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系统学原理的爆炸物品管理
2013-11-28张瑞萍
张瑞萍
(北京警察学院 北京 102202)
爆炸物品具有潜在危险性和巨大破坏力,而爆炸物品管理的目的在于确保其安全的前提下,使其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爆炸物品管理既包括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又包括从业单位的技术管理,而且每个部门、每个单位又分出若干层级;爆炸物品管理对象又包含了物、人、地、事、组织、时空等,所以说,爆炸物品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繁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运用安全系统学原理研究和指导爆炸物品管理是十分契合的,又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安全系统学原理涉及两个系统对象:一是事故系统;二是安全系统。事故系统包含四个要素,通常称为“4M”要素,也就是说任何系统发生事故都是由于以下四个要素造成的: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产生的最直接的因素;机,设施设备以及原材料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产生的直接因素;环境,不良的环境影响人的行为,同时对设施设备和原材料产生不良的作用;管理,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因素,但却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管理对人、机、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安全系统是由与安全问题有关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若干因素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安全系统的要素是:人,人的安全素质;物,原材料、设备和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能量,能量的有效控制;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认识事故系统要素,使我们对防范事故有了基本的目标和对象,对指导我们打破事故系统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但是事故系统的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动的、滞后的,要想提高事故的防范水平,建立安全系统才是最有意义的。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的和预防的意义,因此,安全系统的建立才更科学、更合理[1]。
一、爆炸物品管理安全系统结构模型的构建
依据安全系统的构成要素,爆炸物品管理安全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爆炸物品管理安全系统的结构
爆炸物品管理安全系统综合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见表1。综合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的确定原则如下:(1)公理性原则:应努力减少全面的危险,追求整个系统的安全,指标应能体现系统安全管理水平的任务、目的和要求;(2)科学性原则:出发点、过程和结论都应反映对象系统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3)可行性原则:安全需要与现实可能性要合理地结合,指标应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4)可比性原则:系统要素、各级指标以及权重应明确和具体,能定量的必须通过建立模型予以定量,不能定量的要设法量化(如给分或打点),因为只有通过科学的量化才能最好地体现可比性[2]。爆炸物品管理安全系统综合指标体系及其权重是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爆炸物品管理系统的具体情况以及长期实践经验而确定的。
爆炸物品管理的安全系统结构、综合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的确立,使得爆炸物品管理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更加科学、系统和高效。
二、爆炸物品管理系统安全、科学、高效运行的措施
系统管理的过程不仅是规范各系统要素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系统优化的过程,即追求系统本质安全的过程。系统管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安全系统各要素的本质安全,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爆炸物品管理工作也不例外。
(一)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强化规章制度效力,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
从表1中可以看出,人是安全管理中的首要因素,安全管理活动过程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从事故先兆的辨识、隐患的处理到事故的控制,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的安全素质包括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甚至包括人的观念、态度、品德、伦理、情感等更为基本的人文素质层面。由于爆炸物品的特殊危险性,所以,爆炸物品的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坚持择优录用的原则,不仅要求政治可靠、品行端正、责任性强、业务熟练、身体健康,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爆炸物品从业和管理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还要求爆炸物品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自动化智能操作能力,特别要求他们具有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反恐防爆的形势,适应爆炸物品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是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安全技能、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综合素质,从而养成遵章守纪、按章操作的良好习惯,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紧急避险技能,并定期组织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要及时辞退或调离。责任制度、奖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制定和完善,可以使责任更加明确和落实,提高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避免责任不清和扯皮推诿现象的发生。安全管理是个永恒的主题,加强安全人员队伍的建设,要求每一名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要不断地丰富和修正自我,改进工作作风,端正工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掌控关键和薄弱环节,防止和纠正事故隐患,以实现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
(二)积极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研发新工艺和新产品,提高物的本质安全。
爆炸物品企业是个高危行业,其生产、储存、使用等场所的选址、设计以及设施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保养包括环境的温度、湿度、噪声等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且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验收之后方可启用。“三同时”的原则就是要求安全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使得爆炸物品从一开始就处于安全防护的状态之中[3]。由于爆炸物品本身的危险特性,所以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利用,提高爆炸物品的本质安全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2006年颁布实施的《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国家鼓励民用爆炸物品从业单位采用提高民用爆炸物品安全性能的新技术。2012年7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增强创新和竞争能力,加快产业升级。为此,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爆炸物品相关技术的改革创新。比如,炸药现场混装技术的研发,将炸药生产与爆破作业在爆破作业现场一并完成,实现了炸药的即时生产、即时装药、即时使用;且炸药现场混装所用原料乳胶基质不是爆炸物品,无雷管感度,乳胶基质只有经过混装车与敏化剂相互作用,注入炮孔十分钟后才能生成炸药。炸药与炮孔的紧密结合,不法分子不能将其从炮孔中取出。所以说,炸药场混装技术是目前最安全、最先进的工业炸药技术和爆破作业施工方式[4]。利用炸药现场混装技术,既能满足从业单位日常爆破工作需求,大大提高了爆炸物品的本质安全,又能满足安全监管部门的管控工作要求,所以,这一技术在爆炸物品管理工作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雄厚的基础条件和精良的技术条件来支持,况且科技发展没有止境,所以在爆炸物品管理中要想完全实现物的本质安全有着相当大的难度。但是,为了减少爆炸事故的发生,基本实现爆炸物品的本质优化管理,政府管理部门和从业单位还应该具备创新理念,增强创新能力,积极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研发新工艺、新产品,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本质安全化的思想和理论融入爆炸物品管理工作中,尽其所能地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提高爆炸物品、设施设备和环境的本质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爆炸事故的发生。
