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地区红树林湿地及其栖息地的发展变化现状与对策
2013-12-02安嘉然臧金娇刘金福
安嘉然,臧金娇,刘金福*
(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2)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们生长在河口、海岸潮间带的滩涂上,在涨潮时植被部分或全部被淹没在海水里,从而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海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红树林具有耐海水浸泡的生理特性;具有呼吸根和强大的支柱根,使植物固在淤泥里;细胞具有比陆地植物高10倍或更高的渗透压(陶列平和黄世满,2004),使植物能在海水里正常生长并且不怕台风的袭击,能防浪护岸,被誉为“海岸卫士”,是一种重要的湿地资源。红树林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最具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红树林可加速滩地淤高和向海伸展,使海滩面积不断扩大和抬升,从而达到巩固堤岸的效果(王燕,2008)。同时为许多鸟类、鱼类、贝类、多种多样的无脊椎海洋动物和植物如海石竹和海藻等提供了栖息地(莫燕妮等,2002)。红树林属于常绿阔叶林,具有一般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特性,对调节气候、缓解温室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三亚是中国唯一一座热带滨海城市,自然条件优越,山海相望,山水相连,天然河口和港湾众多。三亚市的海岸线长度为209.1 km,有不少海岸线适合生长红树林,主要分布在三亚河保护区,林旺铁炉港,亚龙湾青梅港及瑜林河红树林区四个地区。本文概括了三亚地区红树林湿地的现状,并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调查方法:文中材料图片皆来自三亚市林业局。外业调查采用1/10 000卫片并叠加等高线为工作底图,面积进行GPS定点与现场小班勾绘,内业采用电脑求算面积;红树林品种进行现场照像和GPS定位的方法调查结果如图1。
1 研究区域概况
三亚位于北纬 18°09'34″-18°37'27″,东经 108°56'30″-109°48'28″之间。三亚市现有红树林面积为12 133.33公亩。其中林旺铁炉港、亚龙湾青梅港、三亚河红树林保护区均属于平原地貌,是典型的滩涂冲积层。其成分是精细的沙粒、细黏、呈半流体、不坚固、含腐殖质,土壤PH值在3.5-7.5之间,大多数在5以下(苏锦顺等,2006),其特征表现为含有高水分、高盐分、大量硫化氢、石灰物质和缺乏氧气,土壤结构和动植物残体多处半解体状态,以死珊瑚颗粒为主要组成。其中三亚河保护区土壤粘粒和腐殖质比较丰富,林木生长较为旺盛。榆林河红树林区自然条件与其他三个不同,榆林河红树林位于太平洋地壳构架的大陆边缘区,属于低地海拔地带延伸大陆架,成土母质是研贡岩近代沉积物,属晚更新世全新世的海相堆积物。三亚地区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5℃,6月份平均最高气温26.4-28.5℃,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为17-21℃;年平均降雨量为1 200-1 800 mm,雨季集中在5-10月份,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
2 三亚地区红树林的现状及问题
2.1 三亚地区红树林概况
三亚市现有红树林面积为12 133.33公亩,主要分布在三亚河自然保护区、林旺铁炉港、亚龙湾青梅港及榆林河红树林区四个地区。其中青梅港保护区6 240公亩,三亚河自然保护区4 000公亩,铁炉港保护区686.667公亩,榆林河1 206.667公亩。三亚市适宜营造红树林面积及分布如图1所示,其中四幅图中的小班块表示的是红树林分布的区域,通过对比三亚地区四个红树林保护区的红树林分布状况发现在四个保护区当中现在仅有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还有宜林地小班在图中用黑圈标注。
通过调查统计(图1,表1)发现铁炉港、榆林河和青梅港还有一些地段适宜红树林生长,共有宜林地35 236.67公亩。但详细核查后发现榆林河发展红树林的条件已经基本丧失,青梅港的发展条件亦不佳。只有铁炉港还存在发展的条件。
经电脑计算,铁炉港20 166.66公亩红树林宜林地中,有1 640公亩泥滩地为适宜营造红树林地,18 526.66公亩为一般适宜造林地,其现状多为废弃的养殖虾塘,虽然地类都在逐步退化,但产权还在当地农户手中,如果和农户协调好产权关系,则铁炉港还可以营造有20 166.66公亩。
图1 三亚市四大红树林保护区Figure 1 The four mangrove reserves in Sanya City
表1 三亚市红树林面积调查统计Table 1 Survey of mangrove areas in Sanya city
2.2 三亚地区红树林及其栖息地的发展变化现状
