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3-11-30张文俊潘雨来侯庆永

家畜生态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保种场保种遗传

张文俊,潘雨来,侯庆永

(江苏省畜牧总站,江苏 南京 210036)

畜禽遗传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满足未来不可预见的重要基因库[1]。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主要采取活体保种的方式,而活体保种的主要方式分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等三种,其中保种场由国家和省级保护名录的资源原产地确立,也是目前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主要方式。2008 年和2011年农业部分别公告(第1058号,第1587号)公布了两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在109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中,江苏省有13个场,保存10个品种、11个类型(表1),保种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

但当前江苏省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健全的保种经费投入机制、经济效益较差、保种技术不规范、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均衡、抗风险能力差、部分畜禽资源甚至濒临灭绝等。为了进一步满足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于2009年3月正式成立。2012年5月,江苏省在全国第一个出台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保种场的管理工作。本文在分析全省保种场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旨在为省内,乃至全国资源保种场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发展现状

江苏省现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有10个品种11个类型(农业部第662号公告),列入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有29个品种,对列入国家和省级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在原产地确立1个保种场(表1),对二花脸猪、梅山猪等重要遗传资源等确立2~4个保种场,但徐州黄牛、苏北毛驴由于数量少、缺少经费等因素,尚未建立保种场。

1.1 实现保种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2011年,江苏省畜牧总站根据全省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状况提出“五个一”工程[2],即每个资源保种单位对接一个技术依托单位、确定一名首席专家、制定一套保种方案、研制一个品种标准、规范一套软件资料。各保种场积极组织实施,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还与技术依托单位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其中,高邮市高邮鸭良种繁育中心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开展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探索建立高邮鸭生态旱养新模式,推进养殖技术创新。保种场在技术依托单位和首席专家的支持下,共同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保种方案,进一步规范软件资料。近年来,省内保种场积极主持或参与畜禽遗传资源相关标准的起草,先后有45项省级以上标准制定实施[3]。

1.2 中央财政对保种场的投入不断加大

自农业部公布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以来,中央通过畜禽种质资源保护、畜禽良种工程等项目不断加大对保种场的投资力度[4]。2009~2013年5年间,农业部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对江苏省投资的保种场数量分别为2、2、4、12、15个,投资总额为52.8、55、100、335、405万元,投资总金额逐年增加。2006年以来,畜禽良种工程项目对该省资源保种场的中央投资累计达2520万元。

表1 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Table 1 Livestock and Poultry Genetic Resources Conservation Stations in Jiangsu Province

1.3 保种场的保种效果良好,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近年来,在国家、地方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全省13个国家级保种场保种效果良好,存栏种畜2476头,种禽3.1万只。一方面,采用新型养殖模式提高生态效益。溧阳市种畜场利用溧阳当地丘陵山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开展溧阳鸡放牧饲养,2012年推广生态养殖2.4万只,养殖户获利约36万元;近年来,东海种猪场通过积肥下田,发展有机农业,年产猪粪量可以满足33 hm2农田使用有机肥,亩均增收100元以上,累计年增加收入5万元以上。另一方面,各保种场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高邮市高邮鸭良种繁育中心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共担风险共获利,2012年推广高邮鸭良种350万只,带动农民增收7000万元以上;东海种猪场实行“种猪场+基地+农户”的模式,每年把新育成的2000头商品仔猪投入乡镇特约养殖户,辐射带动周围5~8个乡镇100户农户饲养淮猪,每头商品猪盈利200元以上,年增收40万元;海门市种羊场每年向社会提供种羊1000多只,并通过全市乡镇的山羊人工授精网络,放大供精能力,年增优质笔料毛后代羊10万只,年新增社会效益2000万元[5]。

2 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面临的问题

2.1 总体经济效益较差

地方畜禽品种与外来专用型品种相比生产成本高出很多,养殖效益较低。江苏省级财政能够用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经费较少。国家级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有农业部财政项目资金扶持,相对较好;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经费基本依靠自筹,个别地方畜禽品种尚未得到有效保护,甚至濒临灭绝。全省30家保种场每年实际需保种经费1200万左右,2011年以前每年保种经费的缺口都在1100万元以上,虽然2012年中央财政大幅增加了保种经费的补贴,但仍有缺口,极大地制约了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工作的开展。

2.2 保种技术有待改进

目前,江苏省各保种场均采用活体保种的方法,这种方法存在的缺陷是占用场地较大,所需保种费用较高,需要配备较强的技术力量,并制定完善的技术标准,优秀个体生理利用年限短。但是,由于养殖工作辛苦,工作环境差,多数保种场技术力量薄弱,目前,全省保种场1235名职工中,本科生占7%,研究生仅占3%,且2/3的保种场没有研究生。此外,保种效果监测技术局限。尽管目前多数保种场已建立了家系或群体进行保种,但保种效果到底如何,目前只能从其体型外貌、生产性能进行判断,保种过程中是否造成其他基因的丢失,还无法判定。

2.3 畜禽资源利用和品牌开发力度不均衡

目前,淮猪、高邮鸭等少数几个保种场对畜禽遗传资源实现了较好的开发利用,但多数保种场仍以保种工作为主,资源利用和品牌开发力度不够,全省总体发展不均衡。相对于众多国外品种和培育品种,省内多数畜禽遗传资源存在着耗料多、生长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等缺点,客观上造成了保种场对其推广开发的困难。但是,有的保种场对资源开发具有随意性,缺乏配种计划,甚至造成原有血缘的混乱;个别保种场过度开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造成保种群规模的减少。

