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攻防指标的TOPSIS分析
2013-12-03孙庆祝
李 国,孙庆祝
自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男子篮球项目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男子篮球比赛便成为历届奥运会最受观众喜爱的项目之一。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男子篮球项目于7月29日至8月12日进行,共12支队伍分成2个小组,美国队最终凭借其不败战绩蝉联奥运会男子篮球项目冠军。中国男子篮球队则在与同组对手西班牙、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以及英国等5支球队的较量中,无一胜绩,排名小组垫底,未能进入奥运会8强,场均分差25.2分,创造奥运会最差成绩。在媒体质疑、国人惋惜、各种指责批评不断涌现的情势下,惟有总结经验、探寻差距、重整旗鼓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真谛。本研究以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小组赛技术统计数据为依据,对中国队与竞争对手的攻防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国队在攻防两端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促进中国篮球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西班牙、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以及英国等球队小组赛攻防技术指标。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调研
归纳整理中国男子篮球队前期研究成果,把握中国男子篮球队基本状况,采集整理奥运会竞赛对手相关资料,为对比分析奠定基础。
1.2.2 录像观察
观看第30届奥运会男子篮球赛中国队对与同组对手之间的5场赛事录像以及小组赛其余场次的比赛,记录分析中国队与竞争对手存在的差异。
1.2.3 数理统计
对中国男子篮球队与竞争对手小组赛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归纳整理,运用EXCL和SPSS 19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2.4 TOPSIS分析法
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意为逼近于“理想解”排序法,是系统工程中常用的多因素优选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涉及的相关指标进行量化排序,从而实现对研究对象的综合评价。其基本思想是:同时考虑研究对象的各个指标与“理想解”与“负理想解”之间的距离,获取评价对象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程度,实现对评价对象的优劣分析。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进攻指标统计分析
篮球是一个由两队参与的球类运动,每队出场5名运动员,目的是将球投进对方球篮得分,并阻止对方获得球或得分。在篮球比赛中,为了将球投入对方篮筐得分采取的一系列技术动作称为进攻技术。本研究选取得分、进攻篮板、助攻与失误等4个进攻指标,对比分析中国队与对手之间存在的差异。
表1 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进攻指标统计分析一览表Table 1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Offensive Index between China Man’s Basketball and Opponents in the 30th Olympic Games
2.1.1 得分指标统计分析
篮球比赛的胜负由竞技双方在规定时间内取得分数的多少裁定。因此,一场比赛得分的多少不仅体现了球队进攻能力的强弱,而且昭示了球队能否最终取胜。表1显示,中国队在与奥运会同组对手竞技的5场赛事中,场均得分62.6分,对手场均得分87.8分,差值为25.2分,创造了自中国队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大分差。在与巴西队的比赛中,两队分差达到38分之多,是分差悬殊最大的一场;在与俄罗斯队比赛中,中国队得分为54分,是本届奥运会得分最低的一场。对中国队与对手场均得分进行t检验发现:两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3.740>3.36,P=0.006<0.01)。