给闲暇教育提供广泛的资源和必要的物质保障。但是,大学生的闲暇活动走向社会,更有利于大学生视野的开阔和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将闲暇教育的空间扩展到广阔的社会空间。如坚持新生入学后的军事训练,鼓励大学生开展挂职锻炼,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等等。我们应该为学生构建校内与校外开放型的闲暇教育时空环境,为大学生高质量的闲暇活动提供充分有利的条件。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96.
[2] 任钟印.世界教育名著通览[M].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73.
[3] 庞桂美.闲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4][5]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重点与难点辨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5):3-7.
[6] 转引庞桂美.闲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