2.2.1 三亚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现状 三亚河红树林保护区位于三亚市区内,人为影响程度较大,是三亚市所有红树林保护区中保护难度最大的一个。烧薪柴导致的人为砍伐,筑堤、开辟盐田、高位池养虾等引起的红树林生存环境的改变使得三亚河红树林有林面积近十几年不断减少,补种工作又跟不上,从三亚河红树林保护区小班区划图上看,大约一半的河岸带有林区呈间断状(王丽荣等,2010)(图2)。红树林的生长需要稳定、干净的水质,但三亚河有些滩涂已经处于中度以上污染状态,严重影响到两栖生物和鸟类的生存,进而影响到红树林的生长。而在生活污水污染严重的地方补种的红树,基本就活不起来。在调查中发现,30 383.33公亩的红树林宜林地,在近期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绝大部分土地权属已经被房地产企业所拥有,现状已为建设用地,已转化为非林地。特别是三亚河沿岸的原城市乐园附近的红树林边围滩造起的大片鱼虾塘蚕食着红树林、开发建设中的凤凰水城蚕食着红树林。
图2 三亚河保护区红树林分布图Figure 2 Mangrove distribution of Sanya River Nature Reserve
2.2.2 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现状 铁炉港红树林(图3)区位于三亚市林旺镇,距市中心约30 km,是三亚市乃至海南省最古老的红树林生长区域之一。铁炉港红树林资源丰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古老性,这里的红树林古树多,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海莲(Bruguiera sexengul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红榄李(Lumnitzer littorea)和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二、濒危性,该地区的红树林现在正处于濒危状态,尤其木果楝受破坏程度极高,导致数量逐渐减少。三、热带性,本区树种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以嗜热窄幅种类为主(周小飞和黎军,2000)。
2.2.3 榆林河红树林保护区现状 三亚榆林河红树林位于三亚市区内,地处河口与海湾之间,咸、淡水交界处,从最北端至最南端入海口的海水盐度介于0-25 S‰之间而递增。榆林河红树林区在三亚市所有红树林分布区域中,是发展潜力较弱的一个,主要在于它靠近解放军榆林基地,可营造红树林的宜林地又多为盐田和养殖塘。据调查,三亚榆林河红树林区养殖塘面积为13 924.66公亩,盐田面积为12 191.33公亩,滩涂水域面积为11 501.33公亩。大部分盐田和养殖塘的土地权属已经被开发建设商家所取得。
图3 三亚铁炉港红树林分布图Figure 3 Mangrove distribution of Sanya Iron Port
2.2.4 亚龙湾青梅港红树林保护区现状 随着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的深入,这片海岸遭到了破坏,大片红树正在发黄、枯萎、死亡。受港口和游艇码头的阻隔,目前海水已很难进入红树林生长区域,破坏了红树林最佳生长环境,再加上污水工程使该地区红树林生长呈颓废之势(图4)。
图4 青梅港红树林分布图Figure 4 Mangrove distribution of Qingmei Port
2.3 三亚地区红树林湿地存在的问题
2.3.1 生态环境的破坏 人类对自然资源无度的索取,大量砍伐红树林,或围垦农田,或开辟盐田,或开挖养殖池,还有过度捕捞、非法狩猎等,随着三亚市著名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建设进一步升温,众多房地产商进军三亚,而红树林生长的地段也是房地产商实施房产开发的黄金地段,这给红树林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3.2 污染 一些红树林及其滩涂资源已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红树林的生长需要稳定、干净的水质,人为破坏、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排放严重影响到红树林的生长和栖息在红树林中的动物。如青梅港的红树林别墅区的建设建筑污水未经处理排放使大片红树林枯黄,甚至死亡。
2.3.3 管理及保护工作不完善 未建立起有效的红树林保护网络,原来分布有红树林或适宜红树林生长的大面积滩涂地还没有完全恢复造林,而且缺乏育苗基地。人们对红树林的保护价值认识不高,缺乏宣传教育培训基地及宣传材料,宣传发动力度不够,周边社区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不高。红树林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地区执法不严现象依然存在。但对于生长在潮间地带的红树林的检测和保护并非易事,现在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不完善,边界线模糊,对外联系、交流合作不够密切,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少,科研水平上不去等诸多问题。
3 三亚地区红树林湿地的保护措施
3.1 因地制宜保护红树林
