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空巢老人伤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3-12-01汪全海丁伶灵贺连平黄志伟金岳龙姚应水
汪全海,丁伶灵,贺连平,聂 淼,黄志伟,祁 秦,陈 燕,金岳龙,姚应水
(皖南医学院 预防医学系,安徽 芜湖 241002)
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故对人体的损伤(一般指尚未死亡者),会造成大量的残疾,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调查显示:伤害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第4位死因。交通事故、意外跌倒、溺水、其他事故的有害效应、自杀居意外伤害死因的前五位[2]。空巢老人泛指所有无子女或不与成年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群,包括因成年子女分居、迁移而留守在原住家庭的老年人群。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完全依靠自己,发生伤害的可能性比较大。因其发生率高、伤残多、寿命损失严重,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因此,空巢老人的伤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安徽省空巢老人伤害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本课题组对安徽省空巢老人进行了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长江南、北进行分层,随机抽取安徽省江南、江北部分城市与农村老人1 552人为调查对象,共获得有效问卷1 462份,有效回收率为94.2%,其中空巢老人791例。空巢老人的纳入标准有:年满60周岁;居住方式为与子女分开或无子女。剔除标准有:与子女或孙辈共同居住;曾经空巢,现与子女或孙辈共同居住。
1.2 研究工具与内容 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家庭所在地、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子女探望频率等。自编“老年人伤害调查表”,包括伤害发生的原因、次数、伤害程度等。
1.3 质量控制 以预防医学和心理学专业的老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为调查员,经过统一的培训,使其充分了解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调查现场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
1.4 伤害的判断标准 凡有以下一种及一种以上情况者均判定为伤害:①到医疗机构诊治,诊断为某一种伤害;②由其他人做紧急处理或看护;③因伤活动受限半天以上[3]。
1.5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 3.02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双轨录入并进行逻辑核查,应用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以P<0.05作为判定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本次研究共调查791名空巢老人,其中性别分布为:男性422人(53.4%),女性 369 人(46.6%);地区分布为:皖江南529 人(66.9%),皖江北262 人(33.1%);城乡分布为:农村306人(38.7%),城郊203 人(25.7%),城区282人(35.6%);民族分布为:汉族781 人(98.7%),其他民族10人(1.3%);文化程度分布为:文盲345人(43.6%),小学毕业214 人(27.1%),中学毕业196 人(24.8%),大学及以上36 人(4.6%);年龄分布为:60 ~69 岁407 人(51.5%),≥70 岁384 人(48.5%);空巢老人伤害的总发生率为13.4%(106/791)。
2.2 空巢老人伤害影响因素的分析
2.2.1 空巢老人伤害发生主要变量赋值情况 将是否发生伤害作为因变量(否=0,是=1),一般人口学资料作为自变量纳入方程,具体分析的因素和赋值方法详见表1。
2.2.2 空巢老人伤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对11个影响因素(见表1)分别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筛选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α排除=0.10)。
2.2.3 空巢老人伤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做逐步分析,并用后退法将不显著因子依次剔除(α=0.05)。结果显示,生活在皖江北和经常熬夜的空巢老人较易发生伤害,生活在城市和较高文化程度的空巢老人较少发生伤害,具体情况详见表3。
表1 空巢老人伤害发生主要变量赋值情况Tab 1 Variable assignments for the risk factors of injury in empty nest elderly
表2 空巢老人伤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 2 Risk factors for injury in the empty nest elderly by single 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表3 空巢老人伤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ab 3 Risk factors for injury in the empty nest elderly by multivariate u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3 讨论
