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2.0践行综述
2013-12-03郑丹
郑 丹
(南京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8)
1 图书馆2.0 理论研究概述
对于图书馆2.0 的理论研究,学界普遍认为:图书馆2.0 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2004年,即在2004年4月Library Journal(《图书馆杂志》)官方网站上,该杂志副主编兼学术新闻电讯栏目编辑Andrew Richard Albanese(安德鲁·理查德·阿尔巴尼斯)发表的一篇题为《Campus Library 2.0》的专访稿中首次提出“图书馆2.0”一词;而真正基于Web2.0 概念的图书馆2.0 的提出并引起广泛关注的出处则众说纷纭,但时间均指向2005年9月,经考证应为2005年9月Miehael Casey 在Libray Cruneh 中发表的文章《Take My Deskt-Web2. 0 And Libraries》率先将web2.0 与图书馆联系起来,随后又在10月初发表的文章《What Library2.0 Is Not》里提出了基于web2.0的图书馆2.0 这一概念;然而,图书馆2.0 一词开始产生学术影响则始于Paul Milier2O05年10月29日刊登在电子期刊Ariadne 上的文章《eb2.0:Building the New Library》,文中一个小标题就是”Web2.0 +Library=Library2.0?,引起了图书馆界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2005年许多人在其个人博客中对图书馆2.0 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图书馆2.0 的概念深受业内人士的追捧,自此开始,国内外图书情报界对图书馆2.0 进行了系统广泛的研究。
1.1 我国图书馆2.0 的理论研究概况
我国图书馆2.0 理论研究的开山之作,是2006年第1 期《大学图书馆学报》刊登范并思、胡晓菁合著的《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一文,随后该文被高频次下载和引用,国内对于图书馆2.0 的研究全面展开如火如荼,逐渐深入,叶鹰、黄晨的《基于Dspace 的Library2.0》(《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年第3 期),陈越等的《Lib2.0 模式下图书馆理念的创新》(《现代情报》2007 第8 期),谭英、李晶的《革新OPAC 系统,向图书馆2.0 靠拢》(《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2 期),高放的《图书馆员2.0:图书馆2.0 时代对图书馆员的挑战》(《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5 期),赵博的硕士学位论文《图书馆2.0 建设原则与策略研究》(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度),魏群义等的《图书馆2. 0 整体解决方案——ADLIB 2.0 的设计与实现》(《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第1 期),周军的《试论图书馆2.0 环境下学科信息门户的再建设》(《图书馆》2011年第4 期)等一系列学术论文从不同侧面与视角对图书馆2.0 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1.2 国内图书馆2.0 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本文以中国知网为统计源,检索条件:题名或主题=Lib2.0 或Library2.0 或图书馆2.0,发表时间为2006年1月日至2012年12月31日,选择精确匹配、跨库检索,共检索到559 条有效记录。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532 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0 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2 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5 篇。由此可见,理论探讨、人才培养和学术活动对于该主题均有覆盖。而论文发表年代统计揭示了该主题的研究进展。
表1 论文发表年代分布
由表1 并结合论文内容可以看出:我国学界对图书馆2.0 的探讨于2006年起步,内容以服务理念创新、软件应用为主,是对图书馆2.0 理论的创造与归纳时期,并开始侧重技术领域研究;2008年至2010年进入高潮,论文数量急剧攀升,研究内容覆盖面扩大,服务创新、整体解决方案、个性化服务等题材层出不穷;2011年以后,论文数量虽开始减少,但对于图书馆2.0 的认识逐渐全面,日臻成熟,论文统计分析、实施障碍分析选题开始出现,综述出现频率提高。
2 图书馆2.0 主要技术应用
2.1 博客(Blog):又叫网络日志。是一种按时间顺序排列日记的个人网页,已逐渐演变为一种个人媒体。可作为图书馆公告信息及与读者交流的手段;也可为读者提供博客空间,作为“读者俱乐部”或“我的图书馆”的辅助功能,帮助形成读者社群。
2.2 RSS(简易聚合):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真正简单的整合)的首个字母缩写。用于信息资源内容的聚合、共享、推送、订阅、发布,应用于各类新闻报道、服务推送、书目或其他数据的定题查询定制等。
