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2013-11-30杨小云
杨小云
(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 广州510220)
环境艺术设计(简称环艺)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城市街景、广场设计、建筑装饰、园林景观、公共设施、室内设计、装饰装修等内容, 是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从宏观到微观的整合设计。 在高职教育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涵盖面广、跨学科、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这就导致其专业技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育部在“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组织实施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建设规划”工程,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应“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高职教育要立足于自己的办学层次,就必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主要目标,按照职业岗位对实践能力的具体需求确定自己的培养途径, 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 笔者拟通过研究环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并通过系列实验性方法的实施,探讨旨在培养以学生的心理、知识、素质、技能为基础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环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各院校都努力优化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由于缺乏对职业能力的整体认识,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令教学改革停滞不前,成效不大。一是课程设置结构的职教特点不突出,忽视学生全面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结构以学科为中心, 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导致培养目标的偏差。 二是课程教学内容未能及时更新,未能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衔接,基础课内容普遍存在模式化的倾向。 三是对职业能力的认识不全面,以致教学模式单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是过于强调计算机软件应用,忽视设计创新能力,未能达到高职教学要求的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为主,强调实用性、应用性的教学目标。 五是学生对职业岗位不了解, 对综合职业能力认识不足,对就业目标不明确,就业难度大、对口就业率低。 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职业岗位分析,对实施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环艺专业的职业能力构成
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是指从事现代职业的能力,是心理、知识、素质、技能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 高职生的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 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 这是作为一名岗位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能力;关键能力也称核心能力,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 高职培养目标的知识结构是形成职业能力结构的基础, 也是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既不同于一般文、理、工教育,又有别于音乐、戏剧、电影等纯艺术性的特殊教育。 它应该使学生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结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创意能力、工艺表现能力、实际技术操作能力。 其中的核心是创意能力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同时也应使学生具备如图1 所示的综合职业能力。
图1 综合职业能力结构图
环艺专业的职业岗位分析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根本性要求就是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高层次的技术结构必然要求高层次的复合人才结构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及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必须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原则,以职业岗位任务为依据,以发展个人能力为目标。 环艺专业教学应以满足环艺装饰设计企业的需求为原则;以环艺设计工程的实施过程为导向。 每一个岗位都有其不同的岗位特性,从而也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不同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 为此,应对环艺设计公司进行职业岗位分析。 环艺设计公司的主要职业岗位是根据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分工的, 主要技术岗位设置有:CAD 绘图员、施工图设计师、助理设计师、方案设计师、项目经理、施工员。 以一个家居环艺设计工作任务为例,其工作基本流程是: 量房——提出初步设计方案——提出初步预算方案——与客户交流方案——合理配置材料——修改设计方案——提出全套图纸——修改图纸——修改预算——陪客户采集主要材料——确定设计方案和预算——提出方案效果图——协助签订合同——开工交底——施工中局部设计变更——项目跟踪——协助阶段验收——竣工验收。 根据此工作任务流程,可总结出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社会能力包括交流能力(与客户沟通、与上下级交流)、社会活动能力(承接业务)、组织管理能力(工程实施管理);方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知识更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工程实施);专业能力包括从业基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上岗基础能力(设计、绘图能力)。 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该参考工程实施程序和所需的各种能力以指导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对我校学生和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大部分在校学生对职业岗位并不了解,由于对综合职业能力认识不足,对就业目标不明确,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对口就业率低。 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第一,错误地认为知识技能就是职业能力。 在调查中,有52%的在校学生认为在校学习期间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对将来的工作是最有帮助的;而85%已经就业的学生则认为专业实践能力才是对工作最有帮助的。 第二,未认识到个人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就业。 超过70%的已就业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技能、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对就业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沟通能力;而在校学生最容易忽视个人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的提高。 第三,高估文凭的力量,认为学历等于就业。 已就业毕业生认为专业技能比学历更为重要,应使在校学生认识到专业技能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学历并非等于就业;在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职业岗位, 了解工作任务流程,为自己的就业准确定位,树立奋斗目标,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一)完善课程内容与设置
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应该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在环艺专业里,专业基础课往往最容易忽视与职业能力的联系。 例如,《建筑速写》课属于环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往一贯的做法是以技法训练为课程目标,主要解决建筑速写的透视知识与表现方法,以校园内外建筑实景写生为训练内容。 这样的课程内容虽然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法,但却未能明确体现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关系。 因此,我们针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
第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和人文素质。在课程中增设建筑欣赏, 指导学生寻找古今中外的建筑图片资料,对建筑的审美特征进行归类分析,并通过在课堂上进行个人陈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按照知识、能力训练的递进性和渐进性,加强课程实践练习。 除了基本的技法临摹训练外,还增加阶段性外出写生,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以及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风险的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默写训练。 速写实际上是写生与默写相结合的过程。 记忆力的提高直接决定默写能力的提高。 默写能力的加强必然会促进想象力的提高, 能够一直把情绪和注意力放在第一位, 结构及笔法的施展紧紧围绕瞬间激发的情感设置,在默写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想象力、思维能力、进取心和毅力都能得到锻炼。 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对技能训练课的安排做出调整, 使其具有延续性。 例如,《建筑速写》与《手绘效果图》、《设计表现图》课程的安排具有连续性,能够按照学生知识掌握的递进规律,为后期的专业设计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从写生能力发展到表现能力再到设计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课程设置得到了优化,更为重要的是课程与课程的支撑性、承继性得到了体现, 明确了课程与岗位能力培养的关系,教学的目的性与专业培养目标贴得更紧。