在投篮方面,中国队场均投篮次数为54.8次,对手为73次,中国队场均投中20.2次,对手为33次,场均分别相差18.2次和12.8次,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国队场均投篮命中率为37%,而对手命中率则高达45.4%,差8.4个百分点,呈显著性差异(P<0.05),这是造成分数差距的主要原因。在3分球方面,中国队与对手相比,投篮次数场均相差10.4次,呈显著性差异(P<0.05),投中次数与投篮命中率分别相差4.2次和2个百分点,不具显著性差异。在罚球方面,中国队在罚球次数与罚中次数方面场均领先对手3.8次和0.6次,在罚球命中率方面则落后对手9.6个百分点,三者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统计分析不难发现,中国队与对手得分差距主要是由于投篮次数、投中次数、投篮命中率以及3分球投篮次数等进攻指标造成的。在投篮次数与投篮命中率等指标均不如对手的情况下,输球乃情理之中。通过观察赛事录像,笔者发现,导致中国队投篮失准、进攻乏力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1)在对手凶悍的贴身紧逼的压迫式防守下,中国运动员难以摆脱防守上篮得分或助攻队友得分,投篮方式多为干拔跳投或进攻时间消耗殆尽时的仓促出手。纵观5场比赛,只能零星地看到易建联、陈江华等极少运动员鲜有的几次突破上篮;2)运动员之间的传切配合、掩护配合、挡拆配合等技战术执行不到位,难以创造出直接上篮或空位投篮的良机,进攻时多为个别运动员的单打独斗,运动员之间缺少互动交流;3)年轻运动员由于缺乏大赛经验,掌控进攻节奏、把握投篮时机以及领悟比赛的能力相对欠缺,致使投篮不坚决,错失得分良机;4)多数主力运动员年龄偏大,再加上伤病的影响,在高强度对抗中体力不支,导致投篮失准;5)中国队进攻篮板与助攻次数与对手相比小组垫底,二次进攻能力与创造得分能力均弱于对手,导致投篮次数与对手相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仅3分球投篮次数场均就落后对手10.4次。
2.1.2 进攻篮板指标统计分析
进攻篮板也称前场篮板,是指进攻方做出进攻动作后未得分而抢到的篮板球。积极拼抢进攻篮板不仅可以提高球队二次进攻的能力,保障攻方再次获得球权,提高进攻次数和得分机会,而且可以缓解投篮未中的消极影响,提高再次进攻的信心,是获取赛事胜利的重要保障,素有“得篮板者得天下”之誉。表1显示,在本届奥运会5场比赛中,中国队场均进攻篮板23.4个,而对手场均29.2个,相差5.8个,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也就意味着中国队每场比对手少5.8次进攻机会,这是造成中国队场均投篮次数少于对手的主要原因。通过录像分析,导致中国男子篮球队进攻篮板落后的主要原因有:首先,在男子篮球比赛中,邓华德教练采用“一大四小”的阵容,运动员在身体对抗中完全处于下风;其次,对篮板球反弹的方向与落点预判力差且准备不足,难以挤到良好的位置;再次,运动员缺少冲抢篮板球的意识与激情,投篮未中后鲜有积极跟进,多数运动员存在原地“看、等、捡”现象;最后,拼抢过程中缺少团队意识,参与抢篮板人数较少,运动员之间未能形成合力,多数情况为个别运动员的单兵作战。纵使易建联以场均10.2个篮板球荣膺本届奥运会篮板王,也难以弥补中国队整体篮板球实力不济的状况。
2.1.3 助攻指标统计分析
助攻指标不仅可以反映运动员支配球、控制球以及精妙传球的能力,而且可以反映整个球队的默契配合程度与战术执行力度,是个人创造力与集体智慧的综合体现。一次精妙的传球可以轻易撕裂对手的防线,给队友创造轻松的得分机会。在本届奥运会中,中国队场均助攻次数9.2次,而同组对手场均助攻次数为23次,两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12支参赛队中,中国队场均助攻次数排名垫底,并且是惟一一支助攻次数没有达到两位数的球队。反观同组对手西班牙与俄罗斯队,以场均助攻21次在所有参赛球队中并列位居第2名。通过观看赛事录像发现,导致中国队助攻垫底的主要原因有:1)中国队持球运动员难以摆脱对方压迫式的防守,投突结合以及突破分球能力较差,很少能够撕裂对手防线或吸引其他防守运动员的注意力,给队友创造空位投篮的机会;2)中国队传球视野狭隘,传球意图明确,传球方式单一,缺少极具欺骗性的假动作,把握传球时机、落点与位置的能力较差,场上组织进攻缺乏创造力,难以给队友创造出得分良机;3)中国队空位运动员接球后进攻犹豫,缺乏自信,错失投篮最佳时机或投篮失准,把握进攻时机的能力较弱;4)无球运动员底线反跑、空切横切不积极,掩护配合、挡拆配合以及高位策应质量不高,多为“站桩式”接球,导致战术单一,配合生疏,进攻乏力,团队作战的整体性与默契性无从体现。因此,中国队应该客观地认清助攻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科学地制定提高助攻能力的现实路径。
2.1.4 失误指标统计分析