2.3 IM(Instant Message 的缩写):即“即时通讯”,如:MSN、QQ,、Skype 等用来传输文字、语音、视频等文件的软件。多用于在线参考咨询服务。
2.4 Wiki(维基):供多人编写、上传和发布内容的一种网络服务,可以构建知识网络系统,支持在一个社群内共享领域知识。例如:OCLC 的Open World Cat 就是采用开源软件开发的Wikid 建立允许用户对于书目记录进行评论的功能。
2.5 SNS(Socialnetworksoftware):社会性网络软件。它以著名的“六度空间理论”为依据,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并且无限扩张自己的社会关系。
除了以上几个极具代表性的应用技术之外,还有:Tag(标签)、Open API(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Bookinark(社会性书签)、Ajax(异步传输)等应用技术,而这些应用又都是在一些Web2.0 体系下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包括:六度空间理论、长尾理论、去中心化等。
3 图书馆2.0 现实成果
3.1 图书馆2.0 的探索与实践
理论历来都是实践的先导,而后为实践所验证。随着图书馆2.0 理论研究的深入,图书馆2.0 出现于国外众多的图书馆服务中,有技术的应用也有理念的创新。国内图书馆2.0 的实践案例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2007年10月重庆大学图书馆正式部署和实施ADLIB2.0 系统,该系统以用户为核心,根据资源、管理、服务分别构建基于馆员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基于读者的知识服务系统和图书馆知识搜索三大子系统,全面集成读者信息服务和图书馆的管理,其特点是突出服务的个性化和管理的人性化。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IC2 服务模式,IC2 服务模式以“资料随手可得,信息空间共享;咨询无处不在,馆员走进学科;技术支持服务,科研推进发展”的新型服务理念,先后推出随书光盘检索系统、核心期刊导航系统、学科博客RSS 订阅及IM 在线交流、OPAC 机器人以及小组学习室预约系统等一系列图书馆2.0 应用,极大增强了学科服务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为广大师生和科研人员构筑了强大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和高效的资源利用平台。
清华大学图书馆综合运用RSS、Mashup、Ajax 等Web2.0 技术,利用多源数据,围绕期刊导航这一核心内容延伸出众多服务,充分体现了2.0 时代开放协作的优势。
此外,暨南大学图书馆的2.0 网站系统,南京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等许多图书馆都对Web2.0 技术应用于服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3.2 图书馆2.0 成果与回顾
国际图书馆界召开了一系列关于图书馆2.0 的学术会议,对图书馆2.0 的发展给予持续关注,中国图书馆界也分别于2005年5月在上海、2007年4月在厦门、2008年4月在杭州、2009年10月在重庆召开四届专题研讨会,取得了以专著《图书馆2.0:升级你的服务》、技术白皮书之《RSS 技术图书馆中的应用》等为代表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图书馆2.0 系列技术白皮书也将陆续问世。
回顾图书馆2.0 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图书馆2.0 所倡导的以用户中心,鼓励用户参与,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保持开放性的理念突破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从技术到理念全面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但是,就目前来看:用户参与情况,对服务的评价、应用效果及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都鲜有反映,因此,对于图书馆2.0 的现实影响我们无从知晓。
4 结语
随着Web 理念与技术的发展,已出现集数字化、人性化、智能化为一体的第三代图书馆,即“图书馆3.0”,实现了图书馆从时间、地点、资源到窗口、网络等众多服务的延伸,体现出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完美结合。无论是图书馆2.0,还是图书馆3.0,都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完善文化服务的手段,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AlbaneseAR.CamPusLibrary2.0[J].Library Journal,2004(7):30-33.
[2]Paul Miller. Web2.0:Building the New Library[EB/OL]. [2013-04-04.]. http://www.ariadne.ac.uk/issue45/miller.
[3]http://172.16.88.51/kns50/scdbsearch/cdbindex.aspx.
[4]杨新涯,彭晓东. 馆人合一——图书馆2.0 创新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