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介语的研究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3-11-30◆田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3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母语学习者

◆田 蕾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外国语系)

一、引言

中介语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由美国学者Selinker最早提出并首次使用这个概念的,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介语是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学习者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不断提高,中介语体系会日趋丰富完善,并逐渐向目标语靠近。众多的研究者曾用不同的术语来描述这同一种现象,如Nemser(1971)称其为approximative systems(近似体系),Corder(1971)称其为 idiosyncratic dialects(特异方言)和transitional competence(过渡能力)以及Selinker(1972)称其为interlanguage(中介语)。中介语理论把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创造性地建立一个新的语言系统的过程。

二、中介语的定义

心理语言学家Selinker(1972)认为,中介语是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的,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语言系统。“外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过渡性语言,它既不是母语的翻译,又不是将来要学好的目的语;而且它与目的语之不同是有系统性的。外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这种语言处于两种语言之间,可称为中际语(interlanguage)”(桂诗春1988:57)。

Corder(1967)将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称之为“过渡能力”(transitional competence)或“过渡方言”(transitional dialects)认为,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知识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学习者在对目的语规则假设的不断检验的基础上逐步的更新这个系统,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系统偏误,恰好是这种过渡能力的表现。无论是“过渡能力”还是“过渡方言”,都强调了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中介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必须借助于语言来体现,文化的差异对于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的影响。文化适应模式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由学习者与所学语言文化之间的社会及心理距离决定的。距离越近,第二语言就越容易习得。文化适应理论解释了第二语言学习者不能像母语学习者那样完全达到母语使用者的水平,其原因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第二文化有社会及心理距离,难以接受更多的语言输入。文化适应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文化适应受阻,第二语言习得也就受阻。

社会距离是学习者在于第二文化的社会成员接触时产生的,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起重要的作用。这种文化形态的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则表现为语言差异,这种干扰对于话语交际等一系列的语用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如文化空白(culture gap)所造成的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及一些语用失误的言语行为。

2.交际策略的不当使用。学习者在交际中不可避免地要采取一些交际策略。交际策略作为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是一种心理语言计划,具有潜在意识性,学习者可以替代无法完成的某个表达计划(Ellis,1985)。用中介语进行交际时,学习者往往采用两类策略:一类是称为“回避策略”或“信息调整”,如学习者不愿再交谈下去会转换话题或三言两语避开某些话题。另一类是“冒险策略”或“能力扩充策略”,二语学习者用种种方法扩充语言能力,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如学习者巧妙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迂回表达,意译,猜测,从母语或其他语言中借用词语,更大程度地依靠手势等副语言行为以及为了克服交际中出现的困难而调整语言结构等。冒险策略有可能导致错误,但是只有经过冒险,才能发展中介语。回避策略虽然不会引起错误,但不会引起中介语的习得和发展。

3.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学习者获得的语言特征或语言规则取决于他们在课堂上接触到的语言输入,特别是语言输入中这些语言特征和语言规则的出现频率和强度。Krashen强调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就是获得大量的可理解输入,输入既要大量又要难度适中,这样才能使学习者习得成功。语言输入必须有如下特点:第一,大量、易懂;第二,略微超出学生现有的目标语水平,即含有“i+1”结构(Krashen,1985)。若能做到这些,输入就会比较顺利地进入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并转化为自己习得语言的能力。

语言交际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有理解才能有表达,理解只有在表达中才能得到检验和修正,如果没有表达,就很难检验理解的程度。Swain认为,语言输入对于语言习得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却又是不够充分的。如果学习者希望自己的目的语的准确性能够达到或接近本族语者的水平,他们就需要有机会在有意的语言交际中使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不必对语言的句法知识进行分析和处理,而语言输出的过程则迫使学习者关注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从语言结构上来讲,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英语强调“形合”,注重语言形式的标志和标记,而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各个概念之间是由意义连接在一起的。由于母语思维习惯的影响,学习者会说出或写出如A:Come here.→B:No come here.这种思维差异需要在平时不断地感受、体会,积累英语中对各类事件的描绘和阐述方式,才能在自己的表达中自如运用。