失误是一个低优指标,在篮球比赛中,队伍出现失误后会将球权拱手相让,因此,失误次数的增加势必会造成进攻次数的减少,甚至可能导致队伍失去赢得比赛最终胜利的机会。因此,失误次数的多少是衡量球队进攻效率与流畅性的重要指标。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表1),中国在本届奥运会赛事中场均失误次数达到12.6次,而竞争对手则为8.8次。虽然两者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场均多于对手3.8次的失误数据标志着对手可以轻松地获得将近4次的进攻机会,这也是造成中国队总的投篮次数不如对手的重要原因。纵观中国队的5场比赛,不难发现,一向被世人诟病的中国队一号位控卫运动员在运球推进、护球意识以及组织进攻方面有所改善,刘炜的成熟老练与陈江华的快速成长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并得到了担任央视解说嘉宾的前中国队运动员姚明的赞誉。这也是中国队失误指标虽多于对手但未呈显著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但是,场均失误高于对手的现实提醒我们,中国队在技术运用、组织进攻、团队配合以及战术执行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中国队传球运动员比较随意,没有把握好传球的时机与落点,造成不必要的失误;接球运动员注意力不集中、卡位能力以及移动接球能力较差,导致接球不牢或脱手,失去控球权;战术配合思路不统一,传跑不默契,致使球权易主等。
2.2 中国队与对手防守指标统计分析
在篮球比赛中,为了防止对手得分而采取的技术动作称为防守技术。良好的防守可以减少或限制对手得分,是球队取胜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选取防守篮板、抢断、盖帽与犯规等4个防守指标,对比分析中国队与对手之间存在的差异。
表2 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防守指标统计分析一览表Table 2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efensive Index between China Man’s Basketball and Opponents in the 30th Olympic Games
2.2.1 防守篮板指标统计分析
作为评价防守能力的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防守篮板球是指防守方综合运用防守技术迫使进攻方未能得分而抢到的篮板球。在比赛中,能够高质量地控制防守篮板球,不仅可以减少对手二次进攻的机会,而且可以增加本队进攻的次数,是球队实现由守转攻、快速反击的重要保障。表2显示,在本届奥运会中,中国队的防守篮板球个数为4.6个,而对手的防守篮板球场均则高达14.4个,这就意味着中国队由拼抢防守篮板球创造的进攻机会场均比对手要少9.8次,两者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也是造成中国队与对手场均得分差距较大的重要原因。通过观看赛事录像发现,导致中国队防守篮板落后的主要原因有:1)在失去姚明这一绝对高度后,中国队就像是失去一道天然屏障一般,难以像从前一样具有绝对的制空能力;2)防守阵型过于松散,很少采用贴身紧逼式的防守,常与对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便于其摆脱防守冲抢篮板;3)在占据有利位置时,未能及时卡位、挡人,给对手以可乘之机;4)参与拼抢防守篮板的人数较少,后卫运动员冲抢篮板球积极性不高,过多依赖中锋运动员;5)中国队投篮命中率(37%)与对手投篮命中率(45.4%)之间的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为对手提供了相对较多的拼抢防守篮板球的机会。
2.2.2 抢断指标统计分析
抢断球技术是带有攻击性的防守技术,它是意识、反应、判断、起动速度和技术的集中体现,抢断球次数多少是防守攻击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12]。积极的抢断不仅可以破坏对手进攻的流畅性,剥夺对手进攻的机会,而且可以打击对手的士气,调动队友防守的积极性。表2显示,中国队在抢断方面的场均数据为3.4次,对手场均数据为6.2次,两者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场均相差2.8次的现实提醒我们,仍不能忽视中国队在抢断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纵观本届奥运会中国队的5场比赛,中国队在面临对手屡试不爽的全场紧逼防守时,球的推进与转移相对较慢,多次出现停滞现象,在对手大胆迎上的贴身紧逼与果断包夹战术的干扰下,传球角度被封堵、传球质量不高,为对手断球创造了条件。这种现象在与作风凶悍的澳大利亚队的比赛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对手在凶悍的压迫式防守下,成功抢断中国队9次。反观中国队的防守,“1大4小”的阵容在身体对抗中不占任何优势,防守攻击性不强,未能给对手的组织进攻造成有效干扰,再加上运动员个人的预判力、断球意识、反应与启动速度等方面的差距,致使抢断指标不如对手,甚至在与巴西队的比赛中出现零抢断的尴尬局面。
2.2.3 盖帽指标统计分析