伤害作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有着常见、多发、致病率高、后遗症多的特点[4]。伤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如行动不便、医疗负担沉重等,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5]。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因其生理机能衰退、社会功能减弱,社会支持缺乏,其伤害的发生更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本研究结果显示,生活在城市的空巢老人伤害发生少,这与俞敏等[6]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俞敏等的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伤害发生率高于农村,可能原因为两者研究的调查对象不同,俞敏等研究的调查对象年龄跨度大,而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老年人群。农村空巢老人伤害发生率高,其原因可能为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条件较难充分满足生活所需,要从事更多的体力劳动才能维持生活,居住环境不如城市老人,道路不平坦,照明效果不好,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充分[7]。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的空巢老人伤害发生少,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多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手工业生产,收入水平偏低,生活环境不如高学历空巢老人(如住房面积狭窄),安全意识较差。相关报道显示,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神经精神症状患病率高于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8],低文化程度的老人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9],并且更易患老年性痴呆[10],而抑郁、老年性痴呆等神经精神症状均会增加伤害的发生率。生活在皖江北的空巢老人较易发生伤害,其原因可能是皖江北地区产业结构单一,老人生活质量较差,而皖江南地区地处长三角地带,经济较发达,开放程度较高,空巢老人生活水平比较好;皖江南地区与周边省市、经济圈来往频繁,交通便利,为空巢老人子女及时探望提供了方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的生活和精神负担;另外,本次调查中皖江北空巢老人多集中在农村,可能导致伤害的发生率较皖江南高。研究还发现,经常熬夜的空巢老人较易发生伤害,其可能原因为熬夜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不良行为,老年人经常睡眠不足,易产生疲劳,精神状态不佳,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警觉力与判断力削弱,更易造成伤害的发生。
通过采取伤害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的三级预防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将伤害造成的死亡人数、疾病负担、残疾状况等降到最低[11]。低文化程度和农村空巢老人是中国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中更为特殊的群体,其比一般空巢老人更易发生伤害,应成为重点关注对象。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承担起提高空巢老人安全意识,安装安全设备的责任,提高空巢老人的福利标准,使空巢老人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鉴于空巢老人对伤害知识的知晓率偏低[12],相关单位和组织应加大宣传措施,走进社区,走近空巢老人身边,为空巢老人营造家庭气氛,提高精神状态,促进空巢老人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改善心理健康水平,以预防空巢老人伤害的发生。增强空巢老人的自救能力,加强医疗机构的紧急救护能力,在伤害发生时,将伤害对空巢老人的影响降到最低。建立向穷人和老人倾斜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13]。为他们构建完善的养老金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以及精神慰藉体系[14]。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包括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生活保障和心理健康保障在内的全方位的“空巢老人”社会保障体系[15]。
[1]郑丽,康耀文,陈燕,等.芜湖市高校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8):778 -780.
[2]赵明利,宋葆云,叶文琴.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安全现状评估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1,9(6):547 -548.
[3]张志华,江秀玲,钱巧霞,等.安徽农村老年人多发意外伤害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262 -3264.
[4]王声湧.我国的伤害流行病学研究亟需开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3):131 -133.
[5]PETER P,GORDON SS,SUSAN DB,et al.Injury prevention: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epidemiology,surveillance,and polic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68 -74.
[6]俞敏,丛黎明,徐来荣,等.浙江省城乡4社区居民伤害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8):681 -683.
[7]曹雪宾.关于吕梁临县前塔村“空巢老人”调研报告[J].商情,2012(47):119.
[8]张红杰,胥磊,魏会敏.社区低文化程度老年人精神心理卫生状况分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2):51 -52,63.
[9]李芹英,孔英,刘彩霞,等.住院离退休老人抑郁状态调查及干预模式的构建[J].中国康复,2009,24(6):403 -404.
[10]栗克清,江琴普,崔利军,等.河北省城乡老年性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1):1251 -1253.
[11]叶冬青.预防伤害,促进安全,缔造和谐社会——写在第四届全国伤害预防与控制学术会议召开之际[J].疾病控制杂志,2007,11(3):241-242.
[12]朱丽妹,席淑华,谢少飞,等.社区高龄独居老人意外伤害知信行状况的调查[J].上海护理,2009,9(2):30 -32.
[13]魏建.中国的社会保障必须向穷人和老人倾斜[J].山东经济,2008,24(2):58 -60.
[14]刘险峰,唐俊.中国高龄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初探[J].中国行政管理,2011(6):20 -23.
[15]郭廓.农村留守老人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多维主体分析[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