通过调查发现,三亚河、榆林河红树林的生境条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完善的条件已不具备,再继续设为红树林保护区已不合适,建议市政府将三亚河、榆林河划为湿地公园;同时建议加大对铁炉港和青梅港2个红树林保护区的资金投入力度。三亚河是流经市区的主要河流,流经市区后分为三亚西河和三亚东河,建议将该保护区改为湿地公园,建立红树林科普馆,对游客实行开发式经营,让游客了解红树林更多的神奇宝贵之处,更加热爱红树林这一珍贵物种,从而自觉的参加到保护行列中来。榆林河红树林区大部分盐田和养殖塘的土地权属已经被开发建设商家所取得,将该红树林区划为湿地公园较为适宜,这样政府投入的压力相对较小,管理也比较适合该区的现实情况。
3.2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红树林保护网络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为环保事业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3S”技术的应用,将有效提高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现代化及业务化水平。为了配合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对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开展有关理论和技术的科学研究,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的活动,为国内外专家和学者提供研究基地。建立相关的研究所,作为重点的研究项目由专业人员来监管,将科研的重点定位于:对于红树林的人工培养、种植,进行不同潮间带(高、中、低三个潮带)造林试验;建立红树林标本园;对保护区红树林进行定点、定位观测,为采种造林提供依据;红树物种引种,筛选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树种,保护在红树林中生活的海洋动植物和鸟类,对水污染的监测和治理等等。红树林的保护不再只是一个地区一个点的问题了,它是环境保护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由点连成线和网络,运用“3S”技术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监测,形成有规模的管理系统,覆盖整个三亚地区,关于这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已经做出了成功的示范,这个系统在三亚安家落户,建立科学的保护网络迫在眉睫。
3.3 完善法制,依法护林
海南已制定了有关保护红树林及其保护区的法规、规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红树林保护面临的问题有了很大的变化,建议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进一步修订完善这些法规规章,并出台有关配套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等,使红树林保护有法可依。同时要加大对破坏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依法治理。通过整治活动,制定红树林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联防和义务植树制度,有效保护红树林湿地资源。
3.4 广泛宣传,营造爱护红树林的社会氛围
保护地球家园,是每个地球居民的责任,环境保护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笔者认为要从这些方面入手:与学校密切联系起来开展基础教育、概念示范,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保护意识,“保护环境,从娃娃做起”,凭借当地媒体力量开展宣传活动如拍摄公益广告,联合社团如“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进行活动宣传,团结广大志愿者积极开展各类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设立“环保卫士”,由公民来参与监督,既能切实有效的保护红树林,又能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保护家园人人有责”的观念。
3.5 加快人工营造恢复红树林
对适宜于红树林生长的裸露潮间带滩涂,应根据潮位、流速、潮期、浸水时间、基底性质、海水盐度等因素,划定红树林栽种的区域,选择适宜的树种和种苗,扩大红树林有林面积,以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与生物量。对残林和砍伐迹地要采用天然更新和人工造林相结合的方法,以期恢复原来的红树林(陶列平和黄世满,2004)。对曾经生长过红树林,但目前已被挪作鱼塘或被海堤、滨海大道等围垦工程所占用、分割或阻隔的沿海宜林滩涂,应针对具体情况,分别采取退塘还林、开闸引水、建立生物走廊等措施,使曾消失的红树林得以恢复,使破碎化的红树林湿地相互联通,形成连片群落(傅秀梅等,2009)。对红树林的生长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红树林的生长特别需要干净稳定的水质,建议开展以红树林作为超标污水净化的试验站,合理处理污水的排放,并能监测红树林生长的水质环境,逐步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