在篮球比赛中,进攻运动员原地或跳起投篮,在球离手的一刹那或尚未飞行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防守运动员跳起用手臂封堵、干扰或破坏球的正常飞行路线,从而有效地阻止对手投篮得分的动作技术称为盖帽。盖帽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对手的得分,而且可以给投篮运动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威慑力,使其失去投篮的信心,打击对手的气焰。比赛中精彩的盖帽最易博得观众的掌声,擅长盖帽的优秀运动员也备受观众推崇。本届奥运会中国队场均盖帽为4.2个,对手场均为4.4次,场均低于对手0.2次,两者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录像分析发现,在比赛中,易建联等内线运动员的强势封盖是中国队与对手在盖帽指标上保持微弱差距的主要原因。除了零星看到孙悦在对手快攻时的积极回防与飞身封盖外,其他各个位置上运动员的盖帽贡献率较低。另外,中国队进攻手段比较单一,多为中距离跳投,缺少团队配合与变化,也为对手的防守预判与及时封盖创造了条件。因此,提高其他位置运动员的封盖意识,增加进攻手段的多样性,强调团队配合与整体作战,不失为缩小盖帽指标差距的有效手段。
2.2.4 犯规指标统计分析
犯规指标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犯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一支球队凶悍性与攻击性的强弱以及防守质量的高低。有效的战术犯规可以打乱对手投篮节奏或帮助球队重新布防,但是,过多的无谓犯规可以限制运动员出场时间,并在累计到一定次数时,送给对手直接罚球的机会。中国队场均犯规次数为18.2次,而对手场均犯规次数为21次,两者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场均犯规次数低于对手2.8次的数据说明,一方面,中国队在控制犯规次数上优于对手,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队在防守中的攻击性与侵略性不如对手,同时也映射出中国队防守质量不高的现状。通过录像分析发现,中国队在防守过程中,阵型过于松散,较少采用压迫贴身紧逼战术,防守运动员与对手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并且防守重心较高,防守预见性与判断力较差,在对方突破时脚步移动速度跟不上对手节奏,只能用手进行拉拽与阻拦。另外,中国队犯规目的性不强,战术犯规较少,无谓犯规过多,在与西班牙队的比赛中,中国队上半场犯规次数高达15次之多,而对手仅为6次,并且犯规多集中在主力运动员身上,限制了其出场时间。反观对手采取的颇具攻击性的压迫式防守,虽付出了总体犯规次数较高的代价,但极大地破坏了中国队进攻的流畅性,打乱了中国队的进攻节奏,并且主力运动员较为合理地控制了自己的犯规次数,未对其出场时间造成影响。再加上中国队过低的罚球命中率(59.8%),也提高了对手执行压迫式防守策略的信心。
2.3 中国队与对手攻防指标的TOPSIS综合评价分析
篮球项目是球队进攻指标与防守指标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的指标分析,只能反映队伍在某一局部存在的问题,若要分析队伍的整体攻防效果则需对各进攻指标与防守指标进行综合性分析。本研究选取TOPSIS法对中国队与对手的攻防指标进行综合性对比研究。
2.3.1 攻防指标同趋势化与归一化
评价指标有高优指标与低优指标之分。高优指标意为指标数值越高越好,低优指标则反之。运用TOPSIS法要求指标具有同趋势化即指标的变化方应一致。对球队攻防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应将低优指标转化为高优指标,实现指标同趋势化,转化的办法有差值法和倒数法。在进攻指标中失误为低优指标,在防守指标中失分与犯规为低优指标,采取取倒数法进行转化。另外,由于攻防指标量纲不同,易对评价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应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消除量纲的影响。
公式中,i=1,2,…,n;j=1,2,…,m。其中,xij表示第i个评价对象在第j个评价指标上的取值。由该公式得出各球队场均进攻指标与防守指标归一化结果(表3,表4)。
表3 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进攻指标归一化一览表Table 3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Normalized Offensive Index between China Man’s Basketball and Opponents in the 30th Olympic Games
续表3
表4 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防守指标归一化一览表Table 4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Normalized Defensive Index between China Man’s Basketball and Opponents in the 30th Olympic Games
