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竞争力分析

2013-12-01汪楠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3年5期
关键词:生物制药竞争药品

汪楠

生物制药是生物医药技术应用于制药领域的过程。广义的生物制药产业是包括与生物技术药品研制、生产、流通有关的集合。本文研究对象仅指狭义的生物制药产业,即生物技术药物制造业,涉及的生物制药产品包括基因工程蛋白及多肽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血液制品、疫苗、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生物诊断试剂等。

1 全球生物医药及生物制药产业概况

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受到经济复苏缓慢、财政紧缩、大批药品专利到期等因素影响,增长放缓。尽管如此,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增强、新兴市场需求增加、人口结构变化等原因,医药市场需求仍然强劲。2003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总额为5610 亿美元,2011年已经达到了 9421 亿美元。IMS Health公司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额复合增长率仍将维持在5%~8%,2014年就可达到1.1万亿美元[1]。生物制药产业近年正处于快速崛起时期,呈现出产业化明显加快、规模迅速扩张、新药开发热情高涨等特点。生物技术药物由于具有产品生命周期长、保险费用高、靶向性更强、更适合特殊患者等优点,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医药企业战略发展的重点方向。全球已有 100 多个生物技术药物上市销售,另有 400 多个品种可能完成临床研究投放市场。生物技术药物销售收入已连续多年保持了 15%以上的增速,是全部生物医药市场销售收入增速的两倍以上。到 2020年,生物技术药物有望占全球药品销售总额的1/3[2]。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受人口基数大、政府医疗卫生投入增加等因素影响,生物医药产值快速增长。2006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为5263 亿元,2011年达到15708 亿元,保持了年均 25% 左右的快速增长趋势。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态势尤佳,成熟度获得进一步提高。2011年,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592 亿元,占生物医药产业的10% 左右,销售利润率居各子行业之首,达到13.6%[2],接近世界领先医药企业 15%的平均利润水平。近年,华北制药、上海医药等大型制药集团纷纷进军生物制药领域,并与跨国企业合作研发生物技术药物。同时,政府通过设立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战略与政策层面对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抗体药物等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进行推动与支持。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2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竞争力分析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又称波特菱形理论、波特钻石模型,是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管理学家 Porter 提出的,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地区)如何形成整体优势,从而评价该国(地区)的全球竞争地位[3]。目前,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已不局限于分析区域竞争力。本文将应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逻辑框架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

依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国某行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可能性程度是由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四要素决定的,并由两个重要因素起影响作用,其相互关系如图 1 所示。

2.1 基本要素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所包含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基本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1.1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根据普遍性与易获得的难易程度可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的继承或产生需要的私人投资和社会投资相对简单,如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普通劳动力等。高级生产要素则需要长期、复杂的投入才能得到,如通讯设施、技术人员、科研设施以及专门技术等。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最突出的问题是增长方式的粗放式,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低集中度、低科技含量”,这其中的部分问题也存在于生物制药产业。与传统医药产品相比,生物制药产品对环境污染较少,对资源依赖性较小,但对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人才素质的要求较高。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集中度普遍提高,生物制药产业的销售利润率已接近世界领先医药企业 15%的平均利润水平;但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比普遍偏低。对上市生物制药企业的调研表明,近年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企业研发投入总量与产品销售收入之比)在3%~12% 左右,平均在6%~7%左右,有的企业甚至达不到 1%,总体情况与国际认同的研发型制药企业 15%的研发强度有一定差距。此外,企业的人才资源、网络信息技术、品牌资源等也与跨国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2.1.2 需求条件 需求条件主要指国内市场的需求状况,其影响取决于买方的结构和性质。如果国内市场上有前瞻性的需求和挑剔的买方,会促使公司获得国际竞争优势。此外,买方数量、需求的增长速度、需求的规模以及市场饱和的时间也会产生影响。

图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钻石模型)

我国的生物医药市场在进一步扩大。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药品市场[4],并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5]。

我国的药品质量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在药品质量与安全方面,我国尚存在药品安全法制不完善,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疫苗是用于健康人群,尤其是儿童的预防性生物技术药物,由于其受众的特殊性,对安全和质量问题极为敏感;血液传播是感染 HIV等重大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血液制品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公众的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时有生物制药产品安全事件发生,如山西、大连、江苏等地出现的疫苗安全事件,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药品安全的信心。2012年,我国出台《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药品标准和药品质量大幅提高,药品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药品研制、生产、流通秩序和使用行为进一步规范”的发展目标[6]。公众和政府对药品质量、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导致药品行业准入条件进一步提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产业结构良性转变,达到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目的。

2.1.3 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 支持性产业主要指供应商,它通过提供低成本投入、与下游产业持续合作、促进下游产业创新等方式为下游产业创造竞争优势。相关产业是指因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一个国家如果有许多互相联系的有竞争力的产业,该国便很容易产生新的有竞争力的产业。具有竞争优势的相关产业往往同时在一国产生并趋向集中,形成竞争优势产业群。

