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促进经济创新与转型升级的价值刍议
2013-12-04金泽龙
金泽龙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300)
进入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根据资料和统计数据,美、英、德等欧洲发达国家,它们经济增长的1/3 甚至1/2 都归功于对创新技术产业重视和投入推广。在2010年,许多国家对创新技术的投资占到了整个经济的2/3。“新经济”最基本特点:由“标准化”大批量生产转变为“个性化”小批量生产;知识成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技术更新和人才流通加快;创新与转型升级改变了人们工作和学习方法。目前我国42 个创新型试点城市已经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并贯穿到经济、科技、教育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大力发展技术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一线技术人才,是一项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技术教育的概念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对“技术”一词的解释: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可以说,技术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技术越来越依赖于科学,而对经验和技能的依赖呈下降趋势。根据社会分工,人才结构可划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大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依赖性依次降低,而对操作经验的依赖性依次升高。通常,国际上把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称为技术教育(Technical education);由于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都工作在第一线,随着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两类人才的界限逐渐模糊,国际上将培养这两类人才的教育统称为“技术与职业教育”(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上世纪80 和90年代,我国高职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应用性人才”,技术教育的特征非常明显。但是,从2006年开始,“高技能人才”频繁出现在政府文件中,高职培养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偶然也是必然。首先,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从海外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量转移,导致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迅速增长。其次,我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起步晚、水平低,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再次,政府部门缺乏大规模工业化的经验和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将“职业技术教育”简化为“职业教育”。
二、技术教育在创新与转型升级中价值体现
数据显示,创新型经济对外技术依赖度如果降低到30%以下,产业升级必然会增强对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需求。创新型经济与转型升级的建设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与高新技术,也需要操作层面的工艺创新型人才和基础技术。
1.创新与转型升级需工艺创新型人才
高职院目标和定位发展就是应用型、工艺创新型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和实践表明,无论什么样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应用与使用一定要通过实用型、工艺创新型人才来最终实现与呈现。
据统计,广东中、高职每年毕业生大约有90 万人,对200 余万的技术人才用工缺口而言,远远不够用。很大程度上,广东企业需要的是既要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知识,又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要具备一定操作技能的工艺创新型人才,但该类人才缺口非常之大,限制和影响了广东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当下创新型经济与转型升级背景对广东经济再次腾飞的迫切要求,即使是走“国际线”也无法立竿见影即刻改变实用型、工艺创新型人才“断货”的严峻事实。
高职技术教育人才必须要具备“全副武装”功能,既能理解工程技术人员创新思维,看懂设计图纸,又能在工作中发现和解决技术环境中出现的问题,使技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既能对落后工艺流程分析总结整理,又能对技研人员提出创新技术与步骤改进;既能适应当前完成部分工艺简约创新,又能创造性地完成部分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工作等。
2.创新与转型升级需经营管理型人才
由于历史积淀所形成的技术型产品的生产,广东目前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比例大大地高于经营管理型。广东三十年来的人力资源配备都是以“低技术人员为主力,中等技术人才为辅助,高级技术人才为骨干”的人才结构来支撑广东经济发展。在近两三年的产业“双转移”后,加速了经营管理人才的空缺。创新转型需要具有现代技术知识和管理创新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使得企业资源能够更好地规划、配置和利用。
3.创新与转型升级需合格生产性服务人员
无论是传统还是信息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都离不开生产性的服务人员。经济发展与企业扩大都要保持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因此,提供保障需求的生产性服务行业是非常必要,是不可缺失的,是依托制造企业存在并内部分化出来,是为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服务,是加速二三产业融合的关键力量,具重要作用。
4.创新与转型升级需为员工提供新技术培训
据统计分析,当今社会的技术知识、社会认知度每3—5年就会淘汰50%,若不能及时更新创新,就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知识、产品、理念、生活和工作需要。
按照广东省“十二五”经济战略发展规划,广东拟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进行大手笔财政和教育投入。但根据广东省劳动部门调查表明,2010年广东求职者中,处于技术等级高端(职业资格一至二级)以及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求职比重仅为13.04%,人数仅为60466 人,而无技术等级或职称的则占34%。这些一线人才中,45 岁以下的中青年占到78%,具有继续学习的客观需要。故此,为企业人员提供在职技术培训,适应技术升级的需要,是技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职能。
5.创新与转型升级需促进技术服务一体化
技术教育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为宗旨,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过程中,开展产、学、研的技术服务一体化,不仅是技术教育功能的必要扩展,也是提高技术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可以密切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提高专业教师和大学生实践与技术创新能力,改善师资和学生整体素质,促相互依存进步。
6.创新与转型升级需向社会传播创新文化
高职院担负着培养生产一线创新人才的重任和责任,也是向整个社会传播创新文化的中心。可以通过校园本身建设、校园文化延展、大学生自我行为规范等手段和渠道对社会传播正能量,体现创新文化的主题和引导作用。形成创新人才成长和活动开展的舆论氛围和制度环境。
三、技术教育在创新与转型升级中问题凸显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走创新与转型升级道路。人才结构需求变化、技术教育普及等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然而就目前高等职业发展的状况看,仍存在如下问题:
1.技术教育尚未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策应的市场应变系统