3.6 建设红树林育苗基地
育苗基地应统筹考虑、综合布局,使基地既能高质量供应全省及外省市场的苗木需求,又能保证基地的适度规模,便于提高和改进技术,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重点在引进、移植培育适宜在三亚生长繁殖的树种,又要尽量避免造林干扰原生林地的风险(王丽荣等,2010)。在现有的条件下,青梅港红树林保护区是三亚市红树林植被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育种基地的最佳选择(严承高和苏文拨,1999)。
4 小结
本文通过调查三亚地区红树林湿地现状,即对三亚地区红树林湿地的总体概况以及红树林主要分布的四个区域做了调查以及分析。发现三亚市四个红树林分布区虽各有特色却遭到了人类的严重破坏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排放影响严重以及管理保护工作的不完善等问题。为了维护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平衡,保护宝贵的生态资源,本文提出应该将三亚市红树林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科技护林,加快人工恢复和育种工作,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亚红树林作为一种独特的特种资源和旅游资源也为三亚的热带滨海旅游增色不少,发展生态旅游工程也有着良好前景。地处海滨的红树林湿地,景观开阔,奇根异花,胎生果实,生物资源丰富。为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河滨休憩区,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同时,开发滨水空间为公众享有(林鹏,2001)。现在这一工程已经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如果红树林旅游资源开发成功则会成为三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改善了三亚城区的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还成功实现了三亚国际旅游城市的华丽转型。
针对三亚地区红树林湿地的保护现状,笔者认为三亚市应推出生态旅游的路线,发展生态旅游项目:建立红树林中心游览区、红树林生态观赏区、海底村庄游览观光区、水鸟馆、观鸟小屋,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运动休闲区等;开发红树产品,使保护区走向经营性保护的良性循环轨道。对于那些已经转换为建筑用地的红树林地段,发动房地产公司和旅游开发商为增加旅游房产的卖点,在合适地段营造红树林,在产权上采取谁经营谁拥有的原则,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在开发的同时要注意开发与保护并重,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促使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傅秀梅,王亚楠,邵长伦,王长云,李国强,刘光兴,孙世春,曾晓起,叶振江,管华诗.2009.中国红树林资源状况及其药用研究调查Ⅱ.资源现状、保护与管理.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9(4):705-711.
林鹏.2001.中国红树林研究进展.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2):592-602.
莫燕妮,庚志忠,王春晓.2002.海南岛红树林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热带林业,30(1):46-50.
苏锦顺,张小平,周少华.2006.红树林湿地生态多样性保护对策.环境保护,5:70-74.
陶列平,黄世满.2004.海南省三亚地区红树林植物资源与群落类型的研究.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1):70-74.
王丽荣,李贞,蒲杨婕,廖文波,廖文波,张乔民,余克服.2010.近50年海南岛红树林群落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关系分析——以东寨港、三亚河和青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例.热带地理,30(2):114-119.
王燕.2008.红树林保护的意义和建议.森林工程,7:24(4).
严承高,苏文拨.1999.“中德热带林保护与恢复项目”——东寨港、清澜港自然保护区和三亚市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子项目的基本设想.热带林业,27(1):1-11.
周小飞,黎军.2000.三亚河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现状及对策.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6(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