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国家药物创新体系,建立了若干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综合性药物研发平台、单元技术平台和以企业为主体的新药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单元技术平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丰富的科研基础条件和人才资源是国家或各级政府科研计划项目的主要承担者,长期以来担任着药物上游研发的主体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药物上游研发的主体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出现了生物医药研究型公司、制药企业研发中心、新药研究技术外包公司、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等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然而现阶段,研究机构与技术需求方由于认识不足、基础建设薄弱、技术创新能力有限、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完善等原因导致成果转化不畅,转化率仍较低,阻碍了医药企业的创新发展。

医药制造产业的下游产业是医疗卫生行业与药品零售行业。2000年至 2011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由 362 元/年增长至 1643 元/年,其中门诊与住院药费绝对数也在不断增加,且由于各类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及政府投入不断增加,个人卫生支出在各类卫生支出中的比重从 2001年开始逐渐降低,从 2001年的60% 下降至 2010年的35.3%,进一步刺激了医药卫生费用的支出[7]。我国药品零售市场发展迅速,药店数量增长迅速,2011年行业规模达到 1885 亿元,但行业的集中度不高,截至 2010年末,药店数量接近40万家,但门店连锁率不到 35%,效率较低,药品销售额超过 20 亿元的药品零售企业只有 10 家,且业态趋同发展、药店服务方式单一等问题明显[8]。

生物产业基地成为支撑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在国家政策与内需拉动的影响下,国家和各级政府成立的生物基地、药谷数量迅速增加。截至 2011年底,我国已认定生物产业基地 22 家[9],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批准的药谷超过 50 家,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10]。

2.1.4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是指企业建立、组织和管理的环境以及国内竞争的性质。不同国家的企业在目标、战略和组织方式上都不相同,国家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间的选择和搭配。激烈的国内竞争是创造和保持国家竞争优势最有力的刺激因素,国内同行业的激烈竞争是该产业产生竞争优势并强盛不衰的重要条件。

一直以来,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持续困扰着中国医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的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等问题尤为严重,企业间竞争激烈。近年,我国生物制药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兼并重组、开发创新,企业联盟等手段不断发展,产业集中度得到一定提升。此外,跨国企业的进驻促使国内企业前进的步伐加快,面对实力雄厚的外国企业,国内企业只有不断通过学习,或开展企业间合并、合作等活动,才能壮大实力,实现共同发展。

2.2 影响因素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机遇、政府两大因素通过单向作用对基本因素产生影响。

2.2.1 机遇 机遇包括重要的新发明、重大技术变化、投入成本的剧变、外汇汇率的重要变化、突然出现的世界或地区需求、战争等。机遇可能打断事物的发展进程,改变企业的竞争优势。

医药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提供革命性动力。生物技术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是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必争之地,也是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的高技术之一。在政策层面,为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2011年我国首次出台了针对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规划——《“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将重点突破与生物技术药物研发有关的生物信息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技术、生物芯片、药靶发现等技术,并重点发展针对疫苗和抗体药物大规模和快速反应生产新技术、人源化抗体构建和优化技术等,针对重大传染病和恶性肿瘤等重大非传染性疾病开展疫苗和抗体药物的改造、研发工作,突破一批诊断试剂的重大关键技术[11];在投入方面,我国通过设立“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点计划项目,对医药生物技术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等进行支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国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生物技术人才队伍,目前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研发人员已达 25万余人,以科技领军人才为核心,辐射和带动各类优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人才工作新局面正在形成,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的能力逐步提高,一批创新型生物科技人才已经进入国际竞争前沿[12]。

政策变化、疾病流行趋势改变等也为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009年我国推行的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将进一步扩大药品消费需求、提高用药水平。疾病疫情暴发流行也是药品行业发展的机遇之一,疫苗作为预防性生物技术药物,在传染病预防与疫情控制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正在进一步加剧,诸如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暴发流行对疫苗的需求量巨大,对疫苗生产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重要的机遇之一。

面对实力强大的跨国企业,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的生存压力与发展机遇并存。活跃在中国市场的制药巨头纷纷在我国进行包括研发、生产、销售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布局与渗透,如默沙东与先声、辉瑞与海正分别组建合资企业。而我国本土企业多年来存在的小而多、同质化问题仍存在,这种格局使得我国本土企业面临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的严峻考验。与此同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一批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存在资金缺口,我国医药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承接发达国家研究成果、开展国际间合作成为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又一机遇[9]。