(二)建立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
建立仿真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 工作过程导向技能培养模式需要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至少是在模拟或者近似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技能学习、训练和考核。 由于本专业工种的性质以及各种客观条件因素的限制,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往往难以实现, 而建立一个仿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则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 仿真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以环艺设计工作室的形式存在。 设计项目与专业课程结合,把实际项目引入课程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工程的实际操作了解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如工地现场勘查、施工工艺的可操作性、材料的运用等。 建立仿真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衔接点,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榜样、发展学生的工程创新精神和综合工程实践能力方面,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实训教学方式。
在课程中进行实际项目导入 实际项目导入是仿真实工作环境在教学设计上的延伸,可以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能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正确地认识自己。 以《设计程序》课程为例,以实际项目导入作为课程模式改革的试点, 在课程中导入一个设计项目,整个过程模拟一个环艺设计工作任务,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要求设计公司进行教学跟踪,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提出建议, 使学生有机会贴近设计第一线,熟悉设计公司的运作方式。 学生必须依据现实的具体环境开展设计,而设计公司的参与增加了训练过程的实效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在现场环境中才能学到的行业规范、意识经验和应变方法。 《设计程序》是一门专业理论课程,如果按照以往的课程模式,通常是教师先讲理论知识, 然后安排作业练习进行知识巩固,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具有高素质、较好的自律性、学习目的性很强, 以便学生在教师讲述理论内容时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内容, 并且把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较好地体现在课程学习中。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始终把知识和技能放在第一位, 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但却容易忽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诸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而这些却恰好是职业能力的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进行课时安排的调整。 在课时安排上由周课时制改为集中课时制。 集中课时就是把原来的每周两课时的课程跨度20 周改为每周10 课时,集中在4 周内上完。 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设计思维的连贯发展。
2.在课程内容上以模块的形式进行,具体分为知识模块、技术模块、能力模块,三位一体,既明确目标,又互相渗透。以一个“改造项目”为题,参考环艺设计公司工作流程和设计要求, 要求知识模块达到熟悉环艺设计项目的工作程序,如设计项目的背景实地调查、设计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案的形成、设计方案的具体表现等; 要求技术模块达到掌握表达设计项目所需的手绘表现技术、计算机绘图技术等;要求能力模块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等。
3.采用案例研讨教学,结合实际项目导入,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 案例研讨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 利用案例创设情境,将理论知识通过案例研讨渗透在练习当中,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设计项目的现场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深入设计现场进行勘察,发掘和捕捉其中的有效信息,如现场环境状况、使用者特点、使用功能要求等等,并使之成为寻找设计切入点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依据。 再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 运用案例研讨结合实际项目导入教学,要注意围绕教学主题,选择贴近职业岗位的材料,强调训练课题的真实性,做到知识性与创新性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这种方法处于虚拟和现实之间,在克服各种制约条件的同时,学生还有较大的空间进行主观表现, 这一点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例如,设计项目的对象分析、同类设计项目的设计方案分析等,可让学生置身于项目情境中,开展小组研讨,拓展思维,鼓励他们根据对象的需求、设计原则、美学原理、人体工学等知识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对设计现场的观察力、分析力、敏感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团队与个人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特长和兴趣及要求诸因素,对学生进行设计分组辅导教学,每组3~5 人自由组合, 要求每个组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完成项目方案设计。 同时强调团队协作,充分锻炼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5.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展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工作能力,不断把知识内化为能力。 展示的方式包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自己的风格。 第一种方式为调查报告的讲述。 先集中授课,对将要考察的对象进行背景和要点分析, 让学生在出发前对考察目的、对象和要点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对于考察任务的内容和资料整理以及最后的完成形式都要有严格要求。 根据调研情况整理成报告进行集中讲述,可使学生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 第二种方式为设计方案的陈列展示。 设计方案经过具体表达后,以陈列展示的方式展出,体现学生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能力。采用案例研讨教学结合实际项目导入,能加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让各种层次的学生建构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实际项目导入,加强专业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从而强化专业实操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笔者了解到环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职业岗位进行了分析,试图通过对课程内容和课程模式的实验性方法改革,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既学到专业知识, 又提高各方面的素质,职业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1]张军利.高级技工教育课程模式设计应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核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2]孙文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5(4).
[3]邓晓霞,徐江,刘更.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环艺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方式探索[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4]吴迪.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5(10).
[5]邓良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岗位能力培养探析[J].艺术教育,2008(6).
[6]佘俭敏,刘唐兴.项目驱动+阶段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
[7]张立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J].北方经贸,2010(8).
[8]曾鸿英.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9]戴颖达.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
[10]赵乐飞. 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