2.4 疫病等对保种影响大

疫病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毁灭畜禽保种群,并且引起扑杀等紧急性的防控措施,对保种场的保种工作构成了严重威胁。2004年春和2005年秋在我国部分地区分别发生了两次H5N1高致病禽流感疫情,政府扑杀了疫区5公里以内的所有家禽。而畜禽重大疫病对市场行情的影响则更大。 2013年3月~5月,受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影响,全国肉鸡和鸡蛋市场需求骤然减少,价格大幅下降,截至5月10日,全国家禽养殖业损失已超过400亿元[6],江苏省9个家禽资源保种场直接经济损失也达320万元以上,对经济效益普遍不高的家禽保种场造成了严重冲击。

2.5 保种场土地使用受到冲击

畜禽资源保种场建立时,多地处偏僻,但随着江苏各地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的提高,保种场土地使用受到危胁。东台种畜场由于临海高等级公路的建设直接占用和取土面积达16.7 hm2,致使现有放牧地和饲料地萎缩;苏州市种羊场、高邮市高邮鸭良种繁育中心等保种场周边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企业增多,防疫隔离条件受到严重影响;无锡市祖代鸡场有限公司和锡山种猪场等保种场均面临开发区建设需要搬迁的问题。

3 发展对策

3.1 争取财政项目投入,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争取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良种工程建设项目、农产品综合开发专项等中央财政项目加大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对省级资源保种场的投入。此外,积极争取省级、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一方面,争取省级现代种业项目对资源保种场的扶持。目前,中央财政项目虽然扶持面广,但对每家保种场的投资金额有限,一般为20~30万元,仅能补贴各保种场的饲养保种支出。省级现代种业项目可重点支持保种场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中央财政项目侧重支持保种形成良性互补。另一方面,在完成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认定的基础上,争取尽快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项目资金向省级保护名录品种和濒危品种倾斜。在增加经费投入的同时,加强保种经费的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保证畜禽品种资源得到切实保护。

3.2 加快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科学保种水平

发挥技术资源整合优势,定期举办资源保护技术培训班,加强企业交流,促进技术进步。目前家禽资源保种场多采用家系等量留种的方法,以家系为单元进行饲养,但为了保持品种的群体遗传结构,各保种场有必要建立一定规模的群体,进行群体饲养[7]。各保种场可以采用新技术监测保种效果。加强与技术依托单位合作,借助该分子标记技术建立每个品种各世代的分子档案,并分析世代间的差异,如果发现在保种过程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可以及时调整保种方案,使群体中一些固有的基因不致丢失,保持各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3.3 加强资源开发利用,树立品牌

品牌是产品的第二生命,而畜禽遗传资源是承载了诸多文化元素的特殊商品。因此,各保种场在保种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地方畜禽肉品、蛋品品牌的开发,做大做强特色畜禽产业。如国营江苏省东海种猪场除完善淮猪生产各个环节的基础设施外,配套建设了淮猪商品猪屠宰加工厂、猪肉销售专卖店、以淮猪肉为主打菜的饭店、中国淮猪网站、中国淮猪资源文化展示馆等,打造了产加销一体化的淮猪产业开发链,值得其他保种场借鉴。其次,省内各保种场应积极有序地开展以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畜禽良种化、动物防疫规范达标、新型畜牧合作经营模式、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转型升级“六项创建”工作[8],不断提高创建效果,以此提升企业形象,扩大产品知名度。再者,各保种场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宣传地方畜禽品种。如高邮市高邮鸭良种繁育中心借助连续举办的中国双黄鸭蛋节及各种会展广泛、深入的宣传,积极引导规模化饲养。

3.4 健全畜牧生产防疫体系

首先,政府和保种场要共同建立起运行有效的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与技术依托单位的合作,对动物疫情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理;严格执行防

疫隔离制度,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创造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和利用良好的环境条件。其次,政府要建立畜牧业发展风险基金,进一步完善畜牧业保障机制、补贴制度,加大保险力度,特别是畜禽遗传资源的保险力度,增强保种场抗风险能力。

3.5 完善土地使用保障机制

相关部门更要认真落实《畜牧法》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政策的通知》精神,有规划地进行开发布局,保障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用地。依据《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保种场应与所在地政府签订共同保种协议,明确责任。

参考文献:

[1] 欧江涛,王希龙,黄礼光.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的研究进展[J].黄牛杂志,2005(2):38-41,45.

[2] 心 田.“五个一”工程建设促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J].中国家禽,2011(15):72.

[3] 江苏省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标准[EB/OL].[2013-7-12].http://www.tsinfo.js.cn/standardSearch/quickly_search.aspx.

[4] 于福清.我国地方猪种资源最新状况与保护利用建议[J].中国猪业,2012(3):21-23.

[5] 王国平,王 勇,顾岳清,等.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模式的实践创新[J].畜牧与兽医,2011(12):100-102.

[6] 顾 鑫.禽流感致家禽养殖业损失超400亿元[N/OL].中国证券报.[2013-5-11].http://epub.cnki.net/grid2008/brief/detailj.aspx?filename=CZJB20130511A031&dbname=CCNDTEMP.

[7] 王 勇,朱满兴,侯庆永,等.地方禽种的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J].中国家禽,2012,34(4):51-53.

[8] 王春喜.以“六项创建”为抓手 全面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J].江苏农村经济,2012(5):12-14.

猜你喜欢

保种场保种遗传
非遗传承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保种育种场种牛编号方法与应用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夷陵黄牛的保种及杂交改良利用
山西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现状与对策
浙江省畜禽遗传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