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理发经过时间的扫描电镜检验
2013-11-28胡启芬黄晓凌皮建华
曾 茗,叶 菁,胡启芬,黄晓凌,皮建华
(1.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2.北川羌族自治县森林公安局 四川北川 622750)
人类的头发自出生到年老,一生中不断地、经常性地进行着更换,一般分为三期:生长期为头发活跃的生成时期,退化期为细胞增生停止、毛球开始萎缩的时期,静止期为头发停止生长[1]。头发生长期约为3-6年,静止期约为3-4个月[2],头发呈周期性生长的规律,以及稳定的理化性质,使头发检材在诸多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借助扫描电镜从理发后头发发端的微观结构变化情况的角度进行观察,毛发微观结构主要是指毛发的鳞片、皮质、髓质和内根鞘。[3]试图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头发理发经过时间的生长变化情况和头发直径的变化,探讨理发经过时间与头发发端变化的相关性。
一、材料和方法
一般材料:选取53位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12例。汉族42人,少数民族11人。10-20岁4人,男性2人,女性2人;21-30岁36人,男性为31人,女性为5人;31-40岁5人,男性为2人,女性为3人;51-60岁8人,男性为4人,女性为4人。
标本采集:记录受检者理发时间,由同一检测者采集所有志愿受试者理发后的头发。拔取近头皮处头发5-10根(从理发的当天开始收集,此后间隔一段时间连续收集),取样部位男性主要为鬓部,女性主要为顶部、额头处头发,不同部位的头发应注意分类保存。对同一人连续收集的头发进行统一标号,放在常温、干燥的环境中进行保存。
实验仪器:S-3000N型扫描电镜(日立公司);E-1010真空喷镀仪(日立公司)。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将头发样品用导电胶粘于样品台上,镀金备用。
扫描电镜分析条件:加速电压15.0kV,加速电流43.0μA。放大倍数为1000倍。
二、实验结果及讨论
(一)实验结果。
1.理发后头发发端断面形态的变化趋势(见表1)。
表1 理发后头发发端形态的变化趋势表
图1 -理发当天
图2 -第7天
图3 -第15天
图4 -第21天
图5 -第30天
图6 -第35天
图7 -理发当天
图8 -第7天
图9 -第15天
图10 -第18天
图11 -第24天
图12 -第30天
2.理发后头发发端直径的变化趋势。利用Photoshop软件中的标尺工具测量其直径。直径的比值=头发近发端处直径/发端直径向下1mm的毛干处直径,见图13(用此方法可解决因头发粗细不同而造成的误差)。近头发发端处直径用“A”表示,单位为“μm”;毛干处直径用“B”表示,单位为“μm”;近头发发端处直径与毛干处直径的比值用“C”表示。理发后头发发端直径的变化趋势的结果见表2和图14。
图13 直径的测量方法
表2 理发后头发发端直径的变化比值表(样品取自21-30岁年龄段的成年人)
图14 理发经过时间的头发发端直径变化图
(二)讨论。
1.理发后头发发端的形态变化与理发经过时间的关系。(1)理发后头发发端的断面形态变化与理发经过时间的关系。由表1可得:理发后当天到理发后第35天这一过程中,女性的头发发端逐渐内缩,变尖的倾向较男性明显,而男性的头发发端在理发经过时间内皮质层细胞和毛髓质生长变化明显,且头发发端变圆钝。可见头发发端的形态变化与理发经过时间呈现出必然的联系。(2)理发后头发发端的直径变化与理发经过时间的关系。由表2和图14可得,新理发头发发端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的发端直径逐渐缩小的周期时间较长,需1个半月,甚至两个月,而男性的发端直径逐渐缩小的周期时间较女性的短。
2.影响理发后头发发端的生长变化的因素。由于头发的生长速度主要取决于毛球细胞的活性,影响理发后头发发端生长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在烫、染过程中,头发被化学试剂损坏,可能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速度;志愿者本身的生活习惯,如习惯性的触摸头发发尖,长时间的捋头发发尾等,可能会加速或减缓头发的生长变化。此外实验过程中镀金若不均匀,则少数部位喷金过多,易造成毛发的皮质层形态变化情况不易观察。
三、结论
通过对53位志愿者理发后头发发端的表观形态及发端直径变化,并与理发初期头发发端的情况相比较,发现理发后经过不同时间,头发发端的表观特征显著不同,理发后头发发端呈现出由平整规则到参差不齐,再到逐渐圆滑,最后变尖或圆钝的变化规律,直径也随之逐渐缩小。这一形态结构的变化规律可推断被鉴定者的理发经过时间,如能确定被害死者的理发时间,就有助于确定其遇害时间,从而可成为辅助判断死亡时间的方法之一。观察死者的头发发端形态特征,对其死亡时间的推断具有一定意义。由于检测的例数有限,如年龄、理发季节以及采用不同的理发工具等对头发生长影响,由此影响到发端形态特征的变化;以及理发经过时间与头发中微量元素成分和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等都未作研究分析,这些方面今后对头发发端形态特征的变化规律可作进一步探讨。
[1]孙晓蓉.理化因素对头发影响作用的研究方法与现状[J].日用化学工业,1998,(4):41.
[2]崔建安,等.法医学[M].群众出版社,1986:316.
[3]王利利,彭建军,胡诗佳.毛发微观结构的应用与技术发展[J].野生动物杂志,2008,(6):322.