2.3.2 确定攻防指标的理想解Z+与负理想解Z-
根据表3、表4,各球队归一化数据构建中进攻防守指标归一化矩阵Z进攻与Z防守:
由理想解公式与负理想解公式分别求出球队攻防指标的理想解与负理想解:
球队进攻指标理想解与负理想解为:
球队防守指标理想解与负理想解为:
表5 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攻防指标C值排序一览表Table 5 Rank by C Values of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between China Man’s Basketball and Opponents in the 30th Olympic Games
2.3.4 计算各球队攻防指标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程度Ci
其中,0<Ci<1。Ci值愈接近1,表示评价对象越接近理想解;Ci值愈接近0,表示评价对象越接近负理想解。
由公式(4)求得各个球队进攻与防守指标Ci值(表5):在进攻的综合效果方面,俄罗斯队(0.73445)、巴西队(0.68769)、西班牙队(0.64878)、澳大利亚队(0.52401)的进攻Ci值在0.5以上,属于进攻实力较强的球队。而中国队(0.48115)、英国队(0.47559)的Ci值低于0.5,属于进攻实力较弱的球队。表6显示,各球队进攻Ci值与小组赛最终排名的相关系数r=0.943(P<0.01),说明进攻Ci值能够客观地反映球队的进攻实力。
在防守指标的综合效果方面,巴西队(0.66753)、俄罗斯 队 (0.62972)、澳 大 利 亚 队 (0.53288)、西 班 牙 队(0.51240)的防守Ci值在0.5以上,属于防守能力较强的球队。英国队与中国队防守Ci值低于0.5,防守能力相对较弱。各球队防守Ci值与小组赛最终排名的相关系数r=0.886(P<0.05),说明进防守Ci值能够客观地反映球队的防守实力。
表6 第30奥运会届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小组赛成绩排名与攻防Ci值秩次相关性一览表Table 6 C Values Rank Correlation of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Index between China Man’s Basketball and Opponents in the 30th Olympic Games
同理,将进攻Ci值与防守Ci值进行TOPSIS分析,得到各球队攻防效果Ci值(表5),Ci值越大,表明球队整体攻防实力越强。俄罗斯队与巴西队的攻防Ci值分别达到0.90212和0.88040,在小组中属于一流强队,两队均已4胜1负的小组赛战绩成功出线;西班牙队的攻防Ci值为0.54047,在小组中攻防整体实力属于较强的球队,小组赛中以一分只差爆冷输给英国队,影响了西班牙队的小组排名;澳大利亚队(0.36688)、英国队(0.14478)与中 国 队(0.04096)攻防Ci值低于0.5,整体实力较弱,与对手之间有较大差距。攻防Ci值秩次与球队小组赛排名完全吻合,能够很好地反映球队的整体实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在第30届奥运会男子篮球赛中,中国队与对手在得分、投中个数、投篮次数与助攻等进攻指标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投篮命中率、3分球投篮次数与进攻篮板等进攻指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3分球命中率、罚球与失误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俄罗斯、巴西、西班牙、澳大利亚等队的进攻指标Ci值在0.5以上,属于进攻实力较强的球队,英国与中国队的进攻Ci值在0.5以下,进攻实力相对较弱。
2.在防守指标方面,中国队与对手在失分与防守篮板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在抢断、盖帽与犯规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西班牙等队的防守指标Ci值在0.5以上,属于防守能力较强的球队,英国与中国队防守Ci值在0.5以下,防守能力相对较弱。
3.在攻防综合效果方面,俄罗斯队与巴西队的攻防Ci值分别达到0.90212和0.88040,属于一流强队。西班牙队的攻防Ci值为0.54047,属于攻防实力较强的球队。澳大利亚、英国与中国等队攻防Ci值在0.5以下,整体攻防实力较弱。
3.2 建议
1.中国队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加强投篮练习,特别是在高强度对抗中的抗干扰投篮练习,提高投篮命中率。应该提高外线得分能力,实现内、外线的有效互动,增加全队的得分点。另外,还应该重点提高运动员的助攻能力,加强传球方式的多样性与隐蔽性练习,增强传球的灵活性与机动性,提高为队友创造得分机会的能力。