(三)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强化理论指导作用,有效控制系统的能量释放。
能量控制原理是安全控制论的重要内容,能量控制原理认为: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系统能量失去了约束和控制,没有按照人的意志而意外地释放(即系统能量异常释放)造成的[5]。如火灾、爆炸、核辐射等事故无一不是能量异常释放的结果。因此,要想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或是为了降低事故的损失程度,必须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把系统能量控制在人们所希望的限度之内,有效抑制系统能量的异常释放。系统能量的控制是指对系统能量的量级、规模、释放的形式、速度、方向等进行人为控制。依据能量控制原理,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系统能量加以控制:(1)降低系统能量的量级、规模;(2)防止能量积蓄;(3)降低能量的密度;(4)控制能量的释放形式、速度和方向;(5)设置屏障设施;(6)在时间和空间上把能量和人隔离。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储存的民用爆炸物品数量不得超过储存设计容量,对性质相抵触的民用爆炸物品必须分库储存,严禁在库房内存放其他物品。这一规定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系统能量的量级和规模,是控制系统能量的具体体现。储存的民用爆炸物品数量越多,系统能量也越高,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以及事故发生后造成的破坏性也越大,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民用爆炸物品储存数量不得超过储存设计容量;对于性质相抵触的民用爆炸物品,要求必须分库储存,这是降低系统能量密度的具体作法,也是控制系统能量的有效措施。另外,在炸药储存过程中,炸药库房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其目的就是为了使炸药热分解反应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扩散出去,防止系统能量的积蓄,避免炸药自燃或者爆炸事故的发生。爆炸物品库房之间建筑土墙,是在设置能量的屏障;爆炸物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等必须远离居民区和人员稠密区,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把能量和人隔离。上述规定,都是控制能量最为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就整体而言,能量控制在爆炸物品管理过程中有所体现,但是实事求是地讲,这一原理并没有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从业单位的高度重视,目前只是停留在被动地执行有关规定的阶段。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政府有关部门和从业单位都应针对复杂多变的爆炸物品管理的具体情况,主动地、自觉地应用能量控制原理指导实际工作,通过深入研究系统能量作用和时间、空间转移规律,积极采取系统能量的消除、限值、疏导、隔离、屏蔽、转移、时间控制、距离控制、局部弱化、局部强化、系统闭锁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系统能量,达到防控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的目的。
(四)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确保系统信息的安全、准确、及时和畅通。
安全管理就是借助于大量的信息进行管理,其现代化水平决定于信息科学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程度。只有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科学技术,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安全信息原理就是研究安全信息的定义、类型、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安全信息包括人-人信息流、人-机信息流、人-境信息流、机-境信息流等。从信息的形态来划分,安全信息分为:一次信息(即原始信息)和二次信息(即加工信息)。一次信息是指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人、机、环境的客观安全性等信息;二次信息是指经过加工处理过的安全信息。具体地讲,在爆炸物品管理中诸如生产安全信息、生产异常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和安全检查信息等都属于一次信息;而爆炸物品管理的法规、规程、标准、文献、经验、报告、企业安全规划、总结以及安全理论、安全组织领导信息、安全指标信息和安全指令性信息等都属于二次信息[1]。只有掌握了准确、及时、安全的信息,才能尽早辨识和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才能进行正确的决策,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控制,保证系统安全、科学、高效地运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理论及安全工程技术和微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应用计算机作为辅助管理和事故信息处理的手段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爆炸物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便捷、迅速地传输和反馈爆炸物品管理的信息,而且绑定了生产、储存、运输、购销和使用各环节责任,彻底解决了爆炸物品流向管理责任不清的历史顽症[3]。爆炸物品运输过程的GPS定位,以及电子雷管的起爆定位和区域控制技术,使数字化信息管理在爆炸物品管理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推动了爆炸物品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然而,受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的影响,爆炸物品目前的管理水平还比较低,所以,数字化信息管理技术在爆炸物品管理中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建立高效灵敏、反应快捷、运行可靠的信息体系,大力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及时掌握爆炸物品管理的动态信息,完善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化工作机制。
需要强调的是爆炸物品管理既包括公安、工信部、安监、工商等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又包括从业单位的技术管理,而且每个部门、每个单位又分出若干层级;爆炸物品管理对象又包含了物、人、地、事、组织、时空等,所以,对于爆炸物品管理这样一个繁杂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除了加强人-人信息流、人-机信息流、人-境信息流和机-境信息流的建设以外,还必须加强组织-组织信息流的建设,加强部门之间、层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建立管理部门之间、各层级之间的联席会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信息的共享和信息沟通的及时、准确,才能形成部门之间和层级之间的管理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综合管理态势,实现最有效的管理,发挥系统最佳的管理效能。
爆炸物品管理工作需要保证系统中的人员安全素质高,爆炸物品、设施设备和环境处于安全的状态,系统能量得以有效控制,系统信息的安全、及时、准确和畅通,只有这样,爆炸物品管理系统才能安全、科学、高效地运行,才能确保充分应用爆炸物品的同时,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使其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1]罗 云,程五一.现代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安全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4:11-1921-28.
[2]刘荣海,陈网桦,胡毅亭.安全原理与危险化学品测评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安全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4:52-53.
[3]张瑞萍.危险物品管理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75-76;282-285.
[4]韩修栋,熊代余,查正清,李国仲,史良文,任斌,龚兵.工业炸药现场混装系统的新进展[J].爆破器材,2009,6(3):8-11.
[5]陈森尧.安全管理学原理[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6: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