比如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与地方经济的结合不够,与地方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在培养规模上难以跟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一方面存在着“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另一方面部分专业“人才过剩”,所培养出的学生不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所需,在素质、能力结构上也难以满足创新与转型升级需求。
2.技术教育的投入机制失范
办学经费短缺,尚未形成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滞后了创新与转型升级。
3.技术教育内部运行机制失衡
内涵发展乏力,核心竞争力较弱。高职院较多地关注数量的发展,但对质量、效益、结构等内涵发展颇有不及,特别是由于缺乏充足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积累,课程建设水平较低,核心竞争力较弱。院校间尚未有效沟通与协作,专业设置趋同,未能实现与地方经济有效对接。
四、技术教育在创新与转型升级中发展对策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一般都要经历从跟随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与之相适应,高职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需要从经验型人才快速向创新型人才转变。目前在教育制度和培养模式上亟待进行以下改革。
1.建立合理技术教育体系
技术教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化制度设计和观念转变。
学校体系上,调整现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结构,分别改建为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的“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构成技术教育主体,部分地方本科可调整为以技术教育为主的高校,还可以在多科性大学附设技术学院;学制上,形成专、本、硕、博的技术教育层次,设立技术士、技术学士、技术硕士、技术博士等学位;政策上,建立技术院校设置标准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加快制定《技术教育法》,规定其性质、功能、地位、办学主体、质量要求、评估办法以及与其它类型教育的关系;行政管理上,实现由直接向间接管理转变,设立从事技术教育管理的专门机构,统一指导各个层次的技术教育工作。
2.构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战略及教育发展规划都强调各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实现创新与转型升级的最重要保障举措。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就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教育模式——伴随企业自主创新和发展方式而转变,形成具有特色的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采用学分制、工学结合、以做代学等方式满足企业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实施综合项目培养学生的协作、创新和学习能力。
3.实施“校企合作伙伴”计划
“实践出真知、出效益、出结果”,在创新与转型升级中,企业既是技术创新主体,也是技术教育主体。技术教育应依附于企业而存在的。在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设置与实施、教材编写与评价、教学实习与考核等各个环节,企业都应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实施“校企合作伙伴计划”,关键在于企业制定合理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携手高职院实施。政府应该参照技术研发项目的做法,对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给予经费资助。
4.强化技术教育标准化建设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也是标准化的过程。我国技术教育评价标准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整体院校评价标准,设立技术教育准入门槛;二是专业评价标准,考量人才培养质量及办学水平;三是学业成绩评价和职业资格鉴定,由企业和教师共同完成。结果可促进技术标准化建设和掌握,毕业生能加快融入工作情境。
5.加大技术教育资金投入力度
依法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保持投入稳步增长。重点支持示范高职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促进体制创新、深化改革、办出特色、提高水平;设立技术教育信贷贴息专项资金,用于教学、科研和基建项目的贷款贴息,提高基础设施投入比重。
创新教育投入机制。加大技术教育产业化步伐,拓宽筹资渠道,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优化办学成本和投入结构渠道。
广东财政从2006年起设立高职教育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 亿元重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地方和各高职院也积极等措资金,投入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实践工程,现已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3 亿元。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的动力机制,体现区域性、产业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四个特点。对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数量、规格要随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要对接区域产业结构,及时优化专业布局。政府应加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宏观调控、监督管理和统筹指导。通过制定减免企业税收等激励性政策,使企业真正能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受益;各级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解决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推动校企合作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建立起校企合作办学的良性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如此的动作与举措,技术教育在创新型经济与转型升级中才能发挥出更有力的支持作用。
[1] Kathleen Chernus,Donna Fowler.Integrating Curriculum:Lessons for Adult Education from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R].Washington,DC: National Institute for Literacy,2010.
[2] Stone J R,Alfeld C,Pearson D,Lewis M V.Building academic skills incontext: Testing the value of enhanced math learning in CTE[EB/OL].http://136.165.122.102/UserFiles/File/Math-in-CTE/MathLearningPilotStudy.pdf,2008-12-11.
[3] 章永刚.区域创新经济体系与高职教育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3):31-34.
[4] 戴涵莘,高小惠.创新经济视角下高技能人才开发策略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6):130-132.
[5] 梁辉.职业教育需求驱动办学模式的探讨和构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2,(8):122-124.
[6] 吴结.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2,(8):6-10.
[7] 陈晶晶.职业性与学术性并重的美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26):21-24.
[8] 广东省统计局.2010年广东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