2.在第30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小组赛中,中国队进攻篮板与防守篮板均与对手有显著性差异。针对拼抢篮板球中存在的“看、等、捡”现象,今后应该着重提高拼抢意识,提高对反弹球位置的预判力,提前卡位挡人占据有利位置,提高运动员冲抢篮板球能力,加强队友之间的配合,实现团队拼抢。
3.加强运动员运球、护球、传接球等基本功练习,减少比赛中不必要的失误。另外,还应该加强运动员防守能力的培养,增加防守的攻击性,提高防守中的脚步移动能力,减少比赛中过多无谓的犯规。
4.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增强比赛中的身体对抗能力。重点加强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弥补高强度对抗中体能劣势问题,为完成攻防技术动作奠定坚实的身体基础。同时,应着重培养运动员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为应战艰难赛事奠定思想基础。
5.加强战术训练,提高运动员战术执行力,强调队伍的团队配合,提高运动员把握攻防节奏的能力。增加参加高水平赛事的机会,以赛代练,积累大赛经验。
6.重视年轻运动员的培养,加强队伍的梯队建设。王治郅等一批国家队主力运动员即将退役,中国男子篮球队面临新老交替问题。因此,应该重视年轻运动员的培养,加强队伍的梯队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中国篮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曹卫华.CBA2010—2011赛季各球队攻防实力对比与竞争格局分析[J].体育学刊,2012,19(2):110-115.
[2]胡茂全,荣华,孙庆祝.从第28、29届奥运会分析中外男子篮球队不通过位置运动员的进攻能力[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3):39-42.
[3]胡茂全,孙庆祝.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各球队攻防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1):34-39.
[4]黄松峰.伦敦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突破第8名的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1):40-44.
[5]贾志强,王建军,陈涛.第25届亚洲篮球锦标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攻防能力差异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2):102-105.
[6]刘河旺,刘明昌,朱黎明.世界优秀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核心后卫攻防能力比较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3):94-97.
[7]刘晓华,介春阳.对第3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男子8强攻防能力的评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4):45-46.
[8]刘永峰.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与对手攻防实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1):54-61.
[9]米战,张西平.2008年奥运会男子篮球欧洲队伍实力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3):42-46.
[10]孙继新.面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整体实力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63-264.
[11]孙义良,李群力,李明.首届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赛中国男子篮球队攻防能力的评价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70-72.
[12]王郓,成耀.从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看世界男子篮球竞争格局和中国男子篮球队差距[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4):78-81.
[13]张向阳,荀笋.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子篮球赛与竞争对手攻防实力对比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1):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