2.2.2 政府 政府通过政策选择来增强国家竞争优势,其功能是要在“干预主义”和“自由放任主义”之间折中,宗旨在于为企业创造有利的外部竞争环境。

我国通过促使生物制药产业调整与发展等方式调节市场,优化企业竞争环境。2012年,我国先后发布了《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生物技术药物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的第一位,“加快发展人源化/人源单克隆抗体药物、疫苗、基因工程蛋白质及多肽药物,积极开展核酸药物、基因治疗药物、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突破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的技术瓶颈,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提出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疫苗和特异性诊断试剂”。这些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为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契机[13]。

在科技政策上,国家在基础科研投入和企业科研投入增加,减小了企业研发的风险,为企业自主研发创新产品提供了保障。在税收政策上,生物制药产业还得到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优惠,例如生物制药产品以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3% 提高到 17%;国家重点扶持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免 15%的税率等。

3 小结

Porter 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竞争优势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①要素推动阶段:产业在生产要素上拥有优势,即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属于资源要素密集型产业;②投资推动阶段:产业竞争优势依赖于国家和企业的发展愿望和投资能力,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③创新推动阶段:产业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愿望和能力;④财富推动阶段:产业竞争主要依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过去所积累的财富,企业创新、竞争能力开始下降,产业竞争力衰退。

图2 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竞争力分析图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竞争力分析的各基本要素与影响因素总结如图 2。综合以上分析,根据 Porter的竞争优势四阶段的划分依据,现阶段我国在生物制药产业已完成了要素推动阶段向投资推动阶段的转化,产业竞争优势依赖于国家和企业的发展愿望和投资能力,处于投资推动阶段向创新推动发展的阶段,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品为竞争优势主体的产业竞争力格局尚需时日。

利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对评价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竞争力提供了参考。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也有其不足的方面,其产生是以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企业的成长为基础建立的,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全面反映各国的产业竞争力情况。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没有对要素的权重进行界定,模型的逻辑是基于企业成长规律,忽视了部分国家的因素等。因此有必要在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生物制药产业的竞争力评价方法与指标进行研究,并通过与典型国家的对比,科学评价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国际地位。

[1]IMS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nformatics.The global use of medicines:outlook through 2015.(2011-05) [2013-05-27].http://www.imshealth.com/deployedfiles/ims/Global/Content/Insights/IMS%20Institute%20f or%20Healthcare%20Informatics/Global_Use_of_Medicines_Report.pdf.

[2]Editorial Committee of Beijing Biological Medic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Report.Sail: 2012 Beijing biological medic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report.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2.(in Chinese)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编辑委员会.启航: 2012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3]Porter 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New York: Free Press, 1990.

[4]IMS.Pharmaceutical market review.IMS, 2009.

[5]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2th five-year pla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2012-01-19) [2013-05-27].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1368223/14439892.html.(in Chinese)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01-19) [2013-05-27].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1368223/14439892.html.

[6]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2th five-year plan of national drug safety.(2012-02-13) [2013-05-27].http://www.gov.cn/zwgk/2012-02/13/content_2065197.htm.(in Chinese)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2012-02-13)[2013-05-27].http://www.gov.cn/zwgk/2012-02/13/content_2065197.htm.

[7]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outhern Medical Economy Institute.China pharmaceutical market 2012 blue book.2012.(in Chinese)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2012年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2012.

[8]Chen Q, Wei M, Yu DM , et al.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al trend of drug retailing industry.China Licensed Pharmacist, 2012, 19(8):24-28.(in Chinese)陈沁, 韦敏, 余大敏,等.药品零售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执业药师, 2012, 19(8):24-28.

[9]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ese Society of Biotechnology.Annual report on bioindustry China: 2011.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12.(in Chinese)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1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10]Lian GY, Yang L, Chen YW.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biomedical industry clusters in China.Sci Technol Manag Res,2012(8):98-100.(in Chinese)连桂玉, 杨莉, 陈玉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研究.科技管理研究, 2012(8):98-100.

[11]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2th five-year plan of biotechnology.(2011-11-28) [2013-05-27].http://www.most.gov.cn/fggw/zfwj/zfwj2011/201111/t20111128_91115.htm.(in Chinese)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2011-11-28) [2013-05-27].http://www.most.gov.cn/fggw/zfwj/zfwj2011/201111/t20111128_91115.htm.

[12]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National medium and long-term talent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biotechnology (2010-2020).(2011-11-14) [2013-05-27].http:// 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1/201201/t20120104_91740.htm.(in Chinese)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2011-11-14) [2013-05-27].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1/201201/t20120104_91740.htm.

[13]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2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 of national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2012-07-20) [2013-05-27].http://www.gov.cn/zwgk/2012-07/20/content_2187770.htm.(in Chinese)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2-07-20) [2013-05-27].http://www.gov.cn/zwgk/2012-07/20/con tent_2187770.htm.

猜你喜欢

生物制药竞争药品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发展
感谢竞争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