四、错误分析和中介语

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错误分析是一种建立在创造性结构基础上、研究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一种分析方法,它认为外语学习就像儿童习得母语一样,根据所接触的语言信息对目的语做作出假设,验证,不断修正那些偏离语言规则的语言现象,使之接近目的语系统。该理论目的在于通过辨认、描述、解释各种类型的错误来了解学习者处理输入信息的方式,寻找错误来源,帮助语言学习者纠正错误。错误分析者们把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分为两大类:语际语误(interlingual error)和语内语误(intralingual error)。前者是受母语干扰所造成的,而后者则是学习过程中对目的语做出错误判断而造成的错误(Corder,1974)。Richards(1974)指出,错误分析的侧重点在于分析系统错误的特征(如迁移、简化、过度泛化、过度校正等)来推断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和策略。

错误表明了学生过渡能力(transitional competence)与目标语系统的差异,错误实际上是学习者语言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阶段性语言表现(Corder,1974)。一方面,它体现了学习者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规律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向我们展示了学习者的思维方法和认知方式。错误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诊断各阶段语言习得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其结果并研究错误修正的方法,能够促进语言习得者的二语习得。

五、中介语的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的研究以语言学习者为研究中心,探寻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为外语教学提供方法的指导。下面从六个方面阐述中介语的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注重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入对第二语言教学有深刻的意义。一般来说,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熟练及流畅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活”的输入,无论从教学目标来看,还是从课堂的管理以及实际的社会交际来看,教师都必须正确并流畅的使用第二语言来交际,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活”的输入语言信息的来源。除了在课堂上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信息外,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以外的生活中尽量接触第二语言,鼓励学生阅读各类的课外读物及收听各种电台节目来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2.引导学习者改进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发现有必要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习策略,一是认知学习策略,二是元认知策略也叫协调策略。元认知策略就是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法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自我控制。学习策略与语言学习能力有关,充分利用学习策略能提高语言学习能力。从学习过程来看,交际策略也非常重要,因为借助交际策略学习者才能保持交际渠道的畅通。然而过多的利用交际策略在某些场合又会影响交际的正常进行,同时也影响外语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恰当的使用交际策略。

3.注意文化的融合。要想学好语言,就要缩小与目的语之间的心理和社会距离。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的文化适应程度将决定其习得目的语的水平。文化了解得越深入,心理距离越近,语用失误就越少,语用能力就越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目的语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缩小对目的语文化的心理距离,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目的语的动力和积极性,从而促进不同文化融合,提高学习者中介语水平。

4.鼓励积极的语言输出。在重视可理解性输入的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有效地输出语言。按照Swain语言输出假设,语言输入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影响是有限的,只有语言产出才能真正促进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因为语言产出迫使学习者必须对语言表达的形式进行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使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语言输出是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要创造教学语境,多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并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语言输出,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5.给予学习者恰当的反馈。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会在输出语言时暴露出语言使用中的问题。犯错误“不可避免,实际上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要部分”,但在很大程度上体也体现了学习者的探索性、创造性(Corder,1981:6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肯定的情感反馈,即在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肯定其他语言形式中正确的部分;另一方面,教师应及时地利用否定的认知反馈,对习得者语言形式中错误的部分给予暗示或明确指正,并进行及时地讲解,给出相关的正确示范,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纠正。事实上,学生自我纠正的错误越多,他们的学习动力就越大。如果有的学生始终无法作自我纠正,教师可以请别的学生帮助纠错,在纠错的同时他们也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6.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二语习得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丰富的、自然的目的语材料及其有关知识的输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言输入的质量,实现可理解性输入。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网络资源等作为教学辅助,为学生提供合理正确的语言输入,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接受大量的输入,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六、结语

二语习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既会受到来自母语的干扰,又会受到目的语内部语言规则的影响,还会受到学习策略、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中介语作为学习者的语言,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过渡语言形式,处于不断变化状态之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在外语教学中,我们要以宽容而不放任的态度对待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尽量减少母语语言文化所造成的负迁移,注重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同时鼓励积极的语言输出,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1]Corder,S.P.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67,(5).

[2]Corder,S.P.Idiosyncratic Dialects and Error Analysi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1,9(2):147 -160.

[3]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4]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5]George,H.V.Common 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Insights from English[M].Rowley,MA:Newbury House,1972.

[6]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7]Nemser,W.Approximate System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1,9(2):115 -123.

[8]Richards,J.C.Error Analysis:Perspectiv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London:Longman Press,1974.

[9]Selinker,L.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10):3l-47.

[10]William,A.Errors and Corrective Feedback:Updated Theory and Classroom Practice[J].Language Teaching Forum,2000,38(4):20-24.

[1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母语学习者
母语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30年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