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家长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2013-12-03张珠灵余晓波蒋淑娟
张珠灵 余晓波 蒋淑娟
(九江学院护理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0)
龋齿是学龄前儿童高发的口腔疾病,其患病率高,危害性大。世界卫生组织把其列为应控制的第3位非传染性疾病。学龄前儿童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同时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差,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1]。学龄前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以家庭为主,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与行为直接影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国内外也有相关报道提示,父母的文化程度、相关知识、行为与态度将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腔卫生状况[1-4]。
本研究对家长龋齿的认知、态度与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儿童行为问题的早期预防和对家长开展口腔疾病控制教育指导提供基础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福州地区抽取4所幼儿园3~7岁学龄前儿童家长200名。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3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90%。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家长对龋病认知、态度、行为调查问卷》。该问卷根据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模型并参考有关文献自行拟定。该问卷共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家长的一般人口学状况。主要包括家长年龄、性别、学历、家庭住址、小孩个数以及小孩是否患龋病。第二部分为家长龋病知识部分,共l1题,采取四级计分方式,每个项目最高分计4分,最低分计1分。总分最高分44分,最低分11分。分数越高,说明家长的知识掌握程度越高。第三部分为家长对儿童龋病的态度部分10题,最高分30分,最低分10分。分数越高,说明预防儿童龋齿态度越积极,第四部分为家长对儿童龋病所采取的行为部分,共14题。最高分52分,最低分14分。分数越高,说明家长预防儿童龋齿的行为越多。
1.2.2调查方法 本课题组于2012年9~12月份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福州地区随机抽取4所幼儿园3~7岁学龄前儿童家长200名进行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基线调查。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统一标准,并实施预调查,修改和完善问卷。问卷由家长自行填写,由调查员审核后统一回收。当场填写,当场回收。
1.2.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分析。由于家长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得分均不呈正态分布,因此两均数间的比较采用非参数t检验,多个均数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家长性别、学历、居住地与龋病KAP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s rho相关分析对家长年龄与龋病KAP的关系进行分析。
2结果
2.1儿童家长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相关分析结果
家长龋病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25.18±6.24,22.87±3.23,28.51±5.80。对家长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Spearman's rho相关分析,显示知识得分、态度得分、行为得分两两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其中知识与行为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485;知识与态度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384;态度与行为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459。
2.2 儿童家长长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
2.2.1 年龄对家长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由于年龄同样不呈正态分布,对家长年龄与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Spearman's rho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与家长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2.2.2其他人口学特征对龋病知识的影响 对不同性别和家庭住址的家长的知识进行非参数t检验,对不同学历的家长知识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显示男女的龋病知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学历的家长其龋病知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家长知识得分比较
2.2.3其他人口学特征对龋病态度的影响 对不同性别和家庭住址的家长的态度进行非参数t检验,对不同学历的家长态度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显示男女对龋病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学历的家长其龋病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态度得分比较
2.2.4 其他人口学特征对龋病行为的影响。
对不同性别和家庭住址的家长的行为进行非参数t检验,对不同学历的家长行为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家长的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学历的家长其龋病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3 。
表3 不同人口学特征家长行为得分比较
3讨论
3.1 家长龋病知识、态度、行为状况
总体来说,家长的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得分偏低,且Spearman's rho相关分析表明知识得分、态度得分、行为得分两两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1]。本结果显示家长不仅缺乏龋病知识,而且对龋病的发生存在很大的侥幸心理,在预防儿童龋病发生行为方面做的也不够,提示笔者应加强儿童家长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在健康教育实施策略中强调有关确立信念和改变态度的措施,有利于家长实现从接受知识到改变行为的转变[1]。
3.2 人口学特征对家长龋病知识、态度、行为状况
3.2.1年龄与知识、态度、行为的关系 本研究表明家长年龄与其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没有相关关系。该结果与施六霞等[5]的研究结果不太一致。他们把家长分为4岁、5岁和6岁儿童年龄段,前两者不同年龄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者不同年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由于样本量不够大的原因,进一步的研究可扩大样本继续探讨。
3.2.2性别与知识、态度、行为的关系 通过表格数据分析,虽然不同性别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不同,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性别与家长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无关。说明性别不是影响家长对龋病(KAP)得分高低的因素。
3.2.3文化程度与知识、态度、行为的关系 调查显示学历越高的家长的知识得分,态度得分和行为得分均高于低学历的家长。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接受能力比文化程度低的家长更强,更易接受疾病科学知识,更有意识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对预防疾病的措施的可执行率也较文化程度低的家长高。对此,可以开设家长口腔卫生课堂,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小册子或播放录像带,可以使家长掌握有关龋病预防及保健知识,提高家长预防儿童龋病的意识,从而减少龋齿的发生率。
3.2.4住址与知识、态度、行为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家长的知识得分,态度得分和行为得分均高于农村家长。这可能与城市家长和农村家长在文化程度与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有关。从调查中发现,更多的城市家长认为龋病对孩子的健康有影响,对于口腔疾病,更多的城市家长会采取积极治疗的手段。城市家长几乎100%每天早晚刷牙,大部分会饭后漱口,而农村家长在这生活习惯方面相对较薄弱。也就是说城市家长对龋病的认知相对比农村家长更多,其采取的态度与行为也较后者积极。
3.2.5独生子女与知识、态度、行为的关系 研究显示独生子女家长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好于非独生子女的家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非独生子女家长来说独生子女家长更易有时间及精力来接受各种知识,同时较非独生子女家长有着较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生活质量要求高,对各种疾病的认知及预防水平较非独生子女高。独生子女家庭具有较高而且稳定增长的经济水平和较简单的家庭模式,在消费模式和余暇时间的支配更充沛,所以对家长进行龋病的健康教育,独生子女家长较非独生子女家长则更易接受并更易将其转化为态度、行为。
3.3 健康教育的开展要有针对性
从调查结果分析,家长的认知程度、对待龋病态度以及预防龋病的行为均与文化程度、家庭住址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有关等。因此,专业人员在对家长的进行健康教育及龋病知识的宣传、转变家长的观念,促进其积极参与儿童口腔保健的同时把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文化程度低、农村以及家庭子女个数多的家庭。可以根据个人特征分不同层次进行集中教育,从而保证教育的效果和效率[1],最终预防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发生,维护和促进儿童口腔健康。
3.4 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次研究的样本来自福州市区各幼儿园的儿童家长,尽管采取了多种质控措施,但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存在选择偏倚,样本的代表性可能会受限;限于人力物力,对其它一些可能涉及家长与龋病有关的KAP的影响因素没有进行探讨,如家庭收入、家庭环境等。今后可扩大样本,增加选点,提高样本的代表性,讲更多的因素纳入研究当中,进一步采取更严谨的科研设计来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石四箴.儿童口腔医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71.
[2]施六霞,金岳龙,姚应水,等.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卫生知识、行为及态度调查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0,29(4):319.
[3]Okada M,Kawamura M,Kaihara Y,et a1.Influence of parents oral health behavior on oral health status of their school children:an exploratory study employing a causal modeling technique[J].Inl J Paediatr Dent,2002,12(2):101.
[4]Rajab LD,Petersen PE,Bakaeen G.et a1.Oral health behavior of schoolchildren and parents in Jordan[J].Int J Paediatr Dent,2002,12(3):168.
[5]施六霞,金岳龙,姚应水.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卫生知识、行为及态